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腹屈肌浅层(慢肌,tonic fiber)肌纤维和深层(快肌,twitch fiber)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浅层腹屈肌肌原纤维有相对长的肌节(5—10μm),肌原纤维直径较大,每根粗肌丝周围有9—12根细肌丝环绕,细肌丝与粗肌丝数量比约为6∶1;深层腹屈肌有相对短的肌节(3—4.5μm),肌原纤维直径较小,每根粗肌丝周围有6根细肌丝环绕,细肌丝与粗肌丝数量比为3∶1。以上结果提示,在决定螯虾腹屈肌收缩速度方面,可能肌原纤维直径大小比肌节长度更为重要。细、粗肌丝排列方式也可能与收缩速度有关。这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的情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横纹肌肌原纤维的第三肌丝──肌联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证明,在动物横纹肌肌原纤维中,除包含有粗肌丝、细肌丝外,还有纤肌丝的存在,肌联蛋白(肌巨蛋白)是具有挠性的线状蛋白质,分子量为3000 000,长度约为0.9μm,跨越肌原纤维的M-线和Z-线,形成纤肌丝.其生理功能是在粗肌丝装配中具有分子模板作用,并将粗肌丝稳定于肌原纤维肌小节中央以及可参与肌球蛋白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杨新宇  蒋锦昌 《昆虫学报》1995,38(2):173-178
鸣鸣蝉Onvotympana maculaticollit Motsch的发声肌平均含193个初级肌束,多数初级肌束含9-10条肌纤维,其顶、底瑞的附着结构仅由柱状粘和细胞层组成。每条肌纤维约含1 900根肌原纤维,多数肌原纤维的长,宽和截面分别约0.77μm、0.68μm和0.53μm2.井约含200根粗肌丝,其粗细肌丝的比值一般为3∶1。肌小节的长度和z线的宽度分别约3μm 和0.2μm.三联管分别位于距两端z线约0.75μm处。肌原纤维、线粒体和微气管-肌质网的面积系数分别约31.3%、46.O%和11.9%。肌小节中粗肌丝纵贯两端z线,中间无1带;细肌丝由z线相向延伸到肌小节中央,其空区约0.15-0.25μm,并无M线。这些结构特征不仅使发声肌能够利用有限的几何空间产生最大的张力,并可适应高速串的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4.
自五十年代肌丝滑行模型建立以来,关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蛋白质成分,肌丝排列以及肌肉收缩时结构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胳肌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有规律地排列所组成。对于肌肉收缩蛋白的选择性抽提,专一性抗体标记以及重组肌丝的研究,证实肌球蛋白存在于粗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原宁蛋白存在于细肌丝(Huxley,A.F.,1957;Huxley,H.E;,1972)。昆虫间接飞翔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有许多不同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特点。蜜蜂飞翔肌肌原纤维虽然也包含有粗、细两  相似文献   

5.
范世藩  陈明 《昆虫学报》1986,(2):139-142
用能溶解肌球蛋白但不溶解副肌球蛋白的溶液(300 mM KCI,pH6.0)处理分离的蜜蜂间接飞翔肌粗肌丝,经数分钟后可以看到粗肌丝端头散开成为多根微丝,微丝数最多为7根。延长处理时间,可以见到粗肌丝中央部分只剩下直径约为5 nm的徽丝。实验结果支持我们以前提出的蜜蜂间接飞翔肌粗肌丝的结构模式,并指示贯穿肌小节、两端都和Z线相连的内芯至少部分由副肌球蛋白组成。只存在于A带的,由6根微丝形成的外套是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6.
甲壳动物横纹肌肌原纤维的肌丝陈列,收缩蛋白质和收缩的Ca2+依赖性调节机制与脊椎动物横纹肌有不少差异.脊椎动物横纹肌、甲壳动物快肌与慢肌的粗丝与细丝的数量比依次为1:2,1:3和1:6,肌丝阵列各异.甲壳动物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组成,其分子装配与脊椎动物不同.细肌丝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钙蛋白-T分子量较高,肌钙蛋白-C仅1个Ca2+结合位点.甲壳动物横纹肌兼有细肌丝调节与粗肌丝调节.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油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和纯化螯虾腹屈肌粗肌丝,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粗肌丝上有数条纵行条纹,指示其可能由数根亚丝所组成。粗肌丝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其含有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肌球蛋白仅包含有二种轻链。副肌球蛋白类晶体呈针状,具有14.5nm 和72.5nm 的横纹周期。实验结果表明,螯虾腹屈肌粗肌丝是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丝。  相似文献   

8.
周念辉  王宝华  陈明 《昆虫学报》1992,35(1):117-118
肌肉收缩是由于肌原纤维中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结果(Huxley,1988;Huxley,1983;Squire,1986)。许多无脊椎动物肌肉粗肌丝中除含有肌球蛋白外,还存在着含量不同的副肌球蛋白(陈明等,1984、1985)。我们曾经进行过一系列关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间接飞翔肌原纤维排列及其粗肌丝亚丝结构的研究。间接飞翔肌的粗肌丝从Z-线延伸至另一Z-线(范世藩等,1966),分离的天然粗肌丝经变性剂(脲、胍)处理,可以散开成直径约为5nm的数根亚丝,在一些亚丝上  相似文献   

9.
粘虫蛾飞行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6,39(2):141-148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粘虫雌蛾Mythimna separata(Walker)飞行(背纵)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肌原纤维由500-700根肌球蛋白丝(粗丝)组成,每根粗丝由6根肌动蛋白丝(细丝)环绕排列成六角形,每根细丝精确地位于两根粗丝间1/2处,从而使粗丝和细丝的比为1:3。肌节较短,长度约2.2-2.6μm。肌原纤维之间充满着线粒体和横管。每个肌节约有线粒体三个,横管二根。线粒体约占肌纤维体积的40%,而横管为7%。每根横管准确地位于肌节的1/4、3/4处,或Z线和中膈的中央,并与肌质网交接形成二位体(dyads)或三位体(triads)。肌质网相当不发达,约占肌纤维体积的2.5%。但其分布很有特色,即除了紧贴于肌原纤维周围的由单层液泡组成的肌质网以外,在中膈处还有一层横穿于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和其它同步飞行肌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比较的结果还表明,粘虫蛾飞行肌具有较善于飞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电磁场对完整和去膜青蛙肌纤维作用的比较研究表明,交变电场通过改变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在此过程中收缩蛋白质的空间位置而非自身构象发生变化,横桥尤其是S-2片段,在伴随横桥从弱耦合状态向强耦合状态过渡时远离粗肌丝而向细肌丝运动,使其与粗肌丝骨架的平均取向比松弛状态或静息状态时相对增大.一般强度恒定磁场对肌纤维膜电位状态及肌纤维内部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影响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