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广泛存在细菌基因组上的由两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分别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不稳定的抗毒素,其中毒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持留菌是指能够耐受高浓度抗生素或不利环境的一类细菌,它们同样具有TA系统。现就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持留菌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其处于持续生存的休眠状态时,可导致长期无症状感染,称为结核潜伏感染。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中存在大量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S),某些TAS在潜伏感染中发挥作用,可调节细菌生长和诱导细菌进入休眠状态;某些TAS参与生物膜形成和应激反应,但其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尚未阐明。生物膜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且能抵抗宿主免疫系统防御;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通常也是耐受的,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TAS与生物膜的研究及抗结核药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孙瑞  宁德刚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2):2714-2719
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由稳定的毒素和不稳定的抗毒素构成,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菌中。已证明染色体编码的II型TA系统作为胁迫反应因子,通过毒素作用于不同的细胞靶点来调控重要的细胞活动过程,使细菌适应不同的环境胁迫。因此,毒素活性的调控是II型TA系统介导细菌适应性胁迫反应的关键。本文总结了II型TA系统毒素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对模式蓝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中II型TA毒素活性调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简称TA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的基因组中,通常TA系统由毒素和抗毒素两部分组成,毒素发挥毒性抑制细菌生长,抗毒素可以解除抑制,它们通过体内的调控作用来对细菌或古菌的生长活动进行调节。研究发现,TA系统根据其性质及抗毒素中和毒素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8种类型Ⅰ~Ⅷ,不同类型的TA系统之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而且此系统在细菌中发挥的作用也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现就TA系统的最新分类、TA系统的功能以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由两个共表达的基因组成,其中一个基因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antitoxin),另一个基因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toxin).毒素-抗毒素系统最早发现于一些低拷贝的质粒,用来维持低拷贝质粒在菌群中的稳定存在.随后的研究表明,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包括一些致病菌的染色体上.在营养缺乏等不良生长条件下,由于基因表达的抑制和蛋白酶的降解作用,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减少,从而产生游离的毒素蛋白,导致细菌的生长抑制和死亡.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生理功能目前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细茼染色体上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可以在不良生长状况下介导细菌的死亡,即细茼程序性细胞死亡(baeterial programmedcell death).但也有证据显示,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更偏向于应激状态下的生理调节方面,即只起应激状态下的抑菌作用而不是杀菌作用.对细菌生长调控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探讨毒素-抗毒素系统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毒素-抗毒素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内的一对小型遗传控制元件,毒素基因编码稳定的蛋白质分子,抗毒素基因编码的则是稳定性较差的蛋白质或者是具有调控功能的RNA.人们对于毒素分子在细胞内的生物靶标、分子结构与功能、体内调节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毒素-抗毒素的生理功能,而且为多种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素材.目前发现共有5大类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其中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抗毒素分子为调节型RNA,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与毒素蛋白质的mRNAs结合从而中和毒素的细胞毒性.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以其独特的调节性RNA的调控方式,成为目前毒素-抗毒素研究中的重要热点.本文将对目前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百元  陈丹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8):3492-3499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由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毒素和能中和毒素毒性的抗毒素组成,在细菌和古菌的染色体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中分布广泛。TA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目前分为八大类型(Ⅰ-Ⅷ型)。研究发现TA系统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毒力、耐药性细菌感染、质粒拷贝数的调控及原噬菌体切离后在细胞中的稳定维持等相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TA系统的最新分类、TA系统的功能及抗毒素的其他调控功能等进展,并对TA领域的应用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S)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及质粒上,是细菌中含量丰富的小型遗传元件。TAS通常由两个紧密相连的基因组成,分别编码毒素(toxin)和抗毒素(antitoxin),稳定的毒素能够损伤宿主细胞,不稳定的抗毒素能够保护宿主细胞免于毒素的损伤作用。依据其性质和作用方式,目前已经发现三种型别的TAS。TAS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应激条件下介导持留菌形成(persistence),稳定基因大片段等。本文就近几年TAS在应激条件下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在副溶血弧菌中鉴定新的毒素-抗毒素系统,为从毒素-抗毒素系统角度探讨该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线工具预测副溶血弧菌染色体上的假定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相似文献   

10.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普遍存在于细菌、古细菌及原噬菌体中的遗传元件,通常由分别编码毒素和编码抗毒素的基因组成。毒素在细菌细胞中较为稳定,而抗毒素则容易被降解。大多数毒素为蛋白并具有酶的活性,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翻译、DNA的复制等重要生命活动从而对细菌产生毒性,抑制细菌生长。抗毒素为蛋白质或非编码RNA,通过极其多样的方式,中和毒素的毒性。目前发现TA在调控质粒拷贝数、流产性感染、生物被膜的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TA不断被发现,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TA的认识。目前TA已经扩展到I‒Ⅷ型,本文总结了近期发现的新型TA,并重点介绍了最新发现的Ⅶ型TA及其特殊的中和机制。由于TA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这些TA可以为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上MazF同源蛋白基因与其上游基因是否组成毒素-抗毒素系统,阐明毒素蛋白的作用机理,并初步探讨毒素-抗毒素系统在营养缺乏时的表达调控。【方法】在大肠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将MazF同源蛋白单独表达或与其对应的抗毒素蛋白共同表达,鉴定MazF同源蛋白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对应的抗毒素蛋白能否消除这种生长抑制;通过体外RNA切割实验,检测MazF同源蛋白是否具有RNA切割活性;检测正常生长条件下和饥饿条件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启动子活性,探讨其在应激条件下的表达调控。【结果】结核分枝杆菌MazF同源蛋白中,Rv0659c、Rv1495和Rv1942c不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毒素蛋白活性,Rv1991c、Rv2801c、Rv1102c和mtPemK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而且它们的抑制作用可以分别被其对应的抗毒素Rv1991a、Rv2801a、Rv1103c和mtPemI解除。Rv1991c、Rv2801c和Rv1102c具有RNA切割活性,mtPemK则不能切割RNA。Rv1991a-1991c和Rv2801a-2801c系统的启动子在饥饿条件下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上Rv1991a-1991c、Rv2801a-2801c、Rv1103c-1102c和mtPemI-mtPemK是毒素-抗毒素系统。毒素蛋白Rv1991c、Rv2801c和Rv1102c通过切割RNA发挥抑菌或杀菌活性,mtPemK具体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Rv1991a-1991c和Rv2801a-2801c系统可能参与结核分枝杆菌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12.
13.
持留菌(persisters)是细菌种群中所占比例不到0.1%的一类特殊亚群,具有与种群内普通菌、抗性突变菌所不同的特征,其形成机制复杂,不易分离培养.持留菌可通过“休眠-生长-增殖”应对逆境的胁迫,维持自身生存和菌体结构稳定,在生物膜的多药耐受性与多金属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持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持留菌的研究历程、特点、基因调控机制及其对微生物膜的耐药性与多金属耐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Cell reports》2020,30(5):1373-1384.e4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44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抵御免疫防御或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能够直接介导癌症的进展和远端转移灶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来源外泌体不仅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还能促进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等的免疫抑制功能,进而降低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帮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本文将概述肿瘤外泌体及其携带的关键介质分子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和耐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92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7.
The subpopul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that survive myriad stress conditions (e.g., nutrient deprivation and antimicrobials) by ceasing metabolism, revive by activating ribosomes. These resuscitated cells can reconstitute infections; hence, it is imperative to discover compounds which eradicate persister cells. By screening 10,000 compounds directly for persister cell killing, we identified 5-nitro-3-phenyl-1H-indol-2-yl-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NPIMA) kills Escherichia coli persister ce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best indigoid found to date, 5-iodoindole, and better than the DNA-crosslinker cisplatin. In addition, NPIMA eradic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ersister cells in a manner comparable to cisplatin. NPIMA also eradic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ersister cells but was less effective than cisplatin. Critically, NPIMA kills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by damaging membranes and causing lysis as demonstrated by microscopy and release of extracellular DNA and protein. Furthermore, NPIMA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P. aeruginosa and S. aureus cell numbers in a wound model, and no resistance was found after 1 week. Hence, we identified a potent indigoid that kills persister cells by damaging their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8.
信号分子ppGpp与微生物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能感知环境胁迫信号,通过触发严谨反应对生长速率进行调节,并通过一系列代谢调控,使细胞能在不利环境中生存。高度磷酸化的鸟苷四/五磷酸ppGpp/pppGpp(文中以ppGpp统称)作为信号分子对微生物生理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至今仍是微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ppGpp对于微生物适应高温、高压等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述了信号分子ppGpp合成降解机制及其调控微生物适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Phytomedicine》2014,21(4):430-434
The role of RecA protein in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makes this protein attractive from a pharmacological point of view.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curcumin is able to inhibit the SOS response in Escherichia coli induced by levofloxacin. The blaTEM-1 gene has been pl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LexA-binding box and used as reporter gene. The expression of TEM-1 β-lactamase enzyme was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ssDNA induced by levofloxacin, while, the presence of curcumin at 8 μg/ml, reduced dramatical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porter gene. Moreover a simple microplate assay suitable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