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史学家考证,《兽谱》和《鸟谱》这两部涉及中国古代鸟兽物种的传世巨著均始于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完成于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历时逾十载。绘图者也同为余省和张为邦,全部文字解说都出自名噪一时的"八大臣"之手,这两部巨著似一对孪生姐妹,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书信是人们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通讯方式。在古代,在文字还没有产生以前,人们的通讯方式是怎样的呢? 我国的“信”字有这样几种解释,或许可以窥探那时的情形:第一,消息曰信;第二,符契曰信;第三,使者曰信。第一条反映信的实质;第二、三条反映通讯的工具和方式。“信物”这一辞汇也说明,除了书信、口信外还有以物为信的通讯方式:符契是物信的一种,如古代的“虎符”;“鸡毛信”则是在书信之上加上一种表示紧急的信物。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沒有文字的記录,人們总会想到結繩記事,象形文字……等等。所有这些全是人类活动的历史写照,尤以后者已具有文字的雛形。在沒有人类活动,即人类出現以前,自然界已有很多种生物渡过了它們的一生,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它們各自有它們的出現、繁盛、衰亡过程,它們的生存历史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环境。古代生物的演化早在人类出現以前,所以我們人类是沒有經历过的。可巧的是,过去的一切并不是烟跡无存,如巨厚的石灰岩告訴我們过去是海洋所在地,薄层的砂岩或大小卵石結成的砾岩层,說明过去水流流經那里;今日开采的煤层与褐炭是往时的森林和沼  相似文献   

4.
古侏儒人城     
在秘鲁乌安乌柯省的荒漠地带,不久前发现了古代微型城市遗迹。经考古学家考证,这座小城曾是古代侏儒人部落的居民点。他们还认为,秘鲁的古侏儒人比现在已知的非洲侏儒民族还要矮小得多。在这座古城遗址里,还发掘到许多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其大小与现代的玩具相似。  相似文献   

5.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南药巴戟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水杉的起源地是北极圈内据古植物学家考证,大约一万万年以前,地球上水杉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北起北极圈(北纬82度),南达美国南部(北纬40度),都有它的遗迹。当时的家族兴旺,种类不少。北极是大家想象到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怎能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工作者在野外发掘中发现古代遗留的人类骨骼;考古学家收集到墓葬中的骨头,而没有关于此墓主人的任何文字记载;公安机关收到一具皮肉已经腐烂的人体残骸,死者是谁?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哪个种族?死于何因?外貌如何?一系列问号接踵而来。要从这些“无头案”中理出一点头绪,自然首  相似文献   

9.
南京幕府山寒武纪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9年夏,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南京北郊幕府山,过去认为是早奥陶世的“仑山灰岩”中,首次采获寒武纪三叶虫,并由俞剑华、陈敏娟、张浅深等同志进行详细分层,发表“南京幕府山区寒武纪地层的发现”一文。除原采的三叶虫标本外,笔者及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同志们,曾数次前往作补充采集。本文所纪载的,即包括这几次采集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古代记载的"青芝"的名称、形态特性、地理分布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青芝"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中药杂色云芝进行形态学、生境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比较考证,结合云芝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青芝"应为多孔菌科真菌杂色云芝,并非灵芝。  相似文献   

11.
天然色素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天然色素的发展概况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食经》和《齐民要术》等书中,就有关于利用天然色素为食品和酿酒着色的记载,如用艾青做青饺;用红米和茜草科植物使食品着色。十二世纪以前,在大不列颠,阿利克赛人也喜欢在糖果中加入天然色素材料使糖果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玫瑰色、紫色等。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分类学家Peing记载了罗马帝国时代使用天然着色剂的情况,当时常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就有称著于世的农业。据已发现的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就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种植着粟、黍、稻、小麦等作物。所以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胡东升  朱明生 《蛛形学报》2010,19(2):125-128
中国历史悠久,对蜘蛛的记述早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且中国古代书籍中记载的蜘蛛名称很多。初步考证了“蜘蛛”名称的来源以及古代书籍中记载蜘蛛的各种名称。  相似文献   

14.
恐龙是属于大型的古代爬行动物。据考古学者发掘恐龙化石考证得知.恐龙出现是在古生代的末期,到中生代恐龙最为繁盛;称霸一时,至到中生代的末期恐龙都已绝灭了。过去,“就恐龙绝灭的原因”。有很多人一致认为:是因为中生代的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球表面构造起了巨大的变化,影响到气侯和植物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变化,对于体温不恒定大脑不发达、卵生、体躯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是非常不利的。这样,恐龙因为不能适应当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就绝灭了.  相似文献   

15.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16.
观察植物的厚角组织通常采用的材料是芹菜叶柄,八棱麻茎,瓜茎等。经过实验后,观察发现上述材料,不易制成理想的装片,且观察效果不很好。经多次试验发现,用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观察厚角组织,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取芋叶柄作徒手切片,用蒸馏水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见到紧靠表皮以下有许多排列成一束束的厚角组织,珠光壁十分明显,相邻细胞壁之间的界限分明,再经极稀的番红染色后,界限更加清晰。此外,芋叶柄也是观察通气组织的理想材料。芋是食用植物,广布于南方各地,用它的叶柄作实验材料,一年四季都有,随用随取,…  相似文献   

17.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冬虫夏草"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溯源,古为今用,为冬虫夏草未来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根据历代文献中记载"冬虫夏草"的特点,对冬虫夏草的名称来源、形态分布及功效等进行考证,对比冬虫夏草及其易混淆品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认为古代部分文献存在将混淆品记载为冬虫夏草的现象。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所形成的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是其他混淆品不可替代的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19.
鲸鲨     
1956年5月6日,广东省北海外沙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民,在防城县企沙港外三墩:捕到两条极罕见的大鲨鱼,其体型及各部的结构与一般习见鲨鱼不同。当这种鲨鱼被拖到外沙海滩时曾轰动全市,许多渔民都从未见过。现经我们鉴定为鲸鲨,在过去关于我国产鲨鱼的文献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纪载过这种鲨鱼,因此把它的形态及特征等简单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立荣  任玉翠 《昆虫知识》1999,36(4):251-253
蚂蚁自古就是人类的美食,据唐党先生等考证,我国食蚁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周礼·天宫·鳖人》(公元前240年前),当时周朝宫庭曾用(蚁幼虫)作醢(酱)供祭祭及天子馈食,并认为蚁子酱作为秦代以前帝王食品是可以确信的,唐、宋、明、清食蚁的史实在古籍中亦多有文字记载。蚂蚁人药的最早记载为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也将蚂蚁作为中药收录,赵学敏认为蚁幼虫有“催乳汁、泽颜色”等功效,可合“壮药(即滋补药)”[1]。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蚂蚁作为功能性食品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