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热带经济植物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的成熟花萼为原料提制而成的玫瑰茄红色素,是一种新的食用天然色素[3,10,11,18,19]。我们已经简要报道过这种色素的提制工艺、理化性质、安全性和着色试验的研究结果[2],尔后又详细报道了玫瑰茄红色素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4]和热效应试验[5]。本文拟报道玫瑰茄红色素对三种金属离子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玫瑰茄又叫山茄,原产于非洲苏丹,故又名苏丹红,国外俗称罗塞尔、卡凯蒂。学名是(Hibiscus SabdaTiffa L)。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为野生,由于花朵一时不易凋谢,被人们发现移为家种,传到一些国家。栽培玫瑰茄主要是为了采收花萼,其萼片肉质,紫红色,作为饮料已有300多年历史。1940年引入我国,80年代以来在福建、云南、四川、两广先后试种成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具有抗氧化活力的玫瑰茄与酸乳发酵结合起来,开发玫瑰茄发酵酸乳。方法:玫瑰茄活性物质采用温水浸提法,获得玫瑰茄花茶并将pH调整至6.0后进行酸乳的发酵。玫瑰茄活性物质通过测定540nm和280 nm吸光度值,分别对应玫瑰茄色素与精油的含量;玫瑰茄发酵酸乳的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玫瑰茄发酵酸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玫瑰茄浸液会对乳酸菌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玫瑰茄用量要小于0.5%;玫瑰茄浸提活性物质最佳条件为40℃温水浸提40 min。结论:最终确定的玫瑰茄发酵酸乳最佳生产工艺为玫瑰茄用量0.3%、奶粉用量5%、发酵时间24 h。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茄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测定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按照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玫瑰茄粗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得率的影响。玫瑰茄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6 (g/mL)、提取时间3.1 h、提取温度90℃,在该最优条件下所得玫瑰茄粗多糖的得率为14.41%,与预测值接近;玫瑰茄粗多糖对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为玫瑰茄粗多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秀祯  林俏慧  郭勇 《广西植物》2007,27(6):903-908
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愈伤组织进行了转化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玫瑰茄转化细胞系。GUS活性组织化学检测和PCR扩增鉴定的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为4%。说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经愈伤组织导入玫瑰茄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玫瑰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等,但目前关于玫瑰茄的抑菌作用研究较少,有关抑菌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测定玫瑰茄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的影响,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等,系统阐述玫瑰茄的抑菌作用机制. 电导率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结果显示,玫瑰茄醇提物只对菌体的细胞膜造成微小损伤,其抑菌作用的靶点不在细胞膜. SDS-PAGE和DAPI结果显示,玫瑰茄醇提物可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显示,玫瑰茄醇提物可与DNA结合,当DNA与药物的浓度比较低时,玫瑰茄醇提物与DNA以嵌入结合为主,当二者的浓度较高时,两者间发生的是氢键结合. 上述结果证明,玫瑰茄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主要是药物通过与DNA发生嵌入结合和氢键结合,使DNA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转录,降低核酸的含量,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菌体生物学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中间产物对玫瑰茄培养细胞合成花青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5培养基悬浮培养产色素的玫瑰茄培养细胞,培养13天时,花青苷产量最高,为0.25g/L。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10^-6mol/L的外源L-Phe能够显著地增加产色素细胞花青苷的积累量。浓度为10^-7mol/L的槲皮素,可使悬浮培养的玫瑰茄细胞花青苷产量提高1.3倍,无论是L-Phe还是槲皮素均不能启动不产色素的细胞系产花青苷。  相似文献   

8.
埃及国立研究中心植物学研究室进行了灌溉量(每埃亩合6.3市亩,灌溉100,150,200和250米3水)和灌溉时间(隔15,25,35和45天一次)对玫瑰茄化学成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埃亩灌溉100米3水以及隔35和45天灌溉一次对提高玫瑰茄萼片中可溶性总固形物的百分率非常有效。在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两种实验的不同处理情况下,玫瑰茄萼片的酸度都一样。每埃亩灌溉150米3水以及隔15天灌溉一次对促进玫瑰茄花萼具有红颜色的花青苷和黄酮类的生物合成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玫瑰茄(Rosele)是锦葵科木锦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福建已有生产性栽培,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但主要作纤维性原料出口。而玫瑰茄具有多种济价值,其中花萼为紫红色,颜色鲜艳,已经作为提取花青苷色素的合适原料而受到重视。由于受到地域、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大面积栽培植物来获取产物的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为天然色素的生产提供了新途径[1].本文研究了玫瑰匣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和pH值对细胞生产及花青素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以及采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来生产花青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来自埃及、塞内加尔、印度、泰国及中美洲的五个玫瑰茄品系的成熟萼片以五种方法,即在-3℃冷冻干燥和在20℃、40℃、60℃及105℃的烘箱内干燥,以研究干燥方法对玫瑰茄两个最主要的品质特性——有机酸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各种干燥方法对所有品系均有影响。冷冻干燥法可以获得最多量的有机酸和花色素苷,但要大规模生产则太昂贵。炉烘干法与冷冻干燥相比,不论哪一种温度都破坏品质,损失最小的是40℃,此时10%的酸与20—30%的花色素苷损失;而在1O5℃时,50—75%的酸与花色素苷受破坏。商品玫瑰茄萼片质量往往较差,这是因为采收时不完全成熟或过分成熟 (枯熟)、萼片混杂了果实其它部分,外来杂质很不干净或是阳光晒干时不干净所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现提出一个收获方式(表2),着重注意开花期、生长期及萼片发育期间成分的变化。但是,所探讨的五个品系的这些特性都不相同,因此应按各品系所适应的特殊情况进行收获。当地的土壤、气候与经济状况均会影响收获的方式,萼片应该分散成薄层放在干净草席上晾干。这样做费用增加了些,但萼片品质比在太阳下晒干的改善了很多。  相似文献   

11.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系一年生草本的短日照植物,产于印度至马来西亚一带。生长在以色列(北纬32°)的玫瑰茄,其最早的成花时间为8月5日。初步研究表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秋季就停止,这可能是受夜间低温影响所致。本文旨在探明玫瑰茄不同生长阶段对冷害的敏感性。 将栽种在塑料盆钵的植株分别置于14—30℃的温室内,光周期平均为10小时,每2—3天浇水一次,不施肥。在一定的生长阶段,以10株为一组移入25°、17°、14°或10℃±2℃的生长室里,并采用冷—白莹光照,每日光周期为8小时。三个生长阶段为:1.  相似文献   

12.
玫瑰茄是一种经济植物,其花萼是一种优质饮料和食品加工的天然染料与调味(酸味)剂,还可入药,具降血压、解暑生津之能。1979年我组从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进种子试种,生长正常,开花结实,采收了数次花萼,并可自留种子。  相似文献   

13.
朱新贵  郭勇   《广西植物》1998,(4):322-324
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受光调节。将不同的单色滤光膜覆盖在摇瓶表面,控制光照强度,判定了蓝光是促进玫瑰茄细胞产花青素的最有效单色光;红光和橙光无效;其它单色光随其波长接近蓝光,正效应增强。单色光对玫瑰茄细胞培养过程的其它参数,如pH、降糖、细胞生物量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朱新贵 《广西植物》1998,18(4):322-324
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受光调节。将不同的单色滤光膜覆盖在摇瓶表面,控制光照强度,判定了蓝光是促进玫瑰茄细胞产花青素的最有效单色光;红光和橙光无效;其它单色光随其波长接近蓝光,正交应增加。单色光对玫瑰茄细胞培养过程的其它参数,如pH、降糖、细胞生物量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玫瑰茄花色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玫瑰茄花色素提取的适宜溶剂为乙醇,适宜的酸碱度为p H 2.0;影响提取效果因素依次是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40目、乙醇浓度70%(V∶V)、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h、最佳料液比1∶20,在此优化条件下,玫瑰茄花色素的提取率可达0.48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对玫瑰茄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茄中富含钙、镁营养元素,富含铁、锰、锌微量元素,从而为玫瑰茄的食用、医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玫瑰茄中营养元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对玫瑰茄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茄中富含钙、镁营养元素,富含铁、锰、锌微量元素,从而为玫瑰茄的食用、医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巴基斯坦,曾用玫瑰茄枝条作原料进行打浆和造纸试验。玫瑰茄茎干剥掉纤维后留下的木质部分的纤维索含量是很理想的,与竹子纤维的品质不相上下。它比竹子的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黄花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鲜的黄花菜分别进行室温贮藏、冷藏、冻藏处理,分析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黄花菜的营养价值与感官品质随着贮藏天数增长而引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鲜黄花菜在室温(25℃~30℃)条件下2天就开始腐败变质,到第3天完全腐败;在冷藏条件下贮藏6~7天也开始腐败变质,第9天完全腐败变质;而在冻藏条件下能很好的保藏,但是口感会很差,另外,随着贮藏天数的增长,黄花菜的颜色、维生素C、叶绿素和还原糖等指标的变化也会导致黄花菜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0.
谢秀祯  林俏慧  郭勇 《广西植物》2008,28(4):521-526
利用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将AtPSK2基因导入玫瑰茄细胞,并获得了功能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的临界植板细胞密度和临界起始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60%和50%,悬浮细胞培养周期由16d缩短到12d,转化愈伤组织的比生长速率比对照提高了75%,转基因玫瑰茄细胞和愈伤组织中的花黄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不仅为花青苷和花黄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高产细胞株的选育提供出发材料,而且为PSK-α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