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五年生扦插银杏各部位及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在银杏植物各部位的含量差异很大.银杏内酯B在银杏叶中含量最高,白果内酯在银杏侧根中含量最高.在6,7-v培养基下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同时测出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提示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同时产生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中银杏内酯B及白果内酯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中作者已报道从我国特有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子中分到银杏内酯A及C(ginkgolide A,C),本文报道从银杏叶中分到的另外二个结晶,经理化性质、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鉴定结晶Ⅲ为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结晶Ⅳ为白果内酯(bilobalide),后者为国内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3.
银杏药用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目前,银杏药用物质的获取仍然是通过提取这一途径,这同时存在地理环境,季节等诸多限制因则通过银杏组织,细胞培养获得其药用物质的技术刚刚起步,距离实际应用仍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不仅可用于生产银杏黄酮类和银杏内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银杏所含的特殊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树皮内侧分离纯化获得6种类27株内生真菌。使用TLC、HPLC、HPLC/ESI-MSn方法对上述真菌胞内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最终发现1株真菌菌株G3B经发酵后产生银杏内酯B等成分。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目前,银杏药用物质的获取仍然是通过叶片提取这一途径,这同时存在地理环境、季节等诸多限制因素。而通过银杏组织、细胞培养获得其药用物质的技术研究刚刚起步,距离实际应用仍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不仅可用于生产银杏黄酮类和银杏内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银杏所含的特殊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6.
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银杏内酯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银杏内酯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对培养物中银杏内酯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的含量可达0.0099%。  相似文献   

7.
目的:银杏叶萜内酯类化合物具重要的药用与保健开发利用价值.方法:在银杏最佳采叶期随机采取银杏叶片,经超声波70%乙醇水溶液提取、石油醚与正己烷萃取,再经ADS-17大孔树脂柱与酸性氧化铝柱纯化,以水∶甲醇∶四氢呋喃=7∶2∶1(V/V)为流动相,采用Waters ODS C18 柱 (250mm ×416mm,5μm)进行HPLC分析:0.6ml/min流速、219nm检测波长、26℃检测温度、15μl进样量.结果: GA、GB、GC和BB分别在23~460μg/ml、21~420μg/ml、22~440μg/ml和27~540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最小检出量0.5μg,回收率90.74%~102.38%,RSD 1.63%~4.2%.GBE3得率1%,GA 、GB、 GC 、BB占GBE3的12 55%,超过GBE761的6% 国际标准.结论:该HPLC检测分析技术与方法适用于银杏叶片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内酯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果内酯为参照物,应用HPLC法建立银杏叶药材的内酯指纹图谱研究。采用: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梯度洗脱;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35℃;流速:O.8mL/min。本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均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要求,主要指纹峰9个。  相似文献   

9.
银杏组织培养生产黄酮、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品种、外植体类型、培养方式、外源添加物、诱导发根等方面对近几年来组织培养生产银杏内酯和黄酮类化合物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酯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杏内酯研究概况钱骅,赵伯涛(内贸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银杏(GinkgobilobaL.)做为药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则开始于60年代,现在药理实验已经表明,银杏叶中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忒、茁内酯、...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再生根和不定根的形成及其中银杏内酯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附加0.5mg/L2,4-D的DCR2基较适合愈伤组织再生根的形成,子叶上能直接诱发不定根,根培养物的生长速度远比愈伤组织慢,但共合成银杏内酯的能力却较愈伤组织强。  相似文献   

12.
银杏细胞固定化培养及银杏内酯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利用银杏 (GinkgobilobaL .)细胞固定化培养方法 ,大规模生产药用成分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可能性。考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固定化培养细胞生长及发酵液中银杏内酯类成分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 ,最优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为 2 ,4 D 8 0mg L KT 0 0 4mg L NAA 0 4mg L。优化培养后 ,固定化细胞最高生物量出现在第 1 2d ,为 0 4gDW 瓶。发酵液中银杏内酯含量 :GKA在 2 2d时最高 (2 0 0 μg L) ,GKB在 1 8d时最高 (1 2 2 μg L) ,GKC在 1 8d时最高 (5 0 9μg L)。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银杏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典鹏  方宏  梁小燕  陈海珊  文永新   《广西植物》1999,19(3):282-28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及提取物中银杏内酯中A、B、C和白果内酯的含量。采用C18分离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方法回收率平均达97%以上,变异系数(CV)为2.1%。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片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方法测定微量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分析柱为ZORBAX C18(2.1×5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选择离子采集方式。方法测定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2~4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6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5%。测定结果表明,在四个核用银杏品种中,恩银23号具有较高的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同时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及C总含量比例较佳,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发展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银杏中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含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银杏多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内酯、银杏酸等多种保健功能因子.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并对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银杏提取物在防治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鉴于肠道菌群已被认定为一个新兴的药物作用靶标,研究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为进一步理解银杏提取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人体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细菌总量测定、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检测等方法,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或复合在体外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添加对人体肠道菌群总量、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短链脂肪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意思的是,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Coriobacteriaceae科和Cupriavidus属细菌的比例显著升高,Gemella菌细菌比例显著降低。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编码K00076、K12143、K07716和K00220的基因在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显著富集。K00076和K00220是氧化还原酶,催化CH-OH供体基团的电子转移,可能参与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代谢和修饰。HPLC检测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体外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脂B的降解修饰率分别为70%和35%左右。【结论】体外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可显著改变肠道某些细菌的丰度。同时,体外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具有代谢修饰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与萜内酯化合物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来源于银杏种子胚和幼苗茎的悬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培养物中的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中,细胞聚集而成的细胞团大小、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化、外植体来源都影响培养物中的萜内酯的种类和含量,胚来源的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B仅存在于直径<2mm的小细胞团悬浮培养中,且在<1 mm的细胞团中的含量最高,达0.437 mg /g(DW);而直径>3mm的细胞团悬浮培养物中只含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相同大小的悬浮细胞团中,胚来源的细胞中萜内酯含量高于茎来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银杏内酯是从裸子类植物银杏中提取的化合物,属于二萜类内酯,主要分为银杏内酯A、B、C、J、K、L和M (ginkgolide A, B, C, J, K, L, M)及属于倍半萜内酯的白果内酯(bilobalide, BB),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功能。其中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B, GB)是生理活性最强的。目前银杏内酯主要从银杏叶和根的提取,少量可由生物合成提供。因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微弱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近年来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银杏内酯可以抑制多种肿瘤,有望将其大量运用于癌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缺氧胁迫法选育高产银杏内酯悬浮细胞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银杏优良品种的种子萌发的幼苗诱导愈伤组织,考察了不同培养基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采用缺氧胁迫小细胞团法从愈伤组织中共选育出7个高产悬浮细胞系,其合成银杏内酯的能力比选前的愈伤组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细胞系MH-3培养周期18d,细胞生物量增加3.71倍,银杏内酯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0.048%,比选育前提高了182.4%,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对MH-3在遥瓶培养时其生产银杏内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银杏萜内酯的分布与矮壮素对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萜内酯分为银杏内酯A、B、C、J、M(ginkgolide A、B、C、J、M)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与根内,近年的研究指出银杏萜内酯分别在银杏叶和根中生物合成[1],Cartayrade等人[2]通过叶片生根实验发现生根叶片的银杏萜内酯含量显著高于未生根叶,因而认为银杏萜内酯是在根部合成,然后运输到叶中积累,目前对此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