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志满 《蛇志》2015,(1):57-59
<正>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iffei,PM)是青霉属中惟一的双相真菌。PM可引起局限性和播散性感染,其在HIV流行前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一种罕见的真菌疾病,主要见于免疫受损的宿主。随着艾滋病的流行,有关该菌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已成为我国南方艾滋病(AIDS)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菌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和总结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例及同期发表文献中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9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HIV检测均为阴性,5例CD4 T细胞计数正常。非HIV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起病较缓,临床表现与经典马尔尼菲青霉病类似,真菌血症较少见,病理特点以肉芽肿改变及化脓性炎症为主,诊断方法仍以培养为主(8/9),1例通过病理及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目前,非HIV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部分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主要累及免疫受损患者的条件致病性双相真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的增多,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学者对马尔尼菲青霉及其致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对马尔尼菲青霉的真菌学特点和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早期诊疗成为可能。该文主要从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面对马尔尼菲青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马尔尼菲青霉与马尔尼菲青霉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现在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之一。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PM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PM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虽然血清学诊断可能提高对PM的认识和早期潜伏期病例的诊断,但是PSM的确诊有赖于真菌学检查——从体内分离出PM是诊断的金标准。PSM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度双相性真菌马尔尼菲青霉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真菌病,在东南亚、我国南方,尤其是广西有区域性流行。马尔尼菲青霉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近年来发生于AIDS患者的马尔尼菲青霉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AIDS患者最常合并的机会性真菌感染病之一。马尔尼菲青霉侵犯肺、肝、脾、骨髓等多种组织器官,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目前该病的治疗药物首选两性霉素B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2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早期确诊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404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者共256例,发生率为18.2%,患者以发热、消瘦、贫血、咳嗽、咳痰、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9×10^6/L,患者往往还合并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念珠菌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多见。两性霉素B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治疗组,伴有皮疹者和无皮疹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广西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10^6/L的患者。血培养是早期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最有效方法,治疗上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咽喉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咽喉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5月~2007年3月,经真菌学、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例AIDS合并咽喉PSM患者。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IDS,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PSM。结果咽痛、声嘶及粘膜溃疡是AIDS合并PSM的咽喉部症状体征。5例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细胞内PM菌体。真菌培养分离出双相性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经抗真菌治疗,2例体温下降,咽喉疼痛减轻,声嘶改善,扁桃体炎症消退,溃疡面缩小,全身症状减轻。最终4例机会性感染死亡,1例仍在随访中。结论AIDS合并咽喉PSM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三方面作出诊断;HIV/AIDS用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PM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  相似文献   

8.
随着AIDS的全球性流行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大,马尔尼菲青霉病将有可能从区域性地方病向更广大的范围扩散。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进行系统的认识以便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与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以及鉴别诊断诸方面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iffei,Pm)是新出现的病原体,感染主要见于东南亚人群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我国台湾、广西、深圳已有少数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报道。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极其低下的人,易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可合并其他疾病,多有贫血表现。临床极易误诊。现将1例误诊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的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37岁,反复咳嗽、发热1个月,双肩关节疼痛伴消瘦,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左锁骨上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MR发现颅内及咽后脓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脓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继发性癫痫.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及头颅MRI病灶吸收,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例2,男,32岁,咳嗽、咳痰5月余,皮下肿块伴发热3月余,胸部CT示纵膈脓肿伴胸骨骨髓炎形成,抽吸脓液培养有马尔尼菲青霉生长.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属于少见病,侵犯颅内的是国内首例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脓液培养可确诊.复发病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科2003~2009年期间诊治的8名明确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皮损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皮损组织、骨髓或咽拭子等进行真菌培养的菌落及真菌形态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多发生于HIV感染患者或AIDS患者。②皮损可与全身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皮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③多伴有多系统损害。④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损组织病理可以看到典型的"桑葚样"改变。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好发于HIV感染患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表现为特征性皮疹,皮损组织、骨髓或分泌物于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部湾人群C型凝集素-1(Dectin-1)基因多态性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部湾地区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病患者71例为病例组,另选北部湾地区的71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直接测序检测rs16910526、rs1691052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其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rs16910526有三种基因型GG、GT、TT,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rs16910527有三种基因型AA、AC、CC,且病例组AC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局限性、播散性PM患者rs16910526、rs1691052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rs16910526、rs16910527的4种单倍型:GT、AC、AT、TT,位于同一连锁不平衡区域内,且对照组和病例组A/C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部湾人群Dectin-1的rs16910527位点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易感性相关,且A/C能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病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我国大陆地区1985~2006年间公开报道的有关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文献,归纳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6篇文献,涉及138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98例(71.0%),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3.6∶1)。临床表现中发热132例(95.7%);有网状内皮系统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111例(80.4%);贫血104例(75.3%);皮疹100例(72.5%);肺部病变(肺部结核样阴影、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纹理增粗等)91例(65.9%)。66例(47.8%)死亡。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逐年上升,患者HIV阳性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贫血、肝脾或淋巴结肿大、肺部病变、皮疹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36例。结果 3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平均年龄35.8岁。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临床表现呈现非特异性,其中发热86.11%,贫血94.44%,GGT升高69.44%,AST升高63.89%,淋巴结肿大88.89%,脾大63.89%,低蛋白血症83.33%,咳嗽36.11%,皮损30.56%(其中典型改变仅5例,占13.89%),CD4+50cells/mm388.89%,骨髓培养(27/27)及皮损活检培养(2/2)阳性率100%,血液培养阳性率69.44%(25/36)。36例经抗真菌治疗,其中29例给予HAART治疗,28例治愈,7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长程敏感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致艾滋病患者产生严重的系统性霉菌病并发症。基因组学的研究和RNA干扰技术,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可能。我们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一个新基因Fus3,它是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为了研究Fus3的功能,我们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链RNA干扰技术构建了Fus3 RNA干扰菌株(Fus3-i)。RNA干扰的活性是由木糖诱导的启动子xylP控制的。Fus3基因活性下降后影响了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包括孢子的生成,细胞壁组分的合成。实验表明,Fus3基因对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真菌疾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条件致病真菌,可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区域流行于东南亚地和我国南方,但其双相转换和致病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实时荧光定量PCR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和致病性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但仍缺乏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化分析理想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了四个表达最稳定的Pfp、Rp123、FacpA、DigA基因与传统的内参基因18Sr RNA、β-actin(Act1)、β-tubulin(Btu)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用Best Keeper和ge Norm软件进行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FacpA和DigA基因在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过程中表达最为稳定,可作为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化分析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HIV阴性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易感因素及免疫状态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我科确诊的1例HIV阴性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例特点,复习相关文献,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Penicillium marneffei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总结并分析其易感因素及可能的免疫机制。结果患者系中年男性,以间断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点。肺部影像学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外院抗结核治疗无效,我院经皮肺穿刺组织真菌培养及病理诊断为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在以上数据库共检索出2 083篇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以及可能重复、资料不全病例,共检索出HIV阴性者91例,其中45例有基础疾病。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发生在于HIV阴性,因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基础疾病或与真菌免疫相关基因的突变等致使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与储存宿主接触史、流行区域生活或旅游、环境暴露、气候湿度等易感因素有关,对以上患者应警惕是否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尽早确诊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院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 a间诊断的1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除了既往报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咳嗽、气促、浆膜腔积液、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溶骨性损害外,还包括咽痛、双下肢水肿、血管闭塞或狭窄.实验室检查发现尿常规异常6例,其中4例血肌酐升高.4例HIV阳性患者中3例给予伊曲康唑单用或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出院.8例HIV阴性患者给予伏立康唑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5例有效,3例在起始抗真菌治疗后2~11d死亡,其中2例有气促和腹水.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除了既往报道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外,也可累及咽部黏膜、泌尿系统、外周循环系统.应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有效,气促和腹水可能提示预后差,早期诊治可能改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毛霉病是一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罕见侵袭性真菌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引发第六次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在此背景下印度大规模暴发了毛霉病。本文就毛霉病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临床可疑毛霉病患者,应尽早完成影像学、真菌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期实现毛霉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免疫能力递减的程度,易感马尔尼菲青霉菌之间的关系,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例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为例,总结分析其生物学特点。结果三位患者都为中年男性,以间断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确诊为HIV阳性,经血培养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血CD4~+T细胞计数后,CD4~+T细胞均2%(正常值31%~60%)。结论 HIV阳性时,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免疫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症状较重并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