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癌中p53表达和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21例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分别检测HPV-16/18和HSV-2DNA。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61.3%和32.3%,慢性宫颈炎组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22.5%和20.0%,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中HPV-16/18和HSV-2混合感染率为16.1%。p53过度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呈梯度递增。另外,宫颈癌组织中P53过度表达与HPV-16/18、HSV-2的感染无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关系密切,HSV-2可能与HPV-16/18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进程有关,这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HPV-16感染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HPV-16感染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5例宫颈癌和81例宫颈炎组织的HPV-16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73.3%,55/75)与宫颈炎组织(81.5%,66/81)差异无显著性;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46.7%,33/75)高于宫颈炎组织(29.6%,24/81)(P<0.05).宫颈癌组织HPV-16阳性组的P53蛋白阳性率(49.1%,27/55)高于HPV-16阴性组(40.0%,8/20)(P<0.05);宫颈炎组织HPV-16阳性组的P53蛋白阳性率(36.4%,24/66)高于HPV-16阴性组(0%,0/15)(P<0.05).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HPV-1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PV-16感染在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普遍存在,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上调可作为宫颈癌发生的预警信号,HPV-16可能通过导致p53基因突变促使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宫颈癌的表达,并分析HPV-16对P53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宫颈癌和20例非宫颈癌组织中HPV-16、P5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16蛋白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在宫颈癌HPV-16感染与非感染组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0.6%和8.3%(P<0.05);TGF-β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9%和62.5%(P<0.05).HPV-16感染组P53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22.2%、45.0%和66.7%,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33.3%、20.0%和33.3%,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可能通过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TGF-β1蛋白表达下调,引起宫颈细胞增殖失控,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组织中抑癌蛋白PTEN、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E6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宫颈腺癌组织进行PTEN、HPV16/18-E6蛋白和ER检测,对3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E6蛋白和E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腺癌组织细胞核中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宫颈腺上皮组织(P<0.01),96%的宫颈腺癌细胞核呈低表达,而仅35%的癌旁宫颈腺上皮呈低表达(P<0.01);HPV16/18-E6蛋白和ER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与49.4%,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1);HPVl6/18-E6蛋白和ER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TEN在宫颈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抑癌作用环节可能在细胞核水平;部分宫颈腺癌的发病可能与HPV16/18-E6蛋白过度表达有关;部分宫颈腺癌可能属于激素依赖性,雌激素可能有协同人乳头瘤病毒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组织中抑癌蛋白PTEN、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E6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宫颈腺癌组织进行PTEN、HPV16/18-E6蛋白和ER检测,对3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E6蛋白和E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腺癌组织细胞核中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宫颈腺上皮组织(P〈0.01),96%的宫颈腺癌细胞核呈低表达,而仅35%的癌旁宫颈腺上皮呈低表达(P〈0.01);HPV16/18-E6蛋白和ER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与49.4%,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1);HPV16/18-E6蛋白和ER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TEN在宫颈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抑癌作用环节可能在细胞核水平;部分宫颈腺癌的发病可能与HPV16/18-E6蛋白过度表达有关;部分宫颈腺癌可能属于激素依赖性,雌激素可能有协同人乳头瘤病毒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蛋白A/B(MICA/B)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及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炎症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及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3种宫颈癌细胞系C33a(HPV-)、Siha(HPV16+)、Hela(HPV18+)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H8中MICA/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MICA/B蛋白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浆,部分细胞核,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3.3%、81.8%)高于宫颈炎症组织(39.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MICA蛋白在HSIL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1.8%)高于宫颈炎症组织(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CA蛋白随着宫颈组织病变的加重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MIC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高于宫颈炎症组织。提示MICA/B蛋白可为宫颈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宫颈癌中hMLH1、P27、P53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2例子宫颈鳞癌和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MLH1、P27、P53蛋白表达.结果 (1)hMLH1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3%和58.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在宫颈癌各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60.0%,Ⅱ期52.6%,Ⅲ期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无关(P>0.05);(2)P27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4.2%%和76.4%,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的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和分期无关(P>0.05);(3)P53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2.3%和6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宫颈癌各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6.4%,Ⅱ级73.0%,Ⅲ级67.9%,Ⅰ级与Ⅱ、Ⅲ级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无关(P<0.05);(4)hMLH1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宫颈癌中P27的表达率为94.6%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率为62.8%和6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MLH1与P27表达缺失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切.hMLH1可能使宫颈癌中P27表达上调,而对p53基因突变累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 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