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敬泽  胡东维 《菌物学报》2003,22(2):319-323
通过生长两天的菌丝超微结构的观察,我们首次发现在生长两天的菌丝中内含体堵塞隔膜孔帽的孔口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挤压通道,使通道成扁半圆形。因此,推测内含体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在菌丝隔膜形成后的最初阶段调控相邻细胞间物质的流量和物质交流,维持细胞间的动态平衡。通过生长两天的菌核内隔膜超微结构的观察,隔膜孔通道已被完全堵塞,菌丝细胞显示出了老化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寄主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有两种类型,即具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在胞间菌丝中,多核现象极为普遍。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胞间菌丝的细胞壁由四层组成,隔膜由三层构成,细胞壁的内层与隔膜的外层相连,细胞壁和隔膜中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物质。隔膜的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隔膜突的形成,隔膜壁的延伸和隔膜孔结构的形成。本研究中还观察到胞间菌丝间的融合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一些特征显然不同于其它锈菌。  相似文献   

3.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戊唑醇处理导致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呈现念珠状异常膨大和缢缩,菌丝原生质体内液泡和电子致密体增多,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部分菌丝的隔膜发育受阻成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桶孔隔膜和桶孔覆垫.有些菌丝原生质体内出现菌丝内套菌丝的现象.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4.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茹梅  康振生 《菌物系统》2000,19(3):389-395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戊唑醇处理导致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呈现念珠状异常膨大和缢缩,菌丝原生质体内液泡和电子致密体增多,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部分菌丝的隔膜发育受阻成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桶孔隔膜和桶孔覆垫。有些菌丝原生质体内出现菌丝内套菌丝的现象,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5.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戊唑醇处理导致病菌发生一系列变化:菌丝呈现念珠状异常膨大和缢缩,菌丝原生质体内液泡和电子致密体增多,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部分菌丝的隔膜发育受阻成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桶孔隔膜和桶孔覆垫。有些菌丝原生质体内出现菌丝内套菌丝的现象。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L.:Fr.)Quél.],俗名云芝的人工培养的菌丝和野生的子实体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由三种类型的菌丝(生殖菌丝、骨架菌丝、联络菌丝)组成。菌丝和子实体菌丝的细胞壁由两层结构组成。担子和担孢子的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至少有三层。菌丝顶端细胞的细胞质中有顶泡复合体(AVC)和顶体。菌丝细胞和子实体菌丝细胞都有桶状隔膜,在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糖原贮存。担孢子与担子的小梗连接处出现初生壁溶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银耳(Tremellafuciformis)原基分化前期.在双核菌丝的幼细胞、成熟细胞和分生孢子中,与质膜相关联的两类膜结构──边缘体和质膜体的形成与功能。根据相似结构的存在.支持小泡或多泡体排出质膜之外附在细胞壁上成为边缘体和参于细胞壁合成的假定。银耳原基分化前期.双核菌丝迅速分裂的幼细胞.其质膜内陷产生泡状质膜体,内含数个小泡,或产生膜状质膜体;在成熟细胞中.质膜内陷通常形成回旋的膜结构──膜状质膜体.内含1—2个电子致密小泡.当这两类质膜体脱离质膜进入细胞质后,有的膜层和小泡局部被消化.因此,推断质膜体具有内吞和输送养料的作用。另外.在桶孔隔膜闭塞一侧电子致密度高的细胞质中.还观察到一种罕见的只有单个膜层的质膜体.其内充满3个电子致密小泡.估计它的形成与功能同膜状质膜体相似。作者认为.桶孔闭塞和质膜体的出现是与银耳原基细胞分化有关联的两个重要特征。最后,在成熟细胞中,尚可以观察到质膜体的膜层能够散开形成内质网.因此.内质网也可以来源于质膜体。  相似文献   

8.
用光学和电子显徽镜研究了生长在木材上的蜜环菌成熟菌索的超微结构。拟薄壁组织中有线粒体、内质网、核、液泡、质膜体、核糖体和典型的桶孔隔膜等。在菌索腔中疏松组织由薄壁菌丝、厚壁菌丝和非细胞衬质物质所组成,这些菌丝除了无隔孔帽的隔孔器和分散的核仁以外,见不到其它普通的细胞器,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壁分离和质膜断裂而卷曲,似乎是处在脱水状态。一旦它们进入新的寄主,一些普通细胞器就可出现。所以,可认为这些菌丝是处于休眠状态。对蜜环菌菌索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柿树炭疽菌侵染寄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柿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后在寄主细胞中形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寄主细胞膜外沉积了一层厚的电子不透明物质,初生菌丝与具有沉积物的寄主原生质膜之间有一层界面基质(interfacial matrix)。当初生菌丝扩张并侵染相邻细胞时, 围绕着初生菌丝层的界面基质消失,具有沉积物的原生质膜被逐步降解。初生菌丝在穿透寄主细胞壁过程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的菌丝锥,然后穿透寄主细胞壁并迅速膨大, 然后形成厚壁的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壁中收缩狭窄处产生一个隔膜,隔膜两边菌丝中细胞质的电子密度明显不同,菌丝锥中有浓密的电子密度。死体营养的次生菌丝在死的细胞中繁殖和扩展,并产生分枝。次生菌丝可直接穿透较薄的寄主细胞壁,无缢缩或任何变形现象,菌丝顶端部分未见隔膜产生;在穿透较厚的细胞壁时,靠近顶端处产生隔膜,顶端细胞膨大,使寄主细胞壁撕裂。接种90h后分生孢子盘在枝条表面形成。柿树炭疽菌其侵染过程有两个阶段,即初生菌丝的活体营养阶段和次生菌丝的死体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10.
柿树炭疽菌侵染寄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柿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后在寄主细胞中形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寄主细胞膜外沉积了一层厚的电子不透明物质,初生菌丝与具有沉积物的寄主原生质膜之间有一层界面基质(interfacial matrix)。当初生菌丝扩张并侵染相邻细胞时,围绕着初生菌丝层的界面基质消失,具有沉积物的原生质膜被逐步降解。初生菌丝在穿透寄主细胞壁过程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的菌丝锥,然后穿透寄主细胞壁并迅速膨大,然后形成厚壁的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壁中收缩狭窄处产生一个隔膜,隔膜两边菌丝中细胞质的电子密度明显不同,菌丝锥中有浓密的电子密度。死体营养的次生菌丝在死的细胞中繁殖和扩展,并产生分枝。次生菌丝可直接穿透较薄的寄主细胞壁,无缢缩或任何变形现象,菌丝顶端部分未见隔膜产生;在穿透较厚的细胞壁时,靠近顶端处产生隔膜,顶端细胞膨大,使寄主细胞壁撕裂。接种90h后分生孢子盘在枝条表面形成。柿树炭疽菌其侵染过程有两个阶段,即初生菌丝的活体营养阶段和次生菌丝的死体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丝核菌的鉴定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华荣  兰景华 《菌物系统》1997,16(2):134-138
在研究四川省玉米纹枯病菌系时,获得23个RhizoctonizeaeVoorhees菌株,该菌菌丝形态与P.solaniKuhn相似;菌丝细胞含3个以上椭圆形细胞核,隔膜具桶孔,桶孔周围的隔膜肿体(septalswelling)与隔膜板垂直,两端不再膨大外延;菌丝生长较快,在PDA平板26℃下培养,每24小时菌落直径增长33.2~39.1mm;菌丝与苯酚相互作用后,着色较深,呈深褐色,菌核初期为白  相似文献   

12.
感染病毒的侧耳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侧耳属的两个种——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sp.)中,提取到一种直径为23rim的球形病毒颗粒。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的超薄切片中病毒直径为21nm,病毒颗粒团状紧密或松散的聚集或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胞质内,常常被以膜结构。并提供了病毒在菌丝内通过隔膜孔器桶孔(dolipore septum)进行胞间易位的证据. 隔膜器的桶孔径是属于小孔径类型。本文是侧耳属病毒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将感染病毒的小麦全蚀菌山东烟台株培养 20天的菌体细胞,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于电镜下观察到球状病毒颗粒,平均直径23—30nm,多是无规则松散的分布于胞质中;或紧密聚集于液泡、线粒体周围;或排列成线状;或7—8个颗粒排列成环状。病毒仅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脂肪体内均未见病毒颗粒。病毒浓度在较老的菌体内有增加的趋势。全蚀菌的菌丝细胞壁有三层,外层电子致密内含纤维状物,内层电子较为透明,中层为一电子致密度很深的狭窄夹层。壁的厚度不均,外缘不规则;在菌丝体产生隔膜的早期阶段,于隔膜附近有1—3个外被膜结构的沃罗宁体 Woronin body,隔膜形成的后期,见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在核膜孔上,形成中的隔膜顶端为尖状突起向基部逐渐增宽略成金字塔形。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苹果轮纹病菌葡萄座腔菌在成熟果实上的侵染扩展过程及其细胞学特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3h位于皮孔处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萌发后的孢子从一端或两端产生芽管直接侵入皮孔细胞,接种后9h完成侵入。30d后果面接种部位表现症状,45d后产生子实体。对接种部位取样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菌丝主要存在于寄主细胞壁、细胞内、细胞间隙及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菌丝呈丝状,分枝,具隔膜。菌丝细胞内含有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细胞器;菌丝外散发出一些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物质,这些物质以菌丝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病菌在果肉细胞生长扩展过程中,果肉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果肉细胞壁膨胀、变形,胞间层分离、破裂。与菌丝接触或相邻的果肉细胞细胞壁电子致密度降低,被降解成为如散发状的胞壁纤维束丝。果肉细胞的液泡破裂,质壁分离,细胞质凝结坏死并沉积于细胞壁周围,或通过受损的细胞壁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后期菌丝在表皮下聚集生长、发育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内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中含有由数条丝状物平行排列而成的细胞器。该细胞器形状多样,周围总是分布着丰富的脂肪粒,推测可能与营养的运输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四霉素对稻瘟病菌丝和孢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四霉素对稻瘟病菌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四霉素处理后菌丝发生扭曲变形,粗细不一,部分菌丝内含物流出,出现空管,而正常菌丝粗细较均匀一致,原生质和核等内含物分布均匀;正常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有明显的隔膜,产孢量较大,而四霉素处理后分生孢子隔膜模糊不清,且在边缘出现泡状突起,产孢较少。通过遗传稳定性初步试验,明确了四霉素对稻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而无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立  许修宏 《菌物学报》2011,30(4):566-571
分别从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木耳菌种老化过程中菌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30d时,光镜下观察到菌丝结构均匀紧凑,细胞壁光滑;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结构完整,内含物丰富,各种细胞器形态规整,没有老化现象。接种后60d时,光镜下菌丝部分肿胀,色泽加深;电镜下细胞壁疏松,线粒体和液泡肿大,细胞核不规则肿胀,核仁消失,脂肪滴和囊泡增多,并有少量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出现,表明菌丝开始老化。90d时,光镜下部分菌丝严重肿胀,且色泽更深;电镜下线粒体和液泡肿胀明显,部分细胞核破裂,脂肪滴、囊泡和电子致密度高的嗜锇性黑色颗粒状物质显著增多,细胞壁更加疏松。120d时,光镜下许多菌丝开始断裂,色泽进一步加深;电镜下细胞壁塌陷,膜系统也随之解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部分溶解消失。150d时,光镜下大部分菌丝完全断裂,并失去菌丝形态;电镜下细胞膜及其内含物已基本消失,只剩部分严重塌陷的细胞壁残骸。由此表明,木耳菌丝的老化是一个由个别向整体逐渐过渡的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梅根瘤的横切面是圆形、对称的,含菌组织位于皮层的中部。未成熟根瘤的感染细胞充满内生菌丝。内生菌丝是分枝。具隔膜的Frankia菌。成熟根瘤中,内生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无隔膜、表面光滑、球形的泡囊,直径比菌丝直径大,内含有某种内含物。泡囊的大量出现可能是固氮活力提高的标志,成熟壮瘤的固氮活性比幼瘤和衰老瘤的高。  相似文献   

18.
藤仓赤霉菌丝体、原生质体及其融合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藤仓赤霉菌丝体、原生质体及其融合的超微结构,包括细胞壁、菌丝隔膜、核、内质网、脂质粒、排泄泡等.原生质体中97%为单核,大约2.5%为双核体.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藤仓赤霉菌丝体、原生质体及其融合的超微结构,包括细胞壁、菌丝隔膜、核、内质网、脂质粒、排泄泡等.原生质体中97%为单核,大约2.5%为双核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