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公英的营养成份分析李泽鸿,鲍文杰,黄伟,姚玉霞(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蒲公英(TaraxacummangolicumHandMazz)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别名黄花地丁、黄花三七婆婆丁、蒲公草等。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在大部分地区均可采集。1....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俗称黄花地丁、公英、婆婆丁(通称),菊科Composit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野草。根据文献记载,在吉林省产有十五种蒲公英属植物,其用途相同。下面以其中一种异苞蒲公英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 et Koidz为例来描述该种的植物形态。植株高达20多厘米,无明显的茎,仅有花葶,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圆锥状,肥厚,常  相似文献   

3.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金簪头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汁。 蒲公英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原野、路边、山岗、石隙,随处可见。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较高,据分析每百克鲜嫩蒲公英叶中,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粗纤维2.1克、灰分3.1克、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39毫克、尼克酸1.9毫克、抗坏血酸47毫克。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公英为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能 ,主治乳痈 ,肺痈 ,痄腮 ,瘰疬 ,疔毒疮肿 ,目赤肿痛 ,感冒发热 ,蛇虫咬伤等症。本草记载始见于唐《新修本草》 ,原名蒲公草。云 :“叶似苦苣 ,花黄 ,断有白汁 ,人皆啖之。”宋《本草图经》 :“蒲公草旧不著所出州土 ,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苗 ,叶如苦苣 ,有细刺 ,中心抽一茎 ,茎端出一花 ,色黄如金钱 ,断其茎有白汁出 ,人亦啖之 ,俗称蒲公草 ,语讹为仆公罂是也。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 ,又捣以傅疮 ,皆佳。”宋《本草衍义》曰 :“蒲公英今地丁 (指黄花地丁 )也 ,四时常有花 ,花罢飞絮 ,…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的利用与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黄花地丁。它既是传统的营养保健野蔬,又是常用多效的中药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喜食蒲公英的习惯,特别是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采挖后,将嫩苗、嫩叶、花蕾、根洗净,清水浸泡,除去苦味,作为蘸酱生菜。   近年来,美国、法国和日本,已陆续兴起“蒲公英热”,据报道,美国新泽西州的瓦因兰德被称为蒲公英“王国”,现有 17个种植场,种植面积 25公顷,每年产值 40万美元。目前,我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浙江、内蒙古等省、区,已进行栽培,寒冬腊月供应市场,如今已成为国内外亟待开发的特种蔬菜。   …  相似文献   

6.
苦口良药—蒲公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 golicum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Kitag ,或同属植物异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草等。多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药材特征 :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 ,多弯曲 ,长 3~ 7cm ;表面棕褐色 ,抽皱 ;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 ,有的已脱落。叶基生 ,多皱缩破碎 ,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 ,绿褐色或暗灰色 ,先端尖或钝 ,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 ,基部渐狭 ,下…  相似文献   

7.
药食佳品—蒲公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 ,越来越重视天然无污染的野生植物资源 ,蒲公英既是常用的中药材 ,又是一种天然营养型保健型绿色食品 ,已逐渐进入餐桌 ,倍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 ,日本、法国、美国和我国已陆续兴起了“蒲公英”热。蒲公英 (TaraxacummongolicumHand .-Mazz .)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草 (丁 )、奶汁草、黄花三七、蒲公草等 ,全株含白色乳汁 ,根直生 ,肥厚 ,圆锥形 ;叶莲座状丛生 ,倒披针形 ,大头羽浅或深裂 ,全缘或有数齿 ,基部渐狭成柄 ,不同生长期 ,不同环境中叶形变化较…  相似文献   

8.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三七、婆婆丁等。原产欧洲,分布极为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Taraxaeum属植物约22种,3变种,1品种;日本约22种,3变种,4品种;欧洲、美洲及印度等地均有本种。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整体光滑,质柔软,体内含白色乳汁。根深粗大,单一或数条植于土壤  相似文献   

9.
吴杰  赵鑫  宁伟 《植物学通报》2011,46(4):437-446
通过对东北地区10种蒲公英瘦果形态及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为蒲公英属(Taraxacum F.H.Wigg.)分类研究提供瘦果形态学证据。利用体式数码光学解剖镜和电子探针显微镜,对蒲公英瘦果进行观察比较,并根据瘦果大小、形状、喙基比例、颜色及微形态表面纹饰特征进行聚类检索。结果表明,(1)瘦果微形态特征为全身具刺,具白色斑点,刺状突起成行且规则排列,但刺大小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2)检索结果表明,以蒲公英瘦果形态及微形态特征进行检索的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的分类结果一致。该实验通过对东北地区10种蒲公英瘦果形态及微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确定了蒲公英瘦果形态特征差异可作为分类学表征证据,并将喙基长度(B)与瘦果长度(A)(不包括喙基长)之比命名为喙基比(B/A),该比值可增补为分类要点。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中对蒲公英属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护肤品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蒲公英具有无毒、温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这已经为我国民间长期应用实践和有关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所验证。以蒲公英提取物为功能性成分的蒲公英护肤品其使用安全性究竟如何 ?根据GB7919— 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研制的蒲公英护肤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4 0只 ,体重 18~2 2g ,雌雄各半。实验方法 :霍恩氏法。动物禁食 16h后分性别按体重随机分入 1.0 0、2 .0 5、4 .6 6和 10 .0 0g/kgb .wt各 4个剂量组 ,…  相似文献   

11.
3种生殖方式蒲公英花粉活力和柱头形态及可授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嘉  宁伟  马铭  赵鑫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8):1565-1569
利用离体萌发法、电镜扫描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有性生殖的东北蒲公英、专性无融合生殖的丹东蒲公英和兼性无融合生殖的蒙古蒲公英花粉活力、柱头表面形态及可授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1)3种蒲公英柱头均为干柱头,单细胞乳突,属于原始进化类型,都存在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花部特征;东北蒲公英乳突饱满、紧密,蒙古蒲公英次之,丹东蒲公英干瘪、稀少。(2)东北蒲公英和丹东蒲公英柱头呈Y状时期花粉萌发率最高,分别为67.3%和19.8%,蒙古蒲公英柱头呈棒状时期萌发率最高,为23.3%。(3)3种蒲公英随着开花进行,柱头可授性增加,并且柱头在大Y状时期3种蒲公英为最佳授粉期,可授性柱头占样本柱头的比率分别是98.7%(东北蒲公英)、84.0%(蒙古蒲公英)、21.3%(丹东蒲公英)。研究表明,有性生殖蒲公英与无融合生殖蒲公英在花粉萌发力、柱头可授性和乳突上产生明显差别,为蒲公英在长期进化中性器官能量再分配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属植物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全株具有白色乳状汁液,有清热、解毒、散结、利尿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植物标本对吉林省9种野生蒲公英属植物做形态比较研究,根据种间形态差异绘制植物形态素描图和制定植物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9种野生蒲公英属植物中,根据花色和叶面有无斑点可分辨白花蒲公英和斑叶蒲公英,外层苞片有无角状突起可分辨华蒲公英与蒲公英,外层总苞片形状不同可分辨出长春蒲公英与东北蒲公英,异苞蒲公英与亚洲蒲公英。其中我国特产蒲公英属植物有异苞蒲公英、斑叶蒲公英、长春蒲公英三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蒲公英是西藏最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研究其植株内主要药理活性成分黄酮类、多糖以及其他糖分含量在种间差异以及随着坡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其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毛柄蒲公英、大头蒲公英、锡金蒲公英、灰果蒲公英、反苞蒲公英和角苞蒲公英不同坡向和海拔样地的全草样本为研究材料,分别对植株中的总黄酮和几种糖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1)总黄酮含量在毛柄蒲公英西坡3 900 m样本中最高(80.96 mg/g),而锡金蒲公英东坡2 300 m样本含量(29.08 mg/g)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样本(P<0.05)。(2)总糖含量在反苞蒲公英东坡2 000 m样本中达440.55 mg/g,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而锡金蒲公英西坡4 200 m样本仅63 mg/g,显著低于其他样本。(3)所有样本中还原性糖含量最高为61.1 mg/g,最低为35.98 mg/g,但不同种质和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差距不如总糖含量明显。(4)多糖含量在反苞蒲公英东坡2 000 m和锡金蒲公英西坡3 000 m样本高达320 mg/g以上,而锡金蒲公英西坡4 200 m和3 900 m以及毛柄蒲公英西坡3 900 m样本含量不足70 mg/g,并与其他样本差异显著。【结论】西藏蒲公英中黄酮和多糖含量较高,并在不同种质之间差异明显;黄酮和多糖含量随海拔或坡向呈相反变化趋势,而多糖和总糖含量则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高海拔和西坡向可能有利于黄酮积累,低海拔和东坡向可能有利于多糖积累。  相似文献   

14.
陈华  李银心 《植物学报》2004,21(1):19-25
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是常见的农业杂草,还是重要的中药材。目前,蒲公英作为蔬菜食用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并逐渐成为时尚。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了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关于蒲公英的组织培养、核型与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已开展,但蒲公英的生物技术培育工作鲜有报道。在对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作概述的同时,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生物技术培育抗盐、耐海水蒲公英的努力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三萜类物质是传统药用植物蒲公英中一类成分,包括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等。研究表明蒲公英三萜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除对多种炎症模型都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外,还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诱导酶类的合成以及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在抗炎的分子机制方面,蒲公英三萜类物质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APKs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综上表明蒲公英三萜类物质是蒲公英抗炎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子风传播过程的影响,以全球气候模式Nor 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WINDISPER-L拉格朗日风速廓线种子风传播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东北蒲公英(T.ohwianum)、亚洲蒲公英(T.asiaticum)、长春蒲公英(T.junpeianum)、朝鲜蒲公英(T.coreanum)和蒙古蒲公英(T.mongolicum)在辽宁凤城、吉林长春和黑龙江穆棱县5—10月种子风传播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下,辽宁凤城、吉林长春和黑龙江穆棱县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增加或下降但波动较大,风速增加但波动明显;在3个不同地点,2001—2050年5—10月这些植物种子风传播距离在1 m内、波动明显,在多数年份这些蒲公英种子风传播距离下降(减少程度在10%以下),个别年份增加。说明在未来气候变化下东北蒲公英种子传播距离将下降,但存在植物种类、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蒲公英研究进展和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是常见的农业杂草,还是重要的中药材.目前,蒲公英作为蔬菜食用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并逐渐成为时尚.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了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关于蒲公英的组织培养、核型与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已开展,但蒲公英的生物技术培育工作鲜有报道.在对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作概述的同时,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生物技术培育抗盐、耐海水蒲公英的努力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旱生和湿生生境对蒲公英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旱生和湿生生境中生长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分根、叶、花序分别测定抗氧化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了SOD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选取的蒲公英叶片中抗氧化物质以SOD、POD、CAT等抗氧化酶和Vc等小分子为主,花序中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最高;湿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根中的SOD、CAT、POD活性高于旱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酶活性,旱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花序中的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含量;旱生和湿生生境未诱导出新的SOD同工酶带;旱生和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的总抗氧化能力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蒲公英主要成分,分析其抗癌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借助HPLC-Q-TOF-MS/MS技术对蒲公英提取物进行分析,利用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蒲公英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癌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DVIAD在线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终从蒲公英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筛选到10个活性成分,成分-疾病的共同靶点84个。网络分析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关键靶点为AKT1、EGFR、SRC、ESR1、PTGS2、MMP9、KDR、MMP2、PIK3R1,并且涉及氧化-还原、负调控凋亡、蛋白质自磷酸化、ATP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酶结合等过程,和癌症通路、癌症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综上,蒲公英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抗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蒲公英多糖总糖含量及单糖组成。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给药组(A1~A7),使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观察蒲公英多糖对小鼠一般状况、体重、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小肠黏液s Ig A和血清IL-2的影响。结果蒲公英7组多糖中,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和6 000~10 000部分占总糖比例最高(86.40%)。经蒲公英多糖实验性治疗后,小鼠一般状况改善,体重有所增加,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减少(P0.01)、小肠黏液s Ig A和血浆IL-2含量均增加(P0.05),其中尤以A1、A2、A6组增加明显(P0.01)。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改善林可霉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