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与MRI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CT及MRI表现的不同。方法:选取60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改变轻微的病例行MRI检查。全部检查均在损伤后6天内完成。GCS评分<8分44例,9—12分16例。结果: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41例,阳性率68.3%,其中单独具有DAIⅠ、Ⅱ和Ⅲ型损伤表现的分别为7例、12例和1例,同时具有DAIⅠ和Ⅱ型损伤表现的共12例,同时具有DAJⅠ和Ⅲ型损伤表现的共2例,同时具有DAJⅡ和Ⅲ型损伤表现的共2例,同时具有三型DAI损伤表现的共5例;CT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3例,阳性率5.0%,其中具有DAIⅠ型损伤表现的2例,具有DAIⅡ型损伤表现的1例,具有DAIⅢ型损伤表现的0例。结论:CT缺乏异常表现或轻微异常表现的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常常能显示损伤,包括特殊的损伤部位和一些其他类型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01月-2013年06月间收治的108例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症状类型和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结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对侧硬膜外血肿型GOS4~5分患者例数高于本文研究中其他类型患者,GOS4~5分的患者例数中对侧硬膜外血肿型与其他脑膨出患者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GOS1分患者,即死亡患者发生率以弥漫性脑肿胀型居高,弥漫性脑肿胀型死亡相较于其他型脑膨出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若降低患者死亡率应建议保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并对其预后进行BISAP(Beside Index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BISAP评分对其预后予初步评估.结果:发病病因: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52例;高脂血症27例;药物12例;妊娠Ⅰ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诱因不明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5例由暴饮暴食、酗酒所致,2例为高脂血症,1例为十二指肠憩室引起;其中有6例BISAP评分≥3分.结论:明确病因对预防复发、降低胰腺炎并发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BISAP评分有利于重症胰腺炎风险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严重颅脑外伤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128名患儿,按照GOS评分分级,患儿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较差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结果以及动态监测1、3、5、7d的PCT水平变化及GCS评分。结果:128例患儿中,预后较差组比预后良好组的入院1、3、5、7d的GCS评分低,入院后3、5、7d的PCT水平较高,经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的低氧血症率更低,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氧血症与急性严重颅脑外伤有关,高水平的PCT以及低GCS评分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和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的病情凶险而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困难 ,死亡率较高。作者将我院近 5年来收治重型肝炎患者 5 6例 ,其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为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16例 ,慢性重型肝炎 3 6例 ;男性 47例 ,女性 9例 ;年龄 12~ 68岁 ,平均 3 7岁。2 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的关系2 .1 病程中血清胆红素最高浓度与预后的关系表 1 血清胆红素最高浓度与预后关系胆红素浓度 (μmo…  相似文献   

6.
叶荣昌 《蛇志》1992,4(2):30-30,21
笔者自1985年3月至1990年10月,运用抗蝮蛇毒血清和青龙蛇药治疗竹叶青蛇咬伤75例,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2岁;12~16岁11例,17~20岁8例,21~30岁18例,31~40岁25例.41岁~50岁7例,51岁以上6例;农民61例,学生14例.发病季节为3~11月份,其中以5~9月份发病率最高.咬伤部位在上肢者34例,下肢41例.咬伤后5~8小时就诊者58例,9~12小时就诊者12例,24小时以上者5例.2 诊断依据2.1 被蛇咬时见竹叶青或打死拿来确认.2.2 局部可见毒牙痕、起紫红色水泡、皮肤紫色,患肢肿胀灼痛.2.3 全身有头昏、眼花、胸痛、腹胀痛、寒颤.2.4 本组病例中轻型48例,中型26例、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中P53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探讨其与脑损伤预后的关联性,为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部分参数依据.方法:选择各型颅脑损伤患者141例,正常对照者144人,患者按GCS格拉斯哥评分法进行分类;采用PCR基因型检测法检测P53等位基因,基因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脑外伤组与正常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频率分布的差异,并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性别、GCS以及P53各等位基因等因素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颅脑外伤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P5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rg相对于Pro的OR为1.140,基因型Arg/Pro、Arg/Arg相对于Pro/Pro的OR分别为0.890和1.170.在重型脑外伤患者(3≤GCS≤8分)86例中,预后良好31例,预后不良55例,基因型对预后不良的影响:非Pro/Pro相对于Pro/Pro的OR为0417,非Arg/Pro相对于Arg/Pro的OR为0.419,非Arg/Arg相对于Arg/Arg的OR为3.667.在所有脑外伤患者中,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P53等位基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患者中,基因型Arg/Arg有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脑外伤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联,与GCS、P53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时间1 .22一1.231 .28一2.22.弓一2 .52。6一2。83 .3一3 .63 .9一3 .1斗3。14一3。153。16一3 .203 .17一3 .21斗.15一斗.164 .21一4 .23咭.21一4 .25,一5 .88—5 .9 5 .11一5 .16 ,.19一5 .216月 6 .ID一6.13 6 .1,一6 .18 6 .16一6 .19 7 .6一7 .1! 7 .8一7 .11 7 .20一7.258月 8,11一8 .16 8 .24一8 .30 8 .30一9.6 9 .1一9 .3 9。3一9 .5 9 .3一9 .9 ,.5一9 .7 9 .7一9 .12 9.!5一9 .1710月10.9一10.121二1.一10.1711。leell.‘12。leel2., 地点 东京 九州 纽约 斯德哥尔摩 新德里 基斯顿(美) 休斯敦(美) 纳什维尔(美)埃默里大学(美) …  相似文献   

9.
王颖慧  杨巧莲  曹桂华 《蛇志》2001,13(1):35-36
1998~ 1 999年 ,我们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患者 3 0例 ,并用维脑路通治疗 3 0例作对照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和用药剂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 ,并且发病 1周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于 8分。病例分为治疗组 3 0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3 9~ 73岁 ,平均 6 1 .5岁 ;对照组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0~ 75岁 ,平均6 3 .8岁。排除出血性卒中 ,大面积梗死 ,有出血性疾病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降纤酶 1 0 u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单侧或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何种手术方式更适宜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单、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颅内压(ICP)及伤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的影响。结果:单侧去骨瓣减压患者29例,分为恢复良好组(GOS 4-5分,n=6),不良组(GOS 2-3分,n=9)和死亡组(GOS 1分,n=14);双侧去骨瓣减压患者23例亦分为恢复良好组(n=6),不良组(n=12)和死亡组(n=5);两种减压术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单侧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均明显降低ICP(P<0.05),但双侧减压的存活组其术后ICP(17.2±4.2 mmHg)显著低于单侧减压的存活组(25.0±5.4 mmHg)(P<0.05)。结论:对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同次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较单侧减压更能有效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所致高颅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