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颓子科在我国有沙棘属(Hippophae)和胡颓子属(Elaeagnus)。其中沙棘属虽然只有4种,但目前开发已很深入,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胡颓子属植物,我国约51种,却开发利用很少。密花胡颓子(Elaeagnus conferta)是胡颓子科果实最大的种类,具有抗性强,枝叶茂盛,叶色奇特,花香、果大而且品质优良,座果率高,繁殖容易等优良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兼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野生水果资源。密花胡颓子为常绿攀缘植物。叶纸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6—16cm,宽3—6cm,顶端钝尖或骤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面幼时被…  相似文献   

2.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胡丰林(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230036)胡颓子科在我国有沙棘属和胡颓子属(ElaeagnusLinn)。我国的沙棘属植物虽然只有4种,但目前开发得已很深入,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胡颓子属植...  相似文献   

3.
胡颓子属5种植物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华东地区常见的胡颓子属(Elaeagnus) 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E. pungens)、2个变种的大叶胡颓子(E. macrophylla)、蔓胡颓子(E. glabra)、银果胡颓子(E. magna)和佘山胡颓子(E. argyi) 9个样品成熟果实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5种胡颓子属植物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番茄红素, 且在不同种间含量差异显著, 含量最高的是浙江嵊州的胡颓子, 其值为(259.89±26.22) µg·g-1FW, 最低的是佘山胡颓子, 其含量为(91.19±7.74) µg·g-1FW; 其中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的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研究表明这5种胡颓子属植物果实富含番茄红素, 是一类珍贵的天然番茄红素资源,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揭示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的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果实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胡颓子属(Elaeagnus L.)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产量高且可生产性强的部分种类的果实矿质元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广东产胡颓子属植物11种1变种,其中一些种类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角花胡颓子(E.gonyanthes Benth.)和密花胡颓子(E.cottferta Roxb.)果实的营养价值较高、果实较大、有明显酸味,可作为第3代果品加工的生产资源;生存环境的保护对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沙枣种质资源特性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枣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乔木,是西部地区的主要树种.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对沙枣品种资源、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华沙棘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sinensis Rousi)属胡颓子科,产我国西北部和西南部,是一种优良的固砂植物。沙棘的果实含多种维生素,是颇具开发价值的保健饮料资源。沙棘属(Hippophae)全世界共4种,细胞学资料仅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从而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Hippophae)和野牛果属(Shepherdia)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基于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前者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有最近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1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基于此构建的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果一致。【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林祁 《植物研究》2006,26(6):656-657
根据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SZ)复份标本的研究,对中国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6个植物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胡颓子属的胡颓子、木半夏和牛奶子的果肉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胡颓子属的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索以及糖和有机酸等,且酸甜较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胡颓子属的胡颓子、木半夏和牛奶子的果肉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胡颓子属的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以及糖和有机酸等,且酸甜较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栽培历史久、变异丰富、种下变异类型多、分类较为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掘该属落叶组植物的分类学特征,尤其是对相对保守的繁殖器官的性状进行筛选。该研究以形态较为稳定的繁殖器官为切入点,分析花部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稳定性状,以期为解决该属的分类难题提供依据。先采用定株采集和同花标记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柱头形态、花盘先端有毛无毛、花柱与雄蕊的长短比、花被裂片程度四个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盘先端有毛无毛、花柱与雄蕊的长短比、花被裂片程度三个性状较稳定,可以作为分类依据;柱头形态在单花中表现稳定,但在单株中出现极大的变异,不具有分类价值;然后采取新疆南、北疆地区的胡颓子属落叶组的尖果沙枣、大果沙枣和沙枣这三种来验证花部性状的稳定性,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该属分类研究实践的应用。该结果可为胡颓子属的经典分类学和形态学研究以及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一种小乔木,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资源植物,是西北地区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资源.对我国上世纪60年代至今对沙枣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包括沙枣果实、花、叶、果核及树液的成分、木材的理化性质、沙枣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引种实验、繁殖方法、品种划分等方面的工作.最后提出了沙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前言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野生耐旱植物。它的花是很好的蜜源,且还可以提取香精;它的胶、花、皮、叶可药用;果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植株又有很强的抗旱能力。这种植物在为人类提供营养、药物和在改造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但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未见对沙枣果实的一些重要营养成分的研究报导,为了给开发利用沙枣这一资源提供必要的借鉴,我们对沙枣果实的一些营养成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花果标本定株采集的基础上,对新疆地区胡颓子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进行了探讨,对目前记载的新疆胡颓子属种类进行了整理,共确定新疆地区分布有胡颓子属3种1变种:尖果沙枣(E. oxycarpa Schlecht.)、沙枣(E. 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E. angustifolia var. orientalis(L.) Kuntze)、大果沙枣(E. moorcroftii Wall. ex Schlecht.),并对其中部分种类的特征描述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翅果油树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系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它是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种。它对研究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植物的分布演化规律,植物区系组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地史变迁等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关注。 翅果油树为落叶乔木或呈灌丛状,一般株高2—10米,胸径10厘米左右,树冠基本呈伞形,分枝稀硫,叶片卵形纸质。它自然分布于山西省吕梁山南段的东侧,中条山南段西侧及陕  相似文献   

16.
张泽荣 《植物研究》1986,6(2):71-77
笔者在编写《西藏植物志》胡颓子科时,仅参考了1977年以前所采集的、并仅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植物分类室的腊叶标本,其他研究室或研究所的标本尚未见到,因此只记载了胡颓子属1个种、即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最近又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和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标本,以及易同培同志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7.
间座壳属真菌在多种经济上重要的农作物、观赏植物和森林树木上常作为植物病原菌、内生菌或腐生菌被人熟知。本研究调查我国云南省患病植物叶片上的间座壳属真菌,通过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基因、翻译延伸因子基因、钙调蛋白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的DNA序列数据比较和形态学特征描述了2个新种。它们是分别采集自密花胡颓子和荔枝患病叶片上的密花胡颓子间座壳和荔枝间座壳。  相似文献   

18.
张泽荣 《植物研究》1980,(1):95-133
胡颓子属Elaeagnus L.为一层花被的小管状花(花萼筒),一般差别较微,国内分布极广,全国各地均产,过去有记载的认为我国有30种左右。笔者承担编写中国植物志胡颓子科,对本属进行清理,现已初步整理出我国有5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 L.)别名醋柳、(?)刺、{?)溜溜等。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禾木或灌木;喜光喜温,不耐阴。立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良好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此外,其果实营养十分丰富,可食用和药用,为滋补强身佳品。枝叶是优质饲料,木材是农机具和轻工业原料。沙棘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在国外,沙棘的引种和开发利用早已开始,尤以苏联、芬兰、波兰等国的开发研究较为深入。在沙棘的无性繁殖和良种  相似文献   

20.
对分布于青海境内的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的ITS区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以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沙枣为外类群,对胡颓子科沙棘属15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沙棘属各植物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长度为600~605 bp,其中,ITS-1区为201~203 bp,5.8S为166~167 bp,ITS-2区为232~236 bp.核苷酸分析显示,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位点.聚类分析表明,棱果沙棘种的2个亚种——棱果沙棘和理塘沙棘为2个不同种,江孜沙棘与柳叶沙棘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沙棘亲缘关系较远;沙棘种下9个亚种间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