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弧菌科,气单胞菌科和邻单胞菌属分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chi  何晓青 《微生物与感染》1990,13(6):262-264,247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cstris)L4以蔗糖为底物在2吨发酵罐中生产的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结果,并与美国的商品黄单胞菌多糖(Xanthan)相比较。两种多糖纯化后单糖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D-葡萄糖和D-甘露糖,克分子比为1:1。糖醛酸含量相同,为19%。 L4多糖和Xanthan的丙酮酸含量也相当,分别为4.23%和4.66%,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有相似的元素组成和基团吸收。L4多糖的沉降系数S02。W为11.5-11.9 S,比美国商品高(10.10S)。L4多糖的持性粘度[η]=11.8dl/g,偏比容-v=0.55ml/g,分子量为2 2 25 600—378 3000。  相似文献   

3.
野油菜黄单胞菌L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L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g/L)为:蔗糖40—50,铵盐1.0—1.25,酵母膏2.0-3.0,CACO,3.0,MgsO4·7H2O 0.25,Na2HPO4·12H2O 0.1,柠檬酸0.01—0.10,pH7.5。种龄为48小时以上。在30℃于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3天,发酵液粘度高达14000-16000cp。用乙醇沉淀得多糖28g/L以上。  相似文献   

4.
5.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L4在两吨发酵罐中,以蔗糖为底物发酵72h,发酵液粘度达到6000~12000cp,转化率平均达到62.45%。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西伯利亚鲟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X1菌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XL2-T菌株、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W1菌株与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M3菌株等水产养殖主要病原菌与抗血清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同属菌株X1菌株、XL2-T菌株、W1菌株交叉反应程度较大,说明这3株菌表面存在较多相同抗原决定簇。而无致病性菌株M3与其他3株致病性菌株免疫交叉反应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几个气单胞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晓龙 《微生物与感染》1992,15(1):29-30,33
  相似文献   

8.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L4在两吨发酵罐中,以蔗糖为底物发酵72h,发酵液粘度达到6000~12000cp,转化率平均达到62.45%。  相似文献   

9.
10.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L4在20t发酵罐中,以蔗糖为底物发酵72h,发酵液粘度达到7000~9500cp,产物对底物的转化率平均达到61.6%,为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告1988年夏季对北京地区一次爆发性鱼病病原学研究的结果。从病鱼脏器和池塘疫水中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氧化酶阳性菌株占75.6%,大多数为溶血性菌株,而不发病鱼池的健康鱼中氧化酶阳性菌株为0.1~1%,详细的生化检定证明这些细菌为气单胞菌,且为同一血清型,但不同于现已报告的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而为气单胞菌的一个新种。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感染健康鱼发病成功,证明该菌是这次鱼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从脑脊液中检出豚鼠气单胞菌12株,患者在有严重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或手术时继发感染本菌。  相似文献   

14.
甲烷甲基单胞菌的一个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杰 《微生物学报》1991,31(3):183-186
对甲烷氧化细菌761M菌株做了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甲烷甲基单胞菌的一个新变种,命名为甲烷甲基单胞菌成都变种(Methylomonas methanica vas.chengduensis)。  相似文献   

15.
16.
气单胞菌属的分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气单胞菌分离与鉴定用培养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黄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64-165,170
牙龈卟啉单胞菌已公认为是牙周炎的致病菌,它的一些表面结构诸如细胞外囊泡,菌毛,外膜蛋白,凝集素介导该菌对牙周组织粘附、定植,或作为毒性因子破坏牙周组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分子克隆,本文拟就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简称Pg)分子生物学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菌毛基因的分子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作为该菌表面结构之一介导了该菌对牙周组织的粘附和定植。已纯化了41kda菌毛亚单位蛋白,并克隆了菌毛蛋白基因[1]。使用寡核苷酸M1和M2作为引物,采用PCR从9株Pg菌株中扩增了1.3kb的DNA片段,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