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种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探讨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应用蛋白水解法测定、分析应用氨基酸透析液血透前后患者血浆氨基酸含量,并同时测定应用碳酸盐透析液患者及健康人血浆游离氨基酸作为比较。结果:经碳酸盐透析后,患者血浆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给予平衡氨基酸透析液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论: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能减少血中部分氨基酸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1例肺癌患者胸水13种游离氨基酸作了分析,并与28例正常人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作了对照,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胸水的必需及非必需氨基酸普遍高于正常人血浆游离氨基酸,但其胸水谷氨酰胺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水平。  相似文献   

3.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和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87%,明显优于对照组78.7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胸腔积水,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对71例癫痫患者血浆中18种游离氢基酸与36例正常人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对照。分析表明,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的癫痫患者,其它氨基酸水平绝大多数低于正常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水平明显升高的癫痫患者,其它氨基酸水平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采用DNS -Cl荧光标记氨基酸 ,聚酰胺薄膜层析 ,分析了慢性血吸虫病肝肿大、晚期血吸虫病肝肿大 ,慢活肝 ,慢迁肝以及肝硬化等五种不同肝损伤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 ,结果发现它们血浆游离氨基酸改变 ,均有一定的特异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伤后到 2 1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赖、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缬、亮、异亮、酪、胱和支链氨基酸伤后早期降低。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1、3、7天降低显著 (P <0 .0 5~ 0 .0 1) ;红细胞内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未见显著性升高 ;色、蛋、精、脯氨酸含量很低或基本未测出。输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后未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提示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烧伤后红细胞内苯丙氨酸及苯丙 酪氨酸比值有别于血浆变化。本研究条件下补充外源性氨基酸未能显著改变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健康学龄前儿童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丹酰氯薄膜层析法分析了65名3~7岁健康儿童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血浆11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未见性别年龄差异,其正常值可供临床实践应用。血浆游离氨基酸在健康组中显著高于残疾组,提示重度营养不良时,各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患者体液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 DNS— cl( Dimethylamino-naphthylane-5-sulfony chloride)荧光试剂 ,标记氨基酸成 DNS— AAs( DNS_ Amino Acids) ,然后采用聚酰胺薄膜层析 ,制成具有 2 0余种 DNS— AAs的荧光薄膜层析图谱 ,选择其中所需要检测的氨基酸 ,分别经洗脱后在日本岛津 RF— 51 0荧光分光光度计上 ,进行定量检测 ,分析了 3 6例慢性肾炎患者 ,1 8例尿毒症患者血浆中 1 2种游离氨基酸和 3 5例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 1 3种游离氨基酸 ,分别与 2 9例正常人血浆和3 0例正常人尿液中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比较 ,以此探讨肾脏疾病体液氨基酸模式的同时提供氨基酸治疗肾脏疾病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血浆中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讨论了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法、液质联用技术等几种血浆中氨基酸的检测技术,并介绍这些技术在氨基酸检测中的应用,为建立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些内科系统疾病的血氨基酸代谢特点。测定170例9种内科系统急慢性疾病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并分别与58例健康人血浆氨基酸浓度作对比分析。9种疾病的血浆胱氨基酸浓度不同程度升高,以尿毒症病人最为显著,炎症性病人血浆苯丙、蛋、赖氨酸和苯丙/酪比值显著升高,丙、组、精、脯氨酸和支/芳比值显著降低;糖尿病和甲亢病人血浆总游离氨基酸、谷、丙、酪、赖和支链氨酸显著升高;糠尿病病人支/芳比值显著升高,表明不同疾病的血氨基酸浓度有特征性变化,炎症是导致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57例乙型脑炎患者极期和21例恢复期患者的脑脊液(CSF)和血浆14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脑极期CSF游离氨基酸浓度除苏氨酸、丝氨酸值低于正常值外,其它氨基酸值均增高,其中谷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值上升明显(allP<0.01),至乙脑恢复期不同幅度下降。乙脑极期血浆游离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鸟氨酸、谷氨酸浓度高于正常值,而其它8种氨基酸值均下降明显,至乙脑恢复期,多数氨基酸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实验提示,乙脑病毒能明显影响血浆和CSF中氨基酸的含量,而二者具有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隐球菌性腹膜炎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病例的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回顾分析。患者,男,72岁,表现为腹胀伴轻咳,腹水培养确诊为隐球菌感染,予氟康唑(400 mg 1次/天)治疗4个月后,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加用抗结核治疗,胸腹水吸收。腹腔隐球菌感染较为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腹水等临床标本的NGS检测可能是提高诊疗效率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支气管哮喘常与过敏因素有关,且易导致血管活性物质改变,最终造成代谢紊乱,为了探索哮喘患者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确立哮喘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模式及其在发病中的价值,我们对1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9例正常人作了血浆游离氨基酸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国内外在对肝功能不良者的研究中注意到血浆游离氨基酸谱改变的重要性,提出它可作为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1980年Freund等将其应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上,认为有一定价值。为了观察肝外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特征性改变,我们对12例黄疸患者进行了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并就其临床应用价值作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疗措施。方法:对我科近五年来收治的45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规律的抗结核和定期胸穿抽液治疗,有8例在治疗2—3个月内形成脓胸,余37例在治疗2.5—3.5个月内经X线和B超检查已形成包裹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患侧胸腔辅助电热物理疗法和激光疗法2个月后有22例包裹积液完全吸收,15例经治疗积液吸收不明显,包裹面积大,致患侧肋间隙变窄,胸腔塌陷,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对不同病历辅佐其他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56例,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8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实验组予以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记录两组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厚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胸膜肥厚粘连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FEV1%pred、MVV%pred、FVC%pred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胸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胸膜肥厚粘连、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标准四联抗结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22的表达特点,探索IL-22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Bioscience IL-22和IFN-γ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5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5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上清、PF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培养后上清中IL-22和IFN-γ的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与IFN-γ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3485,P=0.032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反应性IL-22可作为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病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体体液游离氨基酸的超微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脑—神经系统某些疾病以及氨基酸代谢性疾病等均能引起不同体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的改变,为此目前临床上迫切需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分析方法,了解不同体液游离氨基酸变化的情况,以便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在1981年分离和鉴定了正常人血浆中21种氨基酸,尿液中18种氨基酸,羊水中17种氨基酸以及脑脊液中18种氨基酸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摸索了关于DNS—C1荧光反应,聚酰胺薄膜层析分离游离氨基酸的超微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不同氨基酸比例配制的混合液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支持治疗,但混合氨基酸对辐射损伤患者有无支持疗法的作用,尚待研究。本文使用DNS—Cl(Dimet-hylamino—Naphthalene—5—Sulfonylchlovide,丹酰氯)荧光标记,聚酰胺(polyamide)薄膜层析方法,测定血浆中13种游离氨基酸,确定哪些氨基酸与辐射损伤有关,以此探讨(1)辐射损伤血浆氨基酸的敏感指标;(2)在此基础上,为配制不同氨基酸比例的混合液作为辐射损伤支持疗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58例健康人的均值作为正常对照,我们观察了49例烧伤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在伤后23天内的动态变化。49例10—98%TBSA/Ⅲ度0—87%烧伤病人的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烧伤面积和病情有关。例如:苏、丙、组、精、甘、脯氨酸浓度在10—29%TBSA/Ⅲ度0—11%烧伤后,在部伤或个别点明显低于健康人;随着面积的增大,其下降的程度加深或持续时间延长;烧伤面积达30%TBSA以上者,色、丝2种氨基酸的浓度也降低,也随面积的增大而下降更为明显或持续时间延长。苯丙氨酸浓度在小面积烧伤后就增高,随面积增大而上升更为明显或持续时间延长。枝链氨基酸在30%TBSA以上烧伤早期降低明显,以异亮氨酸为最明显。30%以上烧伤病人的血浆17种游离氨基酸的总浓度明显降低。这些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与烧伤面积有关,说明在临床实际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