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林奈命名法和林奈分类系统的生物分类系统已经存在250多年并仍然为广大生物学工作者使用,由此产生的国际动物、植物、细菌的命名法规亦执行了100年(1905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1版产生),并在不断修订.随着分类方法的不断进步,林奈分类系统的一些缺陷逐渐显露,一种被称为生物谱系命名法规(PhyloCode)的新的命名法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基于系统发育系统学的命名法规一经问世就引起诸多争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命名法规,无论与传统的命名法规融合还是独立发展,对于已有的分类系统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植硅体分析的广泛应用,植硅体命名规范化已经成:勾趋势。文章对国际植硅体命名法规中植硅体类型划分、命名和描述的方法与术语进行介绍,提供部分中文对应译名,并对该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为我国植硅体命名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杂志》2009,(7):110-110
根据《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55,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了,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基地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经专家评审,《生命世界》杂志、《科学世界55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中国科学院机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科普教育中心分别被命名为北京科普传媒基地。6月25目上午举行了命名仪式大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为以上单位颁发了证书和牌匾。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聚乙二醇修饰蛋白研发上市。为适应这类制品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中国药品通用名命名原则也需要不断更新。介绍了PEG修饰蛋白技术的发展以及WH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INN)命名委员会对这类制品的命名情况,讨论了我国对这类制品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林奈双名制原则,不同的生物学科曾先后制定出相应的命名法规,使各自学科的生物命名规范化。现行的国际生物命名法规有5个,即动物命名法规、植物命名法规、细菌命名法规、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以及病毒命名法规(草案)。这些法规经过不断地修改,逐渐使生物的命名严谨和完善。在制定这些法规时,拟定者虽参考了其它生物命名的原则、规则和条例,但主要是考虑自身学科内生物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上述5个不同的命名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然会出现一些混乱。为了使国际生物命名的统一化,在国际科协(ICSU)的支持下,1994年国…  相似文献   

6.
孙伟 《植物杂志》2010,(3):8-17
维生素的命名 一、按发现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次命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二、按特有功能命名,如抗干眼病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抗坏血酸维生素等。三、按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  相似文献   

7.
有越来越多的聚乙二醇修饰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研发上市。为适应这类制品的发展,中国药品通用名命名原则也需要不断更新修订。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修饰蛋白技术以及WH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INN)命名委员会对这类制品的命名情况,讨论了我国对这类制品的药品通用命名原则和方法,建议对聚乙二醇化不同的修饰形式在名称上适当加以区分,并注意加强与INN命名委员会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 一、绪论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各国植物学家、真菌学家及地衣学家提供了一个共同使用的、精确而简明的命名制度,即《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实践证明,这个命名法规在植物学科的发展中已经并将继续起到巨大作用。在我国,由于植物、真菌及地衣的汉名缺乏一个供大家共同使用的明名法规,致使植物、真菌及地衣在汉名命名方面存在着极大混乱。例如  相似文献   

9.
孙伟 《生命世界》2010,(3):8-17
维生素的命名一、按发现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次命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二、按特有功能命名,如抗干眼病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抗坏血酸维生素等。三、按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维生生素C等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生物科学联盟的相关规则,全世界野生或自然起源植物的拉丁学名均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加以规范和管理,因人类有意活动选择、引种、培育和生产的栽培植物的名称由《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加以规范和管理。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关于国际植物命名规则的两大法规体系。对两大国际植物命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扼要梳理,目的是为从事相关专业的组织或个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鼎湖山物种分类学研究的历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采自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共含202种生物(亚种或变种),分属3界10门20纲54目104科146属,其中植物界63种、动物界68种、菌物界71种。有194份标本(另8份无采集人信息)涉及77位采集人(或其团队),有67家机构的147人参与新种命名, 67种期刊的140条文献参与新种发表, 38个国内外机构保存了200种的标本,物种在30%的科、目、采集人、第1命名人、期刊和存放地各分配了约70%的数量,呈现类似"二八定律"所述的不平衡现象。1978至1997年是标本采集并命名的高峰期,标本采集率为55.45%、标本命名率为58.91%;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命名早于动物和真菌。鼎湖山物种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间隔的时间)平均为7.56 a,且植物的长于动物和菌物。鼎湖山主模式标本生物的物种密度比邻近保护区的要高。  相似文献   

12.
SLAⅠ类基因最新命名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波  李华  李学伟  于辉  李彬 《遗传》2006,28(5):606-610


介绍了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SLA命名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依据基因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的SLAⅠ类基因系统命名法,详细叙述了对SLAⅠ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命名规则,其中概括介绍了命名新等位基因对基因序列的具体要求。SLAⅠ类基因系统命名法对于人类移植免疫学、猪免疫遗传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羊是人类普遍驯养放牧的家畜,因此在命名植物时,就有很多与羊相关的名称。以羊命名的植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羊采食后的行为或习性命名,如淫羊藿、羊踯躅等。另一类则是以其茎叶的形状与羊的"零件"相类似而得名,如以羊蹄命名的羊蹄甲、羊蹄,以羊角命名的羊角拗、羊角藤,以羊耳命名的羊耳蒜、羊耳菊,以羊齿命名的羊齿天门冬和通称为羊齿植物的蕨类植物。此外还有以羊奶命名的羊奶参(羊乳)、羊奶子(杠柳、胡颓子)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规则的方法识别维吾尔文本中的数字、日期、时间等(也称命名实体)短语表达式,将识别之后的维文短语表达式翻译成对应的汉语。本文将研究命名实体的翻译规则并建立规则库,为笔者之后的维汉在线翻译做铺垫。  相似文献   

15.
徐有秋 《生理通讯》2006,25(2):54-55
《生理通讯》2006年第1期《关于自动去极化电位时相定位归属的意见》一,建议将舒张去极化命名为0期去极化,而将心肌动作电位的0、1、2、3期改名为1、2、3、4期。样的命名我认为很不妥当。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生物制品通用名命名原则进行了立题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通过分析我国生物制品通用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新型生物药发展趋势,研究比较了国际上具有主导性的药品通用名命名体系,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非专利名称(WHO INN)命名原则,在中文语言识别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提出了具体的增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栽培植物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栽培植物命名规则,包括其分类等级和命名体系。简要介绍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桂花品种图志》等著作的作者提出和遵循的关于栽培植物品种中文名命名的原则和意见,并对我国栽培植物品种中文名命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脊索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多数基因家族不同,嗅觉受体家族是一个成员数量庞大的超基因家族,为它们合乎逻辑的命名可以更好地对该家族进行描述、分析和讨论,也可以为机器学习程序从庞大的嗅觉受体数据库自动构建相应的蛋白结构和功能知识库提供语义信息。由于脊索动物嗅觉受体演化速度很快、基因数量庞大、假基因比率高、在物种及染色体上分布差异巨大等多方面的原因,给嗅觉受体基因合理的命名较为困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嗅觉受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嗅觉受体基因命名法也经历了多次迭代,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算法工具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注释的海量的嗅觉受体基因,这使已有的嗅觉受体基因命名法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工程的系统开发,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能满足当下需求的嗅觉受体基因命名法。  相似文献   

19.
未定命名     
未定命名在古生物学家进行分类研究时起重要作用,但符号的用法和解释众说纷纭。流行的作法似乎赞同:以aff.指示一个可能是新的、但尚未描述的种与一个已知种的亲缘关系,而以cf.和?指示不确定性。按有些作者建议以aff.,cf.和?分别表示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解释的不稳定性。省略的命名表达法,如“Trichiurus cf.fepturus”是明确的,比表达为“Trichiurus cf.T.lepturus”更可取。应鼓励细致、审慎地使用未定命名,并将其包括进“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CZN)。本文推荐了一套未定命名符号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植物的各种名称,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对几组常见且容易混淆的植物名称进行了厘定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