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中小学教育评价极其重要的方面之一。以往我们对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评价主要用考试成绩来衡量,试卷又普遍以知识再现的测定为基本内容。这不是对教学大纲所定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整体反映,更不是对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在生物教学中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革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机制。只有在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等改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改革,生物教学的改革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在目前高考改革已经启动、各地中考改革正在深化的形势下,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3.
1995年,加拿大学者敏锐地发现了传统科学教育中肤浅的学习现象背后所蕴涵的学习方式,并称之为“法蒂玛法则”,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文化依然非常厚重,在理科学习中,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机械学习的“法蒂玛现象”。为消除此现象,加拿大学者开发和完善一种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工具——VOSTS(Views on Se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观点评价表”,本文探讨了该评价工具在生物学课程评价中的运用,希望能给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及课程评价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去水增金”是国家对新一轮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形象化概括。基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建设标准,依据多年课程建设经验,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思路。发挥教研室工作职能,构建教研室教学共同体,依据专业培养需求设计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方向;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升,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采用“互联网+”等线上教学方法,结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和创新报告等线下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的“创新性”;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突出全程评价与实验技能考核,增加课程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提升课程的“挑战度”。  相似文献   

5.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动性学习、咨询性学习的教育方法。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的系统性,增强其科研性,我们进行了基于项目制学习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探索。本文对实验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有更系统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探索的精神,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静  蔡斌  黄昀昉  孙伟海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30-4438
微信小程序“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的便捷性使其在移动端辅助实验教学的应用中独具优势。为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利用自制微信小程序辅助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创新性地应用于2019级生物工程2班“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以“评”促“教” “学”。结果表明,2019级生物工程2班学生的课程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过程评价考核环节与期末考试成绩相关性显著。说明小程序辅助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提高课程成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师生对小程序辅助教学认可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 ,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基本素质 ,满足大部分学生今后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致力于进行与此相关的“校本课程”的探索 :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 ,将学生组织起来 ,在课余时间开设丰富多采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课程 ,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上下工夫。“生物实验园”就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中众多项目之一。作为“生物实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形成性评价原理,建立了由“常规式考核”“进阶式考核”和“高阶式考核”组成的三大考核模块,并应用于线下教学中,形成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考核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使学生有章可循,有利于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全面达成,而且使教师有据可依,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助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大力提升,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生物化学及其他课程的考核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制药产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进行生物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大学生物制药课程基于专属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和超星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瞄准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夯实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有机融入典型案例。此外,通过加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来提升考评分辨率;通过调研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利用边际效用曲线分析小组活动特点,来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生物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学生满意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均得到提升,以期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璐  肖南  解新安  李雁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9):1939-1946
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工程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问题导向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用于生物工程等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课前知识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巩固拓展3个阶段的系统教学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为农业院校化工原理及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和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生命科学”二期教学改革,强调现代教育理念,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产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呢?笔者遵循新的课程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利用我校功能完善的校园网和设施完备的网络教室,开设了一节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人体内分泌腺及激素”。以下是这节课教学设计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所采取的课程改革措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实现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井婕妤 《生命世界》2009,(11):91-92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学案导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我通过积极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源多元化,陈旧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需求。基于当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本课程组教学团队以工作岗位为引领,紧密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引入与生活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相关课程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实验体系;同时加大实践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比例,使学生重视每次实践教学。以上教学改革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升了综合素养,使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8月 ,我们结合新版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评价的有关要求 ,在本校开展了“生物教学多元化评价”的课题实验 ,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元评价主体、多项评价项目、多样评价方式 ,达到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目的 ,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摒弃传统评价方式中由于内容单一、片面而带来的对评价对象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下是对本次实验的简要总结。1 “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内容构成“生物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是力图把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教学目标尽可能地纳入该评价体系 ,它们包括 :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阶段的生物实验课程还是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评价上缺少独立的评价体系。针对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实验的3个类型及各类型特点设计并开展了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以教师、学生、同伴为评价主体,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了实验报告、评价量表等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差异性与个性化需求、大学生普遍感觉迷茫与微生物抽象难学造成学习动力与兴趣不足这两大教学问题,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通过“找闪光点、做人生规划”帮助学生“树立志向、报效国家、振兴乡村”;进行“课前自学-课中研讨-课后体验”的创新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依据创新性、高阶性与挑战度要求,实施每集一悟、体验学习、拓展学习等创新举措,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全程,充分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建立了形成性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对改革较为满意,双创项目参与率、考研录取率、学习成绩与学科竞赛成果持续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庆芳 《四川动物》2003,22(4):264-265
当前,我区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正处于起始阶段。为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课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它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细胞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创新人才。为此,该教学改革将科学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基于“科学传授犹如科学探索”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使其建立科学研究的思维、态度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的概念由泰勒(R.W.Tyler)于1930年提出,旨在通过一定手段了解教学质量和价值。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单一的传统考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能够把单纯的教育评价转化为真正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可促进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充分释放学生个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