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咯血的病因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月莲 《蛇志》2005,17(4):254-256
气管、支气管和肺出血,经咳嗽由口腔咯出者称为咯血。而大咯血为1次咯血量≥100ml或24h≥500ml,但部分病人咯血存于气道或吞入食管、胃,准确估计出血量较难,故有大口咯血,伴心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沉细、冷汗等重症体征、症状均应视为大咯血。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主诉:咳嗽、咯痰、间断咯血3年.现病史:3年前(2001年6月)患者出现咳嗽、咯黄白色痰、间断咯血,伴发热,偶尔咯出黄绿色块状物,经抗生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无效.既往病史:8年前曾患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2年,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加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全部咯血病例支气管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血管增生紊乱,典型者为扫帚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两组治疗成功率为A组71.4%,B组95.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在抢救大咯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控制大咯血提供了一种实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成人型食管与支气管瘘是胚胎前期原始前肠发育异常的结果。由于瘘的存在,往往导致食物吞下时,食物向支气管分流,而引起呛咳,咯出混有食物碎屑的痰液,也由于食物不断的坠积于肺内,引起肺内反复感染,不能根治,经常咳嗽,咯脓性痰,偶尔咯血。以上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典型者诊断不难,不典型者诊断困难。但由于临床发病率低,认识不足,常常误诊误治。如能从治疗和护理的角度加以重视,定会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作用。适当浓度的常咯啉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相的振幅和最大去极化速率减小,2相的复极化速率增大,持续期间缩短,而有效不应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有延长。心肌活动频率较高时,药物效应更为显著,发展更为迅速。常咯啉能减少无明显外因作用时出现的和由哇巴因引起的心肌自发活动,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自发活动。从以上结果来看,常咯啉的作用大概是使控制钠沟道启闭的 m 和 h 两参数的变化时程减慢,使控制动作电位2相的离子外流沟道的 X_1参数加大。文中还讨论了常咯啉对抗心肌自发活动的机理,常咯啉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何题,以及常咯啉对心肌电活动的效应与抗心律失常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4):219-219
日本欧姆龙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可以在手腕上测出血管硬化程度的微型探测器。 欧姆龙开发出的这种探测器可以缠绕在手腕上测量动脉血管中的压力变化。通常,心脏向外输出血液,血压到达血管前端的时候会“反射”回来,但如果动脉失去弹性,血管硬化,那么血压的“反射量”就会增大。探测器就是通过测量两个压力之间的差值来判定血管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柯德森,王爱国,罗广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活性氧;DNA;定位损伤活性氧对DNA的损伤已经被很多工作所证实”””,这种伤害是由0B”直接作用于DNA所引起的”’“。但是OH’...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患儿36例,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3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栓颗粒或微球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价疗效,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直接征象的诊出率为55.5%(20/36),16例为假阴性(44.4%),未发现假阳性病例;36例患者栓塞术后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复发率13.9%(5/36),复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6个月,表现为再次咯血,但咯血量较初次封堵前减少,均行二次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前应仔细进行MSCTA检查,行全面DSA下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栓塞剂,运用恰当的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10.
姜胜文 《蛇志》2000,12(3):55-56
近年来 ,我们采用氯丙嗪加阿托品治疗肺咯血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3年 4月至 1 999年 4月门诊及住院肺咯血病人 7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4~65岁 ,平均 34.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1例 ,70 0 ml 1 2例 ,1 0 0 0 ml 5例 ;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 9例 ,肺结核 2 0例 ,肺炎 6例 ,肺癌 3例 ;病程 5年以下 2 8例 ,5年以上 1 0例。对照组 36例 ,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 2 5~ 67岁 ,平均 3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0例 ,70 0 ml 1 2例 ,1 0 …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上可表达不同的受体,采用噬菌体展示的方法已筛选出了一些靶向于组织特异性内皮细胞受体的肽或抗体。这些肽或抗体可用于生成靶向治疗复合物或影像试剂。目前,筛选方法包括体外途径、动物模型和患者体内途径。绘制血管的“功能图谱”,将在临床上有利于对癌症或其他显示特殊血管特性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在比較純粹的“慢”肌——鸡的前背闊肌和与它成对的“快”肌——后背闊肌对去神經的反应时,发現二者間有显著的不同。去神經后,后背闊肌表現出通常的萎縮,而前背闊肌則非但不萎縮,反而会肥大。此外又証明了鸡頸二腹肌中两种纤維成分在去神經后出現萎縮和肥大两种相反的变化。看来“慢”肌的神經-肌肉間营养性关系和“快”肌的很不同,至少在鸡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谭献琼  覃琼芬  吴登强 《蛇志》2007,19(4):323-324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1]。长期以来,我科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维持静滴治疗肺结核咯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肺结核咯血患者82例,男7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0岁以下60例,50~82岁22例。1·2治疗方法卧床休息、止咳、抗结核药,用止血芳酸、氨基酸、立止血等药,必要时用小剂量镇静剂,双管输液。用垂体后叶素24~36 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72 h,顽固性咯血病人可延…  相似文献   

14.
問題解答     
肝脾血■和腎小球是由毛细血管构成的吗? 血管系统是一种密閉的管道系统。各处血管的管壁薄厚不同,但是不論多薄,管壁总还是存在的。因此血液与组织细胞并不直接接触,与组织液也不相混合。只有在肝脾中有特殊的毛細血管形成血(?),这种血(?)管壁不全,在缺乏管壁的地方肝脾細胞本身就形成了血管壁。腎中有两套串連的毛細血管: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围的毛細血管网。进入腎小囊的入球小动脉在囊中分成极多的毛細血管(?),形成腎小球。构成腎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合併起来成为出球小动脉。出入球小动脉的管壁中都有肌肉組織。腎小球毛细血管壁是由內皮細胞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出来这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常咯啉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并应用对电刺激家兔左心室致颤阙的影响。单用常咯啉在剂量范围1—8毫克/公斤内可提高家兔左心室电致颤阈,且剂量与阈值提高呈线性关系。实验又观察了5种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10毫克/公斤),普鲁卡因胺(40毫克/公斤)、苯妥英钠(10毫克/公斤)、奎尼丁(10毫克/公斤)和心得宁(0.05,0.1,0.2毫克/公斤),其中除心得宁在所试剂量时对致颤阈无影响外,其他4种抗心律失常药皆能显著提高致颤阈。将常略啉的高、低两个剂量分别与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的固定剂量合并以观察阈值提高,以及由用合并药后的常咯啉剂量反应回归线与单用常咯啉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比较来估价合并效应。实验分析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利多卡因5毫克/公斤合并对致颤阈的提高有相加作用;常咯啉1.3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也有相加作用。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血压:在本课提问过程中,重要地考查学生关于心脏工作和心脏向血管排出血液的知识,这样就容易由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血压的不同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作用,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里重要地是给以鲜明的叙述和运用具体的实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动物的颈动脉被切断,血液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出;如果损伤了四肢的大动脉,血液流失较少;从损害的静脉流出的血液却是缓慢的。这样的事实就允许我们作出结论:“心室收缩所产生的血压,由心脏传处到血管里”。现在不难说明血压的不同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主要原因。应该指出静脉回到心脏入口处的血压是较低的,这就促使血液流回心脏。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教学中,脊椎动物五纲的循环系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的感性知识少,不善于识图、绘图,习惯于死记硬背,有些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一套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板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最关键的内容. 一在讲鱼的循环系统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血管和血液名称,以及根据心房,心室的机能,认识与其相连通的血管. (一)血管名称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本中学过动脉、静脉的定义,但由于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这些概念,不仅不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还常出现一些错误.如认为动脉是“由心脏发出的血管”;“由心脏发出,流向全身的血管”;“含氧、养料多的血管”;静脉是“回心脏的血  相似文献   

19.
血管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血管生长是胚胎发育的必然生理过程,也在损伤修复,缺血,肿瘤,炎症,类风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等情况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生长首先从内皮细胞增生开始,内皮细胞的增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以不同的生长方式,不同来源生长。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也很多,维持血管正常生长是由促进和抑制两种机制相互协调而共同控制的,一旦此平衡被破坏,即引起一些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最近,科学家从人的结肠癌中,分离出一种“血管素”。它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主要能导致新的血管的形成。他们进一步分析认为,血管素的蛋白质是由一条123个单链的氨基酸组成的。瓦利博士认为:如果把它制成药物,心绞痛的病人服后,可以增进心肌血循环系统的流动,缓和患者的病痛;也可以改善中风后脑部微血循环的流通。因此,心脏病发作后的救治的成活率,可以显著的提高。此外,人体局部受到创伤后,血管素可促使伤口愈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