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生物学课本中旁栏思考题的教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生物》中编写的旁栏思考题是新增设的教学内容之一 ,下面就旁栏思考题的教学应用谈点个人体会。1 旁栏思考题的类型根据思考题涉及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教学目的要求 ,我将旁栏思考题大致分成 5种类型。1.1 思考型问题 即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而提出的疑问 ,目的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及教学效果 ,一般地说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很容易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 :在学习了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后 ,学生遇到“在临床上 ,医生常给病人点滴输入葡萄糖液 ,这样做起什么…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是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中新增加的次位概念,也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表观遗传与核心素养的联系、表观遗传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呈现、表观遗传教学方法的选择、表观遗传内容的延伸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更好地进行该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酶的特性”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组引导式学生探究实验。其中“酶的高效性、专一性”探究设置在必修教材里,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起始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布于选修教材中,是必修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就实验内容来说,催化剂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但生命体中的特殊催化剂——酶却是他们深感陌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旁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旁栏思考”是高中新教材新增加的小栏目,虽然它不是必学内容,但教师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无疑会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积极明显的作用。试教中,我对全书48个“旁栏思考”逐一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1 “旁栏思考”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1 用新颖、趣味性强的“旁栏思考”导入新课 新教材许多章节的“旁栏思考”是针对本节有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某些现象提出疑问。用它来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绪论”中的“旁栏思考”: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林伟 《生物学通报》2020,(10):32-35
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常存在目标设置随意等问题,比较了课程标准中设定的探究活动,进而对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对探究活动的类型、分布、目的和内容等进行归纳后,揭示了教材中的探究能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议进行探究能力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针对、有侧重、有层次地做好教学规划。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中微生物学知识的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微生物学知识在教材中共有7节内容、14个不同类型的实验、31幅插图、6篇课外阅读材料。教材具有内容分布分散性、插图多样性和实验设置多样化的特点。针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提出了建议,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3个版本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3个探究实验内容为研究对象,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水平、实验科学探究开放水平、落实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内容难度等5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个版本生物学教材探究实验的整体设计皆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有注重学生探究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等特点。分析3个版本教材各自特色及共同特征,提出教材使用及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免疫”是各种版本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必修内容。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有的教材没有把免疫作为调节人体内稳态的一种方式:有的虽然注重了通俗性但却忽视了科学性,有的虽然强化了理论性,但却弱化了实践性,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陈瑜 《生物学通报》2004,39(8):34-35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教材的结构上增加了“小资料”、“课外读”、“旁白栏思考题”、“实习”、“研究性学习”等栏目。用好这些栏目,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生物学必修教材(2000年版)为例,就如何正确使用教材中的“旁白栏思考题”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起浙江省各高中全面使用现行教材,至2003年12月完成了第一轮现行教材必修和选修的教学,从以下4个方面调查和分析了现行教材实践内容的实际教学状况及新课程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1)高中生物学现行教材实践内容教学的现状;2)师生对造成实践内容教学现状的看法;3)学生对现行教材实践内容的教学要求;4)学生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