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刘海光 《昆虫知识》1999,36(3):167-167
稻象甲Echinocnemussquameus(Billberg)为水稻上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幼虫于土中蛀食稻根为害,成虫也可于地上咬食秧苗,在承德中南部稻区广泛发生,常年为害较轻。近年随着山地稻田水稻栽培面积的扩大,稻象甲在山地稻田中发生数量逐年增长,为害加大,秧苗受害率达90%以上,一些地块受害严重,平均每桩稻秧下有40~60头幼虫,造成秧苗成片枯黄和死秧。作者1993~1996年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生活史稻象甲在承德中南部的承德县、滦平县每年发…  相似文献   

2.
许美昌  庄学泉 《昆虫知识》1990,27(5):275-277
通过1986~1988年的调查,旱直播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是:苗期稻蓟马、稻象甲为害突出,后期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褐稻虱的发生相对较轻。为了保护旱直播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掌握苗情和虫情,适期使用有效农药,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旱直播水稻是水稻轻简栽培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我区自1983年开始试验示范以来,种植面积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旱直播稻采用2BG-6A型稻麦免耕条播机。在收割后的油菜、小麦茬口内直接播种,播种后浇透水让其湿润出苗,待二叶期后逐步上浅水并建立水层。在水稻出苗至三叶期的10天左右时间里,稻象甲EchinonemussquameusBillberg成虫成为苗期发生的主要害虫,与常规移栽稻和抛秧稻田是完全不一样的[1]。1为害特点1.1为害症状稻象甲成虫危害旱直播稻秧苗,先用口喙钻食稻苗基部,在外…  相似文献   

4.
范仰东  董明灶 《昆虫知识》1994,31(6):341-344
稻象甲EchinocnemussquameusBillberg是我市山区、半山区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稻田排水时间提早,稻象甲发生为害逐渐加重。为了控制稻家甲的危害,1990年起我们对稻象甲的药剂防治策略和适期进行了研究。工材料与力资试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进行。小区面积0.05~0一且亩,每处理均二次重复,以不施药为对照。1.l供试药剂20多三叹磷乳油(仙居农药厂)、50%倍硫磷乳油(黄岩农药厂)、40兴水胺硫磷乳油(黄岩农药厂)、3%克百成颗粒剂(兰溪农药厂)、5多异挪磷颗粒剂(杭州西湖农药厂)、20%澳氰菊醒乳油(杭州农药厂)、20…  相似文献   

5.
<正> 稻象甲Echinc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 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均为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稻象甲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有关病虫情报等资料,1990年稻象甲已在我区的兴安、合浦等38个县(市)发生,占我区总县数的44.2%。其中,早稻秧苗受害株率在30~40%的有永福县;在20~  相似文献   

6.
李淑顺  强胜  焦骏森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437-2445
为明确轻型栽培技术对稻田潜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了旱直播、水直播、抛秧、机插秧、麦套稻5种轻型栽培稻作模式及传统手插秧模式下稻田杂草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旱直播稻田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达228416粒·m-2,麦套稻模式其次.另外,旱直播稻田莎草类杂草与麦套稻稻田阔叶类杂草种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各类杂草种子.传统手插秧稻田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达1.86; 麦套稻与水直播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Gini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旱直播和机插秧等模式.与传统手插秧相比,各轻型栽培稻作模式具有不同的潜杂草群落优势种.为防治稻田杂草的持续危害,应轮流实施不同轻型栽培稻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象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在80年代前,我地不成大害,不需用药防治。但80年代后,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免耕麦的扩种,改变了稻象甲的生态环境,数量不断上升,危害日益加重。尤以直播稻和小苗机插秧田受害为甚,严重田耕翻重栽。为此,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稻象甲的测报技术作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场为苏北沿海盐垦区,有近二十年的种稻历史,七十年代以前,以稻苞虫为害为主,稻纵卷叶螟为偶发性害虫。但七十年代以后,稻纵卷叶螟则发展成为严重害虫。现将发生情况简报如下: 一、旱改水以来的虫情 自1960年旱改水以来的近二十年中,稻田虫种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如1960—69年,在  相似文献   

9.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在湘北一年发生4~5代,多数年份是一个不完整的5代。从50年代到现在,其年间种群密度消长状况大致经历了:次要害虫一上升为主要害虫猖獗为害一下降使为害减缓三个阶段。 1964年以前,稻田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稳定,稻纵卷叶螟受天敌所控制,其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每亩幼虫密度最高不到0.1万条。大致在1965~1968年,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田间种群动态及化学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田间种群发生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5月中旬是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稻田为害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种群数量迅速降低,并有少量幼虫开始为害水稻根部;6月初是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蛹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并开始有一代成虫羽化。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48%毒死蜱乳油、40%三唑磷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效果,药后7d防效均在92.31%—100%;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5%乐斯本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施药后7d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效90.03%—93.56%。化学综合防治示范区水稻分蘖数和株高均显著大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1.
【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均温16.1℃),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 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杂草稻在江苏省海安县各类稻田中的发生率达44.35%,平均每公顷穴数和穗数分别为1023穴和10796穗,最高田块分别达12万穴和180万穗,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潜在威胁。杂草稻在不同稻田的发生程度表现以下趋势:轻-中壤〉砂-轻壤〉重壤土稻田、直播〉抛栽〉机插〉手栽稻田、非统一供种〉统一供种稻田。  相似文献   

13.
陈振富 《昆虫知识》1992,29(6):328-331
<正>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 异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在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般百株有虫100~300头,多达1000头以上,损失20~40%,受害严重的稻田颗粒无收,1989年新桥、蓬莱、南阳、  相似文献   

14.
我区稻纵卷叶螟自1970年以来发生普遍,为害极为严重。稻纵卷叶螟在我区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第2、3代为害水稻。我区在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很轻,第3代为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于1974年2代产卵末期及3代产卵期间在店子分场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作放蜂试验。在长江以北初步获得对第3代的较好放蜂效果;卵寄生率98.4%,较对照区提高34.8%;幼虫数较对照区下降94.6%—97.9%;被害叶数较对照区下降92.4%—94.5%。基本上控制住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5.
中华稻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近几年,由于对稻蝗高效六六六农药的停用,以及减少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次数与面积,致使稻蝗的发生量与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如信阳地区1983年前极少见到稻蝗,1984年各县主要集中在山边田块成灾,而1985年在全区450万亩稻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成灾面积约150万亩,发生密度一般每亩秧田有蝻12000~46000头;本田每亩有蝗4000~34000头。鉴于国内尚无稻蝗的系统资料,为此,我们从1984年开始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江西早稻穗期稻飞虱猖獗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江西早稻稻飞虱特大发生,为害猖獗。其猖撅原因是:1.1986年冬、1987年春气温高,越冬界限北移,虫量增加;2.抗褐稻虱品种的推广和普及,白背飞虱种群相应上升,为害加重;3.外地虫源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种群建立快;4.稻田生态环境对稻飞虱繁殖取食有利;5.气候适宜;6.人为防治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从事水稻纹枯病研究工作,每3~5天即在稻田调查。1996年8月中下旬发现有虫暴露在水稻植株上为害,经鉴定确认为棉铃虫He伽ovefpaa七Wigero--xxx-xxuo。此类报道未见,故简报如下。(l)水稻品种为粳稻(武有粳3号);(2)调查稻田距棉田200~500m;(3)稻田中棉铃虫幼虫l~6龄均有;M幼虫均在稻株顶叶或穗部,水稻未抽穗时,幼虫啮食嫩叶叶肉,少数食成缺刻,抽穗后,幼虫多数爬至穗部咬食灌浆、乳熟稳粒;(5)千株有虫0~5头不等。1996年本市四代棉铃虫在棉田落卵量为1556粒/百株,属特大发生。笔者分析认为稻田中棉铃…  相似文献   

18.
<正> 菲岛毛眼水蝇Hydrellia Philippina Ferino属双翅目水蝇科。1978年以来,我县31个乡镇的稻田,每年均见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一般年份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5~1/4。据邻近6个县观察,亦见有此虫发生。笔者除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进行识别外,着重对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稻水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国外已有十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为控制该疫情向我国传播蔓延,全国各稻区积极开展了普查监测工作。因稻水象成虫个体小,有隐藏及飞行习性,在初步发生地块,不易查找,而其在稻叶上的为害症  相似文献   

20.
我县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褐稻虱逐步上升为水稻穗期的大害虫。近年来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褐稻虱在我县一般于7月中、下旬由外地大量迁入,以后在本地繁殖3—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的第四代,为害单季晚稻;9月下旬—10月上旬发生的第五代,为害单季稻、后季稻。四、五代的虫量很大,一般年份,四代虫口每亩12—30万头,大发生年高达100万头以上;五代虫口单季晚稻50—200万头,后季稻10—80万头;大发生年单、后季稻的虫量分别每亩达220万头和170万头左右。而三代虫量则很少,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