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长白山区眼灰蝶属4种,其中兹眼灰蝶Polyommatus tsvetaevi(Kurentzov,1970)为中国新纪录种,编制分种检索表,提供成虫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因阿眼灰蝶Polyommatus amanda和酷眼灰蝶Polyommatus semiargus在长白山的亚种名均为amurensis,因此,amurensis Tutt,1909就成为amurensis(Staudinger,1892)的次同名,需要提出替代名Polyommatus semiargus changbaishanensis nom.nov.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中国灰蝶科中亲缘关系较近的3个主要亚科[灰蝶亚科(Lycaeninae)、线灰蝶亚科(Theclinae)以及眼灰蝶亚科(Polyommatina)],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研究它们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3亚科共53种灰蝶的线粒体 COI 和 Cytb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序列变异分析,同时,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等建树方法重建53种灰蝶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串联的2个基因共1 431 bp,其中保守位点855个,可变位点576个,简约信息位点488个;A+T的平均含量为74.5%,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25.5%)。系统树显示,灰蝶亚科以及眼灰蝶亚科均是单系发生,线灰蝶亚科则为并系群。全部灰蝶物种共分为三大支系:灰蝶亚科为第1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中的旖灰蝶族(Hypolycaenini)、富丽灰蝶族(Aphnaeini)分别构成单系群并互为姊妹群,它们共同构成第2支系;线灰蝶亚科中的美灰蝶族(Eumaeini)、玳灰蝶族(Deudorigini)、娆灰蝶族(Arhopalini)和线灰蝶族(Theclini)构成第3支系,其亲缘关系为:(((线灰蝶族+娆灰蝶族)+玳灰蝶族)+美灰蝶族)。【结论】本研究涉及的3个灰蝶亚科中,灰蝶亚科是一个独立的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它们内部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南部的中国蝴蝶2个新记录属及7个新记录种:新记录属为奕弄蝶属Iton de Niceéville, 1895和帕米灰蝶属Pamela Hemming, 1935;新记录种为弄蝶科Hesperiidae的素绿弄蝶Choaspes subcaudatus(C.&R. Felder, 1867)、沃氏奕弄蝶Iton watsonii(de Nicéville, 1890)、暗色梳翅弄蝶Ctenoptilum multiguttatum de Nicéville,1890和马氏陀弄蝶Thoressa masoni(Moore,[1879]),灰蝶科Lycaenidae的雅燕灰蝶Rapala duma(Hewitson, 1878)和帕米灰蝶Pamela dudgeonii(de Nicéville, 1894),蛱蝶科Nymphalidae的坎带蛱蝶Athyma kanwa Moore, 1858。所有种类附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4.
周尧  王敏 《昆虫分类学报》1996,18(2):141-144
本文记述产自我国广东省的何华灰蝶属Howarthia1新种,即陈氏何华灰蝶HowarthiacheniChouetWang,sp.nov,种名以采集者姓氏命名。陈氏何华灰蝶HcwarthiacheniChouetWang,新种(图1)前翅长18mm,触角长8mm。新种与四川产的柯氏何华灰蝶Howarthiacourvoisieri(Oberthur)相近似,但前翅正面蓝色斑小,后翅只在中部有一极小的蓝斑,后翅反面CuA2室内的眼状斑的黑色瞳孔大,覆盖有银灰色鳞片,并向外缘扩散,前翅反面CuA2及1A+2A室内的亚缘线内侧各有一大而显著的黑斑。正模♂,广东乳源,1994—Ⅴ—3,陈锡昌采。标本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中国灰蝶科一新属一新种:鳞翅目:灰蝶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尧  王敏 《昆虫分类学报》1995,17(2):131-134
中国灰蝶科一新属一新种(鳞翅目:灰蝶科)周尧,王敏(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本文记述我国灰蝶科1新属1新种,即秦灰蝶属QinoraPalagen.n.及其模式种秦灰蝶Qinorapalaainlinmnasnn。新属与燕灰蝶属...  相似文献   

6.
工灰蝶属GoneriliaShirzuetYamamoto为线灰蝶亚科Theclinae的1个小属,目前已知4种,本文记述采自陕西秦岭的1个新种,即佩工灰蝶,并对该属各种的寄主植物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属的分类地位。佩工灰蝶Goneriliapesthis,新种(图1)♂前翅长14.0mm,触角长5.5mm。新种与银线工灰蝶GoneriliathespisLeech相近似,主要区别为前翅正面顶角处的黑斑大,前缘黄色;缘毛黑色;翅反面底色黄褐色,较暗;雄性外生殖器抱器基部宽,颚形突镰状。正模♂,陕西省周至县,1994-VI-14,王敏采。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对秦岭玄灰蝶属Tongeia 5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雄性外生殖器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类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岭南北坡灰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发源地和保存地,研究南岭蝴蝶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保护蝴蝶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岭中段南北坡的灰蝶进行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南岭保护区共记录到灰蝶101种,82.178%的种分布在东洋区。按中国动物区系划分,南岭灰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个区。从灰蝶在南岭南北坡的分布来看,2012-2014年在南北坡调查点共发现灰蝶865头,分别属于31个种,其中南坡共发现470头(隶属于27个种)、北坡228头(隶属于13个种)。这说明南坡的灰蝶种数多,是北坡种数的2倍;南坡的种群密度也比北坡高,是北坡的2.06倍。从同一坡向不同海拔来看,南坡1000-1100 m与500-600 m两个海拔的灰蝶种类数相同,但前者的种群密度为后者的1.55倍;北坡灰蝶种数与种群密度1000-1100 m均高于500-600 m;山顶灰蝶种类少。  相似文献   

9.
王敏  周尧 《昆虫分类学报》1997,19(3):216-216
本文报道发现于我国云南的灰蝶科Lycaenidae1新记录属:塔灰蝶属Thaduka Moore,[1879];3新记录种:塔灰蝶Thaduka multicandata Moore,[1879],佩娆灰蝶Arhopala perimuta (Moore,[1858])和迪花灰蝶Flos diardi(Hewitson,1862)。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黛眼蝶属Lethe Hbner,18191新种和1新亚种——浅色黛眼蝶Lethe tingeda sp.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图1~7)新亚种与比目黛眼蝶指名亚种Lethe proxima proxima 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后翅正面亚缘只有2枚眼斑;前翅反面外横带不规则弯曲;后翅反面Cu2、2A脉间外横线强烈弯折。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a sp.nov.(图8~14)新种与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颜色较浅;雄蝶后翅性标斑小,水滴状,覆有黑色毛簇,而非烙斑状;后翅反面cu1室内无眼斑;m3室内眼斑瞳点不扩大;翅反面前后翅外横线不连贯;雄性外生殖器囊突较粗短;钩突近端部背侧隆起较强。  相似文献   

11.
苏铁豆荚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演均  李健 《生态科学》1998,17(2):86-88
豆荚灰蝶(EnchyrsopscnejusFabrCius),别名鸡豆蝶,分布于我国大陆南部、台湾省、以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据文献记载,豆荚灰蝶仅为害豆科的几种植物,包括台湾野葛(Puerarialobata(Wild.)Oh...  相似文献   

12.
薛国喜  胡华林 《四川动物》2013,32(1):122-124
通过对外形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的检视,发现江西省弄蝶四新纪录:无斑珂弄蝶指名亚种Caltoris bromus bromus(Leech,1894)、襟弄蝶中南亚种Pseudocoladenia dan fabia(Evans,1949)、灰陀弄蝶黎氏亚种Thoressa gupta leechii(Evans,1932)和南岭陀弄蝶Thoressa xiaoqingae Huang&Zhan,2004。标本均采自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中提供了成虫标本照片。  相似文献   

13.
胡劭骥  朱建青  张鑫 《四川动物》2012,31(1):98-101,178
报道中国蝴蝶新纪录1属4种:新纪录属为索灰蝶属Suasa de Nicéville,1890;新纪录种为弄蝶科的纹毛弄蝶Darpa striata(H.Druce,1873)、蛱蝶科的米纹黛眼蝶Lethe minerva(Fabricius,1775)、灰蝶科的帝娆灰蝶Arhopala dispar Rileyet Godfrey,1921和哈燕灰蝶Rapala hades(de Nicéville,1895),并附简要描述对比及野外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酢浆灰蝶Pseudozizeeria maha(Kollar)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在南京地区,该蝶幼虫以酢浆草科Oxalidaceae的黄花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L.)为食,1年5代,世代交替发生。酢浆灰蝶在10月末以蛹在枯枝落叶或土壤表层浅洞中越冬,越冬代成虫次年5月始见、中旬为高峰期,5月中旬始见第1代卵及幼虫,6—10月间各月各虫态均同时发生,期间每月中下旬为成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共4龄,野外2~4龄幼虫具迁移、避热与适蚁行为。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3~4d,幼虫期为22~26d,蛹期为6~7d。  相似文献   

15.
蝴蝶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 其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变化能够揭示环境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优越, 植物区系多样, 孕育了丰富的蝶类资源。为了有效利用环境和保护蝶类资源, 2016-2018年, 作者采用样线调查法,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植被、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4种生境中眼蝶亚科昆虫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眼蝶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共记录眼蝶亚科13属19种4,363只, 其中阿芬眼蝶(Aphantopus hyperanthus, 961只)、亚洲白眼蝶(Melanargia asiatica, 637只)、爱珍眼蝶(Coenonympha oedippus, 594只)分别占总数的22%、15%和13%, 为保护区优势种; 蟾眼蝶(Triphysa phryne, 17只)仅占总数的0.39%, 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在空间分布上, 4类生境中针阔混交林眼蝶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低, 多样性指数最高, 不同生境眼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 < 0.05), 优势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在时间动态上, 2016-2018年眼蝶个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物种个体数量高峰期主要发生在8月, 优势种变化明显。因此, 保护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锯眼蝶亚科4族10属共20个种的线粒体ND1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4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以凤蝶科的迪洛尔娟凤蝶(Allancatria deyrolle)、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a),以及娟蝶科的西猛娟蝶(Parnassius simonius)为外类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该亚科内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帻眼蝶族和锯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黛眼蝶族不是单系群,该族中的黛眼蝶属、荫眼蝶属与眉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带眼蝶属、藏眼蝶属、毛眼蝶属和帕眼蝶属聚合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带眼蝶属和藏眼蝶属在所有的分析方法中均以100%的置信度(BP=100%,PP=1.00)相聚合,建议将它们合并为一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云南省眼蝶科1新种-德饮阿芬眼蝶Aphantopus deqenensis Li,及4亚种-拟网纹荫眼蝶宾川亚种Neope simulans binchuanensisLi,黄斑荫眼蝶峨嵋亚种,N.pulahae-menisis Li,奥荫眼蝶漾濞亚种N.oberthueri yanchuanensisLi,与蒙链荫眼蝶勐腊亚种N.muirheadimenglaensisLi。模式标本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眼蝶科内一些存疑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测定了其中最大的2个亚科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中分布于中国的9族17属21个种的COⅠ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2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后的2基因总长度为1 056 bp,其中保守位点648个,可变位点408个,简约信息位点316个;A+T的平均含量为70.8%,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29.2%.以蛱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这两个亚科及其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眼蝶亚科、锯眼蝶亚科以及黛眼蝶族均为多系类群;眉眼蝶族和黛眼蝶族应从锯眼蝶亚科分离出来,归入眼蝶亚科;眼蝶族、白眼蝶族和莽眼蝶族可能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古眼蝶族、眉眼蝶族和矍眼蝶族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蝶角蛉科原完眼蝶角蛉属1新种:狭翅完眼蝶角蛉Protidricerus steropterus sp.nov.,标本采用河南省嵩山县白云山,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单瞳资眼蝶Zipaetis unipupillata Lee,1962,经鉴定为贵州省新纪录种,同时也是该属昆虫在贵州省的首次发现。同时提出单瞳资眼蝶一新异名,即Zipaetis scyllax yunnanensis Chou,YuanZhang,2001 syn.nov.。本文给出资眼蝶属Zipaetis Hewitson,1863的种级名录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