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腺素α原(ProTα)作为佐剂对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导小鼠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影响。方法:以纯系BALB/c小鼠为免疫对象,分组情况为:①HBsAg组(1μgHBsAg);②0.1μgProTα+1μgHBsAg组;③0.5μgProTα+1μgHBsAg组;④1μgProTα+1μgHBsAg组;⑤铝佐剂组(1μgVacon疫苗);⑥1μgPro-Tα+1μgVacon疫苗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于0、2周各肌肉注射免疫1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滴度(即IgG亚类IgG1和IgG2a)。结果:与单独注射HBsAg组相比,1μgProTα+1μgHBsAg组抗-HBs总抗体滴度明显增高(P〈0.05),抗体持续时间更长,且ProTα可以平衡Th1和Th2免疫反应;2组间IgG1/IgG2a差异显著(P〈0.05)。与铝佐剂相比,ProTα增强了小鼠对HBsAg的反应性,提高抗-HBs阳转率。结论:ProTα在增强小鼠抗-HBs产生的同时,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提示ProT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HBsAg佐剂。  相似文献   

2.
用一株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Ab_2-1免疫4只BALB/c小鼠和2只家兔。每只小鼠每次经腹腔接种100#gAb_2-1,共接种4次;每只家兔每次经皮下注射1mgAb_2-1,共注射4次。经免疫的小鼠和家兔都产生了抗-HBs,经两种竞争性抑制试验证实,这些抗-HBs是特异性的。小鼠抗-HBs滴度为2~(-6)至2~(-9);家兔抗-HBs滴度从2~(-10)至2~(-12)。这些资料提示: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能模拟HBsAg,具有类似HBsAg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正>Jilg博士及其同事(8月25日,P458)对健康受试者接种乙肝疫苗(Merk疫苗)后抗—HBs抗体的持久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疫苗再接种的最佳时间。我们对参加巴斯德疫苗效力试验的92名健康受试者给予全程免疫并进行长期随访,包括第一次疫苗注射后18±1(SD)月,38±2月和60±1月的抗-HBs滴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50名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实施计划免疫的同时,1、2组分别接种10μg、20μg乙肝疫苗,3组不接种乙肝疫苗,以了解乙肝疫苗与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免疫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1.2组抗-HBc达到有效保护的(P/N≥5)为93.18%和89.58%,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检出HBV标志物,但是未注射乙肝疫苗组HBV感染达6.67%。乙肝疫苗与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抗原间无干扰,从而证明乙肝疫苗不但能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并能纳入扩大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报告了在471名健康低危自愿者中对热灭活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灭活乙肝疫苗是安全的,有免疫原性。在每次3μg,间隔1个月,三次注射,可在90%的低危险人群受试者中产生抗—HBs抗体。剂量应答研究表明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剂量3μg可诱发90%人产生抗—HBs应答,如用小于30倍的剂量即0.1μg,抗—HBs应答明显下降到63%。本实验还证实,在471例低危险人群受试者中没  相似文献   

6.
<正>Perrillo等曾探讨过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初次接的回忆应答可能性。作者亦发现,在乙型肝炎疫苗(‘Hepavax-B’)接种后,产生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于免疫接种前,放射免疫测定血清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的136例受试者中,16例因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X’)40μg后第3~5周检出抗-HBs抗体(即免疫应答迅速),而选作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知该16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于莫斯科给予密切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的215名医务工作者接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制的06AI乙肝疫苗HEVAC(每ml含HBsAg5.34微克,福尔马林0.0048毫克,氢氧化铝0.325毫克),每次接种1毫升。预防乙型肝炎。对其效果进行免疫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作者随机选155名非HBsAg携带者和抗—HBs阴性的医务工作者为对照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在以前的报导中曾提出,在流行季节前,注射二次1%γ—球蛋白,间隔4—6星期,每次一毫升,与注射一次10%γ—球蛋白的流行病学效果没有区别。按照上述方法注射1%γ—球蛋白是有效的,在免疫后经过7—9个月观察,它保护了40%的接种者,而2%和1%制品注射一次时,则有效期仅为6个月。  相似文献   

9.
含前S蛋白乙肝疫苗免疫人群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考核含前S蛋白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免疫效果,对968名HBV标志阴性的少年人群以10μg×3的免疫剂量及0、1、2月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全程免疫后一月采血检测其抗-HBs免疫应答。结果表明抗-HBs阳性率达96.6%。并对另291名抗-HBc及HCV阳性的少年人群以同样的剂量、同样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94.16%,且有23.98%的人接种后抗-HBc由接种前的阳性转为阴性,全部观察对象无一例检出HBsAg和其它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对低/无应答婴儿的再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随机选取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抗-HBs低/无应答(抗-HBs<100 m IU/m L),且HBsAg和HBV DNA均为阴性的7~12月龄婴儿163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用5μg或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免疫,分别于再免疫1剂、3剂后1个月及免疫后4年采集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s,比较不同剂量、不同剂次、不同基础免疫状态抗-HBs水平。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再免疫1剂和3剂后,两种疫苗均获得较高的免疫应答,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 GMC高于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低/无应答婴幼儿再免疫效果分层分析发现,再免疫1剂、3剂和再免疫后4年,低应答组抗-HBs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效果良好,应答水平10μg/剂次组高于5μg/剂次组,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免疫后的持久性免疫应答效果与初次免疫应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农村10个屯,对全人群进行HBV血清学普查。对查实的1004名易感者,不分年龄性别,都按10μg×3,0、1、6个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满3年,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感染指标。结果抗-HBs阳转率(S/N≥10.0)为81.97%,抗-HBs水平(S/N GMT)为111.92;保护率为82.43%,抗-HBc下降38.58%。对加速改变我国乙型肝炎高发区的现状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丹麦对儿童进行白喉初次免疫,接种含有白喉类毒素(50lp/ml)和破伤风类毒素(12 1/2Lf/ml)的氢氧化铝吸附制剂1毫升,自1950年以来作为常规使用。1970年,白、破制剂中又加入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推荐儿童初次免疫必须分三针注射:第5个月、第6个月和第15个月。丹麦一般不进行加强免疫,唯在军人中推行常规免疫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将出生时接种过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131名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COMVAX^TM,另一组接种单价乙肝疫苗和单价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出生时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用2,4,13月程序免疫,在2,4月免疫后,接种COMVAX^T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中无一例发生重度副反应,接种COMVAX^TM组新生第一针免疫前(2月)和二针免后一个月(5月)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3.73%和95.00%,抗全GMT分别为104.10和56.29,均与接种单价组无显著差异,第二针免疫后一个月接种COMVAX^TM组96.00%新生儿抗-PRP抗体达到长期保护临界值(1.0ug/ml)水平,而接种单价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组新生儿为95.20%,结果表明,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COMVAX^TM疫苗,抗-HBs和抗-PRP抗体阳转率及滴度均不低于接种单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14.
用纯化的CTB后腿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每次12.5μg,每隔14天加强一次,共注射三次,末次免疫后两周收集血清,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特异性抗CTB抗体。在CHO细胞中,免疫小鼠血清能够中和CT的细胞病变效应;小鼠肠结扎实验表明,抗CTB血清能够抑制CT结合细胞表面受体GM1神经节苷脂。这表明转基因烟草产CTB在小鼠中能够产生抗细菌毒素的保护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儿体内母源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应答的远期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中,选择抗-HBs阳性孕妇32例,抗-HBs阴性孕妇32例,其新生儿均按0、1、6方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两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接种后2年血清抗-HBs浓度。结果: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后2年,母源性抗-HBs阴性组与阳性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6%与87.5%,其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73.48mIU/ml与75.49mIU/ml,两组间抗-HBs阳性率与GM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778);6例母源性抗-HBs>1000mIU/ml儿童中1例抗-HBs转阴(16.7%),而母源性抗-HBs<1000mIU/ml组和母源性抗-HBs组的儿童抗-HBs转阴率分别仅为7.69%和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P=0.811)。结论:新生儿目前按照0,1,6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其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母源性抗-HBs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和流感病毒灭活疫苗(IIV)可以接种于儿童。对接种LAIV一个月后再接种LAIV和接种IIV后再接种LAIV诱导产生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进行评估,用LAIV二次接种后病毒的回收率作为抗自然暴露感染的保护性的替代物。方法:15名儿童接种IIV后接种LAIV;13名儿童初始接种LAIV,11名儿童第二次接种LAIV。该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肌肉和皮内混合免疫方法 ,将乙肝疫苗给猪接种。全程免疫 5次 ,2个月后 ,取脾脏和淋巴结制成口服抗乙肝转移因子。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口服抗乙肝转移因子具有依赖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9.
1986~1958年,对广东3个城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做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给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针,1、6个月接种第、3针,每针10μg,共接种1万余名。免疫后抽查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血380人份,HBsAg阴性母亲新生儿血1466人份。同时采集同期出生的未免疫的新生儿血116份作为内对照。以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指在。结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标化抗-HBs阳转率为67.3%~79.1%。免疫后1~5年HBsAg阳性率与免前HBsAg阳性率比较,其保护率为65.8%~92.1%;与平行内对照的HBsAg阳性率比较,保护率为58.6%~88.1%。且发现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随免疫年限延长,HBsAg阳性率有降低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分别给豚鼠皮下注射、小鼠皮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或卡介苗,豚鼠每2周称体重一次,观察6周,解剖检查其病理变化;小鼠也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组和卡介苗接种组的豚鼠体重均增加,疫苗注射局部及各脏器病理改变相似;小鼠接种局部皮肤病理改变也未见差异。结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没有促使卡介苗毒力增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接种实验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