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9年5月从云南省保山县杨桥凹的一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体上采得一种跳蚤,经我们比较研究后,鉴定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一个新种。保山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paosh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80年5月至1981年6月,第二作者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苗儿山和南丹县分别从棕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普通鼩鼱云南亚种Sorex araneus excelsus和“松鼠”体上采到大锥蚤属Genus Mactostylophora Ewing,1929一种跳蚤,共计4♂♂10♀♀。经鉴定为本属一新种,依其主要产地命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锥蚤属一新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是松鼠的主要寄生蚤。我国已知有7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浙江等省。著者等在1965年采自云南德钦的跳蚤中发现一种寄生于松鼠的大锥蚤,与已知各种均有明显区别,遂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一新种,木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uyuensis 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和岩松鼠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科学学院寄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1972年4月,昆明动物研究所彭鸿级教授在滇南绿春(回归线以南,约北纬23°)黄莲山的巨松鼠(Ratufa bicolor)体上采得一种大锥蚤,仅有一雌体,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遂定为新种。绿春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luchu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二刺大锥蚤 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 Li,Hsieh et Yang,  相似文献   

6.
鼯鼠大锥蚤Macrostylophra aretesites Li,Chen et Wei,1974系李贵真等根据采自沟牙鼯鼠四川亚种(Aretes melanopterus szechuanensis)、隐纹花松鼠(Callosciurus(Tamiops)swinhoei)和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 draco)体外寄生的3蚤记述的。近年,在整理原存标本时发现1♀蚤,其宿主为沟牙鼯鼠四川亚种,采集地点、年、月与鼯鼠大锥蚤原描述同,经鉴定认为是本种的雌性。  相似文献   

7.
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 1新种,福林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fulini sp.nov.。其模式标本采自我国西藏察隅县,宿主为橙腹长吻松鼠Dremomys lokriah及安氏白腹鼠Niviventor andersoni。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新种,木鱼大雄蚤Macrostylophoramuyuensis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Petauristaclarkei)和岩松鼠(Sciurotmiasdavidianus)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龚正达  解宝琦 《昆虫学报》1990,33(3):362-365
二刺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 Li, Hsieh & Yang)系李贵真等1976年根据云南德钦标本首次记述的。在此以后,作者等先后从本省的剑川、中甸和贡山又采到数批标本。经进一步研究鉴定,认为其中的贡山标本系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57,(4):497-500
1956年7月间我们在5只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maritimus) 体上检到了一种新的跳蚤15只,包括6只雄性和9只雌性标本。8月间我们又在2只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ningpoensis)体上检到同样的跳蚤5只,包括2只雄性和3只雌性标本。同年11月我们又在花松鼠的窝内找到大量的这种跳蚤和其幼虫。这种跳  相似文献   

11.
支英古蚤由解、杨1982年首次报导,模式产地云南宾川。该年(1982),我们在贵州省梵净山、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进行蚤类调查时,采到1♂,2♀。继原描述之后,原著者(解)又从云南云龙采到6♂♂,7♀♀,共12♂♂,11♀♀。模式标本采自海拨3000米,贵州标本采自海拨1700米。 贵州的支英古蚤形态上一般符合原描述,但有一些变异在原描述中未提及,现就两省标本作如下比较:  相似文献   

12.
潘小军 《昆虫学报》1993,36(3):347-35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中的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东洋区树栖松鼠类的典型寄生蚤,迄今已知有十六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缅甸、锡金、印度、锡兰、马来亚和婆罗洲。其中我国现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 J.& R.,1911)、三宗大锥蚤(M.trispinosus(Liu),1939)和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晚近,浙江温州崔秀亭同志曾从浙江庆元采得另一种大锥蚤,经过比较研究,其形态与国内外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鉴定为一新种,为了纪念其采集者起见,特命名为崔氏大锥蚤。  相似文献   

14.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蚤类主要寄生于松鼠科动物。目前已知约15种(包括亚种)以上,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印度;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锡兰;马来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国记载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 &  相似文献   

15.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分布在东洋区中印亚区,寄生于松鼠的主要跳蚤(Jordan,1948)。现已知将近20种和亚种。我国纪录仅有4种:1.无值大锥蚤[M.euteles(J.et R.,1911)],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2.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分布于福建;3.崔氏大锥蚤(M.cuiae Liu,Wu et Yu,1964)自浙江和福建;4.三刺新角叶蚤(Neoceratophyllus trispinosus Liu,1939),采自浙江天目山的Sciurussp.。著者等认为新角叶蚤属乃大锥蚤属的同物异名,故此种应移入大锥蚤属中,名为三刺大锥蚤(M.trispinosus)。  相似文献   

16.
方形茸足蚤GeusibiaquadrataGong ,1992是作者根据云南西部泸水县高黎贡山西坡采获的一只雄性标本记述的 (动物分类学报 ,17( 3 ) :363~ 365)。 1997年 10月 ,作者又从当地采获 4♀♀ ,3♂♂该种标本。本文首次记述雌性 ,并对雄性的部分形态作补充。方形茸足蚤GeusibiaquadrataGong ,1992本种♀与结实茸足蚤G .torosaJordan ,1932形态非常近似 ,但与后者主要区别在于 :前胸背板栉刺明显腹向下弯和其背刺长度通常大于背板宽度 ;受精囊头部与尾部的宽度和长度近相等和具有相对较短的椎…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采白云南泸水县高黎贡山橙腹松鼠(Dremomys lokriah)体的纤蚤属蚤类标本,首次对中华纤蚤亚属Sinorhadinopsylla Xie,Gong et Duan,1990和雷氏纤蚤Rhadinopsylla(Sinorhadinopsylla)leii Xie.Gong et Duan,1990雄性进行了记述,并对雌性的部分形念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8.
王家儒 《昆虫学报》1964,(4):624-627
新北蚤属(Nearctopsylla Rothschild,1915)在我国仅有过一种的记录。1950年Ioff根据自西安未定名的松鼠(Squirrel)体上采到的一只雌蚤标本记述了Nearctopsylla(Chinop-sylla)beklemischevi Ioff,1950;至1962年Hopkins & Rothschild两氏认为其宿主可能为灰鼠(Sciurus vulgaris),迄今未见其他的报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地区卫生防疫站调查队采到一批蚤类标本,发现其中有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1929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叉形大锥蚤,新种 Macrostylophora furcata sp .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属于无值大锥蚤种团,其近缘种为阿坝州大锥蚤 M. abazhouensis Liu, Liu et zhai, 1981。它们的不动突均较长几与可动突同高,可动突端段均较狭窄,无臀前突。但本新种以下列特征易与阿坝州大锥蚤相区别:(1)可动突形状特异,上半段极  相似文献   

20.
1953年7月5日我们在西藏吉塘的葛氏鼠兔Ochotona gloveri(Thomas,1922)的体外采得雄性蚤类标本2只;同时在该宿主的耳壳内,检获固着寄生的雌蚤标本10只。1954年春将一雄蚤标本寄给贵阳医学院李贵真教授,经其鉴定系一新种,并订名为鼠兔食猬蚤 Echidnophaga ochotona。 最近我们整理所存标本,发现1953年7月5日在西藏吉塘葛氏鼠兔耳壳内固着寄生之雌蚤,经制片观察,和李氏所报告之新种系属同种。惟李氏仅将一雄蚤标本作了描述,现将该新种的雌蚤形态描述于后,并观察了原存雄性标本,对其构造作了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