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启动子克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双链接头介导的基因组DNA步行技术获得了大豆中与衰老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 5’侧翼1801bp启动子序列(Prlpk2,GenBank登录号:AY87031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中有响应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等激素作用和响应干旱、寒冷及伤害等逆境胁迫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启动子Prlpk2与报告基因GUS融合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pRlpk2.GUS,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幼苗和微型番茄Micro.Tom的子叶外植体,染色结果表明这1801bp的启动子Prlpk2可以有效地驱动GUS基因在大豆幼苗生长点和番茄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等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的通过RT-PCR方法,从大豆叶片中克隆到两个新的,可能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对其基因结构的分析表明:在RLPK2的激酶保守域Vib与Ⅸ之间有一个407bp长的内含子。利用RT-PCR方法对它们的表达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大豆叶片衰老和/或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过程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proteinkinase,RLK)在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刺激的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报告了一个新的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对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该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包含一个跨膜域、一个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胞内域和一个缺少N-末端信号肽的胞外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明,该基因与一些拟南芥菜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些激酶N-末端都缺少信号序列,属于植物胞质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cytoplasmickinase,RLCK)亚家族。因此命名该大豆基因为GmRLCK(GenBankAccessionNo.AY687390)。对GmRLCK激酶域中磷酸化可能性较高的位点进行了预测。RT-PCR的结果表明,GmRLCK在大豆子叶、根、花以及豆荚中都有较高的表达,而在胚根、茎和成熟叶片中的表达相对较弱。进化分析表明GmRLCK与一些衰老相关的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ER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物体内存在一个编码富亮氨酸重复受体蛋白激酶、与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ERK)大家族,其在旱期胚胎、小孢子、成熟胚珠和维管组织中表达.文章从SERK的结构、编码的蛋白、基因表达、功能以及信号转导介绍了SERK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响应外界各种环境条件,植物演化出一系列识别和传递环境信号的蛋白分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植物细胞质膜上的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RLKs)是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它主要包含3个结构域: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LecRLKs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L、G和C型。近年来,研究表明LecRLKs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和发育调控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历史、结构特点、分类以及生物学功能,并重点阐述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和调控发育方面的功能。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进行阐述将有利于对该类蛋白开展功能研究,并为作物改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花粉类受体蛋白激酶(pollen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PRK)是一类富含LRR结构域的类受体蛋白激酶,不仅在花粉发育和植物受精中发挥作用,也在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基于对前期花生根尖铝胁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在转录水平响应铝胁迫的花粉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AhPRK4,为探究AhPRK4在花生铝胁迫中的功能,该文进一步分析了铝胁迫处理下AhPRK4在花生耐铝品种‘99-1507''和铝敏感品种‘中花2号''(‘ZH2'')根尖中的转录变化,通过序列分析、进化树构建等分析了AhPRK4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亲缘关系,克隆了AhPRK4的胞内域序列(AhPRK4-CD),并通过原核表达和体外磷酸化体系分析了AhPRK4-CD的自磷酸化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铝处理时间及不同铝浓度处理后,AhPRK4的转录水平上调,显著响应铝处理,是铝诱导基因;(2)AhPRK4含有673个氨基酸,属于LRR-III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具跨膜域和信号肽,且预测具有磷酸化活性位点;(3)体外诱导表达出约71 kD的可溶性蛋白(GST-AhPRK4-CD),经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基于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验证正确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可发生磷酸化修饰,但无明显的自磷酸化现象。综上认为,AhPRK4是一个铝胁迫应答基因,参与花生铝胁迫早期应答机制,且能发生磷酸化修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东农50中克隆得到一个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命名为GmA KT1。生物信息学分析Gm AKT1含有一个长2 62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75个氨基酸,推测为亲水跨膜蛋白。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GmA KT1在大豆根部表达量最高。根据TA连接特征将克隆片段分别正向、反向插入PCXSN-1250载体,得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CXSN-GmA KT1(+)及反义表达载体PCXSN-GmA KT1(-),为进一步研究大豆GmA KT1的转化、分析功能,及改良大豆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Taq DNA聚合酶是PCR反应中的重要试剂,它具有结构性稳定和耐高温的特性,有能在90℃以上合成DNA的能力,因此被广泛使用于DNA扩增技术当中,但是国内尚未报道有关Taq DNA聚合酶基因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若将此耐热基因转入某些经济作物中培育耐热新品种,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和实用价值.本试验将初步构建Taq DNA聚合酶的基因表达双元载体.通过引物设计,用PCR法从含有Thermus aquaticus DNA polymerase克隆基因的散装Taq DNA 聚合酶中扩增耐热DNA 聚合酶基因,得到约2.5 kb的DNA片段.扩增片段连接到质粒pUC19中测序证实是Taq DNA聚合酶基因,再将该片段重组到双元载体pBin19中,通过蓝白筛选选择重组子,构建耐热DNA聚合酶的基因双元载体pBin19-Taq.对其作进一步的加工,即插入植物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后,可通过土壤农癌杆菌的介导作用,用作植物转基因之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s)是植物中较大的基因家族之一,具有特殊的蛋白质结构,综合了解到在植物发育生长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其生理功能,使得对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系统地从其结构、分类、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便于对该蛋白家族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雌激素受体B(ERβ)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构建出带HA标签的ERl3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将PCR扩增出的带HA标签的DNA片段连接到pcDNA3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HA。再将ERβ完整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HA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HA—ERβ。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转染pcDNA3-HA-ERβ重组质粒的293T细胞表达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HA—ERβ。用含雌激素应答元件的报告基因系统检测ERβ的转录活性表明。HA—ERβ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激活了报告基因的表达。ERβ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徐香玲  李集临  马兴红 《植物研究》2002,22(3):T002-T003
构建了一个含有多个调控序列的带有几丁质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介导转化烟草的三个品种:K326,RG11,VA116,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上筛选,获得了7株再生植株,以PCR检测、DNA斑点杂交证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烟草并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LeCOP1LIKE基因的克隆、反义构建及微型番茄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利用EST筛选结合RT-PCR的方法从番茄中克隆了LeCOP1LIKE基因的1060bpcDNA片段,并利用其非保守域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LeCOP1LIKE基因的反义RNA表达载体转入微型番茄Micro-Tom.获得了10株反义LeCOP1LIKE转基因微型番茄。RT-PCR分析表明其中4个转基因株系中的LeCOP1LIKE表达被显著抑制.并发现抑制LeCOP1LIKE基因的表达导致转基因番茄的株高下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并且明显抑制转基因种子的发育。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LeCOP1LIKE基因为番茄发育过程中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构建了pBV220/CabpD-9k-βhCG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TG-1中进行表达,得到了CabpD-9k-βhCG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4.5KD。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与兔抗人hCGIgG特异结合。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C57BL小鼠,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钙结合蛋白D-9K在着床中的功能和子宫内膜Ca2+信号转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鳉p53基因克隆、结构分析及同源重组载体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Long PCR”技术 ,用 6对 p5 3引物从青胚胎干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6个相互重叠的片段 ,其中最大的片段长达 4 5kb ,这 6个PCR片段覆盖了整个 p5 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青p5 3基因长约 8 7kb ,由 11个外显子和 10个内含子组成。结构比较表明 ,青 p5 3基因在大小上与人和小鼠 p5 3基因存在较大差异。青p5 3基因的内含子 1仅为 0 85kb ,而人和小鼠p5 3基因的内含子 1则分别长达 10kb和 6kb ;青 p5 3基因的外显子 3(86bp)明显大于人和小鼠 p5 3基因的外显子 3(2 2bp) ;外显子 4 (170bp)比人 (2 80bp)和小鼠 (2 6 0bp)的外显子 4小 ;内含子 10 (3 5kb)则比人和小鼠内含子 10 (0 7kb和 0 9kb)大得多。用SVTK neo基因作正选择标记基因 ,用SVTK tk基因作负选择标记基因 ,用青 p5 3基因组片段作同源序列 ,构建了鱼类 p5 3基因同源重组载体。将此载体转染青胚胎干细胞 ,并经G4 18和Ganc药物选择后证明上述正、负选择标记基因在干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 ,并提供对G4 18的抗性和对Ganc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三月龄SD大鼠30只,分三组:卵巢切除组(OVX)、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后补充雌二醇组;每组10只,术后一月和三月每组分别各取五只。提取长骨骨组织mRNA,反转录为单链cDNA探针,以持家基因(gapdh)为内对照,针对多种胶原和细胞因子基因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和反向点杂交。大鼠骨组织中,colIα(1)、col Iα(2)和col Ⅲ的表达与年龄有关,与卵巢切除无关;但补充外源雌二醇可严重抑制col Ⅲ和colⅠα(2)的表达。col、Ⅴ、IL-1和IL-6的表达受雌激素抑制,切除卵巢后抑制作用消失,而补充雌二醇后它们的表达又降至正常水平。TGF-β的表达也受雌激素抑制,但雌激素的影响还与年龄有关;卵巢切除后一个月TGF-β表达增加,补充外源雌二醇后表达有所降低;但是卵巢切除三个月后的大鼠TGF-β表达的这一变化不明显。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安全可靠的骨质疏松治疗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昆虫类胰蛋白酶序列的保守性设计了一对引物,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中肠总RNA反转录出cDNA第一链作为模板,利用RT-PCR,分离出了一种棉铃虫类胰蛋白酶(HaT)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696bp,编码一个由2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His57,Asp102,Ser192组成的电荷中继网,决定胰蛋白酶底物专一性的Asp189,底物结合部位的Gly216和Gly226残基,及其它胰蛋白酶结构上的保守区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HaT同其它鳞翅目昆虫类胰蛋白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在44%-79%之间。为研究棉铃虫类胰蛋白酶基因(hat)编码产物的活性,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和pET23b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诱导表达,结果表明,GST-Ha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特异表达,非融合形式的表达产物HaT具有胰蛋白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IL-12的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无法对鼠淋巴细胞起作用。因此,为了在啮齿动物模型上研究该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效应,并评价其临床应用前景,就很有必要获得重组鼠IL-12(mIL-12)。为此,我们首先构建了两个表达载体pVL1393-mp40和pVL1393-mp35,并分别与线性化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昆虫细胞株Sf9,用目视法筛选出重组病毒AcNPV-mp40和AcNPV-mp35,然后共感染昆虫细胞,使mp40和mp35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经实时BIA和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mIL-12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成功。经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分析,重组mp40和mp35的分子量分别为40KDa和22KDa。非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mIL-12的表观分子量为80KDa。用抗体捕获法在条件培液中测到了重组产物的生物活性,经与参照标准相比照,重组mIL-12的表达量约为10-15μg/10~6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以体重为(4.86±0.02)g的虹鳟稚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90d的生长实验。用1000 U/kg植酸酶预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然后以预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分别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为44.97%)、等能(粗脂肪为13.42%)的饲料,以评估饲料中鱼粉替代量对虹鳟生长、体组成、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9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当大豆蛋白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40%时,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随着饲料中SPI替代水平由40%增加到100%时,虹鳟的SGR显著降低(P<0.05),在S0、S20和S60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分别在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关系与特定生长率(SGR)在各组之间的变化趋势相类似;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40%时,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P<0.05),当替代量超过40%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FCR显著增加(P<0.05)。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到100%,磷排泄显著降低,与之相反的是,磷沉积率显著升高。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至40%,氮排泄逐渐降低,当替代水平由40%升高至100%,氮排泄逐渐升高,随着替代水平升高至40%,氮沉积率升高。试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量达到40%时,虹鳟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达到最佳,而高比例的SPI对虹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