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85,5(2):141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化学通讯是许多哺乳动物交换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外激素是同种动物化学通讯过程中的信使。研究动物的化学通讯,对于揭示动物行为、动物群体数量调节机理、增殖有益动物和控制有害动物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激素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有关外激素的问题,迄今知道得很少。我们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不是以个体,而是以种群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种群生理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胴体重分布将布氏田鼠划分为越冬鼠与当年鼠两组,然后再根据生理学指标将当年鼠划分为性成熟鼠(成年)和性未成熟鼠(幼年)。由于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故本文并不强调各种形态指标来划分时间年龄组。5月下半月以前种群主体为越冬鼠,但在当年鼠出现地表面后,当年鼠取代越冬鼠成为种群主体,到7月下半月越冬鼠已降到10%以下。当年生的幼鼠春季生长发育旺盛,很快成为当年成鼠。晚夏和秋季出生的个体当年性不发育成熟。秋季种群主体为当年幼鼠。越冬鼠和大部分当年成鼠从种群中消失。比较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春季越冬鼠胴体重的轻重与第一批当年鼠(K_1)出现规模可能是种群数量升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4月至1999年8月,我们沿铁路轨道检测了农田中暮鼠(Calomys venustus)的多度,研究了种群密度、越冬种群结构和繁殖期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种群具有增长、高数量和下降年份。将动物按照同生群(种群内在相同时间内出生的一些个体)分开,利用2×2列联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的越冬种群结构与数量(高数量和种群下降)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就高密度与种群密度下降年份中的同生群组成而言,不同密度的年份显示种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在数量增长和高密度的年份里,在繁殖季节的起始期,前一年秋季出生的个体比同年夏季出生的个体在数量上要占优势,而在同生群数量下降年份则相反,特别是雌性。高密度年份具有繁殖期缩短的特征,而种群增长年份繁殖期延长。结果表明,这些变化不能只归结于繁殖期长或繁殖率引起密度变化。我们的结论是:解释C·venustus种群消长不能仅考虑动物同生群本身,需要考虑其社会和环境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啮齿类繁殖生态研究中雄性繁殖强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繁殖生态学的研究,由于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生产力等理论问题、和一系列利用有益资源、防治有害动物等实践问题有密切关系,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啮卤类繁殖生态的研究中,由于雌性繁殖强度,如怀孕率、窝数、胎仔数等,直接与种群数量变动有密切联系,因此首先重视雌性繁殖生态的研究。可以认为,这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大量工作,深入阐明了雌性繁殖强度的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动间的依赖关系,为分析种群动态和数量测报提供许多科学依据。对于雄性的繁殖强度,虽然也常测量精巢和储精囊,但因反映繁殖强度变化的指标不完全,文献中常有低估和忽视雄性繁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野生动物年龄的鉴定方法,是种群生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狩猎动物来说,年龄鉴定的最终目的是为探索种群数量动态,为确定猎期和猎取量提供依据。测定年龄有多种方法,眼水晶体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少量无机盐组成,它本身无血管及神经,受环境的影响小,是较为稳定的组织。Lord(1959)通过棉尾兔(Sylvilagus)眼水晶体的研究后指出:水晶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生长,所以能根据水晶体重量来测定其相对年龄。科尔诺斯基(Kolenosky)等(1962)研究叉角羚(Antilocucapa)后认为,可根据叉角羚眼水晶体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的更新,是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动物种群更新是受种群内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及外界诸因素影响的,深入研究种群的更新规律及导致变动的原因,常能合理地拟定控制动物数量的科学方法。因此这项研究具有理论上及实践上的意义。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上海郊区农田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鼠类(盛林等1959)。本文根据1962-1964年及1979-1980年的工作,共获黑线姬鼠5367只。对其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季节波动,种群周期性更新规律等作了初步分析,对郊区农田选择最佳突击灭鼠时机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鸟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的数量多,分布广,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很多鸟类都有一身美丽的“羽衣”,行动活泼,体态优美,并能发出悦耳多变的鸣声,特别是它们在自然界巾还能消灭多种害虫害鼠,对人类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历来都为人们所喜爱,并经常被动物学者、自然爱好者和青少年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之一。我们学习、研究鸟类的目的,是要了解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采取措施对有益的种类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有害的种类加以防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本文仅就鸟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农业上向有害植物、昆虫、动物作斗争中,巳经广泛地采用了各种化学药剂。但是使用生物学的方法是较为罕见的。偶而可以看到借助于其它种类的动物消灭有害的动物。在许多场合下一些相类似的方法都显示出很大的效果。很早以前,古埃及就利用猫向吞食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的鼠类作斗争。猫给中国柞蚕幼虫和参与三叶草受粉的野蜂的保护工作上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后边的这个事实曾引起达尔文的注意。尽管人们都知道消灭害虫的鸟类在农业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对有益植物保护的时间还不长。  相似文献   

11.
社鼠是啮齿目鼠科白腹鼠属的鼠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带,不仅危害农林业生产,而且还可作为多种人兽共患病的动物宿主,是我国的重要害鼠之一。本文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对社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了社鼠的分类地位与亚种分化、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及垂直分布、繁殖、种群数量季节消长、食性与日食量、肥满度、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生理生态、染色体组型、体表寄生虫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防治策略等各个方面。根据国内外对社鼠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了在社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黄毛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毛鼠是农业、卫生保健事业的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动明显地表现为初春的数量上升,夏秋季低数量和冬季持续高数量3个阶段。数量消长曲线呈马鞍形。 菜地是黄毛鼠良好的栖息地,鼠密度终年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旱地的鼠密度稍高;水田的鼠密度较低。 黄毛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动主要是种群的繁殖力和年龄组成变化的反映,同时又受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明党参种群生存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伟成  葛滢  盛海燕  常杰 《生态学报》2004,24(6):1187-1193
对中国特有单种属濒危植物明党参杭州种群的生存过程进行了数量分析。针对难以测量明党参个体年龄的问题 ,基于实验数据利用 L ogistic生长模型估算其年龄并得到可估测年龄最高界限为 5 0 a。数量分析表明 ,目前明党参种群表现出衰退趋势 ,种群年龄结构类似于老年型 ,种群的净增殖率、瞬时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低 ,世代周期较长。运用 L eslie矩阵模型分析预测未来 30 a中种群个体数量将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样地中 ,明党参种群种子萌发和幼苗期 (0~ 5 a) ,成熟期 (15~2 5 a)和老年期 (4 5~ 5 0 a)受到了环境筛的强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超  丁岩钦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82,2(3):239-254
捕食者-猎物系统中的捕食作用是种群生态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它是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一个重要生物学过程,也是有害动物的控制和益虫利用的重要科学依据。由于近十几年来化学防治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因而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适应,有关捕食者(或寄生物)与猎物(或宿主)之间捕食作用关系的研究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也越来越多,本文即为这方面的一项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5.
安徽淮北农区三种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年龄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徽省淮北农业区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及与年龄组成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各鼠的年龄组成在每年的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各鼠主要繁殖群体的年龄组也是有区别的,如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主要是成年Ⅱ组,大仓鼠主要是成年Ⅰ组。如果种群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的比例高时,则当年数量就可能较高,如果种群中成年Ⅱ组和老年组的比例较高时,当年数量则低。  相似文献   

16.
动物生长数学模型的研究是生态学和遗传学理论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广泛地研究T动物生长过程(Wemouth等,1930; Laird, 1964, 1965a, 1965b, 1966a, 1966b; Laird等,1965; Laitd等,1967; Kidwell等1969)。高原鼠兔(Ochotona curx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消费者之一(刘季科,1982),定量地探讨其体重生长规律,是估计种群的生物生产量和能量动态必不可少的资料。有关自然条件下,高原鼠兔体重生长的研究,还尚乏报道。本文旨在报道其自然种群中,个体平均体重生长的逻辑斯蒂一指数饱和(Logistic-exponential saturation)动态数学模型,为分析高原鼠兔种群生产量动态提供子模型,亦为科学地制订管理该鼠种的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啮齿动物在草原中的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的数量。鼠类数量的预测预报,往往是草原建设中所重视的问题。在各种害鼠的预测方案中,都要研究它们的种群年龄组成,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年度和季节变化,进一步研究繁殖,种群密度等,然后分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进行鼠害的预测预报,以指导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种群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 Radde)是一种数量变化幅度大的小型鼠类。研究布氏田鼠种群繁殖及年度变化的特征,对于探索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进而实行有效的预报是很必要的。国内外有关布氏田鼠生态学的研究报道,如内蒙锡盟卫生防疫站(1975)、呼伦贝尔草原鼠害调查组(1975)、罗泽珣等(1975)、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草原灭鼠办公室(1976)、Reichstein(1962)、(1949,1952A,1952B)、(1948)、(1954)等,涉及上述工作的甚少。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室一组(1978,1979)研究了布氏田鼠的种群年龄、性周期、活动领域以及种群密度和肾上腺、生殖腺重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研究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积累了一些资料。本文着重讨论种群繁殖特征,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呼伦贝尔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周期及其主要支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相似文献   

20.
台湾小麂(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亦称台湾山羌,是台湾的特有亚种,就现况而言,它是台湾本土所产的3种鹿科动物中,野生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近年来,其分布和数量有持续缩减的趋势。了解其自然种群的各项基本特质(例如: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及死亡率……等),将直接有助于本种动物的保护和利用。 许多台湾高山族在进行他们传统的狩猎活动时,都有保存猎物下颚骨以展示其狩猎成绩的习俗。而台湾小麂因为一直都是他们主要的猎捕对象,经多年累积,往往一个猎人就拥有数百个下颚骨。同时,由于每一个猎人大都仅在他世袭的打猎区内狩猎,各个猎人的收集,事实上可以视为不同种群的取样。而下颚骨收集的年代通常也可以由它们的新旧做粗略的估计。因此,这些收集的下颚骨,不但可做为其来源地区的台湾小麂种群分析的研究材料,更提供了这些种群的部分历史以及种群之间比较的机会。 如何判别下颚骨的性别和年龄,很明显是进行上述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即针对76个已知性别和年龄(表1)的下颚骨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一个操作简单、正确性高的方法来区分台湾小麂下颚骨的性别。 我们对每一个下颚骨做了11个不同角度的测量(图1)。再根据Mayr等(1953,146)所提出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式,计算了11个测量值,以及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