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丁毅  宋运淳 《遗传学报》1996,23(4):268-275
以大麦为材料,进行了G-带带纹变动性分析以及G-带与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粒的比较,有丝分裂早中期至中期两个不同时期G-带带纹总数减少36%,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缩短25%。带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的比例不尽相同,变幅在0.29-0.50之间,不同染色体绝对长度减少的幅度在0.27-3.70μ之间,从早中期至中期,每单位染色体绝对长度带数具相对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普通野生稻G—显带核型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显带法对4种不同地理来源的普通野生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作了比较,供试材料间在染色体臂长、臂比、每条染色体臂的G-带数目以及带纹大小和着色深浅等带型特征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某些染色体的单个G-带大小和着色深汪具有异态性,讨论了核型多态形成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四棱豆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ASG法在四棱角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长显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G-带带纹,并进行了核型和G-带带型分析。核型公式为2n=18=4m+14sm(2SAT),核型类型为2B。G-带带型分析表明,同源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分布位置、染色深浅基本一致,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配对;非同源染色体的带型有明显差异,可以准确区分。讨论了改良ASG法在核型  相似文献   

5.
高粱三系及其杂交F1 G—显带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昌锐  宋运淳 《遗传学报》1995,22(5):400-405
  相似文献   

6.
植物染色体G—显带的AEG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植物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很多,有胰酶法、尿素法,改良的Seabright法、Utakoji法、醋酸地衣红法、ASG法和风油精诱导等几种,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摸索出了  相似文献   

7.
大麦G-带变动性以及与染色粒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麦为材料,进行了G-带带纹变动性分析以及G-带与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粒的比较。有丝分裂早中期至中期两个不同时期G-带带纹总数减少36%,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缩短25%,带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的比例不尽相同,变幅在0.29-0.50之间。不同染色体绝对长度减少的幅度在0.27-3.70μ之间。从早中期至中期,每单位染色体绝对长度带数具相对减少的趋势。选择第6染色体进行的比较显示,减数分裂的染色粒与有丝分裂的G-带带纹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G-带带纹和染色粒间的数目、位置和着色程度上都具一致性。对G-带性质和植物中G-带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林麝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ConA,由此建立了适合其增殖的培养体系。培养75h后,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确定林麝核型是2N=58,且全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获得较晚的中期分裂相,可以确定染色体是端着丝粒不是亚端着丝粒类型。同时首次应用染色体G-带技术,研究了林麝染色体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字图象处理以及纹理识别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八邻域算法,充分考虑了植物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特点,避免了繁杂的数学公式和庞大的运算量,显著提高了分析速度和精度,而且较好得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着丝点和次缢痕位置判决的不精确性,染色体图象经轮的分叉现象等,应用于西藏野生黑稃大麦(HordeumagriocrithonAbergvar.nigrum)染色体图象的分析,实现  相似文献   

10.
达乌尔黄鼠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蒙古和苏联等区域,对牧草及农田危害甚大。有关达乌尔黄鼠的核型国内外已有报道(Lyapunova等,1970;蔡有余等,1985;马继霞等,1985)。签于其染色体的一些特征,达乌尔黄鼠有可能成为染色体工程及检测环境诱变剂等方面的实验材料。虽然苏联Lyapunova等(1978,1980)对黄鼠属某些种的G-带和C-带进行过比较研究,我国蔡有余等(1985)对达乌尔黄鼠的C-带和Ag-NOR进行了观察,但无法对其染色体进行逐个地准确识别,特别是对Χ染体色的正确识别。为此,我们对达乌尔黄鼠的显带染色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大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基因型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带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品种、品系或F_1杂种的诱导率(8.83—14.21%)高于不带抗性基因的材料(1.04~6.25%)。MS基本培养基舔加2,4-D,1 mg/l,Kt0.1 mg/l,BA0.2 mg/l,生物素0.1 mg,其诱导率(平均11.0995)高于MS添加2,4-D3 mg/l和Kt0.1 mg/l的诱导率(6.33%)及MS添加2,4-D 1 mg/l和Kt0.1 mg/l的诱导率(8.21%)。接种后先15℃暗培养5天,再转入25℃暗培养,其产生愈伤组织的高峰期推迟2—4天,但诱导率却从对照的5.84%提高到11.59%;25℃暗培养与25℃光-暗交替培养,诱导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雄核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甘露醇预处理比低温预处理和对照能明显地提高花粉存活频率,三者在接种后第8 天分别为19.0% 、8.4% 和6.6% 。第二,甘露醇预处理能提高小孢子的质量,抑制淀粉积累,有利于小孢子分裂发育,使发育进度比低温预处理和对照提早2—3 d,而对照和低温预处理的小孢子都不同程度出现淀粉积累,它对发育不利。第三,甘露醇预处理后小孢子的发育途径主要是B途径,A途径较少。大多数小孢子的细胞核为二倍体,而低温预处理大多数小孢子的染色体数目较少,为单倍体  相似文献   

13.
The vascular system of the Hordeum vulgare L. leaf consists of multiple longitudinal strands interconnected by transverse bundles. In an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longitudinal strand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bundle types: small, intermediate, and large. Individual longitudinal strands intergrade structurally from one bundle type into another as they descend the leaf. At their distal ends, they have the anatomy of a small bundle. As they descend the leaf, most intergrade into intermediate bundle and then into large bundle types. All strands with large bundle anatomy extend basipetally into the stem. Typically, the other longitudinal strands, which do not intergrade structurally into large bundles, do not enter the sheath, but fuse with other longitudinal strands above the junction of the blade with the sheath. Despite the decrease in number of longitudinal bundles entering the sheath, an increase takes place in the total crosssectional area of sieve tubes and tracheary elements.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leaf width and total bundle number in the blade but not in the sheath. Moreover,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cross-sectional area of vascular bundles and both total and mean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racheary elements and thin-walled sieve tubes.  相似文献   

14.
15.
山东牵牛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牵牛属(PharbitisChoisy)植物山东有3种,即牵牛P.hederacea(L.)Choisy、裂叶牵牛P.nil(L.)Choisy和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st。裂叶牵牛的染色体数目已有报道[1~3],但未见核型报道,牵牛和圆叶牵牛均未见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报道[4~6]。笔者对这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该属植物细胞分类学的系统研究积累资料。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采自山东千佛山牵牛、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的种子,常规根尖压片,每种植物观察100个细胞。核型分析按李懋学等[7]报道的标准,核型不对称性按Stebbins[8]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NaCl诱导大麦细胞微核及异常有丝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仪慧兰  韩淑菊 《植物研究》2000,20(2):156-161
大麦幼苗生长在含NaCl的介质中[c(NaCl)=0, 0.05, 0.10, 0.15, 0.20, 0.25mol/L],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各NaCl处理组的微核率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并诱发产生了如染色体断片、后期染色体桥及"不均等分裂"等异常分裂。诱发微核及异常分裂细胞的比率与NaCl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浓度提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则微核千分率与异常分裂细胞的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百合科开口箭属六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报道了开口箭属(Tupistra)6个种的核型,发现6个种皆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他们的核型公式是:弯蕊开口箭(T. wattii)为2n=2x=38=38m;长梗开口箭(T. longipeduncuJara)为2n=2x=38=28m 10sm;橙花开口箭(T. aurantiaca)为2n=2x=38=22m 16sm;开口箭(T. chinensis)和云南开口箭(T. yunnanensis)皆为2n=2x=38=24m 14sm,核型皆为2B型,但sm染色体的位置有所不同;伞柱开口箭(T. fungilliformis)为2n=2x=38=18m 2sm 12st 6t。前述5个种的核型由一型染色体组成,而伞柱开口箭的核型由二型染色体组成。开口箭属和蜘蛛抱蛋属(Aspisdistra)是亲缘关系接近的两个属,伞柱开口箭是开口箭属和蜘蛛抱蛋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19.
北方几种小浆果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悬钩子属、醋栗属、越桔属、沙棘属、接骨木属和五味子属等6属12种小浆果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绿叶悬钩子、牛迭肚和刺果茶Biao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截止目前,关于小浆果植物的核型资料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