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LT异常率为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6%,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31%,治疗前病毒量的高低不影响其治疗效果。5例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 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及纤维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未经抗病毒治疗慢乙肝患者YMDD变异检测及HBV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接受拉米呋啶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YMDD是否存在变异及HBV的基因亚型。方法 :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检测技术及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进行HBVYMDD变异株 (YIDD YVDD)及HB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 9例慢性乙肝患者HBVYMDD变异阳性 6例 ,阳性率为 2 0 6%。 5例变异阳性中 3例为YIDD阳性 ,2例为YVDD阳性 ,6例均为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同时存在 ;HBV基因亚型以C、B、D亚型为主 ,分别占41 3% ( 1 2 2 9)、2 4 1 % ( 7 2 9)、2 0 6% ( 6 2 9)。结论 :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 ,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呋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 ,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准种与拉米夫定耐药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随机选取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以及停用拉米夫定后发生病毒反弹的CHB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30例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这些病人体内HBV的P区,再用熔点曲线法分析3组患者体内的HBV准种情况。另外,采用相同方法对HBV C区、S区准种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病毒变异组患者体内HBV P区准种数量为2.50±0.86个,病毒反弹组为5.30±0.95个,未治疗组为8.37±0.93个,3组间准种数量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 C区病毒变异组准种数量为6.10±1.86个,病毒反弹组为6.37±1.81个,未治疗组为6.33±1.64个,3组准种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 S区病毒变异组准种数量为5.23±1.85个,病毒反弹组为6.17±1.93个,未治疗组为5.77±2.11个,3组准种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 P区熔点曲线图显示,病毒变异组优势病毒群的熔点与病毒反弹组和未治疗组相比,已发生明显的偏移,而在HBV C区和S区熔点曲线图中,3组的波峰数和优势病毒群的熔点均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在拉米夫定的作用下HBV P区准种数量减少,准种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发生变异后劣势耐药病毒株变为优势病毒株易被检测到。拉米夫定对HBV C区、S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护肝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拉米夫定片100mg,日服1次,连服3个月后,加服护肝片,每次4片,日服3次,连服9个月。对照组,单服拉米夫定片,每目100mg,日服1次,连服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片3个月并加服护肝片9个月后,45例患者ALT、AST,HBV—DNA均转阴性,病情稳定。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3个月后,患者肝功能亦正常,HBV—DNA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肝功能、HBV—DNA正常者22例。1年后,有10例患者HBV—DNA病毒变异,同时HBV—DNA病毒有5例异常升高,加服护肝片,病情处于稳定。结论 护肝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又增强抗病毒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治疗一些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边缘病例的最佳方法尚存在争议.血清HBV DNA和转氨酶水平、炎性坏死的程度和肝硬变程度决定着治疗的方案.所有转氨酶升高(>正常上限值2倍)和血清HBVDNA>20000 IU/mL的患者都需进行治疗.肝脏活检对于制定转氨酶轻度升高和血清HBV DNA<20000 IU/mL的病例的治疗决策非常重要.慢性HBV患者如未接受治疗则需长期随访.现有7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和聚乙二醇IFN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应用聚乙二醇IFNα 1年疗程后持续治疗后效应使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缓解率为30%-32%.口服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并被用于长期治疗.然而,病毒耐药是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产妇慢性HBV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诊断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4组:慢性HBV携带者(A组)112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B组)406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组)307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D组)774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823例HBV阴性产妇为对照组(E组)。比较各组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中,共发生GDM 866例,发生率为33.12%。B组与C组GDM发生率分别为38.92%、37.46%,均大于E组的30.74%(P0.05)。A组、B组、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生率分别为7.98%、8.87%、9.77%,均高于E组的3.52%(P0.05);A组、B组、C组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0%、3.94%、4.56%,均高于E组的0.49%(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3%,高于E组的0.36%(P0.05)。结论:产妇慢性HBV感染若合并肝功能受损或肝组织学病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率,若HBV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PIH及早产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6个月以上就会产生耐药性,这与HBV YMDD基序变异有关.目前检测YMDD变异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直接测序法、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RFLP)、5'-核酸酶检测法、基因芯片法、实时定量PCR、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高效变性液相色谱法(DHPLC)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并且有些弊端暂时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方法,探讨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及病程进展。观察77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及检测HBVDNA含量,并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技术检测YMDD耐药突变株(包括YIDDYVDD突变株)。结果表明,口服拉米夫定12个月或24个月,近半数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小于01pgml),35%(2777)的病人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或单纯e抗原转阴,而e抗原血清转换绝大多数发生于HBVDNA低于100pgml血清的病人。30%(2376)的病人出现YMDD耐药(YIDDYVDD),在HBVDNA小于10pgml(106拷贝ml)的病人中YMDD耐药株与野生株共存。加大口服拉米夫定剂量,绝大多数YMDD耐药株仍不能转变为YMDD野生株。提示中国乙肝患者YMDD耐药后不适合加大剂量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连用24个月,设立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记录ChadPugh得分,并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HBV血清标志物以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28例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厚、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Child—Pugh计分平均降低2.5,54.2%患者提高了分级(12例从B到A,1例从C到B),而对照组仅有10.5%的患者Qlild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1%(9/28)。结论:拉米夫定能使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情缓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对HBV基因耐药突变的影响。方法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86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HBV-DNA载量和HBeAg并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检测2组治疗48周后的HBV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经过48周治疗后HBV-DNA载量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过48周治疗后HBeAg的阴转率为54.9%,明显高于对照组15.0% (P 〈0.05)。对照组44例未出现耐药突变,2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6例,rtM204V/I突变11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8例;阿德福韦酯HN236T耐药突变1例。治疗组77例未出现耐药突变;5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rtL180M突变1例,rtM204V/I突变2例,rtL180M + rtM204V/I混合突变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中rtN236T突变1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交叉耐药rtN236T + rtM204V/I混合突变3例。对照组耐药突变率为37. 1%(26/70)明显髙于治疗组的10.5%(9/86)(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效并在减少HBV耐药基因突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并总结了贺普丁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结果 表明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高达86.67%,与单独贺普丁组6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单独干扰素46.67%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更加可喜的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时,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达66.67%,而对照单独贺普丁组为43.33%,单独干扰素组为40.00%,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抗病毒治疗,YMDD的变异率明显较单独贺普丁治疗组低(P〈0.05),而单独干扰素组治疗期间没有发现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拉米夫定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 ,据文献报道 [1 ] ,可以有效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使大多数病人转氨酶恢复正常。我们于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5月间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76例 ,乙肝肝硬化 18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病例符合 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 ,共 94例。按“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76例慢性乙型肝炎除 4例年龄小于 16岁 (10~ 14 )外 ,其余 72例均为适合治疗对象 ,He Ag阳性 ,HB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徐浩  梁雪松  范文翰  万谟 《生物磁学》2011,(12):2276-227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病毒变异率、耐药发生率、HBV-DNA转阴率(≤5×102pies/ml)、HBeAg血清转换率等指标的观察,探讨更合理、有效、价廉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方法:选择2008-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三组,进行为期24月的治疗观察,予观察其肝肾功能、HBV-DNA、病毒变异、耐药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个月时,三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90%(27/30)、46.88%(15/32)、44.82%(13/29),三组显效率比较,2=53.982,P<0.05,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A组96.67%、B组68.75%、C组72.41%。三组患者第3、6、12、24个月治疗效果均有差异(x2=18.746,P<0.05;x2=61.723,P<0.05;x2=26.821,P<0.05;x2=18.291,P<0.05)。三组患者第24个月ALT、AST、TSB、ALB和PT等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有差异(t=2.107,P<0.05;t=3.113,P<0.01;t=2.764,P<0.01;t=2.155,P<0.01)。治疗结束时,三组HBeAg血清转换例数比较,2=8.220,P<0.05,三组HBeAg血清转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比较三组第3、6、12、24个月HBV-DNA中位值,均有差异(t=1.997,P<0.05;t=2.982,P<0.01;t=2.651,P<0.01;t=3.113,P<0.01)。阿德福韦酯短程联合拉米夫定组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单用拉米夫定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单药使用阿德福韦酯发生不良反应为3例。结论:阿德福韦酯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用药方案具有合理性、有效性,效价比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的测定,其中120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拉米夫定(LAM)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C组给予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119例(59.2%),C型68例(33.8%),B/C混合型10例(5.0%),未知型4例(2.0%),各分型之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为86.8%,显著高于B型的51.3%(P0.05)。HBeAg(+)的3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时,B组和C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及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C组患者(包括B型19例、C型21例)中B型的HBV 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C型(P0.05)。结论地处西南方的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和C型共占93.0%,其他型别仅占较少部分。ETV方案或LAM联合ADV方案治疗HBeAg(+)慢性乙肝疗效优于LAM治疗。初始LAM联合ADV治疗基因B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c、HbcIgM平行检测进一步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份乙肝病人血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的血清),采用ELISA法对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c、HBcIgM平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抗-HBcIgA是HBV感染后肝脏损害的明显标志,抗-HBdgE是HBV感染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标志,抗-HBcIgG持续存在则是以往感染的标志,抗-HBcIgM是HBV感染后病毒持续复制的标志。结论: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诊断中,平行检测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G、HbcIgM对乙型肝炎慢性化及其预后估价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BV-DNA定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腹胀、乏力、肝区不适与肝功能损害,观察组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加用拉米夫定不仅可显著抑制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且安全性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护肝治疗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同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针1.6 mg,每周3次,疗程4~12周.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从(326±189)μmol/L降至(36±16.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从(367±289)U/L降至(21±7.5)U/L,凝血酶原时间从(31±11.5)秒缩短至(15±3)秒.有16例患者治疗前检测到HBV DNA,其中10例治疗后阴转(低于1×102copies/ml),其余6例无明显变化(持续105~106 copies/ml).22例患者存活18例,总有效率81.8%.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