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L在肝内主要通过分泌γ干扰素抑制病毒,同时,当CTL识别HBV抗原后,HBV特异性CTL募集抗原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对肝组织浸润,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对CTL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传统疫苗的免疫保护机理主要是诱导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体液免疫应答,而大量研究显示机体在对抗胞内感染微生物及一些病毒的感染时,细胞免疫应答是至关重要的。鉴于初始-加强(Prim e-Boost)免疫策略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方面具备的优势,其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rim e-Boost免疫策略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Zsofia Gyulai等[1]对HCMV感染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体内抗病毒体液免疫反应主要针对gB;而细胞免疫反应主要针对pp65、pp150。根据HCMV感染的特点和机制,以上  相似文献   

4.
反向遗传学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减毒RSV活疫苗能模拟自然感染充分活化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会产生疾病增强作用,经黏膜途径应用,能突破母传抗体的干扰,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在减轻野生型RSV毒力和增强其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传统减毒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综述了反向遗传学在RSV减毒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长期大量的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受损,特别是细胞免疫受损更为严重,因而增加了各种感染的机会.感染时间以术后2~4月多见.感染病原茵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卡氏肺囊虫等,常常为混合感染.其中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见,且CMV感染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机体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如果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进而减少病毒的进一步危害。这里,我们首先用化学灭活S1V诱导的树突细胞,然后将树突细胞作为疫苗注入已感染SlV的恒河猴体内,结果使恒河猴体内产生了有效的持续性的S1V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7.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食源性病原之一。由于体外复制系统和感染模型的缺乏,研究人员对其宿主保护性免疫的理解始终有限,导致控制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也受到较大阻碍。近年来,随着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替代病毒的使用、志愿者实验的开展,尤其是细胞培养模型的突破,使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因此,本文针对诺如病毒感染宿主的先天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其在诺如病毒候选疫苗研制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地将DNA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粘膜和全身淋巴组织诱发以Th1型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尤其是DCs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减毒沙门氏菌已被应用于运送病毒、细菌和肿瘤DNA疫苗并取得一定效果,该途径所诱发的细胞免疫要强于肌注途径接种的相同DNA疫苗,原核表达的重组沙门氏菌和接种蛋白质抗原等免疫方法.本文还对如何增强携带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活疫苗的免疫性和保护性都取决于病毒复制(无症状感染),活疫苗既诱导体液免疫又引起细胞免疫;虽然接种后抗体通常低于野生病毒自然感染的抗体水平,但可提供长期的有效免疫;无论其抗体水平如何,其滴度可维持许多年;这种方法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活疫苗的特征。以上几种活疫苗和水痘活疫苗( Oka/Merck)是高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SIgA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宾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3):29-30,33
抗念球菌免疫通常认为以细胞免疫为主,但近年的实验表明,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也不可缺少。本文对体液免疫在抗念球菌感染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中尤以SIgA在念球菌感染中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两株从病人体内新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114株和435株对乳鼠的致病特点,并在感染的乳鼠脑内找到了EHF病毒。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病毒抗原广泛存在于感染鼠的脑、肺、肝、肾等脏器。脑内和腹腔两条感染途径的比较发现,病毒抗原在上述脏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前者脑内的病毒感染滴度较后者高一个对数单位。对病毒的动态观察发现,EHF病毒首先在乳鼠腹腔感染6小时后的腹腔巨噬细胞(Mφ)中分离到、并持续阳性;病毒血症出现在感染后2天,随之在脑、肺、肝、肾和脾脏中查到。以上结果表明:EHF病毒对乳鼠具有广泛的嗜性,脑内感染途径能获得较高滴度的感染性病毒。提示EHF病毒在鼠mφ中增殖并携带至全身播散,可能是造成乳鼠全身性弥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Bristol-Myers(纽约)的一个子公司—Oncogen 公司(华盛顿州西雅图)已经宣布了它的计划:准备在1987年4月1日为它的重组 DNA(rDNA)艾滋病疫苗提出调查过的新药(IND)申请。该疫苗(在牛痘病毒上表达得到的艾滋病毒 GP-110和 GP-41表面蛋白)能激活灵长类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也许特别重要,因为被感染的细胞能在体内融合未被感染的细胞,从而使艾滋病毒在没有暴露给其抗体的情况下在血液中转移。细胞免疫也许还能帮助机体对付艾滋病毒中的各种不同的株系。  相似文献   

13.
HIV-1粒子中含有3类结构蛋白,即核心蛋白(Gag)、聚合酶(pol)和外膜蛋白(Env)。Gag蛋白既具有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抗原决定簇,又能够自我装配成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14.
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地将DNA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粘膜和全身淋巴组织诱发以Th1型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尤其是DCs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减毒沙门氏菌已被应用于运送病毒,细菌和肿瘤DNA疫苗并取得一定效果,该途径所诱发的细胞免疫要强于肌注途径接种的相同DNA疫苗,原核表达的重组沙门氏菌和接种蛋白质抗原等免疫方法。本文还对如何增强携带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筛选抗TBEV药物提供合适的工具。选取BALB/c小鼠,经皮下注射途径接种TBEV,观察其感染症状、体重及生存率。检测小鼠脑、脾、肾组织中TBEV抗原分布、病毒滴度、组织病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β(interferon β,IFN-β)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小鼠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的症状;与未感染病毒的小鼠相比,感染小鼠的体重及生存率显著降低;TBEV抗原分布在小鼠的脑、脾、肾组织;脑组织中病毒滴度高且发生病理改变;感染鼠脑、脾、肾组织中TNF-α与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皮下注射攻毒途径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血液中循环流动的抗体能够进入大部分组织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组织与器官,比如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则会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血-神经屏障阻止抗体的进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体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些组织器官内部发挥免疫效应。为了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kiko Iwasaki课题组利用生殖期孢疹病毒(HSV)感染模型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17.
Wang W  Chen H  Deng Y  Yang Y  Yin X  Wang M  Zhou JF  Shu YL  Ruan L  Tan WJ 《病毒学报》2011,27(6):594-598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利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及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采用不同方案(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及M1与M2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γ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联合免疫可以激发较强的多个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明显优于DNA疫苗或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单独免疫;联合免疫方案中DNA疫苗初免所激发的HA与NA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初免,然而M1与M2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则反之。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抗体缺陷病人和抗体缺陷动物模型研究抗体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抗体控制病毒感染作用的一些新认识.抗体缺陷病人的感染原分析显示抗体在控制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抗体缺陷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证实IgM型天然抗体能控制病毒在体内的播散,并促进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生;获得性抗体在病毒初次感染的急性期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控制病毒的感染,而对同一病毒的再攻击,抗体能单独发挥作用,阻止病毒再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Ⅱ型纯化疫苗(即亚单位疫苗)系用Ⅱ型Hautaan病毒R_(22)SM株感染乳鼠脑精制而成。为了保证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我们对病毒株的繁殖量,感染度,毒力及纯毒株的中和指数作了实验性检测,依据检测的结果:用Ⅱ型EHF毒株R_(22)SM株乳鼠脑内接种感染后的第4或5天病毒在脑内开始出现,而大量繁殖则在接种感染后第7~8。其单一鼠脑内病毒繁殖量(病毒滴度)和制成单一收获原液中病毒含量基本相一致;脑内病毒滴度log LD_(50)为9.7;原悬液中病毒滴度log ID_(50)为11.2,纯毒试验的特异性中和指数为1378。如上所述,各种实验检测结果完全符合EHF疫苗生产规程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由于该病毒尚不能在体外有效培养,而限制了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体外表达HPV16病毒样颗粒(VLPs)成为预防性疫苗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VLPs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攻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为预防性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