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墓础徽生物黄永秀等:大尺嫂核型多角体病毒DN人和蛋白质的 特性。武汉大学学报i:121,1955。赵书申等:盾叶薯临的黑曲霉发酵和薯横皂普配基的 结构。武汉大学学报,2:,3,l夕55。邓凤坟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 的表达。武汉大学学报,2:12,,l,55。孟小林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武 汉大学学报,一:,6,1955。涂岗:酵母转座子:T,因子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 响。细胞生物学杂志。一。(3):207,一,55。孙金华等:紫云英根瘤菌109菌株氢酶的诱导表达— 氧呼吸参与调节。植物生理学报,14(1):钓, 19 88。王星等:MSx对光合细…  相似文献   

2.
签础徽生物朱怡文:酵母(soee‘。ro.yc。:。,,。,i,ia。)的PEG电 泳核型比较分析。实验生物学报,2l(1):23, 19880曹恩华等: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所致的HeL。细胞 DNA单链断裂重接的研究。实验生物学报,21 (1):79,19880朱群等:邻苯二酚氧化酶基因在根癌农杆菌中的表 达—多用途基因载体的构建。实验生物学报, 21(2):l哆1,1 9880金健健等:v一fo:基因对NIH3T3细胞转化的研究。 实验生物学报,21(峪):467,1988。黄永秀等:大尺蟆核型多角体病毒DN人和蛋白质的 特性。武汉大学学报,1:121,19880赵书申等:腐叶薯孩的黑曲霉发酵和薯箱皂昔配基的 …  相似文献   

3.
克隆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C1株基因组DNA ,并通过随机测序的方法测定了经XbaI酶切后的H片段的核苷酸全序列。序列比较和分析发现该片段中ORF1 3与苜蓿丫纹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c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基因组ORF1 47(ie 1 )同源。ie 1基因编码区全长 1 986bp ,根据推测的氨基酸序列 ,可编码 6 6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预计分子量为 76 .5kD。将所推导的HaSNPVIE 1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的杆状病毒IE 1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HaSNPV和谷实夜蛾H .ze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IE 1氨基酸序列最为相似 ,同源性高达 98%。与AcMNPV、家蚕Bombyxmori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fu miferan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CfMNPV)、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黄杉毒蛾Orgyiapseudotsugat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OpMNPV)、甜菜夜蛾Spodopteraex igu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SeMNP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颗粒体病毒 (PxGV)和Xestiac ni grum颗粒体病毒 (XcGV)的IE 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 ,分别为 2 3 %、2 3 %、2 3 %、2 5 %、2 3 %、1 4%、2 7%和 7%。根据氨基酸序列由GENETYX  相似文献   

4.
纯化的多角体碱解释放多角体蛋白,经等电点沉淀和柱层析对多角体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合SDS-PAGE、免疫双向扩散、免疫电镜等方法,证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多角体蛋白以聚集体形式存在。用ELISA法检测包涵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与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sGV)和粘虫颗粒体病毒(PsGV)颗粒体蛋白相比较,HaNPV多角体蛋白与葡萄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rNPV)和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异源多角体蛋白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DNA中分离出多角体蛋白基因 ,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8中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OAc。将该质粒DNA与线性化的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传染BmN细胞 ,得到了能形成多角体且不产生蓝色空斑的重组病毒hp BmNPV。纯化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并对多角体蛋白、病毒核酸及多角体病毒颗粒进行分析 ,发现AcMNPV的多角体蛋白能在家蚕细胞中大量表达且能在细胞内识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并组装成多角体颗粒 ;病毒基因组DNA因部分交换 ,其酶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电镜观察发现经AcMNPV多角体蛋白包装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大小为1 2 μm~ 2 9μm ,明显小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知棉铃虫病毒病共有四种类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质型多角体病毒病,颗粒体病毒病和虹彩病毒病(Martignoni&lwai 1977;Stadelbacher et al.1978)。棉铃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PV)常与核型多角体病毒混合发生,给寄主的正常饲养繁殖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利用带来了重大困难。此外,对这类病毒在防治棉铃虫的作用方面也需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我们曾报道过棉铃虫质型病毒的分离、特征和病理学(苏德明等,1978),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该病毒在寄主中肠上皮细胞内的形成过程,以进一步阐明其增殖发病机理,并为其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清学性质可作为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为此作者提纯芹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SfaMNPV-D)与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MNPV),粉蚊夜蛾颗粒体病毒(TnGV)等四种杆状病毒的病毒粒子和多角体蛋白(颗粒体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取抗血清,经1%琼脂糖免疫电泳,结果发现多角体病毒之间血清关系比与颗粒病毒血清学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8.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免疫电镜(SPIEM)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的抗原特性及与其它1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pNPV粒子的抗血清只能与EpNPV粒子起反应,不与EpNPV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它10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粒子发生交叉反应;EpNPV多角体蛋白抗血清除了和其同源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外,还能和其它两种NPV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以上结果说明了EpNPV的结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而多角体蛋白则没有种间特异性。同时将固相免疫电镜技术应用到昆虫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一类环状DNA病毒。该病毒作为载体,应用在杆状病毒-昆虫真核生物表达系统。为确定家蚕基因工程表达系统产品对人的安全性,观察了该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株及对小鼠的易感性,建立了检测Bm-NPV蛋白组份的dot-ELISA方法,可用于生物表达器生产的产品中残存多角体病毒组份的检测。结果表明,芽生型多角体病毒(BV)在杂交瘤细胞和HL60细胞中不增殖。不同剂量包埋型多角体病毒(OV)灌胃感染小鼠,小鼠肝、肾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未见到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
一般相信,增强子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普遍机制。1983年Cochran等发现昆虫杆状病毒AcNPV基因组中有5个同源序列(hrl-5)。1986年,Guarino等证明,它们有增强功能,其中以hr5活性最强。 1990年,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系齐义鹏、张生家发现,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启动子上游有增强子序列,这是关于IBV极晚期高表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都可诱导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SL-1细胞凋亡,这说明在SL-1细胞中Caspase表达活性高,本实验从莲纹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序列出发,根据其中保守性高的序列设计引物,提取SL-1细胞中的总RNA,并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获得了一条419bp的cDNA。  相似文献   

12.
Xiang XW  Yang R  Chen L  Hu XL  Yu SF  Wu XF 《病毒学报》2011,27(4):366-371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包装特性,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能大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vBmBac(polh-)-5B-EGFP,将其与野生型BmNPV共同感染BmN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与多角体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证实多角体中含有EGFP。上述结果表明,多角体可以将自身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病毒粒子的成分包装进入多角体,表明多角体的包装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立娟  钟江 《病毒学报》2003,19(1):64-68
颗粒体病毒的增强蛋白(enhancin)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昆虫感染力的病毒蛋白。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表达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的重组病毒AcBBH-TnEn,将它与野生型AcMNPV共同感染SF21细胞,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免疫等方法检测证实,增强蛋白与多角体可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而且发现所形成的病毒多角体带有增强蛋白。这表明,可以通过混合感染的方式生产带有增强蛋白的病毒多角体。  相似文献   

14.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主要感染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具有90~160kb长的双链,超螺旋DNA基因组。现已发现约50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何?我们以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MbNPV)、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eNPV)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INPV)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酪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中一种病毒MbM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健康幼虫,病毒麦种MbNPV、SeN…  相似文献   

15.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等.NPV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两者的构成和组装存在差异.病毒包涵体在肠道中溶解后释...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将1975年初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繁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 病毒的简单过程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只能在棉铃虫幼虫体内不断增殖而致死棉铃虫,对其它害虫及益虫没有作用。在600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游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颗粒(实际上是一个集团)。由于它是多边型而折光性强,看上去好像一颗颗游动的蓝色宝石,闪闪发光。不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能溶于氢氧化钠,所以可用10%的氢氧化钠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类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 ,该病毒被作为载体应用在家蚕生物表达系统 ;为确定该病毒的安全性 ,观察了该病毒对小鼠瘤细胞以及小鼠的感染性 ,结果显示芽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人DC杂交瘤细胞株和HL60细胞中无增殖 ;不同剂量的包埋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灌胃给小鼠 ,在小鼠肾、肝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中未见病毒颗粒 ,用免疫组化试验检测小鼠肾、肝组织中的多角体病毒也为阴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HaSNPV)资源,为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首次在朝鲜分离到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形态结构,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多角体直径0.36-1.3μm,平均1.02μm,病毒粒子大小为326 nm×69nm。经SDS-PAGE分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多角体蛋白为一条带。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7kD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基因组经BamH Ⅰ,EcoR Ⅰ,HindⅢ和Pst Ⅰ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与已报道的几个分离株比较类似。分子大小均为130.18kb。  相似文献   

19.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培养细胞,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K-3、G1-2和G10-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SpltMNPV日本分离株K-3、G1-2和G10-3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切图谱,分别属于3种基因型(A型、B型和C型); (2)3个分离株的芽生型病毒(budded virus)产生能力和多角体产生能力有差异,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多角体蛋白的分子量也不同;(3)日本株SpltMNPV核型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47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9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中国株SpltMNPV的同源性为98.9%,与其他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61.7%~74.2%),但其5′端侧翼序列(nt-1~-100)与AcM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在对该基因表达调控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中(nt-44~-51)有2处发生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