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元  沈铭贤 《生命科学》2012,(11):1232-1236
介绍当代西方主流生命伦理学具有代表性的4种基本原则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和误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为构建未来中国生命伦理学原则和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林英 《生命科学》2012,(11):1225-1231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应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或医疗保健的演变使人类面临的种种伦理难题。生命伦理学的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里程碑式的案例,对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其发展特征上看,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紧密联系,有着更为广泛的研究内容和独特的专业特性。生命伦理学要有效回应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伦理难题,既要准确地界定伦理问题,又要以适当的方式将伦理学基础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当中。对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2003年9月以来,首次尝试在高二年级开设"生命伦理学"选修课,今年9月份开始进入第2轮教学实验过程。此项目是于2003年3月通过受聘于日本筑波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新西兰生命伦理学导师Dr.DarrylR.J.Macer.Macer先生引进的、Dr.DarrylR.J.Macer.Macer先生是国际项目--"生命伦理学在中学的开展"的发起人之一,此项目旨在世界各地基础教育领域中普及生命伦理学方面的知识。目前该项目已在墨西哥、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新西兰等数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同时开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学习其它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但是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总处于被动机械学习状态。为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实验教学的驱动力,我们充分利用新校区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科学调整教学环节,尝试生命伦理学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性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帮助每一位医学生及早建立正确的生命伦理价值观,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意义、内涵和价值的教育,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生命教育的内涵,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运用多维度的观念剖析当下的现实问题,以此了解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维护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学,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诠释了什么是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种方法,以此共鉴。  相似文献   

9.
曹国英  邹和建  伍蓉 《生命科学》2012,(11):1237-1242
生命伦理学委员会是从伦理学角度审查人体试验研究,保护受试者权益的决策咨询组织。该委员会一般由来自法学、伦理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其审查遵循的重要依据是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基辛宣言》。近年来,伦理委员会快速发展,但各伦理委员会审查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相关部门尚需加强对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并加强对伦理委员会的监管,方能促进我国伦理委员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与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价值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伦理价值理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价值理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伦理价值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出,生物教学应达成"喜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一起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确定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情感目标。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永远主旋律,怎样让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生物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生命教育、生物教学永远的主旋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走在中等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班主任是我国职校教育者的主体,我们在践行职校教育方面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同时也感受着教育智慧和生命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招生、教育、教学和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医学伦理学理论和实践根植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并随之发生改变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完善,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并进而影响异乡本土医学文化。从目前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和实践看,医学伦理学教学及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全球化医学发展进程。本文从传统医学文化和医学伦理学的理论渊源入手,针对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德性培育重视不足、临床决策能力培养缺失、标准化评价体系缺失等主要问题,探析教学改革的路径,以促进医学伦理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出生体重对学龄期儿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dach儿童行为量表、儿少主观生命质量问卷及自制儿童生命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对台湾基隆市8-11岁儿童进行调查,依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出生体重分组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350名儿童中,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有21.14%(74/350).使用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行为问题与父亲与主要养育人的教育程度、受试儿童是否对家庭造成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四个方面有密切关系.对不同出生体重儿童主观生命质量满意度的分析结果提示: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比,在生命质量中的情感成份满意度较低(F=2.601;P=0.028);而巨大儿在认知成份满意度较正常出生体重儿差(F=3.189;P=0.012),且多元逐步回归发现:主要养育人的教育程度与母亲每周与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儿童主观生命质量满意度的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的情感成份满意度较低.而巨大儿生命质量的认知成份满意度较差,出生体重是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郭文胜 《生命世界》2008,(11):93-94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让学生生命之树永葆青春,使学生生命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6.
毛新志  李俊 《生命科学》2012,(11):1330-1333
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作为当前生命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政府和广大公众的关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不仅关涉到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与我国公众的身心健康、基本权利密切相关。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生命伦理意蕴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基础是确保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关键是尊重公众权利,核心是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通过人工操纵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改变和设计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它要解决的是“能不能够做到”的问题。当生物工程师在实验室操纵人类的基因和细胞时.人的生命结构和功能就可能被设计和改变。生物工程进一步的发展将面临对人类伦理和人性尊严的挑战。为此,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尝试在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合格的生物工程产业人才,同时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刘华 《生命世界》2010,(9):80-81
<正>生命的诞生,是相当可贵和不易的。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生命教育的内涵上,生命教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是直接针对现代化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态严重破坏的后果而提出来的,它是一门研究和调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的学科.生态伦理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青少年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可以为其成为“理性生态人”奠定基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生态伦理教育不足的问题.生态伦理学是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论述了生态伦理学教育的涵义、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生态伦理教育在我校开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校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教育应从尊重人和关怀人的生命开始,使得教育成为"为人"的教育。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应从开设生命教育师资、生命教育课程及授课方式三方面入手来完成促使完整的人的发展为目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