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菌类的孢子集中弹射在某一接收处所形成的印迹称为孢子印。孢子印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菌类孢子的真实颜色,同时,根据印迹的排列形状、大小可以示出菌盖的形状、大小,菌柄的着生位置(中生、侧生或偏生)、子实体的形状,菌褶厚薄及疏密等形态特征,从而为分类鉴定提供准确依据。孢子印是根据加拿大学者布勒(Buller,A.H.K.)1922年的研究结果,即伞菌类担孢子成熟时,担孢子与小梗间会分泌出小水滴,由于内部膨压作用,使水滴带着孢子迅速脱离小梗向外弹射的原理制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四川省雅江县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类资源种类、菌类分布状况和经济与医药价值进行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类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采集菌类标本,以子实体形态为主,孢子、菌丝形态鉴别为辅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在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共走21条样线,采集菌类标本185号,鉴定为18科45种,大型菌类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山草甸、硬绿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四种生境。结论: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菌类种类,菌类的分布与保护区的各种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肉质真菌肉质真菌,特別是许多伞菌目中的种类,由于体大肉质,很容易观察,但保存却很难。真菌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对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标本都应采集。为了保存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的方法只能挖,万不能拉。采回的标本应当天进行检查鉴定。如果一时还不能定名的,也必须将鉴定特征详细记录下来。如生境,菌体尺寸、各部分颜色(包括断面的颜色)、断面溢出物、气味、粘稠性、孢子印以及一些必要的化学测试等。颜色描述尤为重要,最好用水彩画出草图或照下彩照。因为干燥以后,许多特征都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四川省雅江县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类资源种类、茼类分布状况和经济与医药价值进行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类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采集茼类标本,以子实体形态为主,孢子、茼丝形态鉴别为辅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在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共走21条样线,采集茼类标本185号,鉴定为18科45种,大型茼粪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山草甸、硬绿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四种生境。结论: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菌类种类,菌类的分布与保护区的各种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蘑菇博物馆     
正世界顶尖菌物专家联手巨献600幅地理分布图,再现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600种蘑菇及其相似物种;详解地理分布、生境、宿主、生长方式、频度、孢子印颜色、食用性,以及采集、收藏和鉴定方法1800余幅高清原色彩图,真实再现各种蘑菇美丽的艺术形态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孢子发生在真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孢子发生(conidiogenesis)一词指的是孢子从产孢细胞发生的过程,即产孢细胞产生孢子当时和孢子产生后的发展形态。Hughes于1953年将观察孢子发生方式用于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的鉴定。半知菌过去指有性阶段不清楚的真菌,现称丝裂孢子真菌(mitosporic fungi)。由于这组真菌的形态变化多样,鉴定存在困难。早期使用的是Saccardo的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见半知菌图解)。该体系将孢子分为七类:单孢(Ameroporae)、双孢(Didynoporae)、多孢(Phragmosporae)、砖格(Dictyosporae)、螺旋(Helicosporae)、线状(Scolicosporae)、星状(Starosporae)。这种方法只是比较机械地对孢子特点进行观察,没有结合其产孢过程和产孢细胞的特点。1979年Cole和Samson应用电镜观察了孢子发生的情况。1983年Minre等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并总结了分生孢子产生全部过程。de Hoog等主编的《Atlas of Clinical Fungi》一书中也介绍了孢子发生在真菌鉴定中的作用。我们在20世纪80~90年代也以暗色真菌为切人点全面观察和研究了孢子发生的全部过程。为了提高医学真菌的实验室鉴定水平,现结合我们的经验将孢子发生在真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烟草(Nicotlana tabacum L.)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可供处理的小孢子胚,还由于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不同步性,可同时提供从2-3细胞原胚到分化胚一系列胚胎以供研究。利用这一便利系统,探讨了外源生长素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影响。使用3种浓度的IAA:1、3、10μmol/L,分别对不同发育时期烟草小孢子胚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胚,生长素处理的效果明显不同。外源生长素对胚胎发生有促进作用,表现为2-3细胞比例与非处理组相比升高,而当小孢子发育到小球形胚后,加入外源生长素对小孢子胚的进一步发育却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这说明在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和晚期发育对生长素的需求是不同的,且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亦不同。反映了生长素调控机制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羽叶薰衣草花药4枚,每枚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之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 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苏木精染色和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法,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分化完开始,每3小时对同一个子实体连续切取菌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形成时,约10%的担子发生了核配;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子实体成熟期后,不断有少量新的双核担子产生,并发生核配,使草菇减数分裂的同步性不高;草菇从菌褶分化完成(此时已有10%担子发生核配)到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褶变成深粉红至褐色(此时约70%担子完成减数分裂)需要28—30小时;担子减数分裂的持续时间为18小时,其中细线期和偶线期5.9小时、粗线期6.2小时、双线期和终变期3.4小时、中期10.5小时、后期Ⅰ到四分体2小时;经过对粗线期、双线和终变期以及中期Ⅰ染色体条数的多次反复观察,认为草菇的染色体条数为11(n=11);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担子;绝大部分担孢子是单核的,有约5%的担孢子是双核的。  相似文献   

10.
取二孢蘑菇的一片菌褶,沿菌褶中央(菌髓的位置)纵切,然后刀口外偏,从菌褶表面切出。把切下的材料内面(近菌髓面)向上,放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针使其散开,加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在材料边缘找到子实层,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在子实层中可清楚地看到有顶端膨大并着生孢子的菌丝称为担子,担子的顶端有两个突起,称为小梗,每个小梗的顶端各有一个孢子,即担孢子(其它种类的蘑菇每个担子上一般长有4个小梗和4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工作中,实验室所需的动物标本,一定要事前准备好,免得临用时不能获得,但是往往因为处理的方法不当,动物失去原来形状或内部发生腐烂现象,造成工作上的损失.现将一般常用的无脊椎动物实验材料的处理和保存方法介绍一下(这里只谈淡水产者.海产者请参考生物学通报1954年7月号武兆发、和振武“海产无脊椎动物采集方法和处理方法”). 首先谈一下处理和保存动物标本的步骤. 1.采集:要根据动物的栖息环境,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 2.处理:按以下顺序操作. (1)整理标本采集到的动物标本并不一定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亦常常混杂有其他生物,可能有的标本已不完整,故需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12.
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4,23(4):474-479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土红粉盖鹅膏菌减数分裂及核相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法对不同大小的土红粉盖鹅膏菌子0实体切取菌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土红盖鹅膏菌最初形成单倍性双核原担子,单倍性双核原担子发生核配,形成二倍性单核原担子,二倍性单核原担子细胞核发生染色体复制,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4个染色体减半的单倍性子核,这4个子核分别进入形成的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空担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土星环式细胞;在担孢子中子核又发生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描述了我国首次采集到的弯曲波纹状实果内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 Gerd.& Bakshi)的特征,人工接种能使多种植物受到侵染,形成VA菌根,特别是在豆科植物红三叶草的根瘤内形成孢子果,这一现象以前是从未报道过的。文中介绍了鉴定这个属种的方法和接种到五种不同植物上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漫谈担子菌     
担子菌是真菌植物的一纲,大概已有两万种以上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发生孢子.这器官就叫做“担子”.“担子”(或称担子体),是一个棒形的器官,因种类的不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的是由4个细胞构成,有的是由1个细胞构成.在这担子上.如果是由4个细胞形成的,每个细胞上再各生一个孢子,就是“担孢子”;如果是单细胞的担子,则  相似文献   

16.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黑麦和八倍体小滨麦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黑麦/小滨麦F1 PMC MI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3.17Ⅰ+20.82Ⅱ+0.37Ⅲ+0.02Ⅳ,与其理论构型基本一致.在三属杂种F1减数分裂后期Ⅰ可观察到较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的子细胞普遍具有微核;所形成的小孢子有部分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产生成熟的花粉,其成熟花粉的可育率为44.1%.在三属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还观察到了一些特殊的细胞学现象在同一个细胞中的染色质活动不同步,小孢子发生对称的有丝分裂,四分体不能正常形成,以及小孢子无丝分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由温度引起的太行花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和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受温度控制的太行花 ( Taihangia rupestris Yü et Li)雄蕊发育或败育的试管花实验系统 ,比较研究了雄蕊发育和败育过程的细胞学和细胞化学变化。结果表明 ,雄性败育过程具有以下的细胞学和细胞化学特点 :雄蕊败育的细胞学变化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在此时期以前从雄蕊原基到初生小孢子母细胞时期 ,其细胞学过程是正常的 ;在这正常的细胞学过程时期 ,细胞中没有任何多糖的累积 ,而在正常发育的雄蕊中这种累积本应在花丝和花药中大量发生。作者认为 ,这种先于形态学变化的细胞化学变化对于寻找由温度引起的雄性不育的原因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对蓝猪耳花药发育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和转化过程进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孢细胞时期,药壁细胞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在造孢细胞中有少量的脂滴;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表皮细胞中出现淀粉粒,而在绒毡层细胞中出现脂滴,小孢子母细胞中也有脂滴的分布;在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中出现淀粉粒,绒毡层细胞脂滴增加;在小孢子早期,药室内壁细胞中出现淀粉粒,绒毡层继续积累脂滴,而小孢子中开始出现脂滴;到小孢子晚期,绒毡层细胞降解,细胞残留物中出现较多脂滴;在二胞花粉早期,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花粉开始积累淀粉粒;在即将开花的成熟花粉中则积累了大量的脂滴和少量的淀粉粒.蓝猪耳花药发育中多糖和脂滴两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特点,反映出花药发育中营养物质积累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目前的主栽油菜类型,其花蕾发育包含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和调控过程,尤其是小孢子成熟前的早期发育过程对油菜育性影响较大。本研究首先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甘蓝型油菜花蕾大小在1~3 mm时期,对应于雄蕊发育的5~9期。利用高通量的HPLC-MS/MS质谱测序技术,对该发育时段的花蕾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13 444个蛋白,比较各时期鉴定到的蛋白筛选出613个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细胞壁建成、脂质代谢、细胞转运相关蛋白大量上调,这将有利于花蕾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建成和花粉发育;核酸相关蛋白表达与含量变化迅速,这与该时段细胞的急剧分裂与生长的代谢过程一致;而ABCDE发育模型相关蛋白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具有除诱导花蕾分化外的其他功能。研究结果说明油菜花蕾发育早期细胞代谢旺盛,大量代谢相关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将为进一步分析花蕾发育过程中的代谢及调控过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皮纹采集和鉴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分析了各种皮纹采集法的利弊,设计了茚三酮——味精颜色反应和圆筒滚印采集皮纹法。此法避免了油墨法污染手足的缺点和其他隐性皮纹显现法的不足,便于大规模调查。作者试用的炭精——透明胶带法,可采集清晰的趾纹印。在分析样本时,用体视显微镜代替传统的放大镜鉴定纹型、计数嵴纹和追踪主线终点,既避免了误差,又保护了视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