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小鼠植入前胚胎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general control of nucleotide synthesis,GCN5)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l,HDAC1)的表达模式及常规体外培养对它们表达的影响,应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体内和体外培养的小鼠2、4、8细胞期卵裂胚胎、桑葚胚和囊胚GCN5和HDAC1的表达。结果显示,GCN5在体内组各细胞期卵裂胚胎和桑葚胚的细胞浆内均呈高表达,细胞核内未见明显表达,而囊胚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无表达:HDACl在体内组小鼠2细胞期胚胎中以细胞浆内表达为主,在其他各期胚胎均以细胞核内表达为主。囊胚期内细胞团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内未见HDAC1表达。GCN5在体外组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均不表达。而HDAC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体内组的。提示体外培养抑制小鼠植入前胚胎GCN5和明显降低HDAC1的表达,影响胚胎基因的正确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鼠植入前胚胎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general control of nucleotide synthesis,GCN5)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use1,HDAC1)的表达模式及常规体外培养对它们表达的影响,应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体内和体外培养的小鼠2、4、8细胞期卵裂胚胎、桑葚胚和囊胚GCN5和HDAC1的表达。结果显示,GCN5在体内组各细胞期卵裂胚胎和桑葚胚的细胞浆内均呈高表达,细胞核内未见明显表达,而囊胚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无表达:HDAC1在体内组小鼠2细胞期胚胎中以细胞浆内表达为主,在其他各期胚胎均以细胞核内表达为主.囊胚期内细胞团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内未见HDAC1表达。GCN5在体外组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均不表达,而 HDAC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体内组的。提示体外培养抑制小鼠植入前胚胎GCN5和明显降低 HDAC1的表达,影响胚胎基因的正确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之间的关系。结果:(1)HDAC1蛋白在78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1/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在ER或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其在ER或P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之间的关系。结果:(1)HDAC1蛋白在78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1/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在ER或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其在ER或P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蛤HDAC1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及生长相关SNP位点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HDAC1基因在文蛤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通过已构建的文蛤转录组文库, 利用SMARTRACE技术扩增得到文蛤HDAC1 (Mm-HDAC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 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组织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 并用直接测序法在外显子中筛查生长相关的SNP位点。结果显示, Mm-HDAC1基因的cDNA全长3065 bp, 开放阅读框1599 bp, 编码532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文蛤与其他物种同源性为74.3%78.7%。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表明, Mm-HDAC1基因在文蛤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外套膜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 并与其他组织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Mm-HDAC1基因在壳顶幼虫期表达量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0.05)。SNP位点筛查结果表明, 在Mm-HDAC1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发现了19个SNP位点, 其中有3个SNP位点(627AT、924TC和1266TC)与文蛤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E)对脑梗死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HDAC6)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和HIIE组,每组20只。HIIE组大鼠在建模48 h后进行4周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其他组大鼠不进行运动。通过神经损伤评分来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TUNEL染色测定脑组织的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DAC6、TNF-α、IL-1β和IL-6的m RNA和蛋白表达。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运动后,HIIE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TC染色显示,HIIE组的梗死面积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UNEL染色显示,HIIE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IIE组的HDAC6、TNF-α、IL-1β和IL-6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本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面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高强度间歇运动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DAC6有关。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通过参与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 研究发现多种HDAC参与成脂分化,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成脂分化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C3H10T1/2体外成脂分化的模型并以油红O染色鉴定成功诱导成脂分化. PCR检测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11种HDAC的变化趋势,发现成脂分化过程中,HDAC1、2、5、9和10的mRNA表达量下降而HDAC3、6、8和11的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其中HDAC11上升最为显著. 进一步通过RNA干扰沉默HDAC11表达, PCR检测成脂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2和成脂标志物Perilipin、Adipoq 的mRNA表达量下降,但Fabp4表达变化不明显. 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诱导C3H10T1/2成脂分化过程中,干扰HDAC11表达,胞浆内脂滴形成数量减少,成脂分化受到抑制. 总之,我们实验的结果提示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伴随着多种HDAC表达的变化,其中HDAC11的增加最显著,干扰HDAC11的表达可以抑制C3H10T1/2细胞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芬太尼联合电针通过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途径调节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n=36)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芬太尼组与电针组,芬太尼组、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泵注1.0 μg/kg/min芬太尼与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5 min,1次/d。电针组在芬太尼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1次/d,均共治疗2周。治疗第1周与第2周,对大鼠进行体重称重,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测血清胰岛素浓度,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免疫印迹检测HDAC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体重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血清胰岛素浓度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1周、第2周的机械痛阈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与电针组在治疗第2周、第4周的 HDA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也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电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的应用能提高机械痛阈,能提高大鼠体重,也可降低胰岛素浓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DAC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转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甲基化的改变及其对诱导转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体外培养、扩增后,取第三代hMSCs与热休克处理的汗腺细胞进行Transwell+诱导因子的共培养。收集诱导后实验组的汗腺样细胞和同期对照组的hMSCs,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飞行质谱(Mass Array)法检测HDAC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随后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10 μmol/L)处理实验组hMSCs,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hMSCs,RT-PCR测定两组细胞HDAC4基因和癌胚抗原(CEA)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诱导前hMSCs中HDAC4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较高,探针cg2463009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为0.901,诱导转分化后汗腺样细胞中HDAC4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下降37%,甲基化程度为0.531;探针cg14823429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由诱导前的0.687下降到0.386。5-aza-CdR处理48 h后,实验组HDAC4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诱导转分化相关的CEA mRNA同期表达量也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4基因的甲基化参与了hMSCs转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 ERK)、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tion of Camp response element bound protein,p 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3、7、14 d时以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l latency,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 ERK、p 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 d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 d时比较,C组和D组7、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 ERK、p CREB表达上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抑制p ERK、p CREB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痛敏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LRP3抑制剂组、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诱导NPP大鼠模型,模型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NLRP3抑制剂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后给予NLRP3抑制剂(MCC950)干预,治疗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28 d之后,比较各组机械痛阈、热痛阈、脊髓背角形态学变化、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5-羟色胺(5-H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LRP3/IL-1β通路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六胺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原纤维变粗并缠结,可见颗粒空泡变性,内含嗜银颗粒,提示神经元坏死,与模型组比较,NLRP3抑制剂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变少,颗粒空泡变性变少。TUNNEL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率较...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苷Rb1、Rc对大鼠胚胎脑发育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Rc对sD大鼠胚胎脑发育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1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全胚胎体外培养方法,根据Van Maele-Fabry等制定的形态学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检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参皂苷Rbl(10,45和90ug/ml)组和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l)组,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c对胚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b1(10,45和90ug/ml)组胚胎脑、前脑、中脑与后脑的长度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1)组前脑、中脑与后脑的长度值显著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b1(10,45和90ug/ml)组cGPx与phGPx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pGPxmRNA的表达水平在浓度50和100ug/ml时显著增加(P〈0.05)。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l)组cGPx与phGPx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Px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种浓度的Rc作用后都增加,且在溶度10和45ug/ml浓度时增加显著(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人参皂苷Rc能促进胚胎脑的发育,一定剂量的人参皂苷Rb1、Rc能明显增强胚胎脑pGPx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肺内NOS之分布及缺氧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定位研究,并观察了不同时间(8小时~28天)缺氧时肺内NO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①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上皮细胞呈NOS强阳性反应;肺血管内膜呈NOS阳性反应。②缺氧8小时,肺血管内膜NOS阳性反应开始降低,并缺氧时间越长,NOS阳性反应越低、③缺氧14天时,肺泡间质和肺血管周围炎性细胞呈NOS阳性反应;缺氧28天时,炎性细胞NOS阳性反应增强。④缺氧对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上皮细胞NO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从而提示一氧化氮不仅对肺具有一定的生理学作用,而且可能参与缺氧时肺的某些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CCI)的镇痛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四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 mg/kg、50mg/kg、100 mg/kg沙利度胺处理L组、M组、H组。于术后第1、2、3、4周测量和比较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沙利度胺浓度与TNFR mRNA相对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组术前术后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四组术后痛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组术后第4周时机械性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点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L组、M组、H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对比S组明显降低(P=0.000),亦显著低于L组(P=0.000);而不同剂量组机械性痛阈、热痛阈相比,H组高于M组(P=0.000),M组高于L组(P=0.000)。相对于C组,L组、M组、H组术后第4周TNFR1 mRNA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H组下降最为明显,M组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与TNFR1表达水平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97,P=0.036)。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发挥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有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镇痛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Jiang WX  Zhang LC 《生理学报》2008,60(2):243-248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脑实质内远位触液神经元中5-HT1A受体的分布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慢性结扎损伤坐骨神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以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对大鼠热痛敏和机械触诱发痛反应进行评分,以可靠CB-HRP(cholera toxin subunit B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法追踪标记脑实质内远位触液神经元,用CB-HRP/5-HT1A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定位、鉴别5-HT1A受体在远位触液神经元中的表达,并计数分析5-HT1A受体分布和表达变化与痛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神经病理性痛第1、3、A7、14天,大鼠的PWL分别为19.37±2.74、12.04±1.77、8.74±1.15、12.31±1.94,PWT分别为18.58±3.62、13.05±1.81、6.66±1.43、1 1.55±2.01.CB-HRP标记细胞出现的位置和数量恒定.每只动物CB-HRP/5-HT1A受体双重标记的细胞数量分别为276.14±36.00、161.72±28.41、108.64±6.8l、139.76±44.64,分别占该动物CB-HRP标记细胞总数的95%、60%、40%和55%.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病理性痛大鼠PWL、PWT及CB.HRP/5-HT1A受体双标细胞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大鼠脑实质的特定部位恒定存在远位触液神经元,该类神经元大多含有5-HT1A受体,该受体的表达与神经病理性痛行为表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 ATRA)对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给予10 mg/kg、20 mg/kg和40 mg/kg ATRA灌胃,1次/d,持续1 w。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匀浆液细胞因子水平、血Th1/Th2值及Notch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大鼠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吸气流量、呼气峰流量和潮气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匀浆液中的IgE、IL-4和IL-5水平依次降低,IFN-γ和IL-12水平依次升高;模型组Th1/Th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TRA治疗后Th1/Th2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剂量越高Th1/Th2值降低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的Notch3、Delta1、Jagged1和Jagge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  相似文献   

17.
制备大鼠备用根模型 (切断单侧腰骶背根L2, 3, 4, 6, 及S1, 2, 保留L5 背根),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 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切断一侧L2, 3, 4, 6, 及S1, 2 背根后, 它们对应的背根神经节内GAP43 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而备用根神经节L5 的GAP43 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强; 手术侧L5 水平脊髓背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AP43 阳性信号加强。针刺后可促进手术侧L5 神经节内GAP43 表达增加; L5 水平脊髓背角GAP43 阳性信号也进一步加强这表明在一定条件下, 神经系统损伤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GAP43 介导的可塑性变化, 针刺可通过GAP43 对神经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自噬和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8周龄(平均体重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右美托咪定组造模前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其他两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前和再灌注结束24h后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死大鼠后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I、Beclin-1和P62蛋白,SIRT1和mTOR的表达量。结果:再灌注前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CK-MB、cTnI、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后模型组CK-MB、cTnI、IL-6和TNF-α水平高于再灌注前,右美托咪定组低于再灌注前,且右美托咪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LC3 II/I、Beclin-1和P62蛋白、SIRT1和mTOR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但右美托咪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能进一步增加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部分减轻心肌损伤、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和自噬程度,可能与抑制SIRT1/ 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去乙酰化酶1(SIRT1) 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SIRT1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92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HFpE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FpEF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与IL-6、TNF-α、CRP、MDA、AOPP呈负相关(r=-0.496、-0.502、-0.419、-0.533、-0.542,P<0.05)。190例患者2例失访,余188例HFpEF患者中41例预后不良,147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Ⅳ级比例、IL-6、TNF-α、CRP、MDA、AOP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IRT1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IL-6、高MDA、高NT-proBNP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IRT1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与HFpEF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可作为HFpEF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人参皂苷Rbl、Rc对大鼠胚胎脑发育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l、Rc对SD大鼠胚胎脑发育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全胚胎体外培养方法,根据Van Maele-Fabry等制定的形态学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检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参皂苷Rbl(10,45和90ug/ml)组和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l)组,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人参皂苷Rbl和人参皂苷Rc对胚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bl(10,45和90ug/ml)组胚胎脑、前脑、中脑与后脑的长度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l)组前脑、中脑与后脑的长度值显著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bl(10,45和90ug/ml)组cGPx与phGPx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Px mRNA的表达水平在浓度50和100ug/ml时显著增加(P<0.05).人参皂苷Rc(10,45和90ug/ml)组cGPx与phGPx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Px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种浓度的Rc作用后都增加,且在溶度10和45ug/ml浓度时增加显著(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人参皂苷Rc能促进胚胎脑的发育,一定剂量的人参皂苷Rbl、Rc能明显增强胚胎脑pGPx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