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蚜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其控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间,分别在辽东山区和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设置试验田,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控蚜作用进行研究。共鉴定辽宁地区大豆蚜天敌7目、16科、44种,其中优势天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居首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蚜天敌田间消长表现连续6个阶段,即初见期、波动期、上升期、盛期、下降期和消退期;田间3年平均大豆蚜数量与天敌(天敌单位)总体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各年度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也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辽东地区天敌跟随紧密并随蚜虫数量变化波动,具有明显的自然控蚜作用。其中,7月11-21日天敌发生盛期与蚜虫高峰期吻合,蚜虫急剧下降;7月下旬后,受高温、多雨、蚜霉菌作用、植株老化等影响,蚜虫种群逐步下降、消退,天敌也陆续迁出豆田。辽西地区天敌迁入豆田比蚜虫晚10~15d,对前期蚜虫控制弱,且天敌峰期滞后蚜虫5d左右,一般年份蚜虫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2.
魏巍  孔云  张玉萍  王美超  李振茹  姚允聪 《生态学报》2010,30(11):2899-2908
在梨园中设置不同种类的芳香植物间作处理区、自然生草区和清耕区(对照),研究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蚜虫及其天敌类群组成、种群时序动态与时间生态位指数的变化,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处理区蚜虫及其天敌类群数量、时序特征、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存在明显差别。在梨树年生长周期中,薄荷、孔雀草和罗勒间作区的梨黄粉蚜、绣线菊蚜、梨二叉蚜与天敌类群的时序变化趋势相似,但发生的时段及数量与对照区存在显著差异。各个处理区中3种蚜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均较小,而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较大;芳香植物间作区中蚜虫(孔雀草间作区的绣线菊蚜除外)及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均大于对照区。各个处理区中蚜虫及(与)天敌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差异明显。各处理区中不同的天敌类群对某一特定的蚜虫的关联度相似,而不同间作处理区某一特定的天敌类群对3种蚜虫的关联度存在明显差异。芳香植物间作改变了梨园生态环境中的蚜虫及其天敌类群数量和组成,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益害比(1∶1)明显大于自然生草区(1∶2.1)和清耕区(1∶3.3)。结论:芳香植物间作能有效降低蚜虫种群数量,是一种农业防治蚜害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杭州郊区菜蚜种群的数量消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杭州郊区菜蚜的数量消长规律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系统调查 .结果表明 ,在杭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的菜蚜只有桃蚜 (Myzuspersicae)和萝卜蚜 (Lipaphiserysimi) .2种菜蚜混生种群的数量消长 1年中有 2个明显的高峰 ,分别出现在 5~ 6月和 1 1月前后 ;一般年份高峰期田间虫量可达平均每株 50 0头以上 ,且第 2个高峰虫量较高 ,持续时间较长 .在夏末秋初气温明显偏低的年份 ,8~ 9月作物上虫量上升迅速 ,最高也可达平均每株上千头的水平 .盛夏和隆冬季节数量都很低 .每年的 1 2月至次年的 5月以桃蚜占绝对优势 ,7~ 1 0月以萝卜蚜占绝对优势 ,而 5~ 7月和 1 0~ 1 2月则 2种蚜虫的发生比例交错变换 .温度是决定菜蚜混生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和导致 2种蚜虫季节消长规律差异的一个主要因子 .文中对食料、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也做了讨论 .  相似文献   

4.
<正> 小黑花蝽Orius minutus L.在我国分布很广,可以捕食许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叶螨、蚧类以及鳞翅目中某些害虫的幼虫和卵等。1964年我们曾在未进行化学防治的苹果树上发现它们对苹果叶螨Panonychus ulmi(Koch)的捕食能力很强,是一种很有利用前途的捕食性天敌,有必要进一步调查、观察它的生物学及其在苹果园中的捕食作用,以便为改进苹果害虫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可资利用的基础资料。为此,我们于1980年在辽宁省兴城地区进行了这项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数量消长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场对棉花病虫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做到了8月份以前大面积基本不施用化学农药,以保持生态平衡。为了了解棉蚜天敌的数量、种类及其消长规律,近两年对棉蚜与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兹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2001,21(6):1025-1033
综述了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3个研究热点:①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②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③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系作用的影响。对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将为蚜虫的综合治疗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国内有些地区已开始应用于防治烟蚜和菜蚜等。为探索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1977—1979年我们先后在江苏省扬州、高邮、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对棉田蚜茧蜂种类,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 一、种类 江苏棉田蚜虫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主,但粮、棉夹种地区,棉苗(5月至6月初)上的蚜虫尚有桃蚜Myzus persiae(Sulzer)、苜  相似文献   

8.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2001,21(6):1025-1033
综述了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3个研究热点①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奇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②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③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影响.对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将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大蒜-小白菜间作套种对菜田节肢动物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9-11月于福建省琅岐岛针对大蒜与小白菜间作(CG1)套种(CG2)对节肢动物群落功能团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CG1提高了植食性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丰盛度,CG2可在降低植食性昆虫数量的同时提高寄生性天敌的数量;多作田寄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丰盛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单作田;优势类群动态表现为菜蚜茧蜂与蚜虫种群在CG1出现"天敌跟随现象",多作田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利于提高捕食者球腹蛛的控制效能;中性昆虫在生长前期和中期是菜蚜虫茧蜂和球腹蛛的替代寄主或猎物。因此合理的间作或套种,有利于提高菜田生境的多样化,强化自然天敌对害虫的生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反-β-法尼烯(EβF)是蚜虫报警外激素的主要组分,可以驱避蚜虫并调节部分天敌的行为反应.为明确其生态功能,研究了EβF对马铃薯田间蚜虫(桃蚜、棉蚜、马铃薯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2年内,EβF处理区(每周100 μL)植株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瓢虫(2012、2013年)及僵蚜(2012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2012年,距离EβF释放器1和5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10 m处;2013年,距离EβF释放器1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5及10 m处.EβF处理区黄盆内寄生蜂和食蚜蝇(2012年)以及瓢虫(2013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表明马铃薯田间释放EβF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抑制蚜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种群的控制作用;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牡丹江地区进行黄瓜-大豆-玉米、甜葫芦-大豆-玉米、烟草-大豆-香瓜、甜菜-大豆-玉米等多作物带状穿插种植模式,以单作大豆田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田大豆蚜与天敌进行调查,研究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结果】2009年6月中下旬大豆蚜开始侵入大豆田,3~5周后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0%,大豆蚜种群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在田间逐渐消失。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为蚜虫天敌优势种;按大豆蚜与天敌数量之比700︰1,释放异色瓢虫和叶色草蛉成虫7 d后,蚜虫种群减退率分别为54.78%和78.79%;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早熟马铃薯收获(7月20日)后第5天,豆田蚜虫天敌总数是收获前的2.6倍,与同期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了51.3%。大豆与甜葫芦、香瓜、烟草和玉米等作物进行多样性间作种植,在大豆蚜田间发生高峰期,单作豆田益害比为1︰65.2,多样性种植区的大豆田益害比为1︰26~1︰42,与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40.7%~83.5%。【结论】2009年大豆蚜的种群高峰期为8月3日,田间的天敌优势种类为草蛉、瓢虫和寄生蜂。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间收获早熟马铃薯,大量蚜虫天敌转移至间作的大豆田,从而形成对大豆蚜的控制。大豆与其它经济作物间邻作,大豆田天敌昆虫与蚜虫的益害比明显提高,表明利用农田作物多样性能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生物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在重复发生的松林里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松毛虫在重复发生的松林里种群数量的消长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发生的松林里,轮毛虫的虫口密度会自然地下降到最低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天敌和被害松林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敌对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起了重要作用,被害松林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明显的影响,这就为松毛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杉蚜虫-天敌-杀虫剂相互作用控制模型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微分方程与控制理论研究了使用杀虫剂对一类云杉蚜虫与其天敌相互作用模型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其中包括云杉蚜虫-天敌-杀虫剂相互作用控制模型正平衡点存在个数及正平衡点的稳定性与杀虫剂使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地使用杀虫剂可以在天敌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害虫爆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长仲  严林  张新瑞  陈应武  张方 《生态学报》2008,28(10):5188-5193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喷施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田蚜虫和蓟马的季节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田,而盲蝽和瓢虫、小花蝽、蜘蛛等大多数天敌的季节平均数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田,寄生蜂与对照田没有湿著差异。喷施蚜虱净对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在不同害虫和天敌种类中表现不同,5月底施药后7d对照田蚜虫和蓟马的种群数量分别为施药田的4.13倍和5.2倍,此后施药田害虫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到6月底2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均与对照田无显著差异,到7月中旬以后反而显著高于对照田。施药对盲蝽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与蚜虫和蓟马不同,5月底施药后盲蝽的种群数量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7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喷施蚜虱净对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极显著的影响,大多数天敌的种群数量在5月底施药后到7月底都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8月上旬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施用杀虫剂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使害虫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为害。因此在菖蓿上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对保持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其对果树蚜虫的控制效果,之前尚无报道.经笔者多年在徐州市果树站试验基地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利用绒螨及其它无公害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生防园,早期蚜虫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利用生防措施就能控制其危害,而常规对照园期间需喷两次药.2003年的试验表明,在生防园用5%溴氰菊酯1500倍防治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虽然药后1天防效达95.1%,但20天后只有71.7%,这时生防园地控制效果达96.7%.经几年的试验表明,化防容易引起蚜虫产生抗性,费时费工,增加了成本,果面残留农药多,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树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变化猛增猛减,极不稳定.而生防园的害虫种群数处于低水平之下,不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同时,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害红花的蚜虫是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其学名为Macrosiphum gobonis Matsumura. 在黑龙江省每年六月中旬,日平均温19℃时,是迁到红花始期,至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日平均温22-26℃时,达到最大数量,九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在15℃时,离开红花,去浅土层内和牛蒡等菊科植物的叶背越冬。此蚜虫数量消长与温度、湿度、降雨量、播种期、品种、天敌、间作物、栽培地块等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在防治方法方面,除使用药剂防治外,还可通过适期早播、选用抗虫品种及小面积上的红花与邓铃薯间作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蚜虫性外激素假荆芥内酯(Z,E-Nepetalactone,NEP)能够吸引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它专一性强,生物活性突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作为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明确异色瓢虫对蚜虫性外激素的行为反应,本研究在室内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剂量NEP的嗅觉行为反应;并在田间,每7 d释放100μL浓度为1 mg/m L的NEP,测定了NEP对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室内嗅觉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雌虫对10μL剂量NEP有显著的选择性,而雄虫对1μL剂量NEP有显著的选择性;田间试验发现,释放NEP的处理区异色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本研究为蚜虫性外激素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两杂作物的推广,杂交高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粱蚜虫发生危害,已成为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蚜虫吸食高梁的汁液,严重影响高梁的生长发育,轻者叶子变红,重者不能抽穗,严重地块颗粒无收。一般减产40—60%。全大队发生面积曾达600多亩。我们根据蚜虫的消长规律,采取边防治边试验,发现乐果毒砂(土)冶蚜效果高,药效长,而且简便易行。 一、高梁蚜虫发生情况 高粱蚜虫于6月初发现,6月21日调查,蚜虫主要在植株的下部叶片,7月份以后由于气温较高,蚜虫繁殖快,由7月7日的蚜株率11%,百株蚜量50头,7月25日的蚜株率增到100%,百株蚜量为2,100多头,发生严重的“窝子蜜”地块普遍出现流油株,百株蚜量为12万余头。蚜虫由底部叶片逐渐向中上部叶片蔓延,随着蚜虫不断增殖,天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8月间蚜虫数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蚜虫的优势天敌及对蚜虫的自然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生瑞 《昆虫知识》2000,37(5):265-267
小麦蚜虫天敌资源丰富 ,其优势天敌在甘肃环县有 30余种。各种蚜虫天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先后衔接、互相配合 ,对小麦蚜虫的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 ;蚜虫与天敌在不同年际间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保护利用天敌应与测报、防治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湖南稻螟的发生与水稻品种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影响我省水稻螟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因子很多,诸如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气候因素、天敌因子以及人为防治等条件不同,常引起年度间和地区性螟虫种群数量上的不同变化。其中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与螟虫种群数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