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超数染色体(B一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的染色体,其数目、形态
在每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往往是随定的。例如水稻2n二
24,玉米2n=20,烟草2n二48,黄牛2n=60,马2n =64
,人2n二46等等。不过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在许
多生物中,除正常的染色体组(称为A一染色体,以下简
称As)外,还存在着数目不等的超数染色体,为了区别
于正常的染色体组,称之为B一染色体(以下简称Bs).
以前曾认为这种Bs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似乎
无关紧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s对生物表型的影响
是可见的,有时甚至很显著。它在动植物中的分布也
相当广泛,故已引起一些细胞遗传学家的注意。本文
拟对此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两种华癫蝗的染色体C一带核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染色体C一带技术对癫蝗科Pamphagidae华癫蝗属Sinotrnethis B. Bienko 2个种(友育
华癫蝗S. amicus B. Bienk。和短翅华癫煌S. brachypterus Zheng et Xi)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
期(中期11)染色体进行了C一带核型比较研究,绘制了C一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结构异染色质在
2种华癫蝗的染色体组中有着相似的分布,这反映了同一属内2个物种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另
外,两者在结构异染色质上的差别主要反映在第6染色体上有无端部C一带发生以及结构异染色质总
的百分含量多少。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种癞蝗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文章报道中国2种癞蝗——红缘疙蝗Pseudotmethis rubimarginis Li和准噶尔贝蝗Beybienkia songorica Tzyplenkov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癞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种短鼻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初次报道了癫蝗科Pamphagidae短鼻蝗属Filchnerella kearn,两个种(青海短鼻蝗F.kukunoris B.-Bienko和永登短鼻蝗F. yongdensis Xi et Zheng)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11染色体C-带核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短鼻蝗的染色体组型和结构异染色质总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并且C-带在第3,5,6,7,8和X染色体上分布和强弱相同,以上反映了两个种在系统演化上的亲缘关系。另外,两者C-带带型上的差异在第1,2,4,9号染色体上有不同程度反映,尤其在对应的第2和第4染色体上居间C-带发生的位置和强弱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青海四种雏蝗染色体核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褐色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Thunb .) ,异色雏蝗C .big uttulus(Linnaeus) ,小翅雏蝗C .fallax(Zub .) ,青藏雏蝗C .qingzangensis(Ying)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 :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 =1 7=1 6+XO ;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 ,中着丝点染色体 (m ,6条 )和端着丝点染色体 (T ,1 0条 ) ;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褐色雏蝗、异色雏蝗和青藏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K( 2n ,♂ ) =1 7=6m +1 1T =6L +6M +4S +XO ,K( 2n ,♀ ) =1 8=6m +1 2T =6L +6M +4S +XX ;小翅雏蝗的为K( 2n,♂ ) =1 7=6m +1 1T =6L +4M +6S +XO ,K( 2n ,♀ ) =1 8=6m +1 2T =6L +4M +6S+XX。褐色雏蝗性染色体中部有次缢痕。染色体臂数 4种均为NF =2 3(♂ ) ,2 4 (♀ )。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黑翅亚属的黑翅雏蝗(Chorthippus(Megaulacobothrus)aethalinus(Zub.))和中华雏蝗(Ch.(M.)chinensis Tarb.)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雏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m,6条)和端部着丝粒(t,10条)两种类型,性染色体类型为端部着丝粒,二者的相似性显示出该属的基本特征。但两种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则不相同,黑翅雏蝗K(2n,♂)=6m+11t=6L+6M+4S+XO;中华雏蝗K(2n,♂)=6m+11t=6L+8M+2S+XO。而且,二种雏蝗的性染色体位次及相对长度也有明显差异:黑翅雏蝗的性染色体位于第五位,相对长度为8.33%,而中华雏蝗的则位于第八位,相对长度为5.53%。由此看出,二种雏蝗不同物种间存在的不同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
两种小车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昆虫精巢,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吉姆萨染色.首次对分布在广西的小车蝗属Oedaleus两个种隆义小车蝗Oedaleus abruptus(Thunberg)和红胫小车蝗Oedaleus manjius Chang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小车蝗的染色体摹数、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结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也比较接近;染色体是端部着丝粒和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C带带纹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个体大小、相对长度值、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所得结果符合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研究结果为直翅目的物种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生化遗传指标. 相似文献
9.
两种突颜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初次对癞蝗科Pamphagidae中国特有的突颜蝗属Eotmethis B.-Bienko 2个种,即天祝突颜蝗E. tientsuensis (Chang)和景泰突颜蝗E.jintaiensis Xi et Zheng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中期I)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2种突颜蝗的染色体基数、着丝粒位置及染色体分组形式相同,且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反映了癞蝗科昆虫核型的稳定性。同时,2种突颜蝗染色体相对长度值较为接近;结构异染色质总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并且两者无论在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还是减数分裂中期I细胞,其3号、4号和X染色体上都显现深着色较大块的着丝粒C带, 9号染色体上都出现大块深着色的端部C带,2号染色体上都发生清晰的近中部居间C带,以上反映了2个种在系统发生上的亲缘关系。另外,2种突颜蝗在C带带型上的差异,在1号、7号、8号染色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对应的7号、8号染色体上着丝粒C带块的大小和强弱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本研究报道了中国2种短鼻蝗--裴氏短鼻蝗Filchnerella beicki和宽顶短鼻蝗Filchnerella amplivertica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短鼻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 ♂=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种波腿蝗(蝗总科:癞蝗科)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中国两种波腿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红胫波腿蝗Asiotmethis zacharjini (Bei-Bienko, 1926) 2n ♂ =18, neo-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他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除强染的着丝粒C带,S8染色体具强染端部C带带纹,neo-Y染色体还具有一条宽的弱染的近着丝粒端居间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neo-XY ♂型,该种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机制在我国癞蝗中为首次报道,蓝胫波腿蝗Asiotmethis jubatus (Uvarov, 1926) 2n=19♂,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仅具有明显强染的着丝粒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XO ♂型;两种波腿蝗的异染色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12.
四种斑腿蝗科昆虫染色体带型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染色体C带及银染核仁组成区定位分析方法对斑腿蝗科4种昆虫,即小蹦蝗属2种;峨眉小蹦蝗Pedopodisma emeiensis和秦岭小蹦蝗P.tsinlingensis;无翅蝗属2种;小无翅蝗Zubovskiaparvula和柯氏无翅蝗Z.koeppe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1,XO)一致,小蹦蝗属M8染色体上具有端带;无翅蝗属X染色体具有特殊带纹,银染核仁组成区定位在两属各有特点,小蹦蝗属位于第8号染色体端部区域;无翅蝗属位于X染色体端部区域,除上述属内共性之外,各物种C带带纹又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峨眉小蹦蝗带型极为特殊。文中还对上述4种蝗虫带型结构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凹须翅尾蝗Primnoa cavicerca zhang,新种 雄性:体褐绿色,腹面黄色。头部背面近暗绿色,后头中央具细狭黄绿色纵纹。颜面黄绿色。前胸背板褐绿色,侧隆线外侧具黑色纵带纹与复眼后黑带纹相连。前胸背板侧片前端具一块向后上方倾斜的黑纹,在中横沟处与侧隆线外侧黑纹相连,故从侧面看近似“Y”字形。黑色纵带纹以下至侧片边缘均为黄色。前翅黑褐色,翅脉黑色。后足股节上侧褐绿色,外侧上、下隆线间为黑色,近基部的羽状隆线黄褐色;内侧上隆线两侧具黑色纵斑,其余为黄色。股节底侧黄色。股节端部内、外上膝侧片棕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后足胫节黄色。胫节刺端部黑色。肛上板及肛侧板黄绿色。 相似文献
14.
稻蝗属一新种及其染色体C带核型分析: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陕西省安康地区采到稻蝗属一新种,端带稻蝗Oxyaapicocingulasp.nvo.。该种近似于小稻蝗Oxyahylaintricata(Stal),主要区别为:1)雄性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极,长为宽的9倍;2)雄性尾须圆锥形,略斜截;3)雄性阳茎基背片外冠突中部膨大,顶端内弯,钩状;4)雌性瓣基骨片外缘具两对齿突;5)染色体C带核型居间带1-2,端带7-8对,异染色质总含量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日本黄脊蝗的一种发音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ivar)在凉山州分布较广,主要为害甘蔗、玉米、高梁、水稻等禾本种作物,是该地区农作物的一大害虫。笔者观察到该蝗除具备飞翔中后足股节-翅脉摩擦发音器外,还具有另一种在停止状态下也能发音的发音器(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现将后一种发音器介绍如下。 一、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的部位、构造与功能 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由音剉(前翅径脉中部之前的部分翅脉)和刮器(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16.
17.
石斛属的染色体数Ⅰ.10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0种国产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它们的染色体均属小型染色体,长度为1—3.47μm.染色体数皆为2n=38。其中有6种和国内外报道的结果相同,有4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五种稻蝗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研究了五种稻蝗Oxya chinensis、O. shanghaiensis、O. adentata、O. hyla intricara、O. agavisa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玻片制备采用压片法,BSG法C带处理.结果表明:五种稻蝗染色体核型差异较小,具有属的保守性,但在C带方面则显示出一定的差别,种间染色体带型的差异大小与形态学上的差异程度具明显的正相关.其中小稻蝗和山稻蝗各自具有独特的带型结构,与其余三种显然不同,而中华稻蝗、上海稻蝗、无齿稻蝗虽在主要标志性染色体上带纹趋于一致,但在一些细微结构和统计数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五种稻蝗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数目和交叉定位也作了统计和比较,在染色体行为分析方面做了初步工作.据此,本文讨论了五种稻蝗的染色体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可咏 《Acta Botanica Sinica》1983,(2)
福建柏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中有10对较大的染色体是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的,和2对较小的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点的。在第1和第6对染色体上有次缢痕。染色体的长度为18.21—10.7μ。 相似文献
20.
1.常见动物的染色体数续表口U,1OUJ, 、、、。O八U gU八曰,‘‘JC八。UC月︺︺O︷日月,,‘,‘.斗,人盆U月,二J‘.1 rj咋了11了,‘,‘,‘自‘八乙,‘,介┌────┬─────┬────┬─────┐│动物名称│体细峋染}}│动物名称│体细胞染 ││ │色体数} │ │色体数 │├────┼─────┼────┼─────┤│人 │46 │火鸡 │ 80 ││大猩猩 │48 │鸭 │ 80 ││弥猴 │斗2 │五步蛇 │ 36 ││马 │64、66 │蝮蛇 │ 36 ││驴 │62 │竹叶青蛇│(了)36 ││水牛 │48 │烙铁头蛇│(了)36 ││黄牛 │60 │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