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双重组合设计建立黑龙江省玉米降水产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旋转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建立黑龙江省关于降水、有机质、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玉米产量模型,探讨了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在建模时用可控因素去挂接不可控因素的应用,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频数分析,提出玉米产量大子3000公斤的高产在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温热因子和小麦产量的相关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温热增产作用未能正常发挥;在降水较多的地区,温热增产作用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并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小麦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稳定;千粒重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负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7500-90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04.0-607.5万穗/hm^2,33.6-41.3粒/穗,35.7-42.3g/千粒重;在9000-105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25-645万穗/hm^2,36-50粒/穗,37-45g/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小麦目标产量设计及适宜品种选择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在综合考虑决策点光温生产潜力、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肥水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等诸多因子对增产系数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动态增产系数,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小麦目标产量设计知识模型;通过定量计算小麦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利用南京、郑州、泰安、保定和太原5个不同生态点的不同年型每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和肥水管理水平,对目标产量设计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广州、南京、泰安、北京、哈尔滨5个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15个不同品种资料,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知识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以冬小麦品种豫麦 34为材料 ,在不同带距条件下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三者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带距对蛋白质产量和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 ;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密切 ;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关系 ,二者的模拟方程为 :Y =10 6 80 9+0 10 7X(kg·hm-2 ) ;2 0m带距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 ;2 4米带距条件下 ,小麦边行优势总值最大 ,与其它作物套作 ,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冷型小麦对干旱和阴雨的双重适应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 10余年的研究 ,发现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冷型小麦具有广幅生态适应性 ,即在正常天气条件下 ,它的活力较好、代谢功能较强、具有较好的抗早衰能力 ,优于其它类型小麦 ;而在气象要素反差很大的干旱和连阴雨天气下 ,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中间型小麦相比 ,不但冠层温度依然持续偏低 ,且在叶片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饱满指数等一系列重要内、外性状上仍能继续保持优势。这种对干旱和阴雨条件的双重适应性是冷型小麦一种宝贵的生物学品质 ,它有可能为小麦在多种气象生态条件下的高产、稳产打下较为坚实的生态生理基础 ,并能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出一个把冷温特征作为重要内容的较为新鲜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是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害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首先用Brown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建立了甘肃天水地区1995年到2003年的普遍率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残差方差最小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和预测值,拟合率达到94.5%.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小麦品种生育期与产量及穗部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5份墨西哥小麦品种11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开花期不但对成熟期的早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重要影响;同时拔节期及抽穗期对墨麦品种小区产量的形成有明显作用。因此墨麦品种的产量除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外,拔节、抽穗生长发育阶段的长短也是影响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渍水对四川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连续2年(2011-2012和2012-2013年)以川麦104和内麦836为对象,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分别进行35 d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对四川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苗期渍水减产最大,减产10%~15%,随渍水时期的后移,对产量的影响减小.苗期渍水降低了第3~6叶SPAD值、单株分蘖力和单株成穗数,降低了有效穗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拔节期渍水降低了第4~7叶SPAD值,孕穗期渍水降低了倒4、倒3、倒2叶SPAD值,拔节期和孕穗期渍水导致花后旗叶SPAD值下降,渐增期灌浆速率(R1)和平均灌浆速率(Rmean)下降,千粒重下降.开花期渍水对产量影响较小.表明苗期渍水是四川稻茬小麦渍害临界期.  相似文献   

11.
小麦花粉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小麦花粉无性系,已继代培养了两年零一个月共27代,目前仍具有分化能力。继代分化固体培养基以:MS附加NAA0.6毫升/升+KT0.2毫克/升为最好。较好的恢复再生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附加2.4-D 0.6毫克/升+NAA0.2毫克/升+6-BA 2毫克/升+CH500毫克/升予处理三天后转入附加2.4—D0.6毫克/升+KT 2毫克/升+CH 500毫克/升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八天后,丧失分化能力已达八个月之久的愈伤组织又恢复了再生能力,分化出植株。通过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无性系,分化成小植株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胚状体长成小植株;二是由特化的表层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芽苗。胚性细胞发生于愈伤组织的表皮层和表皮附近的细胞层,有的也可在内层已衰老的细胞中产生。胚状体与芽的区别特征是:胚状体具有两极性,两极间有维管组织相连接;芽具有单极性,芽端的维管组织与愈伤组织内维管组织相连接。  相似文献   

12.
经过推导,得出小麦赤霉病的两类药剂防治指标模型.在保证品质、收支有余的条件下,第一类模型附加产投比较佳、净收益最佳原则,第二类模型附加产投比最佳原则.灵敏度分析和合理性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模型可做为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的决策工具.同时,给出了两类模型的BASIC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利  周光达  张艳秋 《植物研究》2003,23(3):353-355
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的分析方法,对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典型的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关系,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一个地震勘探中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反映接收到的信号与地质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Lapalace变换可以从该数学模型中解出地质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一种无创性小鼠体内血栓动物模型并应用于多种抗血栓药物的药效观察。方法 :用角叉菜胶建立了小鼠体内血栓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潘生丁片 ,抗栓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及结论 :用角叉菜胶建立的小鼠体内血栓动物模型 ,无创伤性 ,操作简易方便。并可应用于多种抗血栓药物的药效观察 ,剂量的选择 ,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远缘杂交无论在植物遗传学理论的建立还是在新品种的培育上都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术,特别在小麦上成绩更为突出。近来发现小麦不但和其亲缘属(如山羊草属、偃麦草属,赖草属等)植物可以杂交,而且和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种属如玉米、珍珠栗、大刍草、摩擦禾等杂交也有很高的成胚率,并且通过杂种胚发育过程中父本染色体的消失,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Laurie和Bennett以高粱属的  相似文献   

18.
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Virchow血栓形成原理,采用机械性损伤内膜,同时降低血流速度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结果显示,利用此方法制备血栓模型成功率为78.4%,血栓平均长度8.53±1.42mm,血栓形成后,腹主动脉的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SDP型猕猴桃保鲜剂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以菜油磷脂和其它天然产物为原料,研制出SDP型猕猴桃保鲜剂,应用于“海沃特”果实的保鲜贮藏。在产地简易通风库中,常温贮藏3~5月,好果率>70%,比对照多出好果8~18%,Vc含量高于对照9~37.3%,果实外观、口感、风味均正常,此外,初步探讨了保鲜机理,提出了天然营养性防腐保鲜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