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1911)吸虫,福井玉夫与尾形藤治(1939)曾报告东北地区所采得的肠前腺属(Prosthodendrium)吸虫一种;陈心陶(1954)对肠前腺属吸虫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华南地区采得的肠前腺属吸虫六种,并将肠前腺属中具有长形口吸盘与长形口的虫种分出,另建长吸盘属(Longitrema Chen,1954)。综上所述,我国已有记载的枝腺科吸虫仅肠前腺属六种,本科其他属虫种尚未见文献记载。作者  相似文献   

2.
枝腺科一新亚科、新属及三新种(吸虫纲:枝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作者近年来在江西鸟类和哺乳类所采集的枝腺科吸虫中的三新种,包括一新亚科和新届的建立。卷尾卵形吸虫,新种Cladorchis dicruris sp.nov.寄生于鸟类灰卷尾Dicrurs leucophaeusVieillot的肠道外壁结缔组织囊内,据其形态特征,建立了枝睾属,新属Cladorchis gen.nov.和枝睾亚科,新亚枓Cladorchiinae subf.nov.,同时对枝腺科各亚科检索表进行了补充。巨睪副囊吸虫,新种Parabascus macrorchis sp.nov.见于安氏棕蝠Eptesicus andersoni的小肠肉;平睾坚囊吸虫,新种Pycnoporus(Pycnoporus)parallelorchis sp.nov.见于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cibersii的小肠内。  相似文献   

3.
1984年6月,我们在浙江莫干山地区解剖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ons 40只。在小肠中共获得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吸虫11条,经鉴定为久根隐弯吸虫。测量单位为毫米。 久根隐弯吸虫Crsptotropa kuretanii(Ozaki,1926) 体呈梨形,体长0.710—0.833,最宽为0.497—0.568。前端钝,后端呈截状。口吸盘直径为0.085—0.114x0.099—0.142。腹吸盘直径为0.085—0.099x0.071—0.099。前咽短,咽0.043—0.057x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的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区,经常发现鱼体寄生有后睾科吸虫的囊蚴,例如:在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与棒花鱼(Pseudogobio rivularis)中的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jentalis)及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 taiwanensis)的囊蚴。为分离这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二种双腔吸虫尾蚴腺体组织化学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观察了青海高原中华双腔吸虫尾蚴及暂称为“B”型双腔尾蚴(可能是枝双腔尾蚴)二种单细胞腺体的组化成分及其生理功能。大单细胞腺体12—13对,内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象粘蛋白之类物质,及酸性粘多糖。小单细胞腺3对,含结合氨基的蛋白质及甲性糖蛋白。二种双腔吸虫在贝类宿主体内子胞蚴及尾蚴组化威分很相似但从尾蚴粘液腺的结构可以区分二虫种。中华双腔吸虫粘球内包绕在尾蚴体外的粘液含丰富的粘蛋白。双腔吸虫幼虫期组化成分与阔盘吸虫相应的幼虫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双穴科吸虫(Diplostomatidae)属于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寄生于鸟类及哺乳类。根据卵黄腺和寄主的不同、又分为二个亚科:重翼亚科(Alariinae)及双穴亚科(Diplosto-matinae),前者卵黄腺的分布仅限于前体、寄主为哺乳类、后者卵黄腺分布于前后体或仅限  相似文献   

7.
1986年4—6月对浙江省部分地区的蝙蝠寄生吸虫进行了区系调查,在安吉县的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chinensis)的小肠中采得一些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一些标本为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软体亚睾吸虫Postorchigenes duboisi。该虫由Rohde,1963年首次发现于马来亚蝙蝠Cheiromeles torquatus的小肠中。本文标本的形态结构与马来亚的标本相比,除本文标本的睾丸略大为0.142—0.213×0.127—0.198mm,生殖孔的位置稍偏腹吸盘的左侧后方外,其它基本相同。本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41软体亚睾吸虫在中国首次发现@孙希达$杭州师范学院 @陈…  相似文献   

8.
中国蝙蝠寄生虫的研究,在国内报道不多,仅有陈心陶(1954)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于1986年11月到1987年6月对浙江部分地区的蝙蝠寄生吸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临安县的中华鼠耳蝠中得到11个吸虫标本,经鉴定为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刺囊属(Acanthatrium)一新种,中国刺囊吸虫新种Acanthatriumchinensissp.nov.(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动物教研室。测量10个标本,量度以mm为单位。寄主:中华鼠耳蝠Myotischinensis寄生部位:小肠分布地点:临安县仙人洞种的描述:体呈长棱形或梨形,前端稍尖,后端较钝,大小为0.690—0.774×0.341—3…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牛羊胰脏吸虫病是我国各农牧区中常见而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吸虫病,国内此吸虫病的病原主要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及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 Chin,Li et Wei)三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的分布区最大。关于本类吸虫的生物学问题近年来经国内外蠕虫学者的探讨而逐渐被了解(唐仲璋,1950;唐仲璋、唐崇惕,1975、1977;Basch,1965;Ksembaeva,1967;1973等)。国内在福建已详细观察了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生活史全过程,并经试验证实了它们的贝类宿主及不同的昆虫宿主的种类。胰阔盘吸虫的生活史虽亦经阐明,但  相似文献   

10.
内蒙科尔沁草原的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 Tang et Tang,1978)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而山东滨州地区的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 Rud.,1803)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 Rud.,1819)的蚂蚁宿主是中华蚂蚁(Formica sinica)。作者用中华双腔吸虫的黏球感染山东的中华蚂蚁,同时用矛形双腔和枝双腔的黏球分别感染内蒙的黑玉蚂蚁。本文报道此试验中不同蚂蚁种类和各虫种后蚴间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情况,及矛形双腔和枝双腔在后蚴各发育期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华枝睾吸虫尾蚴的形态学Hs(?)等(1939)、Komiya等(1941)以及Tang等(1963)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对华枝睾尾蚴的生态观察未见报道。几年来笔者在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对华枝睾吸虫尾蚴的生态作了某些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结实卵腺吸虫(新属新种)及腺顶突吸虫二个虫种。这些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同作者前文(动物分类学报,4卷1期,18—22页)。有关标本全部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 发现吸虫5种, 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乌鹳(Ciconia nigra Linnaeus)的肠内找到三种棘口类吸虫,为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Allechinostomum nigriconiatum sp.nov.),中国肿头吸虫、新种(Chaunocephalus sinensis sp.nov.),肿头吸虫(Chaunocephalus ferox Dietz,1909)。对两个新种作了描述。 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与该属的其他各种主要区别在具有卵巢后子宫环盘曲。中国肿头吸虫、新种与肿头吸虫的区别主要在卵黄腺滤泡呈横行排列,分布向后达体后部、角棘较小等特征,并与该属的其他种也作了比较。肿头吸虫属种的发现不但在我国而且在东亚均为首次。 文内对异棘口吸虫属(Allechinostomum Odhner,1910) 与肿头吸虫属(Chaunocephalus Dietz,1909)的分类位置各作了论述,并均列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鮻单脏吸虫,新种Haplosplanchnus lizae sp. nov. 和巨卵希氏单脏吸虫,新种Schikhobalotrema megaovus sp. nov. 检获于厦门集美附近海域棱鮻Liza carinatus肠道.鮻单脏吸虫,新种Haplosplanchnus lizae sp. nov与该属已知种的双腺单脏吸虫H. bivitellosus Zhukov,1971最为相似,它们都具有2列卵黄腺,但在卵黄腺的组成和虫卵大小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巨卵希氏单脏吸虫,新种Schikhobalotrema megaovus sp. nov. 与该属已知种的区别在于其虫卵0.130-0.12×0.096-0.120(0.133×0.108)特别大.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1月在浙江省桐庐的栉鼠耳幅Myotis fimbriatus(peters)的小肠中得到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吸虫14条,经鉴定为软体长吸盘吸虫Longitrema chilostomum(Mehlis,1831)Chen,1954.(测量单位:毫米)。体呈长椭圆形,在腹吸盘处最宽,侧面呈棱形,大小为1.56—1.98×0.43—0.71。口吸盘为长圆形,长大于宽,0.26—0.28×0.21—0.22。腹吸盘为0.14—0.21×0.15—0.16。咽球形,0.05。食道长0.14—0.12。盲肠末端在睾丸之前。睾丸卵圆形,0.14—0.16×0.11—0.14,位于腹吸盘之两侧。阴茎囊为0.11—0.12×0.12—0.13。生殖孔位于腹吸盘之前。卵…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文报道在青海高原对牛羊双腔吸虫病病原生物学初步调查的结果。从29个流行地区绵羊收集的标本检查结果,发现有四种双腔吸虫,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客双腔吸虫(D.hospes)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从三个流行区检查Helicella candacharica及Cathaica przewalskii二种陆地蜗牛,查到四种双腔吸虫成熟尾蚴,它们是中华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及二种未定名的双腔吸虫尾蚴,此二种尾蚴是何种双腔吸虫尾蚴,尚待进一步研究。检查流行区中7种蚂蚁是于9月份从乐都的Formica gagates查到双腔吸虫囊蚴,其形态与中华双腔吸虫囊蚴十分相像。  相似文献   

18.
福建北部山区耕牛枝睾阔盘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Li et Wei,1965)也是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胰管能严重引致病害的一种双腔类吸虫。目前尚只见报道于我国贵州、福建等地(金大雄等,1965)。关于它在国内外分布情况尚未了解,此虫种的生活史各期发育情况及其中间宿主种类都是以往科学上未经阐明的问题。我们于1976年得知,在我省北部浦城县九牧公社耕牛和羊只普遍感染枝睾阔盘吸虫,受害很严重。我们立即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报道采自云南澜沧江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鲿科Bagridae)东肌吸虫属Orientocreadium Tubangui,1931复殖吸虫3种,包括黄颡东肌吸虫新种O.fulvidraconis sp.nov.以及O.pseudobagri Yamaguti,1934(中国新记录种)和印度东肌吸虫O.indicum Pande,1934。黄颡东肌吸虫新种区别于本属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包括: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小于腹吸盘,虫体末端较圆钝,卵黄腺从卵巢前缘水平分布至后睾丸之后,子宫末段内壁具棘等。基于28S r DNA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东肌吸虫科Orientocreadiidae为单系类群,与Leptophallidae构成姊妹群。黄颡东肌吸虫新种与印度东肌吸虫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0.
鴞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1919)吸虫在分类学上属于吸虫纲,复殖目(Digenea),前口亚目(Prosostomata),全盘类(Holostomes)。本科吸虫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前后两部,前体(fore-body)呈杯状或囊状,后体(hind-body)圆锥形或圆柱形。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吸盘、腹吸盘及粘器(adhesive organ),粘器作舌状或分叶状。 鴞形科吸虫根据寄主的种类以及口吸盘与消化道的有无,可分为三个亚科,即(1)Strige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具有口及消化道;(2)Bolbocephalod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缺口及消化道;(3)Duboisiell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在鴞形亚科(Strigeinae)中又可分为两个族:凡卵黄腺局限于后休的鴞形吸虫,隶属于Cotylurini族;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