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阳和肉苁蓉都是中医药里重要的补益类药材,但由于过度采挖和采挖方式不当,目前它们的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肉苁蓉和锁阳分别是我国濒危和易危珍稀植物,研究二者寄生方式的特点与区别不仅可以促进锁阳和肉苁蓉的人工栽培,从而使野生药材得到一定的保护,而且对了解寄生植物在荒漠地区等极端严酷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锁阳和肉苁蓉分别在各自寄主植物上的寄生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锁阳的营养繁殖体在寄主植物根部呈串状分布,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非末端寄生;锁阳的吸器侵入寄主根系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一部分区域,但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部分区域未被锁阳吸器占据,即有部分营养物质被锁阳“截取”。(2)肉苁蓉在其肉质茎基部长出新的芽体,与寄主植物的连接方式属于末端寄生;肉苁蓉的吸器侵入寄主根韧皮部和木质部全部区域。因此,锁阳寄生后,被寄生的寄主根依然能够向前生长,具有正常的功能;肉苁蓉寄生后,寄生点的寄主根失去根系的正常功能,成为一个为肉苁蓉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 Transport channel)”。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寄生植物锁阳及其寄主白刺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遗传关系.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天然白刺、寄生体中锁阳和白刺的内生真菌,利用ITS-rDNA分子序列并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研究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定殖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相似性系数等的差异,以及寄生关系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遗传关系及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 本次获得的49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8个分类单元,95.9%为子囊菌,4.1%为担子菌;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15.3%,总定殖率为25.0%;天然白刺中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13;锁阳花序与锁阳茎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50;镰孢菌属为白刺的优势菌属,青霉属为锁阳的优势菌属.锁阳与白刺寄生体中真菌类群的差异性分布表明寄生关系对内生真菌群落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菟丝子属植物是一种有潜力的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剂。以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天然寄生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群落调查的方法分析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入侵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判断南方菟丝子是否具有防治喜旱莲子草的能力。结果表明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以降低喜旱莲子草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与对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以显著降低茎生物量比,显著增加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在无南方菟丝子寄生的喜旱莲子草群落中,除南方菟丝子和喜旱莲子草外,共有10科14属14种植物;而在南方菟丝子寄生的喜旱莲子草群落中,除南方菟丝子和喜旱莲子草外,共有16科27属28种植物,南方菟丝子能以产生吸器而寄生生长的植物共有19种,占样地植物种数的67.86%。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使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性增加,也可使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cIntosh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但是与对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方菟丝子寄生使喜旱莲子草的多度显著性下降,使喜旱莲子草的盖度和高度下降,但与未寄生的喜旱莲子草群落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使喜旱莲子草在群落上的相对盖度、相对高度和相对多度均显著性下降,从而导致群落中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显著性下降。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生长,促使群落多样性增加,促进本地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 Griffith)隶属于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寄生花属.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叶鳞片状,肉质,覆瓦状排列,约10枚,外方的较小,宽三角形或近圆形,内方的较大,卵形.  相似文献   

5.
草苁蓉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苁蓉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桂明珠,李桂琴,胡宝忠,陈雅君,王学东(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草苁蓉(Boschniakiarossica)属列当科,草芯蓉属,为寄生植物。该植物常寄生于赤杨属(Alnus)的植物根上。它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是寄生于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根部的肉质草本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萜类、氨基酸等。氨基酸是锁阳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与锁阳的品质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从锁阳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含量、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及人工培育前景等方面对锁阳中氨基酸类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旨在为锁阳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菌的二个新种。它们是: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上的香薷单轴霉(Plasmopara elsholtziae spnov.)及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上的牛膝单轴霉(Plasmopara achyranthis sp. nov.)。牛膝单轴霉是本属真菌寄生于苋科植物的首次记录。上述二新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菊科植物上盘霜霉属Bremia的分类问题。根据专性寄生菌种的划分,在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考虑寄生专化性或寄主范围的观点,我们提出菊科植物上Bremia的种的寄主限制在菊科“族”的范围内。对中国的菊科植物上Bremia属的已知种及变种列出了检索表,还报告了一个新种及一新组合,它们是兔苣盘霜霉(B.lagoseridis sp.nov.),寄生于兔苣(Lagoseris sanctae),和蓟盘霜霉(B.cirsii comb.nov.),寄生于蓟属(Cirsium spp.),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两个新种。即: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patrnia Garcke)上的香薷霜霉(Peronospora elsholtziae sp.nov.)和寄生于大花益母草(Leonurusmacranthus Maxim.)上的大花益母草霜霉(Peronospora leonuri sp.nov);单轴霉属(Plasmopara)一个新种,寄生于车前草科植物车前草(Plantago major L.)上的车前草单轴霉(Plasmoparaplantaginicola sp.nov.,);盘梗霉属(Bremia)一个新种,寄生于石竹科植物莫石竹(Moehringialateriflora L.)上的莫石竹盘梗霉(Bremia moehringiae sp.nov.).这四个新种均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同科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雪  丁雨龙 《广西植物》2005,25(2):117-120
通过对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状况的讨论,对重寄生属植物可能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迁 移进行了分析。重寄生属植物主要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上,重寄生属植物的分布区与其寄主 的基本一致,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寄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第三纪之前某 一时期的华南热带地区,随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在第三纪,重寄生属植物的祖先偶然寄生在桑寄生科某些寄 生植物祖先上,经过几千万年的协同进化,形成了今天比较稳定的寄生与寄主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定位试验地耕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文举  姜勇  李琪 《生态学报》2006,26(1):33-39
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定位试验地耕层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尺度下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垫刃属(Tylenchus)是上下两层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优势属,矮化属(Tylenchorchychus)为下层土壤中的优势属,这3个属线虫数量占植物寄生线虫总数的92%。除下层矮化属线虫外,上下两层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空间变异为48%-100%,其空间自相关范围为35~91m。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上层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总数与螺旋属线虫数量、上下层土壤中垫刃属线虫数量呈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些结果反映了不同属的植物寄生线虫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活动性上的差异;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垫刃属和矮化属线虫向下迁移能力强于螺旋属线虫。  相似文献   

12.
正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 Griffith)隶属于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寄生花属。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叶鳞片状,肉质,覆瓦状排列,约10枚,外方的较小,宽三角形或近圆形,内方的较大,卵形。花单朵顶生,雌雄异株,花被钟状,裂片10,阔三角形,长6~8cm,宽4~6cm,2  相似文献   

13.
菟丝子属旋花科,菟丝子属(Cuscuta)。是高等植物中的寄生植物,寄生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等)和树木(柳、鼠李、山里红等)上,严重的损害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菟丝子是某些农作物及树木的大敌。菟丝子也可作为研究植物寄生根的构造和非绿色植物的异养生活方式等的良好实验观察材料。本文就对大菟丝子(或称金灯藤C.japonica)和菟丝子(或称金线藤C.chinensis)图1两种菟丝子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实验观察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蚁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粉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5,(4):444-446
蚁粉蚧属(Formicococcus)于1928年为高桥良一(R.Takahashi)所建立。我国已知二种,其一是该属的模式种樟蚁粉蚧(Formicococcus cinnamomi Takahashi),此种产自我国台湾省,寄生在樟树的茎、枝缝隙以及根上为害,另一种也是高桥良一于1929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的,名为木荷蚁粉蚧(Formicococcus schimae Takahashi),该种寄生在木荷枝上为害。本属还包括产自马达加斯加岛的第3种,名为格林蚁粉蚧(Formicococcus greeni(Vayssiere)),此种为害咖啡。1982年在我国福建省发现第4种,此种寄生在枇杷树根上为害,经鉴定后它是一个新种,订名为枇杷蚁粉蚧,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量对植物寄生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运行11年的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站,开展了4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即秸秆不覆盖还田(NT0)、秸秆33%覆盖还田(NT33)、秸秆67%覆盖还田(NT67)和秸秆100%覆盖还田(NT100)对植物寄生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植物寄生线虫16个属,优势属4个,即巴兹尓属(Basiria)、垫刃属(Tylenchus)、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和短体属(Pratylenchus)。植物寄生线虫总丰度在0~10 cm土层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10~20 cm土层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变化很小,但两个土层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间植物寄生线虫总丰度差异均不显著。秸秆还田各个处理中,植物寄生线虫c-p(colonizers-persisters)类群以c-p3类群占优势。秸秆还田导致了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植物寄生线虫优势属中巴兹尔属(Basiria)和垫刃属(Tylenchus)的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线虫c-p2类群的相对丰度增加,以及c-p2和c-p3类群的生物量增加。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植物寄生线虫危害的风险。秸秆还田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和pH的变化来影响植物寄生线虫c-p类群。  相似文献   

16.
<正>帽蕊草(Mitrastemon yamamotoi),隶属于帽蕊草科帽蕊草属。草本,高3~8cm,寄生于栎属(Quercus)或锥属(Castanopsis)植物的根上;无叶片,花序的苞片鳞片状;花单生,花被片杯状,雄蕊帽状,套住雌蕊。花期8-9月,果期10月。全世界有2种帽蕊草属植物,中国有1种和1变种,其中原变种产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柬埔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变种多鳞帽蕊草(M.yamamotoi var.kanehirai)仅分布于中国台湾省,在当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根和微生物之间,有共生和寄生关系,这些菌明显的定殖在根面上。有时,菌能侵入到根的内部组织,这对植物生育有明显影响。但土壤微生物中,有多数微生物还判断不出来与植物具有共生或者寄生关系。如前所述,这些菌明显地定殖在植物根面或者根内,但其作用仍不清楚。因此为了阐明微生物的作用,用分离出的单独的或多数菌进行人工接菌,阐明其对根际生态和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单轴霉属(Hasmopara)霜霉菌的二个新种。它们是: 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上的香薷单轴霉(Plasmopara elsholtziae sp.Nov.)及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cs bidentata BI.)上的牛膝单轴霉(Plasmopara achyranthis sp.nov.)。牛膝单轴霉是本属真菌寄生于苋科植物的首次记录。 上述二新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喜树上的喜树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amptoMecae Liu et Guo,sp(?)nov(?))、寄生于杜仲上的杜仲假尾孢(Ps.eucommiae Guo et Liu,sp.nov.)和寄生于堇菜属植物上的堇菜生假尾孢(Ps.violaecola Liu et Guo,sp.nov.)三个新种。模式标本保藏于HMAS,北京。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续报道胡麻科、桑寄生科等科7个分类单位。胡麻科的茶菱属和茶菱均为广东新记录。云南槲寄生、锈毛钝果寄生和枫香钝果寄生均为海南新记录。《海南植物志》第二卷记载的五蕊桑寄生(产于琼中),现订正琼中的标本应为枫香钝果寄生,海南不产五蕊寄生属植物。大戟科的子弹枫现已成为广西和广东的归化种。无患子科的雅旗是我国新引种的经济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