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茂名石油马来鳄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一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化石是湛江地质队采集的。化石保存较好,有部分完整的头骨一个(缺失吻部前端和右方骨、右方颧骨;左右两侧的鳞骨、颧骨、翼骨以及枕部均残缺不全);一左下颚枝(前端缝合部缺失,关节骨不完整);一左肱骨和一右股骨;甲片和一些破碎的骨片,化石编号:V5015。化石产在广东茂名的茂名系油柑窝层,时代为晚始新世。这是该地区石油马来鳄的第二次发现,它比第一次发现的材料丰富完整,现记述如下: 头骨的后部近似三角形,头顶“平台”发育,头骨表面除了方骨、方颧骨、眶后骨的一部分外均布有大小不等的凹坑纹饰。眼孔大,为一不规则的卵圆形,前后径大于左  相似文献   

2.
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及鲟类系统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依据大量潘氏北票鲟的新材料对该种的特征作了补充,主要包括吻部骨片、围眶骨系统、舌颌骨、上颌骨的外翼突、方轭骨、轴部骨骼、尾部棘鳞及轴上鳍条等.另外还对后颞骨、鳃条骨等特征进行了修正.北票鲟的生长与埋藏特点表明北票鲟可能与现生鲟类一样也具有洄游生活的习性.对丰宁北票鲟同潘氏北票鲟的比较表明,除奇鳍条数目不同外,二者在其它方面被认为存在的差别或不成立或需进一步检验.建议将列鳍鱼(Stichopterus)归入修订后的北票鲟科,并认为北票鲟科代表了与鲟科关系最近的已知化石类群.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和尖吻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口黑鲈和尖吻鲈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从整体看 ,大口黑鲈的脑颅较宽 ,吻短钝 ,眼后头部短 ;尖吻鲈的脑颅狭窄 ,吻部尖长而突出 ,眼后头部较长。各部分的骨骼特征 :大口黑鲈脑颅的中筛骨、侧筛骨、额骨、上枕骨、上耳骨、翼耳骨和围眶骨等与尖吻鲈有明显的区别 ;大口黑鲈咽颅中的前颌骨、齿骨、中翼骨、鳃盖骨骼、角舌骨、尾舌骨、下咽骨等与尖吻鲈又有显著的差异 ;大口黑鲈附属骨骼中的肩带骨、腰带骨、脊椎骨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和不同可作为科间或属间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中三叠世早期幻龙属(Nothosaurus)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重要分子,幻龙属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中东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安尼期晚期和拉丁期晚期(Edinger,1921;Haas,1980;Rieppel,2000)。我国目前已报道的幻龙属化石有两种:杨氏幻龙(Li and Rieppel,2004)和幻龙属未定种(Rieppel,1998),它们均产于贵州省兴义地区的法郎组竹杆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最近在贵州省盘县地区关岭组Ⅱ段地层中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幻龙骨骼化石,证明中三叠世早期东特提斯区同样生存着幻龙类。鉴于标本的骨骼特征与已知的幻龙属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建立一新种Nothosaurus rostellatus sp.nov.(小吻幻龙)。新种的个体在幻龙属种中为中等(头骨中线长210~320mm);吻部短而小,具4个前颌骨獠齿,紧随其后是第5个明显较小的前颌齿;一对上颌骨犬齿之前有6~9个小型上颌齿;眼窝较大,卵圆形,位置相对靠前;内鼻孔的后缘由腭骨构成,具内鼻槽;外翼骨形成腹向凸缘;下颌具冠状突;背椎神经棘较低,背肋肩部明显加厚。N.rostellatus与其他已知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吻部形态和比例。新种的吻部较小,长略大于宽,前端钝圆,基部明显收缩,其吻部长度(从吻端至外鼻孔前端的距离)仅占其头骨中线长度的1/6~1/7,而其他种一般占1/4~1/5,具有细长吻部的N.haasi甚至接近1/3。此外,新种吻端-上颞孔前缘距离与吻端-外鼻孔前缘距离的比值也明显高于其他种。N.rostellatus区别于其他幻龙种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上颌骨牙齿的数目和排列。在已知的幻龙属种中,很少有一对上颌犬齿前的上颌齿数超过5个者。新种正型标本ⅣPPⅤ14294在一对上颌犬齿前具有6个小型锥状上颌齿,它们大小相等,指向腹方。副型标本ⅣPPⅤ14301在一对上颌犬齿前具有9个小型锥状上颌齿。在已知的Nothosaurus中,新种与N.youngi Li & Rieppel,2004和N.marchicus Koken,1893无论是个体大小还是头骨形态均比较接近,如具有相对短而宽的吻部和较短的上颌齿列、相似的鼻骨形态等,与其他种相差较大,因此这里仅对新种与此二种之间的异同做简要的介绍。从头骨的一些具体形态特征看,N.rostellatus的鼻骨后侧方与前额骨相连,阻隔了额骨和上颌骨,该特征与N.youngi相同而不同于N.marchicus,后者鼻骨受额骨与上颌骨的阻隔,不与前额骨相连。如果不考虑鳞骨的外侧分支的宽度,Ⅴ14294和Ⅴ14301与N.youngi的头骨的最宽处均位于轭骨的后端位置,且其宽度为吻部宽度的2.6~3.5倍(其中N.youngi为2.6倍,Ⅴ14294为3倍,Ⅴ14301为3.5倍),而N.marchicus的最宽处位于头骨后部鳞骨的分支处,其轭骨后缘处头骨宽度为吻部宽度的2~2.8倍(Rieppel and Wild,1996,fig.36,41)。此外,N.rostellatus外翼骨形成腹向突起和下颌具冠状突的特点也与N.youngi相同,N.marchicus不具有该特征。另一方面,N.rostellatus的枕部特征则与N.marchicus接近而不同于N.youngi。新种的枕部内凹,枕骨侧边的后耳骨等向后侧部延伸,下颌关节在头骨后部位于枕髁之后,该枕部特征与N.marchicus一致。N.youngi的下颌关节与枕髁基本位于一个平面内,因此枕部未形成明显的内凹。新种的眼眶与上颞孔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宽,其中V 14294眼眶与上颞孔之间的距离与外鼻孔与眼眶之间的距离接近相等,而V 14301眼眶与上颞孔之间的距离大于外鼻孔与眼眶之间的距离。此特征也与N.marchicus相同而不同于N.youngi,前者眼眶与上颞孔之间的距离与外鼻孔与眼眶之间的距离相等,后者的眶后弓很窄,其眼眶与上颞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外鼻孔与眼眶之间的距离的1/2。N.rostellatus鼻骨的左右两前突分别伸至两外鼻孔的前缘内侧,位置与N.marchicus相同,而N.youngi鼻骨前突仅伸至外鼻孔内侧缘的中部。N.rostellatus前颌骨的背突向后伸至外鼻孔后缘之后,接近鼻骨的后缘,而N.youngi仅伸至外鼻孔后缘中间部位。除前文所述新种两个主要鉴定特征外,N.rostellatus又以具有内鼻槽,翼骨前伸至内鼻槽附近等特征与该已知二种相区别。此外,新种前颌骨具外侧支突起,其他种该特征多不明显,如N.jagisteus不存在前颌骨外侧支突起,其前颌骨在外鼻孔的前外侧缘沿前外侧方向与上颌骨相交(Rieppel,2001)。从地理分布和地层层位看,N.marchicus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的中三叠统安尼阶,而N.youngi则分布于我国贵州南部的中三叠统拉丁阶。本文描述的化石产于贵州南部关岭组Ⅱ段,其时代应相当于中三叠世晚安尼期。N.rostellatus与分布于欧洲的同时期的幻龙N.marchicus以及与在其后约7~8Ma相邻地区出现的M.youngi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记兰州盆地第三纪中期的爪兽(奇蹄目)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兰州盆地新发现的三种爪兽化石:Schizotheriumordosium,Phyllotillonhuangheensissp.nov.和Chalicotheriinae亚科未定属种的一类。在咸水河组下段南坡坪地方动物群(早渐新世晚期)中发现S.ordosium。这个种的材料较多,其中有保存完好的下颌吻部。这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这个属的吻部的构造:吻部很长、具大的铲形下门齿和双叶形的下犬齿.在咸水河组中段(早中新世)张家坪地方动物群中发现了Phyllotillonhuangheensis和Chalicotheriinaegen.etsp.indet。前者比巴基斯坦Bugti层中的P.naricus个体稍小,形态上也更原始些。这可能表明,张家坪地方动物群在时代上比Bngti稍早。后一类爪兽的性质还不很清楚,但Chalicotheriinae亚科在我国早中新世的出现则无疑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我国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总鳍鱼——杨氏鱼(Youngolepis sp.)吻部网状骨质小管管壁电镜结构、元素成分、整个系统的分支状况以及它与膜质骨、侧线系统的关系,推测其功能是为吻部神经和血管提供通道.文中认为杨氏鱼与肺鱼共同具有 rostral tubuli 这一特征;将杨氏鱼吻部神经分支与骨鳞鱼、孔鳞鱼、肺鱼及两栖类进行了比较,指出杨氏鱼的眼浅支分支进入鼻囊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7.
河北丰宁早期鲟类化石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现于河北丰宁晚侏罗或早白垩世义县组的燕鲟以其很长的背鳍、长条形的方颧骨、骨化程度较高的中轴骨骼和支鳍骨、鳍条上残留有硬鳞质、无轴上鳍条等,有别于鲟形目所有已知属。燕鲟的吻部骨骼退化为管状小骨片,下鳃盖骨前方明显呈舌状突出,后部裂成锯齿状,尾鳍上硬鳞退化,与列鳍鱼和北票鲟最为相近,暂可归入北票鲟科;北票鲟科的鳃条骨数目少于7根,尾鳍上硬鳞无关节突和凹,可视为鲟亚目(鲟科+匙吻鲟科)的近祖姊妹群。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应为同期异相沉积,且沉积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8.
记陕北子长晚三叠世一新的古鳕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述了陕北子长晚三叠世古鳕科(Palaeoniscidae)一新属新种──子长瓦窑堡鳕(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 gen. et sp. nov.)。其一般形态特征如身体长纺锤形、背鳍基长,后部对着腹鳍和臀鳍之间的空隙、鳍条粗壮、饰缘棘鳞细小、悬挂骨倾斜、鳃盖骨很高大、鳞片小及横列鳞数目多等,与澳大利亚中至晚三叠世的Myriolopis很相似,但新属具有吻较尖、背鳍鳍条数目较少、鳞片具有众多的斜嵴、后缘成梳齿状以及具有背嵴鳞等显著特征区别于Myriolopis。瓦窑堡鳕在体形、鳍的位置、鳃盖骨高大及鳞片的纹饰等方面也与欧洲中至晚三叠世的 Gyrolepis相似,但新属以背鳍基较长、臀鳍基较短、背峪鳞发达及鳍条粗壮等特征区别于Gyrolepis。根据瓦窑堡鳕的性质和化石层位的情况,将合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定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9.
我国珍稀的中华鲟和白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两种珍稀鱼类——中华鲟和白鲟 ,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的鱼类。1 中华鲟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属于鱼纲 ,鲟科。为暖温性中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性珍稀鱼类。据报道 ,最大的可达 5 6 2 .5 kg。俗称鲟鱼 ,古代称 。  体梭形 ,前粗后细 ,腹部较平 ,截面观为五角形。头大而宽 ,吻长而尖 ,为长三角形 ,侧面为犁形。吻端稍向上翘。口下位、横裂、能自由伸缩。吻腹面有须 2对。眼小、高侧位。鼻孔位于眼的前缘 ,眼间隔宽 ,内陷。鳃孔大 ,鳃耙数为 13~ 34,鳃膜与颊部相连。皮肤裸露 ,较光滑。头部皮肤具有梅花状感觉器。背鳍位于躯…  相似文献   

10.
Hesperotherium(黄昏兽 )——后期爪兽一新属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记述了山西天镇早更新世爪兽一新属———Hesperotherium。新属为低冠中等大小的爪兽 ,主要鉴别特征是 :吻部极度缩短 ,门齿、犬齿和第一前臼齿消失 ,前臼齿高度退缩 ,上臼齿宽大于长 ,原尖孤立 ,下臼齿后齿带发育。这是爪兽科最后的代表。中国过去在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的Nestoritherium ,很可能都应该归入这个新属。这个属的化石目前仅发现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依据3件近乎完整的骨骼化石,记述了辽宁建昌早白垩世湖相地层九佛堂组反鸟类的两个新属种:马氏副渤海鸟(Parabohaiornis martini gen.et sp.nov.)和库氏长爪鸟(Longusunguis kurochkini gen.et sp.nov.)。这两个新属种与此前报道的渤海鸟(Bohaiornis)、神七鸟(Shenqiornis)、齿槽鸟(Sulcavis)和周鸟(Zhouornis)具有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包括吻端粗壮、牙齿粗大并近似锥形、叉骨上升支的末端明显膨大、胸骨的后外侧突向外侧强烈偏转、跗蹠骨粗短、第三脚趾具有很长的爪子。对包含有大量中生代鸟类和形态特征的矩阵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其结果显示这两个新属种与上述的这些反鸟构成了一个单系类群,基于此建立了一个新科——渤海鸟科。渤海鸟科包括6个属,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反鸟类中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类群,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于反鸟类高阶分类单元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渤海鸟科强壮的吻端和脚爪表明其占据了不同于其他早白垩世反鸟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2.
辽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一长颈双弓类爬行动物(英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新属新种──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gen.et sp.nov.)。化石产于凌源大王杖子乡范杖子村义县组合火山灰的灰白色湖相页岩中,与狼鳍鱼(Lycoptera)共生。 凌源潜龙的正模是一具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化石骨架,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仅尾椎有少量丢失,标本上主要显露腹面骨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11705)。其与水生爬行类Choristoderes共有特征包括平凹型脊椎,3个荐椎,背肋肿大,肢骨下节远短于上节,腕骨和跗骨弱骨化。凌源潜龙主要鉴别特征为:相对身体比例,头骨较小;颈部大大加长,颈椎19个;显著肿大的背肋呈S型;超过20组腹肋,每组由3段组成,而对应每一椎体有2~3组腹肋;第Ⅲ、Ⅳ 骨长度基本相等,第V 骨不为钩状。 凌源潜龙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长颈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Nothosaurs)有相似的特征。其所具有的相对小的头骨,尖的吻部,似针状的牙,特殊的长颈及其埋藏特征反映该动物为适应湖泊环境的食鱼性动物。 凌源潜龙是迄?  相似文献   

13.
黑骨是古生代一类特殊的杆状微体化石,较少研究,零星报道于寒武纪早期至泥盆纪晚期沉积物中,常与其它微体化石(如几丁虫和疑源类)同时出现。黑骨的亲缘关系不甚明了,或与水螅类刺胞生物或者藻类有一定亲缘关系。通过统计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可知此类化石包括3科18属35种。本文利用新近获得的中国黑骨化石材料,对黑骨的形态学、分类学、系统古生物学、地史分布和生物亲缘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Branchiodrilussemperi)、三齿尾盘虫(Derotrifida)、平叉吻盲虫(Pristinasynclites)、坦氏泥蚓(Ilyodrilustempletoni)、美洲管水蚓(Aulodrilusamericanus)、维氏沼丝蚓(Telmetodrilusvejdovskyi);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Pristinaamphibiorticachangtuensis)]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Pristinellachangtuenssisstat.etcomb.nov.)]。  相似文献   

15.
天山北麓二齿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二迭纪二齿兽类化石,它和杨钟健记述的第一个二齿兽头骨一样,是袁复礼新疆搜集品中的一个,两者在形态上相差很大,但化石的确切地点和层位同样不清楚。二齿兽属中除了极少数生存到三迭纪初期,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上二达世。到三迭纪开始,其地位便为水龙兽和后期的肯氏兽类所代替。由于它在划分二、三迭纪地层里代上是一个较好的标志,因此虽然产地层位不清,仍有必要加以记述。这一头骨比前一二齿兽要小得多(长约120毫米),连同下颌一起被保存在一灰绿色粉砂岩结核里。所有露出部分,如吻端、间颞部、两侧颧弓均因风化而不同程度地受损,但其他部分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6.
中华鲟、白鲟组织生化成分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Cray)隶属鲟形目、鲟科,在生态类群中属河海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也见于渤海(烟台)、黄河下游、钱塘江、闽江及珠江等水域。白鲟(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隶属鲟形目、白鲟科,也是一种河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中,自四川宜宾至江苏崇明,有时见于大型湖泊(如洞庭湖)。    相似文献   

17.
金粟兰科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位置和分类系统,并在较详尽地研究其现代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古植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金粟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及其起源、分化和可能的散布途径,结果如下:1.金粟兰科应独立成目,处于胡椒目与樟目之间;本科4属处于同一进化水平.2.金粟兰科分布于南美、中美、马达加斯加、东亚、热带亚洲、太平洋岛屿及新西兰,属于热带美洲、亚洲、马达加斯加地区、大洋洲和太平岛屿间断分布科,现代分布中心在马来西亚植物区;中国的金粟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为金粟兰科种类的分化中心之一.3.通过化石证据推测,在白垩纪中晚期,金粟兰科祖先有较广泛的地理分布,其起源地可能在早白垩纪的环大西洋地区,即冈瓦纳古陆西北部和劳亚古陆西南部.起源时间应不晚于白垩纪的巴勒姆期.  相似文献   

18.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一新的有尾两栖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葫芦岛市九佛堂组发现一批有尾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iaoxitriton zhongjiani gen.et sp.nov.辽西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上中中新世中新原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齿列形态等与小鲵科的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徒提供  相似文献   

19.
灵长类猴科概述猴科的猴类生活在东半球,栖息于非洲和亚洲的森林中,约有80种,体重1,5~50kg.都是昼行性。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生有32颗牙齿,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都能直立起来。分为猴亚科和疣猴亚科。猴亚科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产于辽宁省朝阳市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新反鸟化石。依据它所具有的"Y"形的叉骨;乌喙骨较宽且末端凹陷;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将其归入反鸟亚纲。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结构,如吻长、粗壮;有具钩状的牙齿;额骨大而低等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建立新属新种:杨氏弯齿鸟Camptodontus yangi gen.et sp.nov.。新种隶属于长翼鸟科,与长翼鸟的某些特征相似。它的发现不但给反鸟类群增加了一重要新成员,同时也说明早期鸟类分化辐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