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放射状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是植物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偶尔从人类标本中分离.1999年9月11日我们自1例贫血患者中分离出1株放射状土壤杆菌,报告如下. 患者,男,76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3年、发热半年于1999年9月4日以"贫血查因”入院.体温38℃,血常规:WBC 1.8×109/L,N 0.71,L 0.25,M 0.01,E 0.008,BA 0.015;RBC 1.17×1012/L;HB 33g/L,PLT 56×109/L;尿常规:外观稍混浊,蛋白(++),WBC++/HP.临床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难治性贫血.给予支持疗法、PG治疗.  相似文献   

2.
痤疮丙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的特点是能量负平衡,瘤胃发酵产生的丙酸是奶牛糖异生供能的主要底物,对预防奶牛能量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筛选出以产丙酸为主的痤疮丙酸杆菌,研究其瘤胃发酵特性。【方法】无菌采取装有瘤胃瘘奶牛的瘤胃液,按照厌氧菌分离步骤,通过丙酸生成菌株的特异性培养基SLB进行筛选,提取分离菌的基因组DNA,克隆其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离出一株痤疮丙酸杆菌。通过体内外发酵试验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对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的影响。【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和序列分析证实所分离的一株产丙酸的杆菌为痤疮丙酸杆菌。该菌株在体外发酵过程中,瘤胃液pH先下降,在12h时降至最低,随后上升;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先升高,于12h时升至最高,随后又降低;乳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总体上一直下降;在体内发酵过程中,pH总体上下降;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总体上升。【结论】在国内首次从健康牛瘤胃液中成功分离出一株痤疮丙酸杆菌,为今后研发预防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实验从正常青少年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通过试管内研究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为双歧杆菌临床应用及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方法 本项研究以从佳木斯大学健康学生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为试材,将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将菌液浓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法调到2麦氏.将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分为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对照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组10支,粪肠球菌对照组10支,将以上50个试管全部置于厌氧培养箱内37℃培养48 h,将培养好的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进行梯度稀释,然后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标本于每个培养基上滴3滴,每滴滴上由高稀释度向低稀释度,液体量为10 μL的菌液.晾干滴种好的培养基于适宜条件进行培养并选出适合菌落生长的稀释度,计算同一稀释度平均菌落数(x).结果 双歧杆菌12 h时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无显著性,在24h时检测不到大肠埃希菌的存在.12和24h时粪肠球菌与双歧杆菌混合组与粪肠球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对照实验研究该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此株双歧杆菌只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粪肠球菌无抑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放射状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radiobacter)是植物致病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 ,偶尔从人类标本中分离。 1999年 9月 11日我们自 1例贫血患者中分离出 1株放射状土壤杆菌 ,报告如下。患者 ,男 ,76岁 ,因进行性面色苍白 3年、发热半年于 1999年 9月 4日以“贫血查因”入院。体温 38℃ ,血常规 :WBC 1.8× 10 9/L ,N 0 .71,L 0 .2 5 ,M 0 .0 1,E 0 .0 0 8,BA 0 .0 15 ;RBC 1.17× 10 12 /L ;HB 33g/L ,PLT 5 6× 10 9/L ;尿常规 :外观稍混浊 ,蛋白 ( ) ,WBC /HP。临床诊断为骨髓增生…  相似文献   

5.
从污染的右旋糖酐溶液中分离出一株外切异麦芽三糖水解酶(Exo-isomaltotrio-hydrolase,1,6-α-D-Glucan isomaltotriohydrolase EC 3.2.1.95)产生菌,经鉴定为产碱菌(Alcaligenes sp.).研究了酶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性质.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右旋糖酐1.5、鱼粉蛋白胨1、酵母抽提物0.1、牛肉膏0.3、甲醇2,pH8.0,250ml三角瓶中装20ml培养基,于26℃200r/min旋转摇床上振荡培养48小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p H6.5—7.5,在pH5.0—10.6范围内稳定.在40℃保温24小时酶活力基本不变,50℃保温8小时剩余酶活力为71.8%,保温24小时剩余酶活力为44.2%,在55℃酶活力的半寿期为10 小时.金属离子Hg^(2+)、Ag^+对酶强烈抑制.水解右旋糖酐的终产物为异麦芽三糖,酶的作用方式为外切型.  相似文献   

6.
从败血症患者血液中检出亲水气单胞菌的报告大连市传染病医院大连116001初继娜,钱淑兰,朱丽南,李金玉本院检验科于1993年8月从一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亲水气单胞菌一株,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16岁,93年7月29日因体温高,咳嗽...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属中,除第Ⅲ亚属外,绝大多数不发酵乳糖。我室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一株S.agona乳糖发酵阳性菌株,其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离鉴定方法 将样品置亚硒酸盐(S.F)增菌液中,培养于43℃18小时后,用伊红美蓝琼脂(E.  相似文献   

8.
草履虫和变形虫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履虫的纯种培养法草履虫属中的一种雪茄形大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个体较大(180—300微米),自由生活于世界各地2—30℃的淡水中,特别是市镇的污水沟中很易采到。草履虫高速繁殖的理想食物是肠道杆菌。最好用牛肉浸汁琼脂斜面或营养肉汁琼脂斜面移接产气气杆菌、大肠杆菌或其它肠道杆菌,于37℃温箱培养16—24小时备用。草履虫菌培  相似文献   

9.
病例:赵磊,男,7岁,因膝关节处外伤感染来我院就诊。经查:体温37.8℃;白细胞数8800/μl;嗜中性细胞78%;淋巴细胞17%;嗜酸性细胞5%。细菌分离鉴定:取伤口分泌物接种血平板,37℃培养24小时。菌落:光滑,湿润,隆起,边缘  相似文献   

10.
患儿徐×,女,9个月,病案号45569。1990年7月5日出现无诱因的腹泻、发热。在当地用“PG 40万 u im Bid、黄连素 0.2po Tid”治疗,次日大便由黄色稀水便变为粘液血便,便次由10余次/日增加到30~40次/日。体温持续不退,最高达39℃。于7月7日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住我科。病程中伴食欲减退。混合喂养,有饮用未处理塘水(小溪汇集而成)史。查体:T 39.5℃,体重6kg(出生体重3kg),营养稍差,皮下脂肪0.8cm.前囟轻度凹陷,口唇干燥,腹平坦,肠鸣活跃,心率132次/分,余体查正常。实验资料:大便常规:黄色带血稀便,粘液 ,血液 ;镜检:白细胞卅,红细胞卅。血常规:Hb9.1g%,WBC5300个/mm~3,N36%,L61%、M  相似文献   

11.
我室1989年10月10日从患者胆结石合并化脓感染胆汁中检出纽波特沙门氏菌1例,现将鉴定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徐××,男,38岁,本院职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6小时,右肩部有放射麻木感。恶心呕吐。于10月6日晚上12时疼痛发作,急住外科。检查.体温38℃,脉搏7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3/73.2kPa,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眼巩膜无黄染,肝脾未触及,右上腹压痛明显,胆囊明显肿大,monpng征阳性,B型超声波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管结石伴胆囊肿大。10月7日实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明显肿大,充血水肿,约10×5em,内有4枚1.5×1.5cm结石,抽出灰白色混浊胆汁60ml,送作细菌培养。 (1)将胆汁接种血平板及麦康凯平板,放35℃24小时培养后,血平板上生长苗落呈灰白,不溶血,圆形,湿润,边缘整齐,大小约20mm;麦康凯平板上呈无色透明1mm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生物群(微种群)与宿主的关系,我们在人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物中,定量的加入从皮肤上分离的常住菌和其它菌株的纯培养物进行混合培养,设立不加菌液的对照组,发现加入疮疤丙酸杆菌(A_(14-1)、表皮葡萄球菌(F_(65))等常住菌,以及从皮肤上分离的干酪乳杆菌(ad_3株)、青春双歧杆菌(Bf_1),有促进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延缓其老化等作用。而加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脆弱美杆菌(A104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89株),则出现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脱核、裂解和死亡等毒害作用。我们的实验表明:皮肤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皮肤有生理性的滋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儿男,10个月。因不规则发热20d,发现口腔凝乳块样物9d入院。患儿于2004年11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不伴咳嗽、气喘、盗汗及腹泻。在外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小便常规:脓细胞3~5个/HP,潜血( ),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常规:脓球( ),结核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2.46mg/L,肥达试验阴性。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左上肺透光度减低,提示支气管炎症。全腹部CT:肝脏密度减低,脾脏增大,双肾增大,以左侧明显。先后给予“菌必治、灭滴灵、青霉素”等静滴抗感染治疗12d,仍反复发热,体…  相似文献   

14.
产几丁质酶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及酶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本室保存的 64株苏云金芽孢杆菌中 ,筛选出一株几丁质酶活力较高的菌株WB 50。产酶条件研究表明 :在pH 7.0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 2 .0 %的细粉几丁质 ,1.0 %的酵母膏 ,2 2 0rpm 30℃下培养 72小时 ,几丁质酶的产出最大。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一名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在入院后的第1、2、3日中各作血培养1次,前两次均分离出单核李斯忒氏菌纯培养。病人不幸于入院后第7日死亡。该菌在血琼脂上37℃24小时为昏暗灰色菌落,呈β溶血,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胞、荚膜及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上旬,我们在通城县隽水镇饮食行业人员中进行健康体检肠道致泻菌调查,从一受检者粪便中分离出一株能迅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福氏志贺氏菌。鉴于该菌在国内属首次发现,特报告如下: 一、菌株分离鉴定用消毒棉签采集受检者粪便1.5克接种TGS增菌液,37℃培养16小时,然后转种FX琼脂、SS及EMB平板,37℃培养24小时,结果在FX平板上菌落呈园形、低突、表面光滑、边缘不齐、发酵乳糖呈鹅黄色;尿素分解、TTC、H_2S及红晶反应均为阴性。在SS平板上为粉红色、园形、低突、湿润、大小φ为1—2mm  相似文献   

17.
从1457例腹泻患儿大便中分离出164株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复合群的菌株,而对照组中分离率仅4.26%,具统计学差异。为探讨其致病性,采用不耐热性肠毒素,耐热性肠毒素基因探针,菌液直接LT-PCR,家兔肠袢结扎和刚果红结合试验检测细胞的腹泻毒力因子,证实47.1%的菌株产生LT,系腹泻重要毒力因子,不具侵袭性因子。  相似文献   

18.
患儿,婴,5天因无尿、血尿于1989年11月17日下午2时50分入院。小儿为第一胎,其母妊娠31周时下地割稻谷,被竹叶青蛇咬伤足部,不久感头昏、呕吐、腹痛,经服蛇药等治愈,5天后该小儿出生,出生时哭声微弱,6小时后排出数滴血水样尿,第二日见颜面巩膜黄染,经治未愈,仍解血尿,每日2~3次,每次数滴,黄疽断续加深而入院。检查:体温35.5℃,呼吸60次,心率120次,体  相似文献   

19.
从1例多发性脓肿患儿的脓液中分离到紫色色杆菌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肇庆526021葛德珊我院收治1例持续高热7天伴多发性脓肿的患儿,从脓肿的脓液中检出紫色色杆菌,现报导如下。患者5岁,男,因持续高热1周,伴全身多发性脓肿入院,入院当天T38....  相似文献   

20.
阴沟肠杆菌固氮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谷子根表分离到一株阴沟肠杆菌。该菌振荡培养于诱导培养液中,在30℃下21—24小时,其最高乙炔还原速率为576n tool C2H4/mg蛋白/b。而在厌氧条件下则可达1479n motC2H4/mg蛋白/h。在正常氧浓度下,该菌培养4—96小时之间皆可检测出固氮活性。不同浓度的NH+4明显抑制其固氮活性。在碱性条件下固氮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