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otechnology Focus 1:Fundamentals.Applications Information》由R.K.Finn和P.Prave编著,Carl Hanser出版公司出版于1988年,索书号:71.218/B616m/V.1 “生物技术”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它的含义是有限制的,是等同于遗传工程的实际应用,但在世界一些其它国家,“生物技术”一词保留有其原始的定义,实际上它还包含有细胞或组织培养技术,从培养中得到不同产物技术和酶技术等等。所以“生物技术”一词在最近有着广泛的含义。这本书收集了德国新近发表的短小的专题性文章和评论性文章,是一本近似于年鉴的书籍,它为英语系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研究新书介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为了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工作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主持编写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并组织翻译了“生物多样性译丛”,近期出版或即将出版的书籍有:1生物多样性研究丛书1.1《中国动植物...  相似文献   

3.
麦特卡夫著的“有机杀虫剂的化学及作用方式”翻译出版了,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如译者所介绍的,麦特卡夫的这本书是“宝贵的资料”。但是,正因为它是宝贵的资料,所以愈益使人感到译本有美中不足之处。可以坦率地说,译本在翻译上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其中有不少是原则性的错误。这就不免使  相似文献   

4.
本刊最近收到一些关于种内有斗争的论文。现在就那些论文里摘出一部发表在这里,关于种内关系和种形成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讨论,希望参加讨论的同志,能够尽量参阅有关的资料。我们认为这些资料是应该参攷的:一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那里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是怎样给生存斗争下定义的,他举出了那些有关的论点;一是苏联科学界从1952年开始的关于物种问题的讨论文献。这方面的文献目前已经有—部分翻译过来(科学出版社出版);一是广大的实践材料.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材料,才能使问题的讨论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5.
由A.P.A.Vink所编著的《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一书,是由1980年的德文本通过翻译和修改而成,于1983年出版.该书跨越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应用生态学和农学的学科领域,是一本内容广泛,借问题讨论而进行探索的书籍。书内介绍了有关景观的某些定义,基本生态学的概念和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10,47(1):219-219
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不少,但原创性的种类却屈指可数,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的,以法布尔的《昆虫记》为蓝本的各种各样的编译本为代表,另一类则是昆虫图鉴类的,以DorlingKindersley的各种昆虫图鉴为代表。我国作者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其中也不乏好书。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品书,则把两类图书的优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剪接及其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冬梅  钱凯先  沈桂芳 《遗传》2004,26(2):249-252
蛋白质剪接是蛋白质内含肽介导的,一种在蛋白质水平上翻译后的加工过程,它由一系列分子内的剪切-连接反应组成。蛋白质内含肽是一个蛋白质前体中的多肽序列,可以催化自身从蛋白质前体中断裂,使两侧的蛋白质外显肽连接成成熟的蛋白质。蛋白质内含肽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遗传信息翻译后加工的理论,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bstract: Protein splicing , which is an intein mediated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involves a series of intramolecular cleavage-ligation reactions. Intein is an intervening polypeptide which can catalytic self-cleavage from a pre-protein accompanied by the concomitant joining of the two flanking polypeptides (the extein) through a peptide bond. Protein splicing not only enriches genetic theory of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but also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8.
“基因”一词的由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翼之GAO  Yi-zhi 《遗传》2000,22(2):107-108
1909年,约翰森创造“基因”(gene)一词作为遗传单位的名称。该词是由德?弗里斯创造的“泛生子”(pangene)一词缩短而成的,而“泛生子”一词则衍生于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theory of pangenesis)。约翰森的这一创造堪称“推陈出新”的典范。 Abstract: In1909,Johannsen coined the word “gene”, shortened from the pangene of de Vries and ultimately derived from Darwin’s word pangenesis,to denote the unit of heredity.It wa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weeding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  相似文献   

9.
书刊评介     
昆虫目科的中国名称和农林昆虫的中国名称,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合理统一的科学名字,这是昆虫学者们所同感不便,迫切需要予以编订的。中国科学院“昆虫名称”的出版,是国内昆虫学家们集体劳动的一大贡献,它使我们非常高兴,它将在我国昆虫学方面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昆虫名称”因为出版册数不多,  相似文献   

10.
科技著作的翻译,尤其是教材的翻译,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业,因而也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事业。它要求译者既要有精湛的双语知识(proficiency inbilingual knowledge),又要精通业务(masteryof the subject matter),还要有高超的翻译技巧(skill of translation)。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原作,  相似文献   

11.
大薸的定名最近国内养猪业方面,为了要解决猪的饲料问题,曾经找到一种水草,这种水草俗称“水浮莲”,可是在植物学大辞典、中国植物图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种子植物名称以及日本的植物图鉴等书籍里面,都称它为“大薸”,再查我国的本草纲目,也早有“大薸”的名称,这样说来,这种水草的名称,应该叫做“大薸”,没有什么疑问的了. 大薸和养猪、养鱼的关系据养猪业实地试用的结果,大薸确乎是猪的好饲料;最近我们为了要解决鱼的青饲料问题,想起这种猪好吃的水草,或许鱼也要吃,所以就把这种水草  相似文献   

12.
正听到由杜传书先生主编的《医学遗传学》第三版即将出版的消息,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是佩服出版社的眼光,尽管现在书店里不乏医学遗传学类的书籍,但具有权威性、能够长期传承的大型经典参考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众所周知,中国的医学遗传学曾经长期受到歧视甚至歪曲,只有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文革后百废待兴时,医学遗传学方面的书籍非常缺乏。有的也都是教材和翻译的外文书籍。而其中最大型、最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首部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书籍,晚清李善兰等人翻译的《植物学》一书也包含一小部分真菌学知识,这对我国近代真菌学的发展具有启蒙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发现在该书的分类体系中,真菌被视作一类植物,统称为“蕈类”,隶属于“通长类”(低等植物).然而和植物学专有名词的创译相比,《植物学》的译者在翻译真菌学内容时,用词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固定的译法,文中甚至还有错误.现代真菌学中常见的“真菌”“孢子”“子囊”等词汇,书中虽简单提及相应的概念,但并未创造出这些中文词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译者和时代的问题外,也与当时真菌学尚不发达、真菌学内容在植物学专著中篇幅较小、地位次要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徐钦琦 《化石》2004,(4):21-23
《人的现象》是法国大科学家德日进的最重要的一本作。它是德日进在1938年6月-1940年6月,即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写成的。《人的现象》成书于北京,这是北京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在上一讲,我介绍了《人的现象》所论述的,生物史上的两项一次性事件,即“生命的到临(the advent of life)”和“思想的诞生(the birth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5.
1988年5月12日的Nature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种简单的结构特征是转移RNA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子”(A Simple structural feature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identity of a transfer RNA)的文章,立刻引起了轰动,5月13日的纽约时报和其它有关报刊大量刊登了许多著名分子生物学家的评论文章,对此项研究结果作了高度的评价,称tRNA特异性的这一决定子为“第二遗传密码”。这个使科学家们困惑了20年之久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答。这一难题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在翻译中起关键作用的tRNA分子如何识别特定的氨基酸,也就是说,究竟是tRNA分子的哪一部位对氨基酸的特异性结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近英国邱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UK)出版了《世界豆类植物》(Legumes of the wodd)一书。精装,定价55英镑。我有幸得到两本,一本是该书的送的,另一本是英国邱皇家植物园主任Peter Crane爵士在2005年10月访问中国时亲自送到我办公室的。拜读一过,我深感这是一本好书,是可称为世界豆科植物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业部农业生物技术局的代表们认为在大规模种植遗传工程作物方面不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一结论是根据近期举行的“有关大规模栽培转基因玉米和小麦的生物安全组织”专题讨论会得出的.出席该研讨会的有政府、学术界、工业界和环境界人士.记录审议和结论的会议摘要已经出版,可以从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动植物健康检查机构得到.  相似文献   

18.
19.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盛桂莲  赖旭龙  王頠 《遗传》2004,26(5):721-728
1953年Watson & Crick 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Abstract: Since Watson & Crick put forward 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 and hereditary mechanism in 195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event marks the birth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his new field of biology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50 years. On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ing many relative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 its own proceeding pace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reaction from the other fields.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s most deeply impacted b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Most importantly, molecular anthropology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paleoanthropology. This new branch provides reliable method and vital direction for paleoanthrop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history,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Two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 which include “out-of-African theory” and “theory of multiregional ev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ow molecular anthropology is applied in paleo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20.
徐钦琦 《化石》2005,(1):28-31
在前两讲,我们介绍了德日进在《人的现象》一书中所阐述的两次事件,即“生命的到临(the advent of life)”和“思想的诞生(the birth of thought)”。本将介绍第三次事件,德日进称它为“明的诞生”(Civilization was bo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