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幼年期大鼠的睡眠/觉醒周期和成年期的有显著差异,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快眼动(REM) 睡眠在24 小时内的百分比远多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随着脑发育成熟而逐渐减少.与此同时,非快眼动(NREM) 睡眠和觉醒的百分比逐渐增加.后者与参与NREM睡眠和觉醒调节的神经元在发育早期的成熟程度较为一致.鉴于大鼠发育早期REM睡眠每日的百分比由最高开始逐渐降低,而触发和促进REM睡眠的胆碱能神经元各生化成分的活性则是由最低开始逐渐升高,此期的REM睡眠应该还有胆碱能以外的动力驱动.新近的资料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可能是幼年期REM睡眠的另一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研究了例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正常大鼠和去甲状腺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在正常大鼠,TRH引起觉醒增加,浅慢波睡眠(SWS_1)、深慢波睡眠(SWS_2)和总睡眠时间(TST)均减少,异相睡眠(PS)消失,SWS_1、SWS_2和PS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给药后立即产生效应并在1h内达高峰。去甲状腺对大鼠的睡眠-觉醒无明显影响,注射TRH后引起的效应与正常大鼠相似。结果提示TRH有促进大鼠觉醒的作用,对各睡眠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以外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4.
腺苷和睡眠觉醒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苷作为神经调质,调节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随觉醒时间延长,动物脑内腺苷水平逐渐增高,在睡眠期显著降低.因此,腺苷被认为是调节睡眠的内稳态因子之一.腺苷受体(receptor,R)有A1R、A2AR、A2BR和A3R四种亚型,其中A1R和A2AR与诱导睡眠相关.激活A1R可抑制促觉醒神经元诱导睡眠,也可抑制促眠神经元导致...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的生活实际上是由睡眠与觉醒、休息与活动、镇静与警戒组成的。上世纪早期的研究预示了在下丘脑后部有一促觉醒区 ,目前神经科学家已证实了上述预测。下丘脑的hypocretin(也称为orexin)神经元对于觉醒系统的调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该神经元的活动能使睡意减少 ,同时提高觉醒和警戒。Hypocretin神经元分泌兴奋性神经递质hypocretin 1和hypocretin 2 ,投射到参与睡眠 觉醒机制的脑干 ,脑干的这些结构各有自己主要的神经递质 (如缝核的 5 羟色胺、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背侧被盖的乙酰胆碱、乳头结节核的组胺、内侧隔核与斜角带核的γ …  相似文献   

6.
基底外侧杏仁核对睡眠-觉醒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u GQ  Zhong MK  Zhang JX  Zhao LZ  Ke DP  Wang M  Shi L 《生理学报》1998,50(6):688-692
采用多道睡眠描记方法,观察了基底外侧杏仁核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电损毁双侧BLN引起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增加,觉醒减少;在双侧BLN内注射选择性损毁神经元胸体剂量的红藻氨酸引起双相效应,注射KA后第1天出现失眠,自第3天开始,SWS增多,W减少,但PS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调节睡眠—觉醒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  林殷利 《生理学报》1997,49(2):135-140
本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5-HT)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活动的调节及其对睡眠觉醒的影响。实验观察到:VTA注射GABA(25μg)和5-HT(2μg),伏隔核(Acb)内多巴胺(DA)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DOPAC)分别降低到注射前的68.2%(P〈0.01)和升高到136.1%(P〈0.01),并相应减少和增加觉醒。双侧Acb注射D  相似文献   

8.
L-NAME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雌性Wistar大鼠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NAME治疗组,后两组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每天一次腹腔注射L-NAME(20k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连续七天,然后处死动物,行脊髓NOS和Nissl染色。结果显示,L-NAME治疗组脊髓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浅,组间光密度比较P<0.05。此外,生理盐水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还出现尼氏体位、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这些改变在L-NAME治疗组较轻,因此我们认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可诱导神经元NOS表达,L-NAME可对其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膝状体间小叶(intergeniculate leaflet,IGL)是丘脑内的一条状狭窄核团,核团富含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脑啡肽(enkephalin,ENK)等神经递质,主要参与哺乳动物的生物节律,光信号和非光信号在IGL的整合突出了其在生物节律的重要地位。以往诸多研究发现IGL与昼夜节律调节核团之间形成广泛的纤维投射,是外界授时因子调节哺乳动物生物节律的重要一环,同时该核团与睡眠觉醒和视觉运动系统相关核团也存在广泛的信号传导。本文结合IGL的相关国内外研究,分析IGL核团解剖特点,从睡眠-觉醒角度探讨昼夜节律核团IGL在睡眠生理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的精神活动高级而又复杂,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目前研究认为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和运动功能,尤其在睡眠的主动性神经调节过程,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中,多巴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睡眠,认知功能的概述,以及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与睡眠-觉醒系统和认知功能的解剖学联系的简述,结合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等不同角度分别阐述其对睡眠-觉醒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以期揭开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生机制的一层面纱,以及对多巴胺药物对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中NOS表达及NO含量的变化,研究糖尿病对海马的影响。方法用Wista大鼠,共24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12只,糖尿病组12只,糖尿病组用STZ制模,满12周后,取脑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技术对大鼠海马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大鼠海马NOS的表达及NO含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可引起海马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5—HT在调节大鼠泌乳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分娩次日,用5,6-DHT选择性损毁中枢5-HT能神经元,使下丘脑5-HT含量显著降低,吮乳诱发的催乳素分泌受到抑制,乳汁分泌显著减少,仔鼠生长迟缓。在泌乳已正常进行四天后作同样处理,仍有相似结果。提示5-HT参与泌乳的发动及维持。对5-HT的作用与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氯霉素在大鼠生后7天内和鼠龄60天时给药对其成熟后的睡眠、主动回避反应以及电休克阈的影响。在新生期给药组,快眼动睡眠量显著减少,但主动回避反应成绩没有明显变化.在鼠龄60天给药组,动物的快眼动睡眠量和主动回避反应成绩均明显降低,电休克阈也降低。文中讨论了氯霉素对快眼动睡眠和脑发育的影响以及发育期快眼动睡眠与脑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流体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Griess 方法测定不同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的变化;并观测多种NOS干预物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实验表明,剪切应力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结构型NOS活性的增强实现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中NOS酶蛋白合成,但cycloheximide 处理组中受剪切应力作用细胞NOS活性仍显著高于其对照细胞,仅升高幅度明显降低。A23187 处理后细胞中NOS活性升高约达2 倍,其中剪切应力作用细胞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对照,但这种变化程度亦较A23187 未处理组明显减小。结论: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eNOS酶蛋白合成增加和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的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NO—样松弛因子对止血带休克大鼠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工作在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上观察NO前体L-精氨酸L-Arg,NO合成阻断剂L-NNA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兰(MB)对离体胸主动脉舒缩活动的影响。发现止血带休克大鼠离体灌流的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血管组织cGMP含量增加。L-Arg可增强这一变化,而L-NNA或MB可减轻上述变化,而且这些药物作用不受血管内皮是否存在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非内皮细胞源的NO-样松弛因子(NO-LRF)是引起止血带休克动物血管低反应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新型NO合成抑制剂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其对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旨在阐明NO在全身动脉血压调节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静注L-NNA(15 mg/kg)后,平均动脉压(MAP)由9.87±0.80升至14.67±0.53kPa(P<0.001),心率(HR)由317±13减至303±14 bpm(P<0.05),心指数(CI)由9.79±0.83降至7.04±0.41ml/min·100g~(-1)(P<0.05),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由1.04±0.10升至2.15±0.18 u/100 g(P<0.001),持续30min以上;此效应可被预先注射左旋精氨酸(200 mg/kg)所逆转。(2)在缓冲神经切断的大鼠,i.v.L-NNA时,MAP,CI和TPRI的变化依然存在,而HR则加快,表明神经完整大鼠的HR减慢系压力感受器反射所致。(3)在缓冲神经完整大鼠i.v.L-NNA后,MAP升高,HR减慢,而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无明显改变。(4)切断缓冲神经后,再i.v.L-NNA时,MAP,HR和RSNA分别增加55.6%、5.1%和34.3%,提示L-NNA可能兴奋交感中枢,而压力感受器反射可掩盖其对RSNA的影响;预先注射左旋精氨酸则可抑制L-NNA的上述效应。根据以上结果似可认为,NO合成抑制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由两种机制所介导:一是L-NNA抑制外周部位NO的基础性释放,致使血管紧张度增加,进而血压升高;另一是L-NNA兴奋交感中枢,从而引  相似文献   

17.
赵涤尘  徐屯  孙明智 《生理学报》1988,40(4):326-334
在54只大鼠上,用两支微电极同时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研究了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对丘脑束旁核(Pf)和中脑网状结构(RF)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脑内ACh含量增加时,Pf和RF中两个痛兴奋神经元(PEN)的电活动同时减弱,两个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同时加强,Pf中一个PEN电活动减弱的同时RF中一个PIN电活动加强,或者相反。阿托品可以阻断ACh的上述作用。这提示,ACh对不同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的影响是通过M胆碱能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