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Hymenoptera:Scelionidae)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28℃之间,雌蜂卵巢生长,基端卵子生长和卵巢中卵子发生的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d后雌蜂卵巢长宽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日龄的的雌蜂,卵巢中成熟卵也显著减少,但从羽化后第2d开始,各项指标均与25℃和28℃下的接近.这说明该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9~31℃之间,虽然野蚕黑卵蜂的卵巢发育速度不同,但所能达到的最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5个温度对于该蜂的卵子形成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以20%浓度蜂蜜、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为食料,研究了它们对野蚕黑卵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蒸馏水),蜂蜜、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野蚕黑卵蜂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可使其卵巢管中较高的成熟卵量维持较长时间,即可延缓该蜂的卵子重吸收。甘露糖对野蚕黑卵蜂的卵子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所起的作用显然不如蜂蜜及其它3种糖类,并且也不能延缓该蜂的卵子重吸收。  相似文献   

3.
关于哺乳动物出生后卵巢内是否有新的卵子继续发生或者说出生后的卵巢中是否存在生殖干细胞以维持卵子继续发生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占主流的观点是"出生后的卵巢内卵泡不可更新"说,但仍不断有报道对此论断提出挑战.这既是个生殖生物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又对雌性生殖、生殖医学、生殖期的延长及干细胞研究等许多相关问题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就这一争议性问题的研究进程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朝晖  郭琨  郑萍 《动物学研究》2012,33(6):586-590
哺乳动物卵巢中是否存在卵细胞再生(neo-oogenesis)及卵巢生殖干细胞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争议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出生后不再有新的卵细胞生成,即个体出生时生殖细胞已发育到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阶段,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diplotene),之后卵泡池中的配子或凋亡,或重新启动发育,没有生殖干细胞通过再生来产生新的卵子补充到卵泡库中。然而,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和人卵巢中可以分离出一类生殖细胞,它们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移植入卵巢后可以分化形成有功能的卵细胞,从而挑战了这一传统理念。但是,生理条件下卵巢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类生殖干细胞,其生理功能如何。该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对于出生后的哺乳动物卵巢中是否存在生殖干细胞以维持卵泡的更新一直争议不断,现就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选定多个阶段小鼠卵巢进行切片染色和生殖细胞计数统计等分析,以发现该阶段小鼠卵巢的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第12.5 d的生殖嵴中,大部分的生殖细胞正进行有丝分裂增殖,并以生殖包囊的形式存在;在出生后第2 d的小鼠卵巢中,有大量紧密接触的原始卵泡,表明生殖包囊刚完成重组形成原始卵泡;在第5 d的小鼠卵巢中,原始卵泡仍占有大部分比例,但也有大量的初级卵泡处于发育之中;在出生后第10 d的卵巢中同时有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发育;老年小鼠(16个月大)卵巢中已基本没有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8.
新生小鼠卵巢移植雄鼠肾囊下卵泡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日龄小鼠卵巢移植入成年雄鼠肾囊下,分别于移植后18d、36d回收移植卵巢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以评价卵巢移植体在成年雄性受体小鼠体内生长及卵泡发育潜能。结果表明:移植体生长增大,有各级生长卵泡发育;18日龄移植体平均直径为1881.1μm±204.7μm,与1日龄卵巢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卵泡发育到有腔卵泡阶段;36日龄移植体平均直径达2575.3μm±466.4μm,显著大于18日龄移植体(P<0.01),有成熟卵泡出现,未观察到黄体;从移植体分离到GV期卵母细胞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研究表明1日龄小鼠卵巢移植体在雄性受体生理环境中具有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成熟卵泡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对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至关重要,且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卵泡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Hippo通路对卵巢生殖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卵巢功能重塑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明确Hippo信号通路效应因子YAP1与卵巢生殖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Hippo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的主要功能。我们采用两步法酶促分离和磁性分离技术分别鉴定卵巢生殖干细胞,通过测定MVH和OCT4标记物的表达,然后选择YAP1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分子,作为研究的靶基因。将含有过表达的YAP1或YAP1靶向的shRNA的慢病毒转导入卵巢生殖干细胞中。通过将过表达YAP1或YAP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微量注射到不育小鼠模型中,观察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卵巢的增殖、分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的卵巢生殖干细胞中观察到YAP1和MVH的共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YAP1的卵巢生殖干细胞中MVH和OCT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YAP1敲低后,MVH和OCT4水平显著降低;不育小鼠模型中YAP1过表达15 d后,E2和FSH含量显著升高,而YAP1 shRNA表达后,小鼠血清E2和FSH含量显著降低。YAP1可用于调控卵巢生殖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小鼠的卵巢功能。本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卵巢功能重建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小鼠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的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的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的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