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蓝桉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blumenol A(2)、蓝桉醇(3)、绿花白千层醇(4)、β-谷甾醇(5)、二十二烷酸(6),其中化合物1~4和化合物6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钟花报春花Primula sikkmensis Hook.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基黄酮(1),2-苯基色原酮(2),5,8-二羟基黄酮(3),2’-羟基黄酮(4),3’-羟基-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1~4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3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3.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H.Andres)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4R)-1-四氢萘酮(1),(4S)-1-四氢萘酮(2),夹竹桃麻素(3),没食子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鹿蹄草素(6),5-羟甲基糠醛(7),金丝桃苷(8),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9),鹿蹄草苷B(10),4-羟基-2,7-二甲基萘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1,2,3,5,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青蕨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分析,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木香素Ⅲ(1),7-甲氧基鬼灯擎素(2),扶桑甾醇(3),5-(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4),2-(3′-羟基-3′-甲基)丁基-4-羟基-5-甲氧基苯酚-1-O-β-D匍吡喃糖苷(青蕨素Ⅰ)(5)和2-(3′-羟基-3′-甲基)丁基-4-羟基-3,6-二甲氧基苯酚-1-O-β-D-匍吡喃糖苷(青蕨素Ⅱ)(6)。化合物5和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扁桃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芒果属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槲皮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和芒果苷(7).其中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Duby)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3-羟基乌苏酸(1)、Isotachioside(2)、对羟基苯甲酸(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3,5-二羟基苯甲酸(6)、甲基-α-D-呋喃果糖苷(7)、尿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和齐墩果酸(11)。化合物1、2、4、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6、9~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芙蓉菊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六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1),粗毛豚草素(2),3',4'-二甲氧基-5',5,7,-三羟基黄酮(3),万寿菊黄索-3,6,7-三甲醚(4),石杉黄素(5),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6).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24-羟基-乌苏-12-烯-28-酸(7),β-胡萝卜苷(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6α-醇-3β-O-葡萄糖苷(9)。化合物4,7和9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鲍真真  吴洁  王奎武  吴斌  钟嫄 《广西植物》2019,39(11):1568-1572
从罗汉松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的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0个代谢产物,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为jesterone(1),hydroxy-jesterone(2),ambuic acid(3),6β-羟基-豆甾-4-烯-3-酮(4),(24S)-麦角甾-5-烯-3β,7α-二醇(5),7,22-二烯-3β,5α,7β-三羟基-麦角甾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4E,8E,2S,3R,2'R)-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8),鲨肝醇(9),棕榈酸(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P. heterocornis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7为首次从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樟醚(1)、甲基丁香酚(2)、异甲基丁香酚(3)、3′-羟基异黄樟醚(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5)、1,4-苯二甲酸二甲酯(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8)、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基)苯氧基)-丙烷-1-醇(9)、nectandrin B(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4~6和8~12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从广东冬青(Ilex kwangtungensis)的叶中分离得到四个三萜皂甙和三个三萜成分,通过光谱解析及化学方法,三个三萜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和常春藤皂甙元(3);四个三萜皂甙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5)、齐墩果酸3-O-β-D-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高、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3)、β-香树脂酮(4)、β-谷甾醇(5)、香革酸(6)、山俞酸(7)、二十六烷酸(8).除化合物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4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四川溲疏(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它们鉴定为:β-谷甾醇(1)、白桦酯醇(2)、hydrangetin(3)、齐墩果酸(4)、肉桂酸(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β-胡萝卜苷(7)、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正丁酯)(8)和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  相似文献   

14.
锐尖山香圆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锐尖山香圆(Turpinia arguta (Lindl.) Seem.)叶中分离得到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1), 3β,6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2), 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3), 3β,6β,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4), 1 α, 3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5), arjunglucoside II (6), rosamultin (7), 3β-O-β-D-glucopyranoylcincholic acid (8), cinchonaglycoside C (9), mussaendoside S (10) 和3β-O-β-D-glucopyranosyl quinov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1)。除化合物16,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古蔺雪胆中的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采自四川汉源县的古蔺雪胆(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gulinensiks)中分到9个三萜皂苷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比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3),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α-L-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7),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两个新化合物,即雪胆皂苷A(2)和雪胆皂苷B(9)。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17.
从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槲皮素葡萄糖苷(1)、3-O-β-D-山柰酚葡萄糖苷(2)、5-O-β-D-芹菜素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2,6-二甲氧基苯甲酸(5)、3-吲哚甲酸(6)、(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羟基-二十碳酰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7)、正三十二烷醇(8)、14,15-二十碳烯酸(9)、木腊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栗柄金粉蕨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栗柄金粉蕨( Onychium lucidum ) 地上部分的甲醇抽提物中分到10 个成分, 经详细的一维、二维核磁数据分析, 它们被鉴定为: 木犀草甙(1) , 3 , 7 - 二甲基槲皮素(2) , 高山甙B (3) , 金粉蕨素(4) , 栗柄醇(5) , 金粉蕨醇B(6) , β- 谷甾醇(7) , 胡萝卜甙(8) ,齐墩果酸(9) 和蔗糖(10) 。栗柄醇系新成分。1 , 2, 9 系首次由金粉蕨属分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岭南药材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1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mbucunlin A(1)、2α-羟基羽扇豆醇(2)、swinhoeic acid(3)、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4)、蔷薇酸(5)、2α,3β,6β,18β,23-pent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7)、salvionoside B(8)、齐墩果酸(9)、白桦脂酸(10)和α-香树脂醇(11)。其中,化合物1~4和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化学成分分离基础上,进一步选择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对比结构发现,三萜类化合物(3~6、9和11)抗炎活性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7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