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是兼有蛭与蚓两者特征的一类动物。我国过去只在螯虾体上发现两属,即蛭形蚓属Branchiobdella和冠蛭蚓属Stephenodrilus;后来梁彦龄(1963)又于米虾体上发现一个新属——米虾蚓属Caridinophila。关于蛭形蚓属,日本和我国总共报告四种(山口,1934;刘思诚,1964)。今作者又于东北地区三种螯虾体上得到三个新种,报告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  相似文献   

2.
冠蛭蚓属 Stephanodrilus主要分布于亚洲。日本和朝鲜既往报告15种(Yamaguchi,1934);我国除在河南产的米虾体内发现寄生型的平头冠蛭蚓 St.truncatus(梁彦龄,1963)之外,绝大部分种类均分布于东北特有的螯虾体上,已知的记录共有9种(刘思诚、张金安,1964;刘思诚,1964),故迄今我国共有10种。美洲、欧洲虽亦有螯虾的分布,近年来对其体上的蛭蚓的生态、食性以及种类特征等曾进行多方面的研究(Brown,1962;Yo-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栖寡毛类的研究 Ⅰ.仙女虫科和蛭蚓科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仙女虫科(Naididae)1新种、1新亚种及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1新属、2新种。其中蛭蚓科两种系特殊的种类,本科各已知种专以螯虾(Astacus,Cambarus,Cambaroides等属)为寄主,故只分布于出产螯虾的地区,国内仅东北有过记载。而这两个新种却寄生淡水小虾,分布于云南、河南两个尚未发现螯虾的省份。在不产螯虾的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本科动物的生态、分布诸问题,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並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並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5.
我国蛭蚓种类,山口英二(1934,1940)和笼屋留太郎(1938—1940)在东北蝲蛄体上得5种。笔者们(1964)和李璞等(1964)又得5种。梁彦龄(1963)在云南米虾体上得3种。最近,笔者们在辽宁的宽甸和新金两地,又采得5种,即远东蛭形蚓(Br.orien-talis)及川村冠蛭(St.kawamurai)和三个新种:陈氏蛭形蚓(Br.cheui)、无齿冠蛭蚓(St.anodontus)及微小冠蛭蚓(St.minimus)。所有模式标本都存于沈阳医学院。兹将这5种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谭恩光 《生态学报》2008,28(12):6272-6281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 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蛭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生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 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关于红蛭属Dina Blanchard,1892的系统位置,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初在Blainville 1818年命名石蛭属Erpobdella时,曾将红蛭属的种类都包括在内,直至1892年Blanchard以完全体节的第5环是否较宽和有无次生环沟将石蛭属分成红蛭属和石蛭属两个属。1930 Moorc用Dina quaternaria记述了从中国得到的一新  相似文献   

8.
杨潼 《动物学研究》1980,1(4):541-546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并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并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9.
论环节动物蛭纲的体腔与血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初,Oka(1902)通过对蛭纲几个主要科的代表属进行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体腔与血管系统在蛭纲中演替的理论,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蛭纲循环系统的错误认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1.在整个蛭纲中都有体腔存在,但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比在医蛭科和石蛭科中要明显得多。这个体腔随着结缔组织的扩大而逐渐缩小成为体腔窦(coelomic sinus)。人们所说的医蛭科和石蛭科中的血管,实际上只是缩小成管状的体腔部分。2.只有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才有真正的血管系统。这种血管系统是完全封闭的,它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医蛭科牛蛭属分类研究过程,目前牛蛭属有8种,其中中国有6种.报告了采自中国广东和海南的牛蛭属1新种:广东牛蛭Poecilobdella guangdong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菲牛蛭特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黄健  孙振钧 《生物技术》2007,17(2):22-26
目的:由于采用新的分类体系,国内外学者通过形态学特征对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 tschiliensis,Michealson,1928)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该文的目的在于将此种给予明确的划分。方法:用采自不同地区的直隶环毛蚓COI基因(534bp)及结合其相应的氨基酸(178个),以陆正蚓(Lumbricus tereistial)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进化树的方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直隶环毛蚓与腔蚓属聚为一族,并得到很好的支持(BP>76,pp≥0.94),种间校正基因距离介于0.006~0.263,种内校正基因距离介于0.000~0.162,结论:因具有交配腔,故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均表明,直隶环毛蚓应属于腔蚓属而不是远盲蚓属。其学名应为Metaphire tschiliensis tschiliensis(Michealson,1928)。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陆栖寡毛类二新种记述(寡毛纲:巨蚓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2年采自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原始森林的巨蚓科(Megascolecidae)远盲,属Amynthas蚯蚓二新种:双陷远盲蚓 Amynthas biconcavus sp.nov.和四突远盲蚓 Amynthas tetrapapillatus sp.nov.。文中采用的是Sims & Easton 1972和Easton 1979对环毛属Pheretima订正后的分属系统。  相似文献   

13.
关于鱼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蛭纲:鱼蛭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蛭科鱼蛭属Piscicola是主要寄生在淡水或半咸水鱼体上的一类水蛭,据Soós(1965)记载,全世界共有10种,其中美洲5种,欧洲2种,亚洲2种,另外还有一世界性种。其后(1976)又将分布欧洲的Cystobranchus fasciatus和C. respirans划归本属。这一属的身体呈圆柱形,颈部和躯干部的区分不明显,完全体节为14环,身体两侧的搏动囊甚小。  相似文献   

14.
《动物学杂志》2001,36(3):78-79
1 无脊椎动物遗传(染色体、同功酶)、形态、分类、寄生虫学等 中国水螅属一新种(水螅虫纲:螅形目) 范学铭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34~138 云南淡水水母一新种(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和振武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39~142 玛利安蚓属一新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线蚓科) 谢志才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43~146 中国虹蛹螺科二新种(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 罗泰昌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47~151 手绥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裂胸螨科) 马立名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52~154 准脊甲螨属在中国首次发现及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平脊甲螨科) 文在根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55~157 腹柱虫属一新种及其形态发生(纤毛动物门:腹毛目)徐朝晖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3):268~274 中国巴蜗牛科一新种(肺螺亚纲:柄眼目:巴蜗牛科) 陈德牛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3):275~276  相似文献   

15.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212-216
记述采自我国福建省福清海滩大弹涂鱼体的鱼蛭科热蛭属一新种。命名为福清热蛭Aestabdella fuqingensis sp.nov.,并就形态特征对热蛭属已知3个种与本种的区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四川陆栖寡毛类两新种记述:寡毛纲:链胃蚓科,棘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集于四川省酉阳县的链胃科、杜拉属Drawida蚯蚓一新种,双斑杜拉蚓Drawida bimaculata sp.nov.和在四川省汉源县采到的棘蚓科,毛蚓属Plutellus蚯蚓一新种,汉源毛蚓Plutellus hanyuangensis sp.nov.。毛蚓属是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蜂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牛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潜山盆地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的两件保存较好的(犭亚)兽类化石,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新属种:古井曙(犭亚)(新属、新种)(Eosigale gujingensis gen. et sp. nov.)和余氏棋盘兽(新属、新种)(Qipania yui gen. et sp. nov.)。在分析(犭亚)兽科各属及相关类群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厘订了(犭亚)兽科的涵义,探讨了(犭亚)兽类与亚洲其他古老真兽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认为(犭亚)兽科和假古猬科的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动物学杂志》1999,34(4):61-63
1无脊椎动物遗传(染色体、同功酶)、形态、分类、寄生虫学等鄂西南隙蛛属一新种及一种漏斗蛛属蜘蛛的记述(蜘蛛目:暗蛛科:漏斗蛛科)陈建赵敬钊四川动物1998,17(1):3~4中国海蚓属蚯蚓(寡毛纲:舌文蚓科)一种新张永普吴纪华孙希达四川动物1998,...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大约有3000多种蚯蚓,共分为21科,包括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实用价值较高的有4科,即:颤蚓科(Tubificidae)、键胃科(Moniligastridae)、巨蚓科(Me-gascolidae)。正蚓科(Lumbricidae),共22种。正蚯科中的赤子爱胜蚓(Eiscniafoetida),又名“大平二号”,是目前主要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在生态条件上与大多数蚯蚓有统一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