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媛 《植物杂志》2010,(2):48-51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即发霉的真菌。一提到它,我们就会把它和发霉的饭菜以及惹上倒霉的霉菌性疾病联系在一起。其实,霉菌在人类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一个亦敌亦友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几种废水形成的厌氧污泥,进行了稳定性、基质代谢及种间氢转移的研究.颗粒化的污泥对盐、pH、酶作用、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影响有一定的抗性,在丙酸代谢中,丙酸对颗粒污泥抑制浓度可达1000mg/L,而絮状污泥在500mg/L就被明显抑制,并比较了两者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和氢酶活性,在种间氢转移实验中,乙醇对颗粒污泥的抑制浓度比絮状污泥要高,颗粒污泥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明显优于絮状污泥,还对颗粒污泥的物理特性及保存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陶媛 《生命世界》2010,(2):48-51
<正>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即发霉的真菌。一提到它,我们就会把它和发霉的饭菜以及惹上倒霉的霉菌性疾病联系在一起。其实,霉菌在人类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一个亦敌亦友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之前 ,花原基早期的分化过程。结果显示花原基分化和开花的起始节位是第一真叶节 ;肉眼可见花原基突起前早期的分化是在叶腋亚表皮部位形成一个球形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 ,此细胞团进一步分裂、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 ;第一真叶节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集中发生于 6~ 7d苗龄时期 ;Ca2 +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而在非起始细胞团的叶腋亚表皮细胞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 ,并对Ca2 +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三)血清学鉴别诊断 血清学是鉴别诊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及其疾病的重要力法。熟练而准确地运用血清学技术才能做出正确、可靠的实验诊断。应用于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及外斐氏凝集试验、间接血凝和反相血凝及其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近年来免疫萤光抗体染色、酶免疫吸附及细胞免疫试验也常被采用。本文着重立克次体学上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一介绍。 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则:(1)是应用已知的某种病原体或抗原去测知未知抗体的存在和滴度,以确定系由何种病原体而感染。当人或动物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后,常在患者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之前,花原基早期的分化过程。结果显示花原基分化和开花的起始节位是第一真叶节;肉眼可见花原基突起前早期的分化是在叶腋亚表皮部位形成一个球形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此细胞团进一步分裂、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第一真叶节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集中发生于6—7d苗龄时期;Ca^2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而在非起始细胞团的叶腋亚表皮细胞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并对Ca^2 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莴苣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钙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莴苣开花前后的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的钙颗粒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三天,刚形成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很少,开花前二天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开始增多,开花前一天的卵细胞形成了大液泡,建立了极性,细胞内的钙颗粒又减少。开花后、受精前的卵细胞的钙颗粒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受精后合子中的钙颗粒又明显增多,在核质中分布一些较大的钙颗粒,在珠孔端大液泡中聚集了较多的絮状钙。二胞原胚中的钙颗粒又开始减少,多胞原胚细胞中的钙进一步减少,但原胚表面分布一层丰富的钙颗粒。探讨了钙在卵细胞分化成熟、受精以及原胚发育初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RA和DMSO对鼠胚胎癌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癌(EC)细胞是来自畸胎癌的多能干细胞。鼠胚胎癌细胞系P_(19)可以被维生素A酸(RA)或DMSO诱导分化。单个EC细胞能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落,其集落形成率高达40-70%;而在同样条件下,分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却非常低(一般小于10~(-6))。已经证实在分化过程的早期就有集落形成能力的丧失;同时,分化培养中的平皿效率已被用来测定未  相似文献   

9.
对FACSAria流式细胞仪96孔微孔板单个细胞分选方法进行优化和应用。通过对液流的调节,获得较稳定的分选设定值;在96孔微孔板盖上分选肉眼可见液滴,确定分选液滴在96孔微孔板每孔相对应的盖上的位置;分选结束后,计数单个细胞存在的细胞孔数;分选细胞培养7d后,记录单个细胞存在孔数及单克隆形成的数量。结果5个细胞形成的液滴即肉眼清晰可见;96微孔板有单个细胞的孔数为80~90个,单个细胞获得率为83.3%~93.7%,培养7d后,有活细胞存在的孔数为5~38孔,即单克隆形成率为6.3%~42.2%。分选前在96孔微孔板板盖上分选肉眼可见液滴的简单方法使得对液流位置的判断直观可见;流式细胞仪96孔微孔板单细胞分选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有效地获得单个细胞和单克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游动精子发育过程中,生毛体在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它是直径为0.5-0.6μm的椭球体,其结构紧密,由辐射排列的具轮辐结构的管状亚单位和无定形基质组成。大量微管从生毛体伸向细胞质。随着精细胞的发育,生毛体结构变得松散,亚单位分化形成的中心粒彼此分开扩散到外围,中心为无定形物质。伴随着中心粒的分化,多层结构出现,一端与无定形基质相连。多层结构由外侧的微管带及内侧的片层组成,形成后与一线粒体相连,移向靠近核的位置,并正对着核上出现凹点。研究发现在精原细胞后期出现一团絮状结构,为无定形基质,其中有深染色的小管状结构分布,同时可见微管从絮状结构边缘伸出,这一絮状结构可能与生毛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霞草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原生质体,以含0.2%琼脂糖的KM 8p培养基薄层漂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密度6×10~3-1×10~4/ml。培养3天再生细胞开始分裂,7天统计分裂频率最高达25.4%,10天形成小细胞团,并加降低渗透压的稀释培养基,每周一次。20—25天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达3.5%。原生质体衍生的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时加入0.3%-0.4%活性炭有利于生长及分化。在含6-BA 3.5 mg/L,IBA 0.8 mg/L的培养基上,再生芽的分化频率可达85%。再生芽在添加NAA 0.5 mg/L,6-BA 0.05 mg/L的1/2 MS生根培养基中2周内形成具根的再生小植株。  相似文献   

12.
俞树荣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6):15-18,23
由于分子生物学在立克次体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立克次体的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属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族的罗沙利马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均因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立克次体亲椽关系较远,而建议它们不属于立克次体科,前者近年来已改称巴通体属,立克次体属中的恙虫病立克次体亦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特点而有另立一新属的建议,埃立克体属中亦增加了对人致病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仔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以不含血清的α-MEM培养液洗涤并收集骨髓细胞,再将细胞重悬于含10%胎牛血清及10~(-8)mol/L1,25-(OH)_2D_3的α-MEM培养液中,细胞计数后配成1.5×10~7/ml的细胞悬液,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和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10~((-8)mol/L、10~(-7)mol/L、10~(-6) mol/L)于24孔培养板进行培养,并设置阳性对照组(只加PMMA颗粒)和阴性对照组(PMMA颗粒和CsA均不加),每组均有4孔放置骨磨片1片进行培养。培养2周后,行抗酒石酸(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PM- MA颗粒能够诱导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用环孢素A(10~(-8)mol/L、10~(-7)mol/L)和PMMA颗粒共同培养下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环孢素A浓度达到10~(-6)mol/L时无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环孢素A浓度在(10~(-8)mol/L、10~(-7)mol/L)时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但少于阳性对照组,在10~(-6)mol/L时骨磨片则无吸收陷窝的形成。结论:环孢素A对PMMA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汉江硅藻水华优势种的形态及18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江下游在1992、1998、2000、2003年初春曾先后多次发生水华。水华发生期间,硅藻大量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褐色颗粒悬浮于江水中,使江水呈现黄褐色,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汉江硅藻水华优势种为小环藻^[1,2],但并未从分类上展开研究。传统上硅藻种类的鉴定主要是以硅藻壳的形态及壳表面上的花纹为依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18S rDNA基因分析对水华赤潮原因种的鉴定方面也作了许多相关的研究。陈丽芬等利用18SrDNA序列分析确定香港海域一株棕囊藻为球形棕囊藻^[3]。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probe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金葡菌的价值,操作过程:利用人血浆和胶乳颗粒配制PS胶乳,并且在MSY与BP中将进行菌落培养,进而进行凝集试验、血浆凝固酶(Coagulase)试验,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MSY里96.1%是PS胶乳凝集阳性,BP里97.9%为PS胶乳凝集阳性。可见,将PS胶乳与BP结合对金葡菌进行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与检出率,同时进行金葡菌检测只需数分钟,有效提高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华溪蟹纳精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长江华溪蟹的纳精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精囊上皮的顶分泌型腺细胞中,充满大量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的潴泡和囊泡。泡中含有絮状或颗粒状分泌物。潴泡和囊泡先是单独存在,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泌颗粒后排出囊腔。核糖体比比皆是。线粒体数量较大,作为一种载体参与了分泌物的形成。细胞化学显示,分泌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少量糖类。结论:纳精囊上皮的顶分泌型腺细胞具有积极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7.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是测定HIV-1抗体的新方法。本研究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ELISA法、蛋白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做了比较,观察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共检测了195份来自法国和非洲象牙海岸的血清,凡是蛋白印迹法阳性的血清,明胶颗粒凝试验都是阳性。这表明本方法是特异和敏感的,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省时,可用于HIV-1抗体的筛选,但多数蛋白印迹法可疑的血清,明胶颗粒试验均阴性。因此,对蛋白印迹法测出的可疑者应该用数种方法进行追踪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阿魏蘑菌体形态与漆酶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玻璃珠的添加可改变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漆酶产量在球状菌体条件下高于丝状、絮状菌丝:直径分布在0.2~0.4 mm范围的菌球对漆酶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适合的葡萄糖、玉米粉和麸皮添加量,对直径在0.2~0.4 mm范围的菌球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添加惰性载体同样可以控制菌球的直径分布,但对漆酶的合成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应用兔睾丸单层细胞制备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影响鸡胚卵黄囊膜抗原效价的一些因紊。鸡胚卵黄囊膜抗原产量大、效价高、特异性较好。但有些恙虫病立克次体株在鸡胚中不易繁殖。而在组织培养中很易繁殖,第一代即能获得大量立克次体,有利于同时制备多株恙虫病立克次体抗原。本文同时介绍了制备豚鼠及家兔免疫血清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观察,银杏雌配子体在4月下旬-5月下旬为游离核时期,5月上旬采集的雌配子体在0.5%纤维素酶(Onzuka R—10)与0.5%果胶酶(Serva)混合酶液中酶解4—5h,原生质体密度为6×10~5—8×10~5/ml,活性87.3%。原生质体在去掉NH_4NO_3的MT培养基中,附加BA1.0mg/L,NAA3.0mg/L,谷氨酰胺1000mg/L,Vc5mg/L,采用液体浅层培养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