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然 《人类学学报》2012,31(3):299-314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体相似性的概念和定义, 并进行了数学论证, 导出了标准人体的数学表达方法,然后, 根据90名志愿者的样本具体计算说明了标准人体尺寸的适用性。本文提出的标准人体尺寸处理方法, 可供人种和体型分类、人体模型与服装设计时确定人体各部尺寸, 为利用人体其他节段估测人全身尺寸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最后指出, 表示人体尺寸间相互关系的人体常数是存在的; 在设计人体模型时, 不管模型的比例如何, 所设计模型的人体常数需保持与所代表的人群样本的人体常数一致。  相似文献   

2.
彝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三省,人口六百多万。史学界和民族学界一般认为,彝族是古羌戎的遗裔。自古以来,彝族就十分盛行鬼神崇拜和巫术信仰。鬼产生的认识根源在于人们的灵鬼不灭观念。恩格斯说:“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彝族灵魂不灭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1.人有三魂彝族普通认为,人有三魂。其中一魂离开肉体,人就会患病,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等不健康的状况。为此必须请彝巫招魂。三个魂全都脱离肉体而去,就意味着死亡。人死后,灵魂就在尸体旁边和家中游荡,孝子须请彝巫做指路法事,具体落实这三个魂的归宿:一魂守坟墓或火葬坑(不是守尸体),一魂去往祖先发祥地,一魂守祖灵牌。各地各支系彝族选作灵牌的原料有差异,一般选用竹、松树、马樱花树、白花木、葫芦中的一种。例如,云南省楚雄彝州南华县五街乡彝族用小松树做灵牌。彝巫认为,人  相似文献   

3.
神经系统的年龄变化,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神经细胞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消耗色素”的聚集。这种色素一般被认为是脂褐素。曾经有些学者提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黑色素,出现于老年人的植物性神经节(Kuntz,1938;Treux,1940)及脊神经节细胞中(Gardner,1940;Wolf与Pappenheimer,1945;Clara,1954)。但后来Sulkin(1953)的工作却否定在人体交感神经节里有黑色素的存在。许多作者曾指出脂  相似文献   

4.
以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15章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为例,就一次优质课评比中观察到的具体问题,探讨了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元素与生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集 《生命科学》1996,8(3):28-31
本文对11种常量元素及14种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功用及对人体、动物生命的利害作了概括性阐述,可给一般读者增加保健知识及应用上应注意的事项.在阐述各元素在生命界的重要性时,扼要地联系了与各元素有关的生化、营养和医学基础知识,这不仅可使一般读者得到一些理论知识也可给各门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1986年观察蝈蝈(螽斯科的一种,学名未订)生活习性时,发现了1头2龄雌若虫,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昆虫正常的足是由基节、腿节、胫节、附节所组成。而这头畸形昆虫的2个前足各有2个胫节。2个后足在腿节后的胫节部分又分成2个弯曲部分,好似各有2个胫节,其相连处关节活动自如(见照片)。其前后足各节长度如下表。前足胫节_2上的刺比正常的蝈蝈大得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物学考试复习中,“血液循环系统”将人体的多个系统联系起来,成为复习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本节复习课从人体整体的角度,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带入其他系统的复习,利用知识图解整合各系统的知识,形成一个鲜明的知识网络,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组织”一节内容是初中《生理卫生》“人体概述”这章的重点,这节内容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以后其他章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基础知识,我在教学中初步尝试了自学——实验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指导学生自学这节内容,我并没有过多地给学生定框框,而是尽量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旨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组织”一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细胞分化,组织的形成和组织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自学时,问题不大。因为在学习《动物学》“两栖纲”时,学生采集了“蟾蜍发育过程”标本,对于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要求学生在看书自学时,对照标本中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幼蟾蜍的形成,理解随着胚胎发育过程的不断进行,分别形成各种组织。后一部分是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讲到条件反射一节时,我曾用狗演示了关于条件反射的几个基本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条件反射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现在,我把这个实验的准备过程和讲解方法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生命活动的调节”共分两小节:第1节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人体的一些主要激素及生理作用的知识,他们对第2小节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第1小节的内容完全陌生.因此,笔者将两小节内容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即学完第  相似文献   

11.
蜗牛是一种陆地上有害的软体动物。正因为它对农业上有害处,所以我们要研究它、注意它,以消灭它。同时在软体动物肺螺目中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讲授蜗牛一节时,最好能捕捉一些活蜗牛来作为教具,可以观察它的运动方式及能伸缩的触角及小眼。但春季气候有时是比较冷的,在讲蜗牛一节时要找活的蜗牛作为教具是很困难的。为了补救这一缺点,我  相似文献   

12.
在讲解“伴性遗传”这节课时,由于注意了把书本知识与周围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效果较好。在教完“性别决定”一节时,留下思考题:若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后代是男性得病多还是女性得病多?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后还在热烈地讨论。不少学生认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当然是女性发病机会多。上“伴性遗传”这  相似文献   

13.
胚轴—有胚植物的一种特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有胚植物营养体时,人们常注重根、茎和叶三类器官,而较少注意胚轴。实际上,胚轴不仅在胚、幼苗和成株中均有独特作用,而且在其生长习性和结构上也较特殊。在胚中,圆轴状的胚轴连接着胚根、胚芽、子叶和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并因此而可以分为上胚轴(子叶节或胚芽鞘节至胚芽的一段),下胚轴(子叶节或禾本科的盾片节至胚根的一段)和中胚轴(禾本科植物盾片节至胚芽鞘节的一段)。在绝大多数植物的成株中,主茎的第一个节间是由上胚轴发育形成的,极少数植物甚至终生以胚轴为其主体。如世界著名的奇异植物百岁兰,除下胚轴伸长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教育实习期间,担任了“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血循环器官”一章中第六节一第十二节课的教学.在讲授第八节“血的成分”时,我们考虑到仅从语言的生动和几张彩图来说明血的性状和它的成分,虽有一定收效;不如备以新鲜的动物血,通过同学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血的性状和它的成分来得更好些.这样不仅加深同学对血的成分的理解,教师也达到了教育和教养的目的.并且为以后几节深入研究各种血球的机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准备“血的成分”这一节课的实验材料时,考虑到通过这一节课的讲授和观察,使同学了解血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人体感染少数微小膜壳绦虫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时,尤其在儿童可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该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六节段25单元体温调节数学模型作了简介。结合国人的特点确定了模型中节段或单元的体表面积、容积、热容量和产热量等生物物理参数的数值,并对模型预测人体的直肠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的结果进行了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7.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敏  许慧 《生态学报》2014,34(16):4473-4479
节球藻毒素(Nodularin)是由泡沫节球藻(Nodularia spumigena)产生的一种环状五肽肝毒素。节球藻毒素对陆生动物和人体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还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许多陆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威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节球藻毒素的分子结构、检测方法和产生途径,深入讨论了节球藻毒素的环境归趋和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瓜的生物学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属于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富含水分、糖分、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西瓜,食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7年级 (下册)第11章第1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中,有一道思考与练习题:“有人说‘汗液与尿液是一样的’,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初衷是把该题作为课堂练习。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理卫生课与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的课程都要安排一些末梢血实验,像血细胞计数、分类、血红蛋白测定、血型测定等。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些实验时,有几个问题是实验指导书中未提及而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