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利用尼氏染色、TUNE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再灌流后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yclin depedent kinase, CDK)抑制剂Olomoucine对海马DND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流后3d、7d、30d海马神经元明显脱失,部分CA1、CA2区神经元凋亡;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GFAP表达上调,应用Olomoucine后TUNEL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幸存神经元数目增加;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多,GFAP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CDK抑制剂Olomoucine可有效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DND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gap junction)通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d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给予缝隙连接阻断剂,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有45%的大鼠在术后3d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用甘珀酸阻断缝隙连接后,30%的大鼠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其发生率明显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Bcl-2蛋白的表达较高(P<0.01),两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Bcl-2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DND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脑缺血损伤能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aldeath,DND)。有学者认为DND是神经兴奋毒性作用引起的细胞坏死过程,也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凋亡机制参与了DND。我们研究发现,大鼠全脑缺血15min后再灌流48h,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大量死亡,其超微结构出现细胞膜完整的胞浆浓缩和核固缩的凋亡样形态学改变,并且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CA1区锥体细胞的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说明脑缺血后锥体细胞的死亡需要一定的时间合成新的蛋白质,从而激活细胞内部死亡程序。提示凋亡机制参与全脑缺血后DND。  相似文献   

4.
研究青霉素诱发培养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在兴奋过程中的抑制机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100IU/ml的青霉素可诱发一种晚而慢的NO合成模式。NO合成酶抑制剂L-NNA(0-10μmol/L)可剂量依赖地抑制NO的合成,并促进谷氨酸水的升高。同时发现L-NAA(1、10μmol/L)可显著促进进蛋氨酸脑啡肽(M-ENK)的升高),而对强啡肽-B(DYN-B)的水平没有影响。100μmol/L的β-FNA(一种M-ENK受体抑制剂)可抑制L-NNA诱导的谷氨酸水平的升高,而100μmol/L的nor-BIN(一种DYNU受体抑制剂)对此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1000IU/ml的青霉素诱导合成的NHO可通过抑制M-ENK水平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欲素A(orexin-A,OX-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大鼠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睡眠障碍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于术后1d侧脑室内注射30μg/kgOX-A。注射后7d,用脑电-肌电图来评估大鼠睡眠功能,用转棒实验和爬梯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用Nissl染色、Neu N染色和Fluro-Jade C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病理学改变。结果 AIS大鼠的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入睡潜伏期增加,睡眠片段化,觉醒次数增加,REM和非快动眼(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的数量减少,神经元损伤增加,运动能力降低。外源性OX-A能缓解AIS大鼠睡眠变化,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运动能力恢复。结论 OX-A可明显减轻AIS大鼠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并改善睡眠和促进运动恢复。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羟自由基产生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和AT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应用病理检查方法判断海马CAl锥体细胞死亡的数目。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高效液相加电化学检测器方法测定海马羟自由基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测定纹状体ATP含量。结果:亚低温条件下沙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本实验将地塞米松注入大白鼠侧脑室,2h 后经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了海马谷氨酸免疫反应性(GluIR)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GABAIR)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1)CA1、CA3 和SG区的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特别是CA1 区。经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1 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CA3区有显著性差异(001< P< 005),SG处无明显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GABAIR神经元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有增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作用。尽管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并不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敢平  乐冬友  徐自强 《蛇志》2012,24(3):254-255,257
目的探讨烙铁头蛇咬伤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1例烙铁头蛇咬伤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病因。结果迟发性出血通常发生在烙铁头蛇咬伤后的第5~6天,发病率约16.42%;11例患者均出现伤口流血不止、皮下淤斑、牙龈出血及鼻衄,其中1例伴有便血及血尿,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显著延长。经及时给予抗蛇毒血清、补充血容量等治疗,11例患者均痊愈。结论烙铁头蛇咬伤后迟发性出血并不少见,及早发现、积极处理是治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额叶皮层用KCl诱导产生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depression,CSD).MCA04 h后,利用550 nm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 intrinsic signalimaging,OISI)监测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顶-枕叶皮层内源光信号变化.成像1 h内观测到一系列诱导CSD波(14±3次),CSD波局限于顶-枕叶皮层中央区域扩展,以光强的显著下降为特征;而旁侧区域光强无明显改变,不具备CSD波特征,表明CSD波未传播到该区域.随后TIC染色证明上述旁侧区域已经梗死.实验表明:MCAO后4h,皮层区域旁侧部分会梗死;CSD波的0IS变化可用来区分缺血梗死区和外周供血较为完整区域(未梗死区).  相似文献   

10.
11.
大鼠大脑中动脉可逆性阻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东亮  程晓虹 《动物学报》1993,39(2):176-180
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建立了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TTC染色、印度墨水灌流、血脑屏障损伤及神经症状的观察证实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发展过程。且不须开颅,方法简单。本文还对神经行为缺陷的检查及分级标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给大白鼠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175×10- 2m ol/L2μl)后可诱发癫痫,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 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 至2h 达高峰,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 随着CL作用时间延长NOS反应由弱变强;海马区NOS阳性神经元2h 时才出现染色明显加深。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用CL (25×10- 5m ol/L) 作用1/2h、1h、2h、4h 后NOS阳性神经元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p75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铅对海马 p7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半定量分析铅对大鼠海马组织NGFmRNA表达的变化。以地高辛标记的p75cDNA为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铅对大鼠海马 p7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以 1%醋酸铅经口染毒 8周 ,海马组织 p75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铅可影响海马 p75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Fos蛋白在脑挫伤皮质和海马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Fos因蛋白在皮质和海马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大鼠4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模型组.用Feemey's自由落体法将其中32只复制脑挫伤动物模型;脑挫伤后30min、1h、2h、4h、8h、12h、24h和48h,分别取脑;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脑内无Fos阳性细胞;实验对照组局部皮质有Fos微弱表达;模型组脑挫伤侧皮质和海马有Fos阳性表达.30min后已有阳性细胞;2~4h达高峰,阳性细胞多,而且着色较深,8~24h逐渐减弱,48h则不见阳性细胞.结论脑创伤可以导致伤侧皮质和海马c-fos基因蛋白过表达,而且各时间段表达强度不同,观察c-fos基因表达强度,可以作为临床提示脑部受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10、20、40mg/kg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2h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22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Caspase-3的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10、20、40mg/kg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0、2.8±0.9、2.1±0.9、1.5±0.7、1.3±1.1、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20、40m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10mg/kg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20、40mg/kg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皮层缺血半暗带均有Caspase-3的表达,其中假手术组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最多。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Caspase-3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人参皂苷Rg110mg/kg组的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高,40mg/kg组显著降低(P0.05),而20mg/kg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与抑制脑组织Caspase-3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侧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并未见明显增强。复方丹参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的形成增加,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复方丹参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珀酸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60min再灌注(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甘珀酸干预(MCAO+CBX)组和假手术组(sham)。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后3d与7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缺血后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小于MCAO组,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较MCAO组分别缩小5%和4.6%;(2)缺血后3d、7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且MCAO组大鼠缺血边缘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MCAO+CBX大鼠(P〈0.001);(3)缺血后3d和7d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3d的MCAO组与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强(P〈0.05),7d的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强(P〈0.001),但明显弱于MCAO组大鼠(P〈0.01);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少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缝隙连接后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降低有关,星型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低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作为突触可塑性变化的两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突触可塑性范围可以定量的表征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应用在体电生理技术,在同一只动物上记录LTP和LTD,研究了发育过程中慢性铅暴露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范围和双脉冲易化的影响.对照组的LTP、LTD的幅度分别是187.9±6.2%(n=7),85.2±1.6%(n=7),而铅处理组分别为140.5±1.2%(n=7),102.8±3.8%(n=7).与对照组相比,铅处理组的LTP的幅度降低了47.4%,LTD的诱导几乎完全被铅损伤.先诱导出LTP后再通过低频刺激则可以在铅处理组诱导出LTD(81.5±2.2%(n=7)),但远远小于对照组(66.8±4.3%(n=7)).对照组突触可塑性范围是103.1±11.5%(n=7),是铅处理组突触可塑性范围(37.7±9.6%(n=7))的2.7倍.在对照组,双脉冲易化反应是从脉冲间隔20ms时开始,而铅处理组则是从50ms开始.当脉冲间隔为70ms时,两组的双脉冲易化幅度均达到最大值,但易化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分别为211.6±32.2%(n=7),11.1±26.9%(n=7).结果表明铅显著地抑制了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双脉冲易化效应,降低了双脉冲易化的间隔范围和突触可塑性范围.这可能是铅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