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广西钦州地区小董镇大虫岭深海硅质岩剖面中,首次处理出了层序连续的牙形石化石,并由老至新划分了二个牙形石带,即Jinogondolella granti带和Clarkina dukouensis带。通过这二个牙形石带与斜坡相和盆地相碳酸盐岩硅质岩系中的牙形石带进行对比,划分了本剖面中乐平统生物地层底界。本文对深海硅质岩系中这一界线地层牙形石动物群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准噶尔下、中泥盆统界线地层及腕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汉奎 《古生物学报》1991,30(3):307-331
一、前言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系被分为北部萨吾尔山小区、中部沙尔布尔提山小区和南部玛依拉山小区(曾亚参等,197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81)。其中沙尔布尔提山小区的泥盆系出露最全、化石最丰。本区泥盆系及其生物群的系统研究始于1973年(侯鸿飞等,1979;Hou Hong-fei 1981;张川等,1983)。但由于此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故工作中仍遗留一些问题。1984和198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队对该区进行考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即是这一成果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2,41(2):280-282
串管海绵的Amblysiphonella属在桂林地区融县组的发现,填补该属在晚泥盆世地质历程中的空白。在此之前,国内、外已出版地质文献中未记载该属在泥盆系发现的种。  相似文献   

4.
我国泥盆系鱼化石非常丰富,尤其是下、中泥盆统。但是,上泥盆统鱼化石发现尚少,而且主要是胴甲类化石,节甲类化石则很少发现。潘江(1962)在对斯行健已记述的一植物化石 Changyanophyton hopeiensis Sze重新进行观察时认为,该化石应属于盾皮鱼类,并将其归人瓣甲类 Macroptetalichthyidae(?),化石仅包括前腹侧片和胸棘。 Denison(1978)根据潘江的文章和插图则认为, Changyanophyton hupeiensis属于原始节甲类或者瓣甲类。王念忠等…  相似文献   

5.
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一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综合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将该削面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牙形石序列自下而上归纳为1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1)Neogondolella orientalis-Neogondolella longi-cuspidata带(龙潭组顶部一长兴组底部:第1层-4a-1层);2)Neogondolella wangi带(长兴组下部:第4a-2层-10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长兴阶底界金钉子点位;3)Neogondolella changxingensis-Neogondolella deflecta带(长兴组上部:第11层-23层);4)Neogondolella yini-N.zhangi带(长兴组顶部:P/T界线层第24层);5)Neogondolella meishan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5层);6)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6层);7)N.taylorae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a层-27b层);8)Hindeodus parvus 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c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三叠系底界金钉子点位;9)Isarcicella staeschei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d层-29a层);10)Isarcicella isarcica带(殷坑组下部一中部:第29b层-51层);11)Neogondolellatulongensis-Neogondolella planata带(殷坑组上部一和龙山组下部:第52层-72层);12)Neo-spathodus kummeli带(和龙山组中部:第73层-92层);13)Neospathodus cristagalli-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龙山组上部一南陵湖组下部:第93层-111层).同时,为了提高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对比精度,文中也讨论并修改了该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hindeollid型与gondolellid型平行的牙形石带.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道了在桂东仁义剖面中上泥盆统巴漆组中一段八十余米厚地层中发现的牙形石3属10种(包括亚种)和腕足动物16属17种(包括属种未定类型).根据牙形石的组合分布,识别出Schmidtognathus hermanni带、Polygnathus cristatus带和Klapperina disparilis带上亚带,表...  相似文献   

8.
湖南花垣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描述了湖南花垣排碧剖面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的2个新属8个新种。论述了在中国南部首次建立的湖南花垣中-上寒武统牙形石带与华北和东北南部相应牙形石带的对比依据,概述了中国寒武纪牙石研究的简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中寒武世牙形石动物群古生态和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祁连山中寒武世牙形石动物群产自较深水碳酸岩缓坡环境,时代为张夏期。与华北和华南同期牙形石动力 的群相比、本动物群以原牙形石Jiangshanodusaff.triaggulus,Gapparodusbisulcatus,Phakelodustenuis等占绝对优势,而副牙形石Westergaardodina和Prodoneotodus仅占7%,缺乏Laiwugnathus,Furnishina等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六景剖面艾菲尔-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林 《古生物学报》1992,31(6):708-723
广西六景剖面民塘组底部艾菲尔-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类,是一个台地边缘相和盆地相之间过渡环境中的非近岸底栖型腕足动物群.该动物群以贝体小,属种分异度较高,缺乏明显的地方性分子为特征,石燕贝类占有明显的优势,具背中隔板类型的正形贝类发育,并有鸮头贝科的分子出现.Echinocoelia, Davidsonia 和 Pentamerella 是本腕足动物群的优势属群;其他重要分子有 Skenidioides, Vallomyonia, Leptathyris, Rhynchospirifer, Warrenella 和 Stringocephalus.文中描述腕足类17属19种,其中4新种: Vallomyonia sinensis sp. nov., Pentamerella nanningensis sp. nov., Davidsonia guangsiensis sp. nov., Echinocoelia guangs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2.
华南上石炭统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界线附近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详细描述了华南上石炭统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界线附近的牙形刺序列,由上而下可划分为: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St.cancellosus,Idiognathodus sagittalis,Swadelina makhlinae-Sw.nodocarinata,Sw.subexcelsa和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带,并对这些牙形刺带进行了国际对比。同时认为,以Idiognathodus sagittalis的首次出现为卡西莫夫阶的底界是最好的选择。另外,文中的Idiognathodus sagittalis,Swadelina makhlinae和Sw.subexcelsa都是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象州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壳相含泥质石灰岩中发现一个海星口面化石 ,定名为Devonasterguangxiensissp .nov .。该种中盘较大 ,腕长且直 ,下缘板发育 ,口角板肥大 ,略尖 ,与美国标本Devonastereucharis(Hall)相比 ,有一定的区别。海星化石与东岗岭组常见化石Actinopteria(双壳类 )和Atrypa(腕足类 )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丹拉要泥盆纪礁组合剖面的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南丹拉要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台地的边缘,是一个礁、滩、开阔台地沉积互相交替的叠置礁。礁组合中出现5个主要的生物群落。其中以层孔虫、床板珊瑚为主的 Stromatopora-Alveolites群落是最重要的造礁群落。这些群落有规律地分布在礁组合的不同部位。它们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显示礁组合的发育过程分成3个大的旋回,其中包括9个次一级的成礁旋回。旋回反映了海水深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牙形化石定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乐平统长期以来一直很有希望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只因华南缺乏经过详细论证的乐平统底部层序而未能实现。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梅仕龙等建立了完整的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地层的牙形化石带等,促成乐平统被正式批准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并使蓬莱滩剖面成为底界的最佳候选层型剖面。 笔者等曾反复论述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dukouensis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候选层位的优点和缺点。C.dukouensis的演进可以作为Clarkina属内渐变群的第一个基准面(datum),而且该种分布较广。然而,C.dukouensis在C.postbitteri-C.dukouensis演化种系中的首现本身并无区域对比意义,因为C. dukouensis的首现从未在其他地点发现.而首现的层位也不与全球性生物或环境变化的重要事件对应,C. postbitteri带之底接近前乐平统生物绝灭事件的顶峰层位以及在整合层序中厘定的重要层序界面。根据动物群和沉积变化容易进行国际对比这一优越性,使该带之底成为最有希望的界线。近些年来.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的工作方案一直将其作为乐平统底界。不过,C. postbitteri与祖先种之间的形态变化较显著,演化谱系需要充分论证。 多年来,底界附近的牙形化石被归纳为两个组合带,即下部的Neogondolella bitteri-N.liangshanensis带和上部的N. bitteri-N,leveni带。新建的牙形化石带表明N.bitteri-N.liangshanensis带并不存在,而带化石N.liangshanensis的层位实际上高于N.leveni。在王成源1995年至1998年发表的论文中,这些事实以及多数新的牙形化石带基本被接受。他于1998年发表蓬莱滩剖面牙形化石的研究,并“赞赏”以C.postbitteri带之底为底界。但在“乐平统的底界-蓬莱滩剖面再研究”中,他认为C.postbitteri带不存在,并转而采用C.dukouensis的始现为底界。 从“再研究”可以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首先,C.postbitteri的首现仍属于底界最具吸引力的候选层位。理由是1.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可以从该层及其上下的层位获得适量的牙形化石;2.新的研究结果表明,C. postbitteri自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种系演进而来,可以在蓬莱滩剖面厘定;3.在美国至今仅发现C. postbitteri的过渡类型,所以关于C.postbitteri始现于美国、而后迁移至古特提斯的假说有待证实;4.C.postbitteri带的界限明确,王氏报道的零星出现在层116.4-4f的C.postbitteri颇有疑问;5.王氏报道Jinogondolella的种与C.postbitteri的延限范围重叠,但只图示了这些种的一个标本(图版Ⅳ,图1).而该标本应为C.postbitteri;在湘南斗岭组顶部与C. postbitter共生的不仅有瓜德鲁普世类型菊石,还有乐平世类型腕足类。王氏的“C. dukouensis”产于C.postbitteri带,层位与此相同,而不是较高。 王氏确定的C.dukouensis首现层位显然有误。他用来代表“C.dukouensis”首现的产于层114.6-6k的标本(图版Ⅱ,图1-5)以及层114-7b(图版Ⅱ,图6-8)的标本,与代表C. postbitteri的标本(图版Ⅰ,图1-8)都具有后部和中部小齿分离的齿式,应属于C. postbitteri的居群。产于层114-7e及以上层位的C.dukouensis的标本(图版Ⅰ,图9-15)具备该种特征的齿式,后部和中部的小齿排列较紧密。层114-7e的一个标本(图版Ⅰ,图10)具有C,postbitteri与C.dukouensis之间的过渡型齿式。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另一候选层位,C. dukouensis的首现实际上处于层114-7e附近。 生物成种的速率和型式多样,既有渐次演进,屯有点断平衡。无视这一事实,把一些明显的变化都看成地层记录缺失,必然使界限上下的变化愈来愈细小,终至难于确定,争论不休。即使定了也无法横向追索,缺乏对比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桂中南下泥盆统的胴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广西横县六景采集的下泥盆统胴甲鱼类化石的描述,同时对以往记述或报道过的该地的胴甲鱼类化石作了简要的评说,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广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的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胴甲鱼类化石内容,讨论了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与滇东曲靖有关地层的对比,重申了桂中南莲花山组的地质时代应和曲靖西屯组的相当.由于直伏于西屯组之下,尚有一含多鳃鱼类化石为其特色的西山村组,该组又公认是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因此,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之下,缺失了相当于西山村组的沉积.很显然,以莲花山组的地层内容所建立的莲花山阶,用来代表我国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乔丽 《古生物学报》2011,(2):166-175
统计广西中泥盆世不同沉积相区二十条剖面的腕足动物化石记录共计13目45科69属167种,其中Eifelian期47属73种,Givetian期32属100种.对不同级别分类单元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从Eifelian期到Givetian期,不仅腕足动物各个目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构有明显改变,而且各个时期不同沉积环境下的腕足动物...  相似文献   

18.
描述泡沫轴珊瑚属一新种———Aphraxoniawuqiaensissp .nov .,标本产于沿新疆南天山地区乌恰县托帕 吐乐尕特山口公路边的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泡沫珊瑚属过去仅在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我国湖南株州地区发现 ,目前在新疆中泥盆统的发现 ,不仅丰富了该属的化石种资料 ,同时也表明在中晚泥盆世南天山地区可能与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华南地区存在密切的生物地理区联系。通过与该属已知 2个种特征和产出时代的对比 ,看出从中泥盆世Givetian期到晚泥盆世 ,可能存在从A .zhuzhouensis→A .wuqiaensissp .nov→A .taurensis的演化谱系和由华南→新疆南天山→土耳其的迁移路线。其演化趋势体现为 :1 )一级隔壁数目逐渐减少 ;2 )隔壁由中部加厚→边缘加厚 ;3)主、对隔壁分离 ,对隔壁伸过中心形成轴端微膨胀板状中轴→轴端膨胀明显的板状中轴→主、对隔壁在中心交汇形成轴端膨胀中轴 ;4 )一级隔壁不达中轴→与中轴相交。  相似文献   

19.
Ductina vietnamila Maximova产于广西南丹罗富中泥盆统下部塘丁组上部,三叶虫化石多为原地埋葬,其中有一些为蜕壳标本。蜕壳构造的特征是:头胸分开,头前移并沿轴向错开、翻转180°;胸节基本按序排列,有时后两三个胸节前倾;胸与尾多分离,沿轴向微错开,有时尾向后翻转180°。  相似文献   

20.
TheDevonianfishfossilsandstratigraphyofWudinghavebeenstudiedbymanypalaeontologistssince1942.Prof.H.C.WangforthefirsttimereportedBothriolepisfossilsfromWuding.In1965,ZhangGuoruidescribedWudinolepisweni,DianolepiIliuiandBothriolcpistungscni.Thehorizoflsofthefish-bearingstratawereconsideredasMiddleDevonian.In1973,LiuYuhaiandWangJunqingin"SomeproblemsontheDevonianstratigraphyofeasternYunnan"discussedthedivisionofDevonianSystemofWudingasshowninthetable1.ZhaoXiukun's"TheDevonianSystem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