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 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 已定位20个抗性QTLs, 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 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 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 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 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n)、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已定位20个抗性QTLs,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定,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麦二叉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3765白B、L27(粉)、R1027、冀蚜2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高粱蚜;仅在成株期鉴定中筛选到河北糯R、青稞洋、Tx2737同时对高粱蚜和麦二叉蚜有较好抗性,也仅达到抗(R)级水平。从统计结果来看,苗期接种麦二叉蚜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而接种高粱蚜7 d抗性呈显著差异,接蚜后10 d、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接蚜14 d后,高感材料出现死亡、干枯现象,抗感性易于鉴别,因此,接蚜后14 d是进行苗期抗、感性分析的最佳调查时期;在高粱成株期抗蚜鉴定中,全生育期平均蚜量与盛发期平均蚜量有较高正相关关系(麦二叉蚜相关系数为0.844,高粱蚜为0.954),盛发期蚜量能够较好的代表供试材料的田间抗性,可以用于高粱抗蚜鉴定复筛试验。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25 ℃条件下研究了7种不同抗性的春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系)对麦长管蚜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蚜寿命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麦长管蚜在抗性强的品种上成蚜寿命短、产仔量少;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生性的大小依次为辽春10号>02C-MB >新春6号>巴丰1号>永良4号>内麦19>蒙花1号,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主要抗蚜小麦品种(系)的抗性类型及其生化抗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0个抗麦蚜品种(系)室内苗期生命参数、抗性类型和抗蚜次生物质的研究,明确了不同抗性级别的品种对麦蚜种群控制力及部分生化抗蚜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抗蚜品种(系)中30%左右为不选择性:表现为爬行频繁,定殖率低,但是定殖个体生长发育良好;70%为抗生性;表现为使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和禾谷缢管蚜只Rhopalosiphum padi(L.)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2.1%~28.2%和3.7%~13.9%,若蚜死亡率增加1.0~3.6倍和1.0~2.25倍,平均寿命缩短10.2%~96.5%和37.5~97,1%,繁殖力下降3.4%~72.8%和25%~97.2%。苗期生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源的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其总酚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级别呈显著负相关,以抗生性为主的品种其总酚含量亦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力(rm)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总酚是小麦抗长管蚜的关键因子之一,而与禾谷缢管蚜抗性水平无关;单宁含量与麦蚜抗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高粱的理化特性与抗蚜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抗蚜的河农16和感蚜品系Tx623B、Tx622B、Tx3197B、千三、晋五及杂交种的物理特性、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理化特性与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粱抗蚜品系叶片表面较感蚜品系的细胞排列整齐、致密、表皮细胞直径较感蚜品系小、叶片薄、叶片表面光滑、叶片颜色浅.感虫后各品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升高,与蚜虫的诱导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品系感蚜前后均不存在趋势性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感虫前在抗虫的河农16及杂交种中具有高水平表达,并与其他感蚜品系存在显著差异;蚜虫侵害诱导后PAL酶活性均有上升,但抗蚜品系中表现稳定,酶活性变化幅度与叶片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PAL酶活性与高粱的抗蚜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感虫前后氨基酸含量及其变化与高粱品系抗蚜性间无相关性;在感蚜虫前,抗蚜品系及其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蚜品系,接虫后感蚜品系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3个不同国家的小麦抗性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在所有条件严格统一的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通过各处理在同一植株上先后不同的接蚜方式,分别测定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在前期被蚜虫危害的抗虫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上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蚜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取食作物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即在品种98-10-30上,通过与前期不接虫的对照及前期接不同麦蚜的相关处理比较,麦长管蚜对后期取食的麦二叉蚜(MRGR=0.0974±0.0071)具有抑制作用,而麦二叉蚜对后期取食的麦长管蚜(MRGR=0.1614±0.0048)却有促进作用;在品种Amigo上,前期麦蚜的危害对麦长管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品种Batis上前期危害对麦二叉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明确了3个品种对两种蚜虫的抗性状况,即在前期无蚜虫危害时,品种98-10-30和Batis对两种麦蚜的抗性相当;在前期有麦蚜危害时,品种98-10-30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而品种Batis对麦长管蚜的抗性较好;品种Amigo无论在任何处理下均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部分葡萄品种和砧木抗葡萄根瘤蚜性能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检测我国葡萄品种和砧木对中国生态型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cola (Fitch) 的抗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离体根接种法鉴定了10个葡萄砧木、18个葡萄栽培品种,测定了根瘤蚜存活率、发育历期、产卵量、种群龄期结构指数和成虫大小等指标。结果表明: 砧木品种SO4,5BB,1103P,420A,Lot,101-14MG,3309C,140Ru和110R抗根瘤蚜,接种后蚜虫陆续死亡,尤其是SO4,5BB,1103P和420A对根瘤蚜高抗,使根瘤蚜滞育仅发育至1龄。我国当作砧木使用的贝达不抗根瘤蚜,接种后蚜虫存活率始终保持在38.82%~47.5%,日产卵量达9.01;欧美杂交种中的康克、康拜尔和卡它巴对根瘤蚜稍有抗性,根瘤蚜日产卵量在6.00~6.85粒之间,其中康克、康拜尔葡萄上蚜虫的存活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由最初的60%下降至25%~30%; 欧美杂交种中的黑虎香和白香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根瘤蚜的存活和发育进程,但对根瘤蚜的繁殖量没有影响。所有供试欧亚种和欧美杂交种的栽培品种都对根瘤蚜高度敏感,接种后第29 d 蚜虫存活率仍保持在40%~60%,且前后变化较小,日产卵量变化于7~12.35粒之间,总产卵量均在190粒以上。由此可见,我国供试栽培品种均不抗根瘤蚜,在根瘤蚜疫区需要用抗性砧木嫁接苗建园。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的模糊综合决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50个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鉴定指标值进行模糊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品种自然感蚜量、蚜虫在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产仔率、内禀增长率(rm)及品种耐害性等抗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品种抗性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对10个品种的抗蚜性综合决策结果表明,陕167的综合抗蚜性最强,83(37)65、(87)113、82246次之,小偃6号最差。同时,综合型决策模型的决策结果最优,精度高,保留较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对麦蚜主要生命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经田间鉴定抗蚜性表现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在室内外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对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分析了室内外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生性并不能造成若蚜个体的直接死亡,但对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和产仔数影响显著,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其中对两种蚜虫若蚜发育历期的影响室内外表现了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的主要指标;其次是对成蚜产仔数的影响,禾谷缢管蚜室内外试验结果比较的吻合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粱芒蝇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祥林 《昆虫学报》1977,(2):177-18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近几年来,我州大力推广杂交高粱,作为粮食超《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 Rondani),在我州又叫高梁秆蝇。主要为害高梁幼苗,特别是杂交高粱,造成大量枯心,有的地块甚至成片毁灭,以致改种。对杂交高粱的制种,影  相似文献   

14.
高粱不同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粱的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众多,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有关高粱核型的分析,部分品和已有报道'-"。为了更多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核型,从而为研究高粱的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必要的细胆学依据,作者对4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了G一显带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分别由吉林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子于25℃萌发,待根长Icm左右时,按宋运淳"'等修改的ASG法制片,核型分析按李极学"'等建议的标准进行。2结果与分析"郑粱2号"、"甜杆G"、"竹叶青"和"忻粱7号"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与相应的核型见图版1:A-…  相似文献   

15.
16.
高粱抗高粱蚜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富刚  刘俊 《昆虫学报》1991,34(1):38-42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Ingle , M., and B. J. Rogers . (Purdue U., Lafayette, Indiana.) The growth of a midwestern strain of Sorghum halepens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mer. Jour. Bot. 48(5): 392–396. Illus. 1961.—This grass, adapted to midwestern growing conditions, increased growth up to 32°C.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16 hr.). In a 12-hr. photoperiod, growth increased up to 27°C; at 32°C. growth was reduced. Flowering usually occurred under photoperiods of 12 hr. or less, but this requirement was not absolute. Rhizome bud sprouting wa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emperature. Regardl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variations tested, all buds on the rhizomes developed into aerial shoots and never into rhizome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