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锯缘青蟹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呈陀螺形,无鞭毛,在较宽的一端环生着10余辐射臂。精子由球状的顶体、核杯以及核衍生的辐射臂三部分组成。顶体包括顶体管和顶体囊,后者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并可分为头帽带,内层和外层区。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成熟的精子中,位于核杯和顶体管之间的核膜出现局部断续或消失,中心粒和一些胞器出现的核杯腔中。  相似文献   

2.
彭泽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彭泽鲫♀×彭泽鲫♂、彭泽鲫♀×尖鳍鲤♂“杂交”后代的细胞学观察发现 ,同源与异源精子在彭泽鲫卵中的发育情况基本一致。精子入卵后一般呈固缩状态 ,不解凝 ,不形成雄性原核 ,但都能看到未解凝精核与雌性原核接触 (未融合 )的现象。刚产出的成熟卵子没有看到极体 ,但受精 1 0分钟有极体排出 ,是卵子发育排出的惟一极体。根据观察结果 ,彭泽鲫在细胞学上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行为特征 ,是以雌核发育方式繁殖的种群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境蚶形无齿蚌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凤月  欧阳珊 《四川动物》2004,23(4):322-324,F003
对不同生境下蚶形无齿蚌壳的形态、育儿囊的类型和结构以及钩介幼虫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蚶形无齿蚌个体大小有很大差异,壳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育儿囊由两片外鳃构成,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在育儿囊内呈散乱状态存在;在小同区域,钩介幼虫的大小不同,但其壳高与壳长的比例却是一致的,且不同生境钩介幼虫的超微结构相同,均为有钩型。  相似文献   

4.
银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受精卵内,精子核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直到受精后10分钟(在水温19°—21℃)才有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在同一尾银鲫产出的同批卵子中,绝大多数具有成熟分裂中期的卵核,并在精子入卵后继续进行发育(雌核发育),接着排出唯一的一个极体;授精7分钟的少数卵子具有三极纺锤体状的核。根据现在的观察,双凤水库的银鲫是以雌核发育方式繁殖的种群。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卵识别与精子质膜及卵透明带中所含糖蛋白有直接关系。在精卵识别中存在着精子受体和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配体相互作用的糖类识别机制及精子质膜与卵子质膜的糖蛋白识别。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上对与受精相关的精卵表面糖蛋白作一介绍。卵子表面受精相关的糖蛋白主要是ZP1、ZP2、ZP3。与卵子表面糖蛋白相比,精子表面参与精卵识别的糖蛋白种类较多,在SP56、SP95、PH-20、FA-1、甘露糖结合蛋白、顶体素、fertilin蛋白等。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特征及过程,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实现了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非寄生变态发育。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发育进行了系列观察,对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稚蚌后期生长发育进行跟踪研究,并分析了底泥和光照两种环境因子对稚蚌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钩介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大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而斧足、鳃丝、外套膜及内脏团等组织器官逐步形成;在培养第3天,幼虫可见斧足雏形,鳃丝、外套膜纤毛尚未发现;在培养第6天,斧足成形,可见斧足侧沟,外套膜纤毛稀疏,鳃丝出现;培养第9天,斧足纤毛、外套膜纤毛增多,鳃丝密集。稚蚌投喂30d后,鳃丝基本成形。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稚蚌存活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 < 0.01),而光照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蚌科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生物学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也通过对稚蚌生长的评估证实了体外培养是蚌类人工繁育及保护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足目受精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十足目精子的特殊结构———无鞭毛、不运动、核呈凝絮状、顶体结构复杂,且受精过程迅速,特别是精卵识别、顶体反应,常常在瞬间发生,加上卵子富含卵黄而不易制片,使其受精生物学研究与其它精子具鞭毛的动物相比报道较少。本文就十足目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做一简要的...  相似文献   

8.
郑曙明  吴青  刘筱筱 《四川动物》2006,25(4):822-825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华鲮(Sinilabeo rendahli)成熟卵子、精子的形态特征和精子入卵的过程。结果显示:华鲮成熟卵子直径1.2 mm左右,仅有一个受精孔,卵膜表面有大量的不规则褶皱,精孔器表面平整;成熟精子全长约30μm,头部圆形无顶体;授精1 s精子大量附着于精孔器周围,仅有一个精子进入卵中,授精30~60 s受精孔内形成“受精栓”,精子开始溶解,卵膜逐渐隆起,褶皱消失。  相似文献   

9.
袁智敏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1-32
人类的体细胞共有 4 6条染色体 ,其中 2 2对为男女两性共有的 ,为常染色体。另一对即为性染色体 ,所谓的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人类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 ,而且在精卵结合的一刹那间就决定了胎儿是男还是女。男性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变为 4个精子 ,其中 2个 X型精子、2个 Y型精子。而女性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变为 1个卵子和3个极体。所以女性只提供 1种类型卵子 (含 1个 X染色体 ) ,而男性提供两种类型的精子。若卵子与 X型精子结合 ,即形成 XX型合子 ,以后就发育为女性 ;如与 Y型精子结合 ,则发育…  相似文献   

10.
精子膜麦芽凝集素结合糖蛋白抗原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制的抗牛精子膜麦芽凝集素结合糖蛋白血清,对兔、人、小鼠和仓鼠精子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各种动物精子均呈阳性反应,且以精子顶体区标记最强,与麦芽凝集素亲和细胞化学的标记结果相似。用抗血清处理地鼠精子,再与同种卵子进行体外结合试验,结果精子与卵于透明带的结合受到显著抑制、本实验的结果提示,牛精子膜麦芽凝集素结合糖蛋白抗原具有种间交叉反应性,并可能在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精子质量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精子的各种功能状态反应了精子的受精能力。检测精子质膜完整性的荧光探针有SYBR-14,SYTO-17,CFDA、CDMFDA、CAM、PI、Hoechst33258、Hoechst33342,其中以SYBR-14结合PI使用效果最好,检测线粒体活性的荧光探针有JC-1、MITO、Rh123,JC-1比MITO和Rh123更适用于检测精子线粒体功能,检测顶体状态的荧光探针有PNA-FITC、PSA-FITC、LYSO-G及CTC等。检测获能状态的荧光探针有CTC。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能力、精子穿入去透明带卵子的能力以及使卵子受精的能力和其后胚胎的发育能力等方面来评价精子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的生物活性,分别用空白培养液,含孕酮或rhZP3的培养液对人精子进行顶体诱发实验,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顶体状态进行评价;用不同浓度的rhZP3以及空白培养液分别处理精子,然后再与卵子进行结合实验,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精子在精卵结合中的情况;用抗rhZP3抗血清与阴性血清分别处理卵子,再与精子进行结合实验,观察经过不同处理后的卵子在精卵结合中的情况。rhZP3诱发顶体反应实验结果显示,rhZP3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精卵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hZP3、抗rhZP3抗体均能抑制精卵结合。实验结果表明,rhZP3具有天然人卵透明带蛋白相似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精卵相互作用:诱发仓鼠精子顶体反应的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其贤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1,37(3):305-312
65只成年仓鼠经超排卵后,于排卵前人工授精。授精后6一7小时,收集输卵管壶腹部液(AF)、活动精子和卵子包括卵丘细胞(CM)基质和透明带(ZP),以相差显微镜检查精子顶体帽状态。在AF中有65.3%精子顶体帽发生改变;顶体反应(AR)率随着精子穿过CM而增加(73.7%);当精子到达ZP后,97.1%精子完成AR。25只仓鼠体外授精表明,获能精子在CM内游动或穿过CM时,顶体帽发生改变,可达到71.4%,但AR百分率甚低。当精子到达ZP后约30分钟完成AR。虽然单独的CM不能诱发体外仓鼠精子发生AR,但它可引起精子AR的早期阶段发生改变,并协同ZP促进获能精子完成AR。同样地,可溶性CM和ZP及其复合物可明显地激发体外仓鼠精子AR。但豚鼠ZP则无此作用。这些结果提示:AF是AR早期阶段的发生部位,而CM和ZP是体内仓鼠精子AR的主要部位;CM和ZP复合物是体外精子AR的诱导者。  相似文献   

14.
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大类群,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植物。它的生活史中具有一个独立生活的配子体世代和一个独立生活的孢子体世代。配子体极小,其上发育着精子器、颈卵器。蕨类植物的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通过水精子才能达到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受精。在自然界潮湿的环境中许多不同种的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生活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发生不同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杂交后代的可能性。但杂交后代能否正常发育并存  相似文献   

15.
绢丝丽蚌寄生变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在雌蚌外鳃中发育成熟后于冬季排放到体外,而后寄生到宿主鱼的鳃丝进行变态发育,寄生期历时近4个月.寄生后3d,内、外足丝消失;35d后,肉足形成;90d后,肠、闭壳肌、肾脏和鳃原基等生成;壳面加厚且外凸.次年春季,钩介幼虫变态发育成大小为253.37×273.26×179.96μm的稚蚌,脱离鱼鳃营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挂榜山小鲵的精子形态具有小鲵科精子的共同特征:头部细直、有锥形顶体;颈部短而不明显,尾部细长、有波动膜;2)该种小鲵的精子超微结构具小鲵科物种精子的共同特征,即精子无顶体钩,顶体呈三叶草状,尾部无线粒体,轴纤维粗大呈圆柱状等;3)除精子全长(194.1±7.15μm)在小鲵科物种中属于中等外,挂榜山小鲵和本科其他物种的精子在形态量度学方面差异明显:其头部占全长的比例(22.98%)比其他已知小鲵科的物种都低,尾部占全长的比例(65.79%)比其他小鲵科物种都高.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精子碱性蛋白分布与受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锯缘青蟹精子碱性蛋白分布与受精细胞学。氨银染色表明 ,精子核无碱性蛋白 ;顶体具有碱性蛋白 ,主要分布于顶体囊的内、外层 ,片层结构处很少 ,顶体囊的内层碱性蛋白的密度比外层大 ,银染颗粒直径也较大 ,中央管无碱性蛋白。锯缘青蟹精卵同时排出 ,精子通过顶体反应和卵子的作用入卵 ,探讨了精子碱性蛋白溶解卵膜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常昆虫必须通过精子、卵子结合,即受精才能繁育后代。有一些昆虫的卵没有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精子、卵子不发生核融合,卵子单独发育的繁殖方式称单性生殖,亦有人称之为无融合生殖。单性生殖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在植物界中较为普遍,有许多昆虫也行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某些昆虫长期的自然适应性的表现。利用单性生殖可以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圆顶珠蚌、鱼尾楔蚌、中国尖嵴蚌、卵形尖嵴蚌育儿囊的特点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四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蚌的育儿囊均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为有钩型,幼虫的大小、形状、壳表面、壳钩、棘刺、幼虫丝、感觉毛等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文中对这些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