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四苯基卟啉锌和苯醌的四氢呋喃除氧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诱导电子自旋共振谱,检测到的信号在—100℃时最强,且得到的信号是由苯醌负离子质子化的自由基产生.而没有得到卟啉正离子自由基信号.在体系中加入重原子化合物碘代苯后,信号强度显著减弱,说明离子自由基的产生或卟啉和醌间的电荷转移反应主要是通过卟啉化合物的激发一重态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量几种共价链相连接的卟啉—硝基苯化合物在二种溶剂中荧光猝灭,考察了影响卟啉和电子受体间进行电子转移的影响因素,所得结果除示明可予期的受体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外,并发现硝基苯基团和卟啉环之间的电子转移与它们的相对空间取向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这一效应也可从这些卟啉—硝基化合物的红外及核磁共振谱图中得到证实.这一发现可视作为对我们所提出的解释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电子转移方向性的设想提供一个间接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无机过氧化物直接氧化血红素蛋白,可引起化学发光,同时伴有卟啉环的破坏.根据多道光谱以及重水和某些自由基清除剂产生的效果推测,此化学发光由两种组分构成:单态氧双分子发光和激发态羰基退激发光.  相似文献   

4.
桑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聚酰胺等对桑黄(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相分离纯化,经过柱层析和重结晶反复纯化后,将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DPPH·、NO·自由基等抗氧化实验,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在清除自由基及其他抗氧化方面均有显著活性,继而对活性化合物3进行了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波谱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数据,解析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C25H18O9)和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红松越冬针叶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ESR波谱仪在越冬红松针叶及叶绿体冻干粉中检出了g值分别为2.0044和2.0037的明确的单峰信号。针叶伤害愈重,信号愈强。此信号可被Vc或富含SOD等多种自由基清除剂的沙棘果汁所抑制。针叶受害愈重,沙棘果汁对信号的抑制作用愈强,Vc的抑制作用愈弱。据此认为红松苗越冬伤害和有机自由基的形成有关。在伤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机自由基的种类组成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自旋捕捉-ESR方法对四苯基卟啉(H2TPP)在苯中光解后产生的活泼自由基进行研究。当PBN存在时,光解中可给出6重ESR峰,表明自旋加合物为[HTPP-PBN]·。而氧和碘化物的猝灭作用可知H2TPP的光解是经由三重激发态途径进行的。而PBN的光敏分解则是由尚未转入三重态的H2TPP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ESR检测大鼠肺巨噬细胞释放的活性氧自由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SR捕捉技术检测大鼠AM释放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性质表明:1.PMA和BCG均能刺激AM产生较强的OH·;能刺激人末稍血白细胞释放活性氧自由基的ConA和顺铂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能使AM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信号。2.经膜活性剂PMA刺激的AM所释放活性氧自由基的高峰在刺激后2min,而经颗粒性物质BCG刺激,AM释放自由基的高峰时间明显后移。3.测试体系中的AM数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合捕捉ESR信号。在本实验条件下,捕捉到最高自由基信号的AM终浓度为5×107AM/ml。4.测试体系中存在DETAPAC或EDTA,可使捕捉到的自由基信号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由正常大鼠肺撮取的酸溶性Ⅰ型胶原出现一个明显的ESR信号(g=2.006),而由矽肺大鼠提取的酸溶性Ⅰ型胶原较少或缺乏该ESR信号,该信号不是顺磁过渡元素产生,而是稳定自由基的反映.肺胶原可能存在两种稳定的自由基,一种易受紫外线辐照的激发并且在电场极化下自旋耦合而减弱,另一种自由基则相对稳定,对紫外线辐照和电场极化不敏感.矽肺胶原缺乏活泼性较高的稳定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由正常大鼠肺撮取的酸溶性Ⅰ型胶原出现一个明显的ESR信号(g=2.006),而由矽肺大鼠提取的酸溶性Ⅰ型胶原较少或缺乏该ESR信号,该信号不是顺磁过渡元素产生,而是稳定自由基的反映.肺胶原可能存在两种稳定的自由基,一种易受紫外线辐照的激发并且在电场极化下自旋耦合而减弱,另一种自由基则相对稳定,对紫外线辐照和电场极化不敏感.矽肺胶原缺乏活泼性较高的稳定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卟啉—蒽醌化合物5-[对-(α-蒽酰亚胺)甲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P—AQ(α)和5—[对—(β—蒽醌酰亚胺)甲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P-AQ(β)在苯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所得结果表明:当用共价键分子链将卟啉和蒽醌连接在一起时,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更有趣的实验发现是:P—AQ(α)和P—AQ(β)在极性溶液中的荧光猝灭特性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这一发现可以设想;连接卟啉和蒽醌基团的共价键分子链的亚单位和被它所连接的醌基的相互作用,可对卟啉和蒽醌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设计光学作用过程中光化学过程的模型体系时,对此必须给予应有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光感应化合物在以光为手段治疗疾病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光动力治疗及卟啉类和酞菁类化合物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光动力作用中活性氧的产生机理,着重介绍了含偶氮苯基团的光感应化合物和含其它光感应材料的脂质体在光控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阐述了光化学内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光感应脂质体在光控治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蜂胶挥发油抗氧化性能及其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冷冻分离得到蜂胶挥发油,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蜂胶挥发油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性能,并用色质联用法分析其化学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蜂胶挥发油能有效抑制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诱导的化学发光,其IC50分别约为1.3和0.75 mg/mL.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5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生物体内卟啉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素玲 《生物学通报》2003,38(12):26-27
卟啉化合物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机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同时由于分子结构都具有相同的卟啉环,故此在物理、化学属性方面又有一定的共性。文章对卟啉化合物的共性以及血红素、叶绿素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鉴定1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海洋真菌LWG-42菌株,分离鉴定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LWG-42进行鉴定;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LWG-42菌株产生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菌株LWG-42被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aurasperone A和aurasperone B,aurasperone A、B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18和0.11 mg/m L。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两个化合物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果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法从地果Ficus tikoua根茎的90%甲醇粗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hydroxyalpinum isoflavone(1),佛手柑内酯(2),β-豆甾醇(3),齐墩果酸(4),β-谷甾醇(5),香草酸(6)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7)。其中,化合物1、3、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频率为2.2 MHz、声强为3 W/cm2 的低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原卟啉Ⅸ对艾氏腹水瘤细胞的损伤进行研究,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分别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原卟啉Ⅸ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定位情况;利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聚焦超声激活原卟啉Ⅸ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 dichlorodihydrofluorescin diacetate, 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艾氏腹水瘤细胞对原卟啉Ⅸ有一定的选择性吸收和潴留作用,原卟啉Ⅸ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在超声结合原卟啉Ⅸ作用下,艾氏腹水瘤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生成量显著增加;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激活原卟啉Ⅸ对艾氏腹水瘤细胞有着明显的协同杀伤效应,其间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作用,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膜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可能是其损伤艾氏腹水瘤细胞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五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stigmastane-3β,6α-diol(1)、epigallocatechin(2)、2,5-二甲氧基苯醌(3)、琥珀酸(4)和卫矛碱(5)。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蒽醌类他合物阿霉素和柔毛霉素等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但因长期服用可造成心肌损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阿霉素致心肌损伤的原理尚未阐明。80年代初曾有人提出脂质过氧化学说,认为苯醌/半醌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促使体内产生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引起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造成膜对  相似文献   

19.
以根皮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三种新的酰腙类化合物1~3:根皮素苯甲酰腙(1)、根皮素2-羟基苯甲酰基腙(2)和根皮素4-羟基苯甲酰基腙(3).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根皮素及其酰基腙的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2(IC50 =13.4±1.1 μM)和化合物3(IC50=19.1±0.82μM)抑制酪氨酸酶能力比母体根皮素(IC50=23.7±1.8 μM)有了明显提高;化合物1~3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构效关系探讨,表明化合物芳酰基苯环上羟基数目和位置在抑制酪氨酸酶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广西茉莉花茎糖类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大孔树脂吸附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单体分离纯化,根据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测定所得化合物对DPPH、O_2~-·、OH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olihuaside A、Sambacoside A、Sambacoside F和Cycloolivil(环橄榄树脂素)。4个化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O_2~-·自由基、OH自由基,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中分离得到,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糖类成分清除自由基、还原Fe~(3+)、与金属离子(Fe~(2+))螯合等活性有关,且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