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是进行星豹蛛性信息素生物测定的可靠评价指标。星豹蛛雄蛛能通过拖丝上的性信息素辨别星豹蛛的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雄蛛在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处理过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短,在交配未产卵雌蛛、雌亚成蛛和成熟雄蛛拖丝上时间中等,在卵孵化雌蛛拖丝处理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长。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释放的拖丝都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雄蛛对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典型求偶行为的频率都相应高于交配未产卵雌蛛。卵孵化雌蛛释放的拖丝虽也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行为,但其伸展频率显著降低;而其它拖丝都不能引起雄蛛典型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2.
室内用数码摄像机记录北京幽灵蛛(Pholcus beijingensis)的求偶、交配、产卵和孵卵行为,并分析了行为动作系列。拨丝和慢跳在求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幽灵蛛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蛛第一次交配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二次交配,PPMs动作(pedipalp movements)在交配阶段贯穿始终,铲状的引导器在PPMs动作里会移出雌蛛生殖腔内的竞争者的精液和雌蛛分泌物,反映的是最后一个交配雄蛛的精子优先模式。雌蛛有护卵行为,产卵后用螯肢咬住卵袋直至其孵化。  相似文献   

3.
以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成熟雄蛛的求偶延迟时间和触肢伸展次数作为参数,观察研究了雄蛛通过视觉与处女雌蛛拖丝单独和共同诱导情况下的求偶反应,发现视觉是触发雄蛛求偶行为的主要信号,而雌蛛的拖丝则不能单独激发雄蛛的求偶行为,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接受雌蛛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又测定了雄蛛通过视觉接受亚成体雌蛛、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信号时的求偶反应,发现雄蛛对处女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的求偶动作次数显著多于亚成体雌蛛,表明雄蛛能够通过视觉区分雌蛛是否成熟,但是仅依靠视觉无法判断雌蛛是否已经交配。本实验表明视觉在沟渠豹蛛雄蛛对雌蛛识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证实狼蛛的视觉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敬钊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生态学报》2002,22(9):1470-1477
从我国常见10科18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对蜘蛛繁殖和实验种群增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种类蜘蛛繁殖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蜂蛛在1-35℃温区内均可产卵和孵化;由于蜘蛛种类不同,雌蛛产卵袋数最多、卵袋内含卵量最高、产卵间隔时间最短、产卵率最高、单雌产卵量最多、孵化率最高和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的最适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大多数种类雌蛛产卵袋数最多的温区是25-32℃;产卵间隔最短的温区是30-37℃;产卵率最高的温区是25-32℃;孵化率最高的温区在25℃左右;种群数量增长最多的温区是25-29℃。温度与蜘蛛繁殖力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和数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5.
泰莱蛛科属于简单生殖器类蜘蛛,为洞穴蜘蛛的主要类群.本实验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泰莱蛛科蜘蛛龙平莱蛛Pinelema bailongensi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描述:雄蛛可与多个雌蛛交配,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一次完整的交配进行2~8次交尾,交尾时间为0.27~5.03 min.求偶行为主要涉及探足、腹震和拍足等动作.  相似文献   

6.
尹仁国  刘爱媛 《蛛形学报》1993,2(2):118-119
花腹盖蛛Nereine radiatia(Walckenaer,1841)的蛛网为皿状网,分上、下两层。雄蛛略小,雄蛛较雌蛛一般提早成熟3~5d。雌蛛交配后3~5d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7.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智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环纹豹蛛在湘西北1年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4月下旬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有3次数量高峰; 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在水稻、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等多种目标害虫; 受惊时潜入水中或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5次,实验种群卵囊含卵量76~337粒,平均156粒。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背面,3~5天后开始扩散,6~7天扩散到高峰。幼蛛期47~158天;成蛛期121~236天,雌蛛较雄蛛长21~62天。性比除第2代外的各代均为雄性多于雌性。本文详细记述了拟环纹豹蛛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与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及耐饥、耐旱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星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雄蛛"俯卧撑"式动作(push-up)在求偶中具重要作用。交配初期,两侧触肢交替插入;随交配进行,单侧触肢连续插入3~5次后才换另一侧触肢插入,触肢每插入一次,基血囊膨大多次。完整交配一次雄蛛触肢器平均插入次数为29·625。交配前求偶时间、交配持续时间和有效交配时间分别平均为6min、32min25s和11min11s。星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雌蛛交配状态(是否已经交配)影响其同类相食行为,已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蛛对雄蛛同类相食率。  相似文献   

9.
横纹金蛛多次产卵生物量分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袋是雌蛛产卵、若蛛孵化等繁育后代的保护性场所.常见农林蜘蛛横纹金蛛(Argiopebruennichi)一般一生产卵3~6次,织制卵袋3~6个.本文对横纹金蛛的体重、卵袋生物量、卵粒数与卵粒重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卵次数增加,产卵间隔时间更长,但雌蛛产卵后至下一次产卵前生物量的增量在减少,而对卵袋生物量的投...  相似文献   

10.
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为了解决间斑寇蛛毒素研究中毒素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实验室开展了间斑寇蛛的室内人工饲养与采毒方法的研究,着重探索影响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及活体采毒方法.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都影响湖南一带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的效果,但相对而言,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与同批次的雌、雄蛛交配比较,利用前批次雌蛛与相隔30天左右的后批次雄蛛交配更有利于产卵率的提高.间斑寇蛛幼蛛度过适当长度的"卵袋期"对于以后的成活与生长发育,尤其是早期的成活与生长发育来说是必要的.尽管有多种方法可用来进行间斑寇蛛的活体采毒,但电刺激采毒法是最佳的活体采毒方法.  相似文献   

11.
粘虫生殖腺在蛹期已经发育完成, 但雌蛾卵粒内卵黄尚未沉积, 需要取食糖类作为补充营养后, 才能发育成熟。羽化时雄蛾已具备成熟的精子。取食后能进行交配活动。 成虫寿命一般约15—20天, 羽化后即进行生殖活动。其中产卵期比较长。雌雄蛾均在夜间一定时间内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在本试验中观察到粘虫一生最大产卵量接近2000粒, 孵化率超过90%以上。雌蛾经人为地与雌蛾完全隔离后, 能产下不受精卵, 产卵量稍低, 卵粒不孵化。 按照粘虫飞翔与生殖关系看来, 粘虫的飞翔活动在性成熟前表现异常激烈。粘虫的飞翔的特征是:(1)由于粘虫羽化后即进入性活动期, 雌蛾需要与雄蛾交配方能进行正常生殖活动, 雄蛾强烈地追逐雌蛾, 因而粘虫在性成熟时有剧烈的飞翔活动。(2)由于内在的生理周期节律的活动以及外激素或其他方法促使异性互相吸引, 所以雌雄蛾同时、同在一起飞翔, 在交配前或产卵前大规模飞翔。(3)由于粘虫各个虫期无滞育现象发生, 粘虫发育所要求温度变化幅度在5—35℃之间, 所以当粘虫在幼期遭受某些不利因子刺激后, 在成虫期往往引起特殊的反应, 促使成虫进行有利于生存的趋避活动, 发生迁飞现象, 以便达到粘虫为本身或后代选择适宜的生境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正> 昆虫种类繁多,其生殖方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为两性生殖,但也有一些种类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可分以下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 这种生殖方法多是鳞翅目昆虫所具有,它们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交配,产生受精卵。但偶而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如家蚕、舞毒蛾等。 二.产雄孤雌生殖 这些昆虫正常下进行两性生殖。但不交配的雌虫所产之卵孵化后全为雄虫,如长距茧蜂、石榴小爪螨、纵卷叶螟绒茧蜂、茶毒蛾黑卵蜂、菜蛾绒茧蜂、亚洲马蜂等。 三.产雌雄孤雌生殖 能进行两性交配,但不交配的雌虫能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有雌有雄。如沙潜。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整理研究浙江和北京两地蜘蛛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蟹蛛科双孔花蟹蛛和东方峭腹蛛的雌蛛以及管巢蛛科皮雄红螯蛛的雄蛛。这三种蜘蛛最初都是申克尔在1963年根据单个标本发表的我国种类,其配对的雌蛛或雄蛛迄今尚无记载,故有必要作一报道。因为蜘蛛中某些类群的外雌器形状类似,仅根据其外面观难以鉴别,故文内一并附以外雌器内面观图。 1.双孔花蟹蛛Xysticus lesserti Schenkel(图1—4)  相似文献   

14.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15.
三突花蛛捕食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华  鲁敏  陈建 《蛛形学报》2004,13(1):33-39
本文研究了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在不同条件下对果蝇的捕食速度.结果表明,蜘蛛的捕食速度与蜘蛛的步足长度、身体长度无关,而与性别、温度、饥饿程度有显著关系.25 ℃为三突花蛛捕食的最适温度,14 ℃和34 ℃即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它的捕食速度显著减慢;三突花蛛在饥饿3~4 d时的捕食速度最快;雄蛛的捕食速度显著大于雌蛛.蜘蛛的共存,如雌蛛-雌蛛、雄蛛-雄蛛、雌蛛-雄蛛共存,对捕食的速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2雄蛛共存时,各自的捕食速度显著减慢;2雌蛛共存时,各自的捕食速度变化不显著;1雌蛛1雄蛛共存时,雌蛛的捕食速度降低不显著,而雄蛛的捕食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在多次交配的动物中,雄性为获得最大生殖潜力,必须依据配偶的质量策略性地调整每次交配的生殖投入。雄性策略性的生殖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子竞争(sperm competition),二是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目前精子竞争研究主要集中于昆虫类群,而柯立芝效应研究集中于高等脊椎动物,同时验证结果也时常与假说不一致。以多次交配的三突伊氏蛛为材料,以雄蛛交配行为为指标,在蜘蛛类群中探讨和验证雄性精子竞争强度假说和柯立芝效应。设定3个交配组合:2只雄蛛依次与1只雌蛛各交配1次(A组)、2只雄蛛依次与2只雌蛛各交配1次(B组)和1只雄蛛与1只雌蛛交配2次(C组),分析比较3个交配组合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和第2次交配在交配潜伏期、交配持续时间和交配回合数方面的差异,比较三突伊氏蛛雌蛛不同交配史对雄蛛交配行为的影响,以此验证雄性精子竞争强度假说和柯立芝效应。研究结果表明A和B组的三突伊氏蛛第2次交配的交配潜伏期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1次交配。同时,C组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的交配潜伏期和交配持续时间与第2次交配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A、B和C组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的交配回合数与第2次交配都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精子竞争强度假说,而不支持柯立芝效应。  相似文献   

17.
食虫瘤胸蛛的生活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在湖北省以幼蛛和成蛛越冬。全年最多可完成4个世代,其中以第二代历期为最短,第四代(越冬代)最长;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最高产卵最可达600垃以上,平均300粒左右;孵化率平均在85%以上。该蛛的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在20℃-30℃温度范围内产卵袋数多,产卵总量多;以30℃恒温条件下的历期为最短;其耐饥能力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无水份供应以及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中华绒螯蟹越冬时和越冬后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状态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及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变化,分析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越冬死亡,越冬后交配,产卵和孵化关系。越冬前雌,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碘(I2)值为57和48。越冬(越冬时,越冬后)死亡雌,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分别低于28和10;而其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I2值分别低于1.25和0.83。越冬后能成功交配的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高于33。越冬后交配产卵雌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高于42,抱卵并使卵正常孵化的雌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大于47。脂肪酸在河蟹的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越冬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19.
芦苇卷叶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卷叶蛛在山东青州一年可发生2-3代,以若蛛,成蛛越冬,若蛛经4-5次蜕皮发育为成蛛。雌,雄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囊3-5个,单雌产卵量平均41.6粒,孵化率为87%。世代平均历期128.35天,寿命230天左右,♀:♂=1.36:1。耐饥力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无水分供应及发育阶段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成蛛的耐饥力在于幼蛛,温度高耐饥力弱,反之,则强。  相似文献   

20.
粽管巢蛛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粽管巢蛛是湖北省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大的一种蜘蛛,能捕食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有一定的利用前途。 2.粽管巢蛛在湖北省一年发生2—3个世代,成蛛和若蛛均可越冬。有一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未经交尾的雌蛛虽能产卵但不能孵化,雌蛛有护卵习性。一生卵量在300粒左右。抗寒和耐饥能力较强。 3.在常用农药中,以保棉丰,毒杀芬,4049,亚胺硫磷对粽管巢蛛杀伤力最强;石硫合剂,杀虫脒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